小学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质量检测试卷
第1篇:小学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质量检测试卷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质量检测试卷
一、拼音。(7分)
1、读拼音,写汉字。(4分)
xia fá zhang zōng
无( ) 竹( ) 屏( ) ( )合
2、多音字组词。(3分)
恶 教 乐
二、字、词。(24分)
1、比一比,组词。(4分)
瞻( ) 潮( ) 瑕( ) 讯( )
檐( ) 嘲( ) 暇( ) 迅( )
2、左右两边的词怎样搭配才合适,用线连起来。(5分)
增长 光彩 晴朗的 声音
增进 生活 晶莹的 阳光
增添 友谊 柔和的 天空
改善 方法 慈祥的 露珠
改变 见识 清脆的 面庞
3、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6分)
连( )不断 身临其( ) 盛气( )人
波( )壮阔 兴国安( ) 峰( )雄伟
4、照样子填上反义词,组成词语。(4分)
例:弄(巧)成(拙)
喜( )厌( ) 争( )恐( )
( )惊( )怪 出( )入( )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有几种解释,在你认为最恰当的解释上打“√”。(2分)
(1)检阅 ①看 ②查看 ③经历、经过
(2)疾驰 ①疾病 ②痛苦 ③痛恨 ④速度快
6、选词填空。(3分)
夸奖 夸耀
(1)吕明课余时间给我补课,老师在班上( )了他。
(2)他一有成绩,就沾沾自喜,到处( )自己,这样做不好。
如果……就 不但……而且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只在……才 宁可……也
(1)( )有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现代化建设事业才取得了伟大成就。
(2)刘胡兰( )牺牲自己,( )不向敌人屈服。
(3)( )在社会主义新中国,劳动人民( )能当家做主。
(4)周老师( )关心我们,( )关心我们的生活。
三、句子。(11分)
1、 判断题。下面句子的说法对的打“√”,错的打“×”。(4分)
(1)“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这句话意思是说泰山、香山都不如桂林的山美。
(2)《狱中联欢》一文描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我们的革命前辈所进行的狱中斗争。( )
(3)《墨梅》是一首题画诗,《竹石》也是一首题画诗。( )
(4)“我们游览漓江,就像走进了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是一个比喻句。( )
2、修改病句。(3分)
(1)雷锋叔叔助人为乐的精神。
(2)一切任何困难都难不倒我。
(3)这学期我们班差不多根本没有不及格的。
3、按要求改写句子。(2分)
(1)改成反问句。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
(2)改成比喻句。广场上的人非常多。
4、读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2分)
(1)漓江的水真静啊 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 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 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四、阅读。(32分)
1、 课文阅读填空。(14分)
(1)人们都说:“ ”我们乘着木船 在漓江上,来 桂林的山水。(3分)
(2)这样的山 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 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 ,山间 ,江上 ,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的'画卷。(5分)
(3)游览大兴安岭,作者的感受可概括为四个字: 、 。(2分)
(4)不要人夸 ,只留清气 。这两句的意思是:
(3分)
(5)稀世珍宝银杉又被称为“ ”。(1分)
2、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统习。(5分)
到了秋天,这老柿子树更可爱。巴掌大的叶子渐渐变红了,大概想和他的老伙伴——大枫树比美,看准红得可爱吧。每当秋末冬初,柿树叶渐渐落光。一眼望去,圆溜溜的柿子,像许许多多的红灯笼挂满枝头。你想,老枫树哪有这一手呢?到了这个季节,我和小伙伴每天放学后,连饭也顾不得吃,就攀上树去摘那又红又软的柿子吃,提起柿子,可真有意思。如果你爬上树,前后左右许多红彤彤的小灯笼,会将你的小脸儿映得通红。( )你伸伸手,( )可以毫不费力地摘下你最爱的红柿子。
(1)在文中括号内填入合适的关联词语。(1分)
(2)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1分)
(3)“到了秋天,这老柿树更可爱”这句话在这一段话中起什么作用?(1分)
(4)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柿子最可爱?(2分)
3。阅读短文,完成文后作业。(13分)
船过三峡
从重庆乘船到武汉,我游览了世界闻名的长江三峡。
三峡的山好奇啊。夔门像刀砍剑劈,笔直dou qiao( ),群山起伏高耸,云雾缭绕,有的像蘑菇,有的像骆驼,有的像仙女,真是一个山峰一个模样!
山峡的水好急啊,长江像野马奔腾,嘶鸣吼叫。江水在山丛中七弯八拐,东闯西撞。它撕咬崖缝,拍打岩石,涛声哗哗响。
三峡的船好险啊。江水翻卷,漩涡连漩涡,波浪推波浪,大轮船像摇篮,又像竹叶,随着浪花飘。有时像要碰着壁;有时山岩又好像要掉下来……
啊,百里山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
我更喜欢三峡中的神女峰。
那是一块细长的直立在山巅的岩石,它像个仙女,头上插簪子,身上拖绿色长裙,美极了!这一带,还流传着这样一个神奇的故事。
从前,有个渔民在江中捕鱼,一天,天昏地暗,风雨交加,渔民迷失了方向,不幸被波涛卷入江中,一个好心的姑娘站在山顶上,日日夜夜盼他回家。一天天过去了,渔民没有回来,姑娘却化作了一块岩石。从此,他从早到晚,不怕雨淋日晒,为过往船只当航标。
多美的神女峰,多shan liang( )的姑娘!我们的大轮船顺江而下,平安无事,原来是她在为我们指引航向哩!
作业:
1、看拼音写词语,填在文中( )里。(2分)
2、“山巅”的“巅”是( )结构,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除部首外还有( )画。(2分)
3、这篇文章第___、___、___自然段的结构是相同的,都采用了____结构方式,写出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______,二是______,三是_______,(用两个字概括)全文通过对三峡____的描绘,反映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5分)
4、文中的过渡句是_____,它所起的作用是_____(2分)
5、“ ”是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个比喻是把 比作 (2分)
五、作文。(24分)
我们已经十二、三岁了,在我们成长的日子里,有些人或有些事,以及有些书籍或影视片,对我们的成长起了很大的影响。请把下面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文章。
第2篇:语文第一单元检测试卷
语文第一单元检测试卷
一. 拼音写词语10分
jiǎo xìng kǒng bù yòu zhì kě xiào kè gǔ míng xīn zhuī dào
( )( ) ( ) ( )( )( )
hóng máopìjìng xiànbǐng chèdǐ xīngwàng
( )( ) ( ) ( ) ( )
二. 辨字组词:10分
娱( )详( )藉( )竣( )蹲( )
误( )祥( )籍( )峻( )遵( )
三.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打上“ ”5分
等待(dāi dài) 夹(jiā jiá)袄 勉强(qiáng qiǎng)兴(xīng xìng)旺
四. 按要求默写:15分
1.“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古代文学______
说的。_______________就比泰山重;_______________就比鸿毛轻。你知道哪些人的死比泰山重(列举2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表现梅花胸怀开阔,坦荡无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梅花不同流合污,与世无争品格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大柏地》中雨后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句出自_________之口。
五. 综合改错:6分
今天爸爸给我卖了一套十万个为什么,我非常高兴极了。下午放学我一回到家里就放下书包,迫不急待地拿起书,座在桌子上读了起来。大约到了不到两个小时以后,爸爸回来了。
六.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一)6分
长江葛洲坝电站建成后,切断了中华鲟从海洋回游至金沙江产卵繁殖的生态通道。现在宜昌市葛洲坝下的江段,成了长江上中华鲟产卵繁殖的唯一水域。据监测,每年到这里繁殖的成年中华鲟有130头左右。它们每年五六月份到达宜昌江段,一真在这里等到10月初至12月初产卵过后,再回到海洋定居。这本来是一条“欢乐之路”,但对有些中华鲟来说,却变成了死亡之旅!杀手是长江上来来往往的各种船舶。长江宜昌江段江面窄、航道浅,又是中华鲟长时间汇集的地方,所以该段成为中华鲟最危险的地带。今年1至6月份从江中捞起4条成年死鲟,身上都存有明显的螺旋桨造成的致命伤。据宜昌渔政部门不完全统计,1986年至今已有160多条成年鲟鱼身受重伤而丧生。在宜昌江段加强对成年中华鲟的保护,已刻不容缓。
(1)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造成中华鲟死伤的原因有两点,其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刻不容缓”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中“4条”、“160多条”这两个数据,说明了中华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此来警示人们加强对成年中华鲟的保护是当务之急。2分
(4)为了使中华鲟不再在船桨下呻吟,你的建议如下: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5分
到了秋天,这老柿子树更可爱。巴掌大的叶子渐渐变红了,大概想和他的老伙伴——大枫树比美,看谁红得可爱吧。每当秋末冬初,柿树叶渐渐落光。一眼望去,圆溜溜的柿子,像许许多多的红灯笼挂满枝头。你想,老枫树哪有这一手呢?到了这个季节,我和小伙伴每天放学后,连饭也顾不得吃,就攀上树去摘那又红又软的柿子吃,提起柿子,可真有意思。如果你爬上树,前后左右许多红彤彤的小灯笼,会将你的小脸儿映得通红。( )你伸伸手,( )可以毫不费力地摘下你最爱的红柿子。
(1)在文中括号内填入合适的关联词语。(1分)
(2)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1分)
(3)“到了秋天,这老柿树更可爱”这句话在这一段话中起什么作用?(1分)
(4)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柿子最可爱?(2分)
(三)船过三峡(14分)
从重庆乘船到武汉,我游览了世界闻名的长江三峡。
三峡的山好奇啊。夔门像刀砍剑劈,笔直dou qiao( ),群山起伏高耸,云雾缭绕,有的像蘑菇,有的像骆驼,有的像仙女,真是一个山峰一个模样!
山峡的水好急啊。长江像野马奔腾,嘶鸣吼叫。江水在山丛中七弯八拐,东闯西撞。它撕咬崖缝,拍打岩石,涛声哗哗响。
三峡的船好险啊。江水翻卷,漩涡连漩涡,波浪推波浪,大轮船像摇篮,又像竹叶,随着浪花飘。有时像要碰着壁;有时山岩又好像要掉下来……
啊,百里山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
我更喜欢三峡中的神女峰。
那是一块细长的直立在山巅的岩石,它像个仙女,头上插簪子,身上拖绿色长裙,美极了!这一带,还流传着这样一个神奇的故事。
从前,有个渔民在江中捕鱼,一天,天昏地暗,风雨交加,渔民迷失了方向,不幸被波涛卷入江中,一个好心的姑娘站在山顶上,日日夜夜盼他回家。一天天过去了,渔民没有回来,姑娘却化作了一块岩石。从此,他从早到晚,不怕雨淋日晒,为过往船只当航标。
多美的神女峰,多shan liang( )的姑娘!我们的大轮船顺江而下,平安无事,原来是她在为我们指引航向哩!
作业:
1、看拼音写词语,填在文中( )里。(2分)
2、“山巅”的`“巅”是( )结构,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除部首外还有( )画。(1分)
3、这篇文章第___、___、___自然段的结构是相同的,都采用了____结构方式,写出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______,二是______,三是_______,(用两个字概括)。全文通过对三峡____的描绘,反映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6分)
4、文中的过渡句是_____,它所起的作用是_____(2分)
5、“ ”是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个比喻是把 比作 (2分)
七.习作
自从被狐狸骗走了到嘴的一块肉,乌鸦一直很后悔。有一天,乌鸦又得到一块肉。当他在一棵大树上歇脚的时候,碰巧又被出来寻找食物的狐狸看到了。……
请你根据提供的文字,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故事,要求语句通顺、连贯,书写工整。400字左右。
第3篇:六年级语文质量检测模拟试卷
六年级语文质量检测模拟试卷
一、口语交际。3分
请根据以下情境,写出你要说的话。
某同学因最近沉迷于网络游戏,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如果让你去劝说他,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积累运用。30分(5+3+2+4+10+6)
1.看拼音,写词语。
línɡ hún mǔ biāo zǔ náo líng lì wǔ rǔ
2.依次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
他那魁悟的身躯,敏锐的目光,慈详的笑容,立既给人流下不可磨灭的映像。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比一比,再选词填空。
增长 增进 增添 增加 增强
社会实践活动给我们 ____________了许多生活乐趣,也___________了不少知识;同时,还____________了我们的坚定意志,____________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第4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检测试卷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检测试卷
班级 姓名
一、看拼音,写汉字。(5分)
dé liàn lì zhèn xū
()育 锻()激()()撼()要()意 熟()经()()定()知
二、按要求写词语。(4分)
1.戛然而止()然开朗()然大悟()然()()2.娓娓动听()()欲试()()日上 _________________ 3.专心致志 同义词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三、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51分)(诗句每空0.5分,其余1分一空)
1.在《师恩难忘》中,作者____________(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十年树木,____________。老师的____________,我终身难忘!”正是有了田老师的启蒙教育,才使作者____________,我们可以这样称赞田老师:“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校长的演讲》是校长_________给同学们作的一次演讲,课文是一篇____________,按照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