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芦花如雪雁声寒》散文

2023-07-04 07:12:58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读《芦花如雪雁声寒》散文

读《芦花如雪雁声寒》散文

承蒙徐鲁兄的厚爱,赠我他的最新散文集《芦花如雪雁声寒》(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3月第1版),掀开书衣,淡蓝色的封面,简洁,素雅,衬着白色的字体,给人以特别干净之美。我笑着对他说,这封面就像他的文字一样的美。他谦逊地笑了笑,说,不敢当。翻到扉页,他潇洒的一行行书映入眼帘:与梅赞兄一起追求汉语散文的文字之美。我连连说,这真不敢当,向兄学习追求汉语散文的文字之美还差不多。

回到家里,连饭也没吃,就开始读这部新作,一直读到天亮。如同以往读他的文字一样,满心的欢喜和崇敬。其实,这部集子里的很有一部分文章我都在各种报刊上读到过,但这并不防碍我再读的兴趣。而且再读,也就能跟随作者去追求汉语散文的文字之美。

这部作品分成四辑,每一辑都有一个很美的名字,依次是“杏花春雨”,“故国山河”,“雪泥鸿爪”,“柳色秋风”。

少年的记忆,构成了“杏花春雨”的底色。这也印验了作家张翎所说,我们人生是不是生活的所有的时段它都具有同样的份量呢?不是的,童年和故土在一个人生命中间是有加权重量的。那一段记忆对生命是留有最深最深的痕迹。徐鲁虽是山东人,但少小离家,在鄂省江南度过了他的少年和大多青年时代,因而在这一辑中,多写的是鄂省江南的人和事。以致他后来到了省城,名满天下了,也“还常常怀念那翠绿的茶山、青青的楠竹林,还有那漫山遍野的板栗树,也怀念那散发着柴火气息的锅巴饭、红薯饭和板栗粥。“(《山里的细妹子》文字透着感情和质朴,也让我们感受到他对江南的印记。而写江南早春二月,“在被山雀子噪醒的江南山乡,到处可以听见布谷鸟的呼唤、鹧鸪的啼鸣、竹鸡的呢喃。”(《采茶鹧鸪天》),还有“杏花消息雨声中。细密的春雨洒进田野,一夜间就把大地小溪染成了绿色。(《茶山空闻鹧鸪声》)你看,这文字多美,读着,仿佛一幅灵秀的鄂省江南画图就在你的眼前,婉约中透着一种阳刚,不像江浙一带的江南,脂粉或阴柔味太浓。写了江南的早春,再看他笔下的江南之秋,“谷子收割回家了,原野上弥漫着稻草的芳;白嘴鸦落在稻草人身上,仿佛从异乡归来的游子,在倾诉着他深挚的乡愁。”因此,他“深深地爱着,我的江南乡村的深秋。爱着那丰盈的禾场,金色的果园,欢腾不息的河流。“(《乡场之秋》),而江南的小巷“两边的青灰屋顶,古老而整齐的瓦片缝隙里,长满了金色的安静的瓦松。瓦片之间仿佛凝固着往昔时光里斑驳的残梦。”(《江南小巷》)这样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绞尽脑汁的推敲。完全信手拈来,我却从中深深感受到了无尽的汉语散文文字之美,一闭上眼睛,一幅丰盈的秋收图又展映眼前。作家的功力可见一斑,这样的文字放到任何大家面前也毫不逊色。

如果说第一辑的文字还是婉约中有阳刚的话,那么第二辑“故国山河”中的文字,大多是铁马秋风大散关式的洪钟大吕,那是充满着对祖国之爱,对母亲之爱,对历史之爱的壮美。写《中山舰往事》,真是“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你看,萨镇冰和永丰舰是何等的意气纷发,“茫茫的大海上,一道炽亮的闪电划破了黑沉沉的天空。电闪雷鸣之下,永丰舰在黑沉沉的大海上迎风破浪、昂首前行。”“萨镇冰大人站在船头甲板上,抽着烟斗望着茫茫大海。”没想到仅仅过了28年,即1938年,已易名为中山舰的新一任船长竟是萨镇冰的孙子萨师俊,面对的对手是中山舰的制造国日本,年轻的萨舰长和他的战友们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中,全部壮烈牺牲,中山舰也因受创过重,沉入了金口龙床江底。作家在叙述这段历史时的心情是何其黑沉沉的`悲壮。在《金上京九百年》,既对积贫积弱的两宋怒其不争,哀其不幸,又对崛起的马背民族之强悍抱有钦佩之情。“四季呼啸的风声,是他们孩子的摇篮曲。他们在勇猛的海东青的铁一般的翅膀下,仰望苍穹…他们吹着响亮的呼哨声,伴着海东青在天边的长啸……”文字壮美极了,剽悍的马背民族跃然纸上,这也正是构成华夏民族不屈不饶的一支重要力量。这样的文字,在《龙港风雨录》中也有很好的体现。写牺牲了的烈士,“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却只是这一片片白茫茫的一荻花,在强劲的朔风中萧瑟摇曳;一簇簇洁白的山茶花,在墓丘之旁向我们点头致意,宛若先烈们不死的英魂……”

第三辑“雪泥鸿爪”,全部是写的域外见闻,文字也极尽唯美,可以说是用中文之美成全了海国之景。“清澈的伊萨河,绕过慕尼黑郊外的绿色山谷,潺潺流向远方,汇入蓝色的多瑙河。坐落在伊萨河畔的布鲁顿古堡,小巧精致,有着安静的院门,白色的外墙,红色的屋顶上高耸着哥特式的塔尖,看上去就像一座小小的城堡。”(《伊萨河畔的书香》)法国的都德说,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而我读了徐鲁的文字后要说,中文才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声,形,音,义有着和谐之美。他写云南的出版社出版的《白银时代俄国文丛》《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化丛书》“抛开人类群星闪耀时的那种璀璨的思想光华不说,这两套书像是展开了俄罗斯散文的原野,让我们看到了俄罗斯欢欣岁月里斑斓多姿的散文形式和异常丰茂的散文生态。“这种比喻够新奇的吧,也很准确,只有中文才能达到这种美。在《金色的皇村》中,他是这样描述扎哈罗沃的,“有着美丽和恬静的乡村风光,平坦的田野,金色的白桦林,大团大团的云彩,幽静的灌木丛,闪亮的河水,还有四周长满杉树和椴树的,像镜子似的明亮的水塘”,“水塘里倒映着红杉树和醋柳树的姿影,鸽子在不远处咕咕地温柔地叫着,云雀则在树林上空高声歌唱,空气里弥漫着青草和泥土还有松脂的芬芳。“美景在美的语言中流淌,引人神往和流连。还有《孤星》和其他篇什里,锦言佳句美喻比比皆是,我就不当文抄公了。

最后一辑“柳色秋风”,四季轮回,斗转星移,怀人怀文,既有赤子之心,又尽显中文之美。他对恩师徐迟先生的缅怀,写与熊召政亦师亦友的交往,怀念亡友范原的诗文,真诚亲切自然,完全符合他唯美的谦谦君子之风。我从我与他的交往中就能体会得到。一次,我们小聚,闻我有“难言之隐”,他硬是在开席前,折回住地,给我拿出在德国买的药膏,对朋友尚且如此,何况恩师乎?他为文追求中文之美,读书也是追求中文之美。他读梅子涵的散文“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美好的文学所具有的感动的力量,汉语散文的一种干净、明亮、真挚、平实和精确的文学之美,明白了好的文学是如何地好,也领略了一种真正的散文的光芒与芬芳。"(《散文的光芒与芬芳》)这可以说是徐鲁的散文宣言和散文理念,抑或是他三十多年来的文学实践,至今天已蔚为大观。

最后,也许还可以说,其实,徐鲁所欣赏的,也正是他自己所追求。对此,我是服膺的,也很想追随他的脚步,去追求汉语散文的文字之美。

第2篇:芦花如雪散文

芦花如雪散文

要问汉江何时美,最是芦花如雪时。

一个秋日的午后,阳光暖暖的照着大地,风儿轻轻的吹着。七八个十七八岁的大孩子,骑着破旧的自行车,象冲出笼子的鸟儿,一路欢歌着飞奔上了汉江河堤。

紧依堤坝的看不到边际的芦苇,此时正开出白白的花絮。放眼望去皑皑一片,犹如茫茫雪原,银妆素裹美不胜收。捋下一大捧芦花对着身边的同伴用力一吹,立刻眉发霜染,相互对吹,刹那间一个个花季少年,都变成了白须白发的沧桑老人。一阵捧腹大笑……

扔下车子,没入芦花丛中,沿着弯曲小径你追我赶的奔向了江边。汹涌激荡了一个夏季的汉江,此时象个温柔的姑娘。江面窄了许多,露出了大片的沙滩和石窖。一群鱼儿在清澈的水中欢快的游来游去,江对岸的青山倒映在江中,一片片莲花般的白云,一排飞成了人字的大雁也悠悠的.掉进了江中。平缓的江面上,三五个悠闲的渔夫荡着两个连在一起的小鱼船顺流而下。船头上都静静的蹲着两只鱼鹰,这些训练有素的灵鸟不停的扎入江里,叼起一条条肥大的鲜鱼,渔夫们喜滋滋的把鱼收进仓里。

紧挨着江水的是一片石窖,大如篮球,小如黄豆的石块被江水早已冲刷的又光又滑。男孩子拣起一块薄薄的石块,半蹲身子向水面猛力扬臂一甩,石块紧贴着水平面“唰,唰,唰…”崩起一个接一个漂亮的水漂。女孩子羡慕极了,也拣起了同样的石块,挽起袖子使劲儿向水面一扔,石块“咕咚”就没了影。一阵哈哈大笑,女孩羞红了脸。“不和你们玩这个了”。于是细心的女孩们开始在乱石窖里寻找着宝贝,汉江灵秀,江边多奇石。不一会儿,女孩们拾到了许多奇型怪状的石块。有的象只小狗,有的象小兔子,有的更象枚鸭蛋。男孩们好眼馋啊,也跟着寻找起来,拾回了一大堆,可是怎么看都是些四不象。

“我们来玩埋地雷的游戏吧”一个男孩子提了个建议,“大家都悄悄地把手里的石头埋进河沙里,谁要是找着了就归谁玩”。女孩们心实在,男孩子埋藏石头时,她们都背过了身,谁也没有回过头看一眼。可当女孩们埋藏时,所有的男孩都悄悄地回过了头。结果,女孩们辛辛苦苦寻来的宝贝疙瘩,都被男孩们轻松的挖走了,女孩们连那些四不象都没有挖到一块。男孩子得意的把玩着手里的宝贝,相互在挤着眼笑,女孩子才知道中了圈套。气愤的向男孩们讨要,男孩们撒腿就向岸边一溜烟跑了……

当女孩子们气喘吁吁的追进了芦苇丛里,男孩们早已在一片开阔的草地上围坐一团了。见到她们来了,热烈的鼓起了掌,嘴里齐声高呼“热烈欢迎!热烈欢迎!”。枯黄的草地上铺了几张报纸,上面放了一包糖果,一包花生,一包瓜子,还有那些猫儿、狗儿都一个不少的摆在那里。看到这热情诚恳的态度,她们一肚子的怨气早烟消云散了。大家围坐在一起,开心的吃着糖果,磕着瓜子。“来玩个击鼓传花的游戏吧”,一个男孩突发奇想,“我们用敲石块代替击鼓,用一颗糖来代替红花。传到谁那里停住了就由谁来表演一个节目”。好啊!大家齐声赞同。当然击石的肯定是那个男孩了,刚开始那糖果每次都停在了三个女孩子的手上。她们就不停的唱歌;“童年”,“北国之春”,“信天游”,“我多想唱”,“相聚”……一首接一首婉转悠扬。女孩们卖力的表演感染了所有的男孩。糖果也开始不停的在他们手中停住了,于是雪一样的芦花丛中又飘飞出;“故乡的云”,“黄土高坡”,“少年壮志不言愁”,”一无所有”……这些深沉粗旷的声音,虽然吼的非常的沙哑,也非常的不着调,可大家兴致很高,都听的津津有味。嘴巴笨拙的男孩,实在唱不出来就在草地上翻几个空心跟头,踢几个飞脚……

二十多年的时光象风儿一样,轻轻的一飘就过去了。每当芦花如雪的时候,我的心又飞回了那个纯真的年代。那洁白如雪的芦花永远在我的梦里飘飞……

第3篇:芦花如雪散文

要问汉江何时美,最是芦花如雪时。

一个秋日的午后,阳光暖暖的照着大地,风儿轻轻的吹着。七八个十七八岁的大孩子,骑着破旧的自行车,象冲出笼子的鸟儿,一路欢歌着飞奔上了汉江河堤。

紧依堤坝的看不到边际的芦苇,此时正开出白白的花絮。放眼望去皑皑一片,犹如茫茫雪原,银妆素裹美不胜收。捋下一大捧芦花对着身边的同伴用力一吹,立刻眉发霜染,相互对吹,刹那间一个个花季少年,都变成了白须白发的沧桑老人。一阵捧腹大笑……

扔下车子,没入芦花丛中,沿着弯曲小径你追我赶的奔向了江边。汹涌激荡了一个夏季的汉江,此时象个温柔的姑娘。江面窄了许多,露出了大片的沙滩和石窖。一群鱼儿在清澈的水中欢快的游来游去,江对岸的青山倒映在江中,一片片莲花般的白云,一排飞成了人字的大雁也悠悠的掉进了江中。平缓的江面上,三五个悠闲的渔夫荡着两个连在一起的小鱼船顺流而下。船头上都静静的蹲着两只鱼鹰,这些训练有素的灵鸟不停的扎入江里,叼起一条条肥大的鲜鱼,渔夫们喜滋滋的把鱼收进仓里。

紧挨着江水的是一片石窖,大如篮球,小如黄豆的石块被江水早已冲刷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如雪散文

如雪散文

扶栏望天,天碧云淡。我静坐曲亭,听墙外长安的繁华。长安街上车丽马腾,人潮簇拥,不减当年一分,头顶一只莺跃,消失在排排房舍的尽头,我心中突地涌出无限幽怨,无限断肠。

曾经,我是梁王室女,家父厚德儒雅,便自修得端庄美丽,高贵典雅,温文贤淑。十六岁那年,纳入皇家。从此,我开始走进大富大贵,大起大落,几多享受,几多烦恼的人生。

尽头,竟是如此的无声无息。

他长相俊美,才思敏捷,表面恭谨孝顺,勤度简俭。不日,我便与他在晋王府中成亲,他对我又敬重又宠爱,和他在府中亭苑调琴赋诗的日子过得相得相乐,那段日子成为我人生中最令人回味缅怀的年月。真正的花好月圆,我也为他生下两个孩子:昭与暕。我极度奢望就这样平淡,静谧,快乐的过完一生。

谁知,有一天,他坐到了金鸾殿上的龙椅,他便不再节俭,脸上荡漾着满足的笑容,当他拥抱着我,附在我耳边说“我要带你游遍江南塞北,平原山川”。 我的脸上不知却为何没有一丝笑意,反而心态升出一股莫名的担忧和不安。甚至有不少的害怕,我担忧他大笑声音的背后有无法填满的欲望沟壑,我在他力图奢靡

未完,继续阅读 >

《读《芦花如雪雁声寒》散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读《芦花如雪雁声寒》散文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