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一册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设计

2023-07-04 07:13:03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初中化学第一册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第一册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理解化学方程式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2、能力目标: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格式,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思想教育:

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的意义,学会科学地利用资源。

教学重点:

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情况分析:

通过前一节的学习,学生对化学方程式有了一定的了解。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关键,教师应紧紧结合化学方程式意义,引导学生对如何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这一问题进行探究。通过分析题意,理清解题思路,教给学生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计算问题的能力;通过解题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简明地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

1、探究法:通过对问题的合理设计,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探究关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格式。

2、边讲边练法:通过边讲边练,及时反馈信息,达到师生互动,争取在课堂40分钟解决本节课大部分问题。

教学辅助设备:小黑板、学生课堂练习资料。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提问引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是什么?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来说明。

请书写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并指明该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

过渡:根据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量的意义,我们可以在已知化学方程式中某物质的质量的情况下,计算别的物质的质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

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现在用学过的知识试着去解决下面的问题。

例题1:用足量的氢气还原氧化铜制取铜,如果得到128Kg的铜,至少需要多少氧化铜?(同时需要多少克氢气?)

让学生自己试着去解决该问题,教师作适当引导。并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算。

引导提问:

你们是以什么样的思路去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会儿,然后让学生对解题思路进行总结。

总结:

解题思路:

1、写出化学方程式

2、找出已知量、未知量(设为x),并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已知量、未知量的质量比。分两行写在对应的化学式下面。

3、列出比例式,求解x。

巩固练习:

现在我们就用刚才总结的解题思路再来解决一个问题,并请同学们按照你们认为正确的解题格式将解题过程书写出来。

例题2:13g锌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可制得多少克氢气?

问题深化:解答计算题应该有正确的书写格式,那么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格式是怎样的呢?

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总结出解题格式,并请学生回答。

解题格式:

1、设未知量为x

2、写出化学方程式

3、找已知量、未知量,并计算其质量比

4、列比例式,求解未知量

5、简明地答

点拨:对解题格式中的相关事项作进一步强调。

现在我们就用刚学过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格式知识,完成下列两个练习题。

巩固练习:

1、电解1.8g水可得多少克氢气?

2、在空气中燃烧多少克木炭可得22g二氧化碳?

让两位学生到台上演算。

引导:指导学生做课堂练习,随时纠正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对于学习稍差的学生要进行个别的帮助。

解题辨析:

下题的两种计算的结果都是错误的,请指出其中错误,并进行正确的计算。

内容:略

(如果时间不够,则将该部分内容移到下节课进行。)

通过前面的学习,对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中应注意的事项,请同学们总结一下。

对学生的小结,教师作适当引导和补充。

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下面几句韵语加以记忆。

化学方程要配平,需将纯量代方程;关系式对关系量,计算单位不能忘;关系量间成比例,解设比答需完整。

课外练习:

教材习题。

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产生求知欲。

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请一位学生上台书写,另请一位学生回答意义。

学生对以小黑板出示的例题略作观察,稍加思考。

可让一个学生上台来演算。

让学生思考、讨论一、两分钟,请一、两位学生回答。

学生仔细体会解题的思路过程。

学生进行练习,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算,并写出解题过程。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注意使用正确的解题格式。

学生分析总结出解题格式,一、两位学生代表作答。

对照教师给出的解题格式,学生仔细体会,并和解题思路作比较。

依照例题,严格按计算格式完成课堂练习。

强化训练,巩固知识,提高技能。

学生积极思考,并指出其中错误。

学生总结解题注意事项,请一、两位学生作答。

理解记忆。

独立完成课外练习。

问题导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回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加深对化学方程式意义的理解。因为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对本节课有根本性的重要意义。

以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新知识情景。

结合具体的实例教会学生分析题意,学会如何解计算题。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探究问题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重点引导学生从思维的特点出发,养成正确地审题、解题习惯,找准解题的突破口。

加深巩固,进一步强化用正确的思路去分析、解答计算题。

培养学生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书写完整、规范的良好学习习惯。

掌握解题格式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练习加深巩固知识,强化计算技能。通过练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辨析解题正误,发现典型错误,避免学生犯类似错误。

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只作恰当及时点拨。

在轻松、愉快中学会知识,会学知识。

加深、巩固知识,反馈信息。

第2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导语】刀豆文库的会员“maixinwu”为你整理了“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范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有参考借鉴作用。


第三节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学习目标

  1、掌握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的计算技能。

  2、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思维的全面性、严密性、发散性和求异性。

  3、领悟质和量是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内容简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初中化学的重要计算技能,本节学习的计算是关于纯物质的计算,以后还要学习含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计算,本节内容是以后学习有关计算的基础。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间的质量比进行的,因此,紧紧抓住化学方程式中反映的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是进行计算的基础和关键。


重点难点解析

    1.书写格式规范是本节的重点

    2.含杂质的计算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3.关键是明确解题思路:(1)审题(2)析题(3)解题(4)验题

    4.容易发生的错误:(1)题意理解不清、答非所问;(2)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使计算失去正确依据;(3)单位不统一,有时把体积等代入;(4)把不纯物质的量当作纯净物的量代入;(5)计算不认真、粗心大意,如求算式量出现错误等.

 命题趋势分析

    根据一定的条件,求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化学式的相对分子质量,根据一定条件,确定某化学式;进行有关含杂质的计算.
 
 
核心知识

    一、涵义:化学计算是从“量”的方面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化学知识是化学计算的基础,数学运算是化学计算的工具.

    二、步骤:1.设未知量X

    2.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3.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质量比;并在相应的化学式下面写出已知量和待求量.

    4.列比例式

    5.解比例式,求出本知量

    6.答

    三、从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在熟悉了一般的计算题的步骤和格式基础上,使学生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典型例题

  例1  10g水通电可制得氢气多少g?氧气多少g?

    分析  本题是已知反应物的质量,同时求两种生成物的质量,可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同时设两个未知全,分别与已知量列比例式求解.

    解  设10g水通电可制得氢气的质量为x,氧气的质量为y.

                        2H2O    2H2↑ +  O2↑

                          36            4        32

                         10克          x       y  

                                 =  =  

                           ∴ x=1.1        y=8.9

    答:可制得H21.1g,O2为8.9g.

    例2  下列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有错误,简述发生错误的原因,并加以改正.

    加热12.25克KClO3,充分反应后可制得氧气多少克?

    解  设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g

                   KClO2        KCl   +   O2↑   

122.5                       32

12.25g                       x

 =              ∴ x=3.2g

    答:加热12.25gKClO3,可制得O23.2g.

(1)错误原因                 ;(2)改正                 .

    分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常发生5类错误,本题的错误在于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

    解(1)化学方程式末配平;

(2)设反应后可制得O2的`质量为xg

                 2KClO2        2KCl   +  3O2↑   

                 2×122.5                        3×32

                  12.25g                           x

   =              ∴ x=4.8g

    答:加热12.25gKClO3,可制得O24.8g.

    例3  把干燥纯净的KClO3和MnO2的混合物13.32克,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称量剩余物质量为g.48克,求①生成氧气的质量;②剩余物质各是什么?质量分别是多少克?

    分析  MnO2作为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所以13.32g-9.48g=3.84g, 这3.84g就是放出O2的质量,这也是解本题的关键.

    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mO2 = 13.32g – 9.48g = 3.84g

    设生成物中KCI质量为xg

                 2KClO2        2KCl   +  3O2↑   

                                      149        96

                                       x         3.84g

   =              ∴ x=5.96g

    MnO2的质量    9.48g – 5.96g = 3.52g

    答:氧气的质量为3.84g,剩余物为KCl和MnO2质量分别为5.96g和3.52g.

    例4  在标准状况下,6.2g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需要氧气多少克?这些氧气的体积是多少升?能生成P2O5多少克?(已知标况下ρO2=1.43g/L)

    分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要求单位一致,初中阶段只涉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计算,所以本题不能直接求出O2的体积,只能先求出生成O2的质量.再根据V气 =  进行换算.

    解  设需要氧气的质量为x,生成P2O5的质量为y.

               4P    +   5O2          2P2O5

4×31     5×32          2×142

6.2g        x              y

           =  =            ∴x=8g        y=14.2g

            VO2 =  =  =5.6L

    答:需要氧气5.6升.

    例5  含锌65%的锌粒200g,与足量的稀H2SO4反应,可制得H2多少升?(标况下ρH2=0.09g/L)

    分析  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指的是纯净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不纯物的质量必须转化成纯净物的质量,才能代入化学方程式中进行计算,其换算关系式为:

    物质的纯度(%)=   ×100%

    纯净物的质量 = 不纯物的质量×物质的纯度(%)

    解  设可制得H2的质量为xg

              Zn  +   H2SO4     ZnSO4+ H2↑
               65                               2
             200g×65%                          x
                             =  
    答:可制得44.4升H2.



第3篇:化学方程式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导语】刀豆文库的会员“YANGYUFU”为你整理了“化学方程式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范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有参考借鉴作用。


化学方程式 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化学反应分析,使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2.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两条原则,能初步掌握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

 

1.重点是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难点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配合阅读。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

 

2.为什么在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是相等的呢?(用原子、分子的观点说明。)

 

〔引言〕我们已经知道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在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出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又能反映出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呢?回答是肯定的,这就是化学方程式。

 

〔板书〕化学方程式

 

一、化学方程式

 

用化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设计

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在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的反应物、生成物的计算。

能力:掌握解题格式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思想教育: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的意义。

学会科学地利用能源。

【教学重点】 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教学方法】 教学演练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问题引入]我们知道,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和质量关系。那么,在工、农业生产中如何通过质量关系来计算产品或原料的质量,充分利用、节约原料呢?

下面我们学习根据化学议程式的计算,即从量的方面来研究物质变化的一种方法。

根据提出的总是进行思考,产生求知欲。

问题导思,产生学习兴趣。

[投影]例一:写出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试写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每 份质量的碳与 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可生成 克二氧化碳。6克碳与足量的氧气反应,可生成 ()克二氧化碳。6克碳与足量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初中化学第一册化学方程式课程教案

初中化学第一册化学方程式课程教案

【教学目的】

知识:通过对具体化学反应的分析,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及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

能力: 初步学会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思想教育: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学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教学方法】

问题探讨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问题引入】

我们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在化学上的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又能反映出该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呢? 回答是肯定的,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一种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引起思考,产生学生欲望和兴趣问题导思激发兴趣

【板书】一、化学方程式的定义

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将碳与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改写成用化学式来表示的化学方程式 初步认识化学方程式 【问题讨论】 化学方程式表示了什么?它与文字表达式有什么不同?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质的方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看书,讨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培养阅读能力和思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案

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 1.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正确掌握计算的格式和步骤。

2.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懂得质量守恒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依据。

过程

方法 通过对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比的分析,初步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和量的关系。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和熟练的计算技能。

情感

态度 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格式

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教学难点 解题格式的规范化及化学计算设答与物理、数学的区别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 计 意 图

复习提问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提问]那么能否利用化学方程式中量的关系来计算产品或原料的质量呢?

创设情境

【投影】氢气是未来汽车的理想燃料。1Kg的氢气就能供一辆功率为50KW的汽车跑大约100Km。水是生命之源,找到合适的催化剂,即可利用光能将水分解制取氢气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案设计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掌握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的计算技能,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2、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思维的全面性、严密性、发散性和求异性。

3、领悟质和量是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内容简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初中化学的重要计算技能,本节学习的计算是关于纯物质的计算,以后还要学习含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计算,本节内容是以后学习有关计算的基础。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间的质量比进行的,因此,紧紧抓住化学方程式中反映的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是进行计算的基础和关键。

重点难点解析

1.书写格式规范是本节的重点

2.含杂质的计算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3.关键是明确解题思路:(1)审题(2)析题(3)解题(4)验题

4.容易发生的错误:(1)题意理解不清、答非所问;(2)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使计算失去正确依据;(3)单位不统一,有时把体积等代入;(4)把不纯物质的量当作纯净物的量代入;(5)计算不认真、粗

未完,继续阅读 >

《初中化学第一册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设计.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初中化学第一册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设计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