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论文
第1篇:浅谈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论文
浅谈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论文
幼儿的学习遵循兴趣性原则,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来源。《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 :“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那么怎样在一日活动中发现幼儿的兴趣点,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呢?
一、亲近自然,喜欢探究
亲近自然,探索自然是幼儿的天性。失去了自然,儿童也就失去了最重要的特质。大自然有取之不尽的学习资源,自然界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很多,一颗小石子,一团黑泥巴,都会让幼儿宝贝似地收藏。教师对此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横加干涉,而应观察幼儿、了解幼儿,寻找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及时予以支持和引导。一天,雨后天晴,我带孩子们去操场上散步,在操场边上,一群孩子围在一起,议论着什么,我走近一看,原来吸引他们的是水泥操场边上留下的一个水坑,乐乐说 :小水坑里有树,彤彤说 :“我看到了天上的云朵”,看来孩子们对水坑的倒影产生了好奇,我故作惊讶地说:“难道树掉进了水坑里?”彤彤见老师也不明白,骄傲地说 :这是它们落在水里的影子。“我看到水坑里的树头是朝下的'。”“水坑里的影子都是倒着的。”“喔,原来这就是倒影啊!”我的惊叹使孩子们更加坚信自己的发现是正确的。静雅总有与别的孩子不同的说法 :“真好看,就像一幅画。”正当孩子们欣赏着这美丽的“风景”时,调皮的强强用脚去踩水坑里的云朵,这一脚下去,所有的倒影都看不清楚了,有的孩子责怪强强,佳佳像个小大人“:等会儿,等会儿就能看清楚了,猴子捞月亮的故事不就是这样说的吗?瞧,孩子们不仅发现了生活中的科学,还主动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这不正是孩子学科学用科学的萌芽吗?像这样孩子们因亲近自然的发现和探索还很多,关于种子,关于影子,关于泥土和沙子等等,这些经历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使孩子们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操作、学会了交流和分享,激发了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兴趣。
二、投放材料,促进探究
幼儿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尝试,而动手操作是科学活动的重要方式,它能促使幼儿在做的过程中获得深刻的体验。幼儿天性爱玩,洗手时,他们会把自来水龙头开了又关,关了又开,体验水的流动和水流冲刷小手的感觉,直到把自己的衣服袖子弄湿 ;他们会不厌其烦地在一张张纸上涂画、折叠、揉皱甚至撕碎 ;用自己喝的开水去浇花……怎样变随意的玩为有目的的探究,适宜的材料投放必不可少。就说幼儿对纸的兴趣吧,为了让幼儿认识纸的特性,我特意为孩子们提供了许多与纸相关的材料:各种材质的纸、水、火柴和蜡烛,并引导孩子们想想 :除了折、撕、团、画等常规玩法,还可以怎么玩?发现了什么?在我的鼓励下,有的孩子把纸折成小船放在水里玩,有的孩子直接把纸放在水里当船开,有的孩子把纸放在水里洗,还有的孩子点燃蜡烛,把纸放在燃烧的蜡烛上。孩子们探索发现了纸能燃烧,有的纸能吸水,有的纸不吸水,吸水的纸容易烂,纸能撕碎,纸能折东西……就这样,孩子们在玩的基础上,经过思考,动手操作,得出结论。这个过程孩子们获取的信息真实具体,印象深刻,能够补充和修正他们原有的认识,有效地促进了幼儿思维的发展。
三、创设问题,坚持探究
问题能引发幼儿对游戏材料的探究,问题成了孩子们探究的引子,并刺激他们不断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探究是无止境的,教师要善于捕捉孩子探究行为与材料的冲突,提出问题,引领孩子解决问题,坚持探究。如,班上的几个男孩子在走廊上玩起了自带的陀螺,他们不光把陀螺打转,还比赛着谁的陀螺转得快、时间长,在他们的影响下一段时间内班上掀起了“陀螺热”,为了引导他们发现不同形状的纸板做出的陀螺在旋转后是什么样子,我抛出了问题 :“圆形的陀螺旋转起来是什么样子呢?”孩子们十分肯定地说 :“是圆形的。”“那么三角形的陀螺转起来是什么样子呢?长方形的呢?正方形的呢?”孩子们猜测着,争论着,开始时我让孩子们猜测,试着记录猜测结果,接着鼓励他们动手试一试,再把验证结果记录下来,通过对比发现,得出结论 :任何形状的陀螺快速旋转时看上去都是圆形的。整个过程全是孩子自己的探索,从猜测到记录再到验证,从中孩子们不仅学到了关于陀螺的知识,也明白了遇到争执要想一想,猜一猜,还要动手试一试,聪明才智就是这样获得的。
第2篇:信息技术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探究论文
信息技术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探究论文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正全方位地介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信息技术不仅仅在学校教育中起到显著作用,而且对于学前教育的促进作用也是特别明显的。学前教育的对象是3~6岁的儿童,是所有教育的基础,因此家长们也对学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健康快乐地成长的同时激发幼儿的思维、兴趣等。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支持儿童达到家长的期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而信息化教育能够培养幼儿的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使复杂的教学变得生动、形象、直观,渲染教学氛围,能够让幼儿身临其境,从而有助于幼儿的理解接受,也激发了幼儿兴趣,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培养了幼儿的发现力和创造力。
我园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大屏幕,将教学内容形象、生动、鲜明地表现出来,使教学内容变得看得见、听得到、易感知、易体会,并能扩大教学信息量,拓宽幼儿知识面,有利于幼儿感知、理解新知识,在探索中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变化。
例如,故事创编活动《小熊砍树》,首先播放事先准备的.课件,课件是美丽的树林,树上有各种小鸟,还有顽皮的小松鼠、啄木鸟等,让幼儿全身心地融入美丽的情境和氛围之中。教师向幼儿讲述前半个故事:小熊今天很早很早就起床了,他想给自己盖一个漂亮的房子,于是扛着斧头边走边唱来到了树林中。“我是一只小狗熊,盖房本领强,我要把那新房子盖得更漂亮。”通过屏幕将形、声、色三者结合起来,作用于幼儿的视觉和听觉,再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
在丰富多彩、富于变幻的信息传递中,结合教师的引导和启发,让幼儿先熟悉一些情节后,再让幼儿去想象后半个故事。孩子在老师营造的这种环境和氛围中,创造力得到充分开发,你一言我一语,会很轻松、自然地借助想象力去续编故事。
幼儿在园的生活情况也是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我园通过信息化平台开设了宝宝管理和班级管理板块,通过这些板块可以展示我园办园理念、特色、教学经验,进行教学交流。我们把幼儿的食谱、定期体检结果、班级计划、幼儿一日常规生活中闪亮的行为等信息和录像上传到信息平台,家长们可以随时了解幼儿的基本信息、成长记录、体检记录。家长通过平台可以和老师互动,了解幼儿园的发展计划,还可以提出对幼儿园的宝贵意见和对老师的一些要求。这样既节省了人力、物力,也节约了时间,还起到了监督作用,从而使幼儿园发展得更好,教师的教学水平更强,教学质量更高。信息化平台构建的家校沟通平台,不仅仅是交流平台,也是一个资源共享平台,是园本教育拓展成全过程教育的好渠道。
信息技术能够给儿童打造一个创造的平台。在学前教育阶段,信息技术与儿童教育的整合,让儿童能够不断地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产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逐渐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这样既遵循儿童成长的规律,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儿童现代社会所需的创造能力。
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生动,将教学内容转化为鲜明的视听形象展示在幼儿面前,促进了幼儿的创新思维,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幼儿的感性认识,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创造兴趣。
第3篇:小学科学教学探究能力与培养思考论文
小学科学教学探究能力与培养思考论文
科学可以使教育进入美好的境界,让探索的欲望和好奇心伴随生命的始终。小学的科学教学为培养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多种训练的机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使他们成为21世纪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两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认识到,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应当改变以往旧的教育观念,树立“学为主体”的观念,并根据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等特点,及时地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在课堂中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点粗浅的认识。
1.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要避免单纯地靠一本教科书来灌输知识,必须把它转化为利用投影、实物、标本等多种教学媒体启发、引导学生掌握知识。通过教师的引导、主持、评价来激励和指导学生学习,完成教学任务。
1.1指导观察,分组实验;教师首先要展示四幅反映实验内容的图片,指导学生仔细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