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第1篇:初一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推荐
初一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推荐
一、选择题
1、某历史学习小组准备假期实地参观考查我国境内书籍的最早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 )
A陕西省 B 北京市 C 云南省 D 河南省
2、距今约3万年左右,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的原始人类,我们称之为( )
A 元谋人 B 山顶洞人 C 半坡人 D 北京人
3、《韩非子》载:“上古之世……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懂得“钻燧取火”的我国远古人类是( )
A 山顶洞人 B 元谋人 C 蓝田人 D 北京人
4、考古发掘的遗址实物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最能证明“中国是水稻故乡”的遗址是( )
A 北京周口店遗址 B 元谋遗址 C 半坡遗址 D 河姆渡遗址
5、孙中山先生在一篇祭文中写道:“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先生这里赞扬的是( )
A 蚩尤 B 黄帝 C 炎帝 D 大禹
6、我们说自己是“炎黄子孙”,是因为( )
A 华夏族是由黄帝和炎帝部落融合而成 B 中国人善于想象
C 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D 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7、我国古代有许多抗击自然灾害的英雄传说。其中,一心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的“英雄”是( )
A 黄帝 B 尧 C 舜 D 禹
8、《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这一描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
A 世袭制 B 禅让制 C 宗法制 D 分封制
9、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 )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
10、下列史实,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
A 尧传位于舜 B 舜传位于禹 C 禹传子,家天下 D 启打败有扈氏
11、“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这是著名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郭沫若同志当年写下的诗名,该诗句中的“安阳”附近过去曾经是哪个朝代的都城?(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12、位于淄博市临淄城区的著名景区姜太公祠的正门,姜太公辅佐的国君是( )
A 夏桀 B 商汤 C 商纣王 D 周王
13、电视剧《封神榜》里有这样一组镜头:周武王联合800多个部落击败商朝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这组镜头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 牧野之战 B 商汤灭夏 C 涿鹿之战 D 大戎攻破镐京
14、神话故事《封神榜》中塑的姜尚、文王姬昌、武王姬发等人物形象,那么这部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
A 大禹治水 B 黄帝大战蚩尤 C 武王伐纣 D 商汤灭夏
15、“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孔子周游列国”,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 )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世袭制 D 郡县制
16、下列有关齐桓公称霸条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经济上:东方大国,经济富庶 B 政治上:管仲改革,国富兵强
C 外交上:尊王攘夷,扩充疆界 D 军事上:桂陵之战,成就霸业
17、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 )
A 城濮之战 B 桂陵之战 C 马陵之占 D 长平之战
18、历史典故“卧薪尝胆”曾被拍成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它反映的史实是( )
A 武王伐纣 B 分封诸侯 C 诸侯争霸 D 秦并六国
19、与“纸上谈兵”典故有关的战役是( )
A 长平之战 B 世鹿之战 C 城濮之战 D 马陵之战
20、我们说春秋战国是大变革的时期,主要是因为( )
A 战争频繁繁 B 诸侯争霸 C 新旧制度更替 D 百家争鸣
21、在“天府之国”的四川,有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已造福于人民2000多年,在20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中也未被毁坏,这项工程是( )
A 郑国渠 B 都江堰 C灵渠 D邗沟
22、《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
A 承认土地么胡,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 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C 规定按军功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D 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
23、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通过变法,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当时形成的新的社会制度是( )
A 推行县制 B 封建制度 C 资本主义制度 D 社会主义制度
24、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 )
A 地理位置靠海,盛产鱼盐 B 都废除了奴隶制,确立了封建制
C 在内政、生产、军事方面进行改革 D 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边疆
25、某同学在阅读课外书籍时,看到书中这样写道:“在商朝,贵族征讨其他国家胜利后往往举行祭祀,向祖先报捷。”如果要验证它的真实性,最有说服力的文字资料应是( )
A 《论语》 B 金文 C 甲骨文 D 铭文
26、下列天文、历法成就在秦朝以前就有记载的是① 关于哈雷彗星的记载 ② 关于日食的记载 ③关于月食的记载 ④ 关于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的记载 ⑤ 关于测定一年24节气的记载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27、“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人们最早可以利用到这一成就是在( )
A 夏朝 B 商朝 C 春秋时期 D 战国时期
28、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迅速发展,根本原因是( )
A 农民得到大量土地 B 奴隶主贵族争霸的需要
C 商鞅变法的推动和重农抑商思想的盛行 D 封建制度的建立适应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9、老师在课上提问时,列出了以下关键词:春秋战国名医、望闻问切四诊法。他描述的历史人物应是( )
A 扁鹊 B 屈原 C 商鞅 D韩非
30、端午节主要是为了纪念( )
A 老子 B 孟子 C 孙子 D 屈原
31、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文中“智慧”是指( )
A “兼爱”“非攻” B “仁”和“礼” C “无为而治” D 实行“法治”
32、在孔子思想中,对今天倡导的教育公平有借鉴意义的是( )
A 为政以德 B 仁者爱人 C 有教无类 D 轻徭薄赋
33、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中国某典籍,全句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你认为该典籍应是( )
A 《论语》 B 《道德经》 C《庄子》 D 《韩非子》
34、追求与建立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墨子思想中体现这一特点的主张是( )
A 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B 兼爱,非攻
C 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D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35、在一次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说:“他出身于战国末期,主张历史是发展变化的,强调‘法治’,提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理论,他的理论被秦始皇所采用。”你认为主持人描述的人物应该是( )
A 孔子 B 孟子 C 老子 D 韩非
36、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围绕如何治理国家,四位学者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其中代表当时社会主流的是( )
A 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B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C 进行改革,依法治国 D 提倡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37、历史学习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掌握历史时间。请你计算一下,从秦始皇完成统一到今年,大约多少年了?
A 2200多年 B 200多年 C 5000多年 D 2700多年
38、陕西咸阳秦朝都城遗址出土的诏版中记载:“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材料中的“皇帝”是指( )
A 禹 B 启 C 黄帝 D 秦始皇
39、易中天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 统一度量衡、货币 B 建立统一的封建王朝和中央集权制
C 焚书坑儒 D 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40、“痛钦读离骚,放开今古才子胆;狂歌吊湘水,照见江潭渔父心”。这幅对联所写的人物一直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怀念,他是( )
A 老子 B 孔子 C 屈原 D 墨子
41、海湾战争时,美国五角大楼的官员们掌握一部中国古代兵书摆在桌上,进行学习,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兵书,这是( )
A 《老子》 B 《孙子兵法》 C 《庄子》 D 《孙膑兵法》
42、诸子百家的思想中,值得我们利用和借鉴的是① 孔子的“因材施教”和“温故而知新”等教育思想 ② 老子的辩证思想 ③ 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 ④ 韩非子的改革意识和法治思想 ⑤ 庄子的消极思想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③④⑤
43、秦统一后,在中央设立的分管监察百官的是( )
A 丞相 B 御史大夫 C 五经博士 D 太尉
44、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叶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据材料指出秦始皇焚书的主要目的是( )
A 限制人们的言论 B 禁止儒学传播 C 树立秦国的形象 D 加强思想控制
45、下列对长城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它是抵御匈奴的著名城防 B 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性
C 秦长城东起临洮,西至辽东 D 蜿蜒万余里,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46、陈胜、吴广是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当时他们“揭竿而起”的主要原因是( )
A 争夺皇位 B 秦朝的暴政 C 割据争霸 D 兵役、徭役沉搬弄是非
47、与“破釜沉舟”这事历史典故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 勾践 B 陈胜 C 刘邦 D 项羽
48、下列关于“文景之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实行严刑峻法 B 吸收秦亡的教训
C 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提倡节俭 D 使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发展
49、西汉的大一统局面出现于哪个皇帝时期?
A 汉高祖 B 汉文帝 C 汉武帝 D 汉景帝
50、现代史学家翦伯赞的诗句“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
A 王昭君 B 张骞 C 霍去病 D 呼韩邪单于
51、他不畏艰险,沟通欧亚内交通要道,有人称他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他是( )
A 蒙恬 B 卫青 C 苏武 D 张骞
52、x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开始于( )
A 秦朝 B 西汉 C 三国 D 西晋
53、中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魂宝,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和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的医学家是( )
A 张仲景 B 华佗 C 李时珍 D 孙思邈
54、东汉末年,大将关羽曾被毒箭射伤,当时能为他手术疗伤的首选医生应是( )
A 扁鹊 B 华佗 C 霍去病 D 张仲景
55、下列历史事件,在《史记》不可能查找到的是( )
A 晋楚争霸 B 秦统一全国 C “文景之治” D 魏蜀吴三足鼎立
56、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许多关于三国鼎立的故事。下列选项直接导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是( )
A 官渡之战 B 赤壁之战 C 三顾茅庐 D 七擒孟获
57、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 B 江南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
C 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D 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58、为了纪念祖冲之,月球上有一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环形山“祖冲之山”,他最突出的成就是( )
A 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B 制造地动仪
C 编著我国第一部农业著作 D 撰写《水经注》
59、撰写民《齐民要术》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农学家是( )
A 郦道元 B 贾思勰 C 徐光启 D 宋应星
60、“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人们对( )
A 龙门石窟浮雕的惊叹 B 云冈石窟浮雕的惊叹
C 顾恺之绘画艺术的赞扬 D 王羲之书法艺术的肯定
二、非选择题 (61题12分 62题11分 63题5分 64题12分共40分)
6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儒家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法家强调用“刑罚”加强统治;道家既反对“礼”治,也反对“法”治,他们提出“无为而治”。
材料二 “臣请吏官非秦记皆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使御使悉案问诸生……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材料三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幻可一,民知所从矣。”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1分)这一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
(2)材料一中的儒家、法家和道家,你认为在战国时期哪一派别的思想主张会受到普遍重视?(1分)请说明你的理由。(2分)
(3))材料二中,表明秦始皇在对待儒家思想问题上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你如何评价这一措施?(2分)
(4)材料三中,汉武帝和董仲舒对儒学的态度是什么?(1分)
(5)用一句话表述一下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功绩?(2分)
6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武王……封诸侯,……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王侯……”。——《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主父偃说上曰:“原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上从之。
——《资冶通览汉记世宗孝武皇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封诸侯”反映了“武王”实行什么制度来加强统治?(1分)当时在今山东地区分封的主要诸侯国有哪些?(2分)这一制度的推行有何作用?(2分)
(2)材料二中“始皇”对西周实行“封诸侯”有什么看法?(1分)基于以上看法他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制度?(1分)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他在北方和南方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3)材料三中“上”是谁?(1分)是如何解决诸侯国问题的?(1分)为巩固北部边疆,他在军事方面采取了什么重大措施?(1分)
63、 丝绸之路示意图
(1)丝绸之路以_________(填地名)(1分)为起点的,____________(1分)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为加强对西域的管理,西汉政府设立_____________,(1分)使这一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汉武帝以后,西汉商人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简要概括开辟丝绸之路历史作用?(1分)
6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旧有社会秩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新的社会秩序还没有完全确立。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都处于急剧变化的状态,这是一个大变革时代。
材料二:秦国是战国时期改革最彻底、发展最快的国家。在商鞅主持下,秦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成就了秦始皇的霸王之业。
材料三:在他统治期间,采取一系列措施,要求鲜卑贵族说汉话,改为汉族姓氏,穿汉服,与汉族能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等。
(1)材料一中“旧的社会秩序”和“新的社会秩序”分别指的是什么?(2分)春秋时期,通过改革实现富国强兵,成为第一个霸主的是谁?(1分)
(2)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3分)并概括这一变法的历史作用?(2分)
(3)材料三叙述的是哪次改革的内容?(1分)这次改革有何主要作用?(1分)
(4)你认为材料二、三这两位改革者身上有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2分)
一、 (1分)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D A D B A D B A C A D A C B D A C A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B C B C C A D D A D B C A B D C A D B C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B A B D C B D A C A D B A B D B C A B D
二、非选择题 (61题12分 62题11分 63题5分 64题12分共40分)
61、
(1)百家争鸣(1分)社会急剧变化(或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1分)
(2)法家(1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战争不断,法治尤为重要。(2分)
(3))焚书坑儒(1分)加强了思想控制,巩固了统治。但是沉重打击了中国古代文化。(2分)
(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分)
(5)秦始皇:统一全国,建立秦朝,并创立一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汉武帝:励精图治实现了大一统的局面。(2分)
62、(1)分封制(1分)
齐国 鲁国 (2分)
开发了边远地区,巩固了统治,西周成为强盛的国家。(2分)
(2)不赞成实行分封制(1分)郡县制(1分)
北方: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南方:开凿灵渠。(2分)
(3)汉武帝(1分)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削弱诸侯国的势力。(1分)
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取得漠北战役的胜利。(1分)
63、
(1)长安(1分)张骞(1分)西域都护(1分)海上丝绸之路(1分)
(2)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1分)
64、
(1)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2分)
齐桓公(1分)
(2)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奖励耕战 建立县治,有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3分)
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增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2分)
(3)北魏孝文帝改革(1分)加速了北方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1分)
(4)敢于创新。敢于尝试。改革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动力。(2分)(只要言之有理)
第2篇:初一下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初一下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 项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入下表内)
1.在唐朝赴日本的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
A.鉴真 B.玄奘 C.戒贤 D.阿倍仲麻吕
2.下列古代政治清明的时期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开元盛世 ②贞观之治③开皇之治④文景之治
A.①③④②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③②①④
3.“合同为一家”描写的是唐朝与哪个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
A、突厥 B、吐蕃 C、回纥 D、南诏
4.我国古代有四大发明,其中两项发明于隋唐时期的是
A、造纸术、指南针 B、雕版印刷术、 火药
C、活字印刷术、罗盘针 D、火药、指南针
5.唐朝对外交往中最为著名的友好使者是
①玄奘 ②晁衡 ③鉴真 ④空海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6.唐朝时既是民族交往中心,又是国际性大都市的城市是
A、长安 B、洛阳 C、扬州 D、成都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唐朝灭亡后,相继统治黄河流域的五个政权统称“五代”
B、北宋建立后,统一全国
C、岳飞是著名的抗金将领
D、女真族建立的金政权先灭掉了辽后又灭掉了北宋
8.我国最后完成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在:
A. 唐朝中后期 B.北宋 C.南宋 D. 唐朝后期
9.下列我国古代著名的外贸港口中,属于两宋时期文明世界的大商港是: ( )
①明州 ②扬州 ③杭州 ④泉州 ⑤广州
A.①③④ B.④⑤ C. ①②③ D. ③⑤、
10.中国的瓷都指的是:( )
A哥窑 B.汝窑 C.邢窑 D.景德镇
11、元朝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开始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 )
A.苗族 B.回族 C.傣族 D.彝族
12、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中最具有特色的是()
A、废行省、设三司B、设立殿阁大学士C、废丞相D、设厂卫机关
13、郑成功收复台湾与清朝设置台湾府相同意义是()
A、加强台湾与大陆的联系 B、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C、我国开始了对台湾的行使主权D、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14、假如要考订中草药曼陀罗花的麻醉效用,应查阅的古代医书是( )
A、《千金方》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D、《农政全书》
15、我国封建社会明清时期的特点的是( )
A、封建国家分裂,大融合 B、封建社会经济繁荣发展 C、民族进一步融合,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D、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
16、军机处创设于( )
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C、雍正时期 D、乾隆时期
17、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
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东南亚一带
C、印度洋一带 D、非洲南端
18、下列是明代从南美洲引进的高产粮食作物是( )
A、马铃薯 B、花生 C、向日葵 D、玉米
19、下列有关《尼布楚条约》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B、条约的签订双方是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
C、条约规定黑龙江流域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D、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20、下列小说中描写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与军事斗争的长篇小说是
A、《水浒传》 B、《西游记》
C、《三国演义》 D、《红楼梦》
二.改错题[共1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处错误)
21.唐朝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的。
22.《马可?波罗行纪》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23、北宋的司马光编写的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24、清朝中期,戚继光的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荡平了浙江的倭寇。
25、1553年,西班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三、辨析题(6分)
26、一位日本留学生来到唐玄宗统治前期的长安,观赏了大画家张择端的大作《清明上河图》,他甚为赞叹;后来到洛阳,又看到大量民工正在开凿大运河,一片繁忙景象。
上述说法有两处错误请找出,并说明理由。
四、材料解析题(共24分,每题1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4月27日电,位于山西平遥文庙的中国科举博物馆日前举办“中 国科举史展览”。展览分为科举的由来和沿革、院试、乡试、会试与殿试等部分。还展示了古代科举考试作弊用的各种夹带等。展览真实反映了科举考试取士制度的产生、发展、消亡过程,展示这一制度下读书人考秀才、中举人、成进士乃至有幸摘取鼎甲桂冠的艰辛。
材料二:宋代在科举考试中采取了一系列防止舞弊的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有:“锁院”制度。即在主考官、副考官等人选确定后,立即将他们锁于贡院之中,断绝他们与外界的联系,避免出现考官向亲朋好友泄露试题的现象。此外,还有“弥封”制度。即在考生考试结束后,由专人将考生试卷上的姓名、籍贯等部分用纸糊起来,再交给考官评判。直到最后统计成绩时,才能拆封公布姓名,否则即为作弊。
请回答:
①科举制度分别在哪个时期产生与废除?(4分)
②摘取“鼎甲桂冠”的人有一个专门的称谓,是什么?(2分)
③有了科举考试,就有了考试舞弊,谈谈你对考试舞弊看法,并就如何杜绝此现象,提出自己的建议。(4分)
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这些货币用同色织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秘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
①这些货币当时的名称是什么?(2分)
②这些货币最早出现在我国的什么地区?(2分)
③这些货币的出现有何重要的意义?(3分)
④从材料中你知道早期的货币是如何防伪的.吗?(3分)今天伪币盛行,你有什么好的措施来防止伪钞吗?(4分)
五、综合题((本大题共两小题,第29题14分,第30题6分,共20分)
29、纵观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是炎黄子孙共同的心愿。请回答有关祖国统一的问题:
①列举中国古代史上实现大一统的封建王朝。(至少四个,2分)
②连线题:我国的台湾与澳门都曾经遭受到外敌的侵占。请你正确连线:(2分)
台湾 葡萄牙
澳门 荷兰
③清朝初年收复台湾,为祖国统一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是谁?(2分)请你用所学知识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列举一个史实, 2分)
④在邓小平同志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指导下,我国分别于哪一年恢复行使对香港和澳门的主权。(2分)
30、某兴趣小组举办了一次以“维护国家统一”为主题的历史知识竞赛。试题如下,请你抢答(10分)
(1)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帝王是谁?(2分)
(2)明清时期为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设置了哪些机构?(4分)
(3)明清时期为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进行了许多重大斗争,试举出其中的三例。(4分)
第3篇: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青岛三十三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
①发明了10个数字符号②简化了10个数字符号并把它传入欧洲
九年级历史试题
友情提示:请仔细审题答题。祝你们考试成功!
说明: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第II卷开始的答题纸上。
2、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I卷(共60分)
一、选一选:(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千万不要多选哦。)1.古代西亚各民族广泛使用的是()文字? A.象形文字B.楔形文字C.腓尼基文字D.甲骨文 2.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是()A.民法法典B.哈佛拉法典C.汉谟拉比法典D.婆罗门法典
3.小说及电视剧《西游记》中描述的“如来佛”这一角色,其原型来自于历史人物()A.乔达摩﹒悉达多B.耶稣C.真主安拉D.宙斯神4、2003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伊拉克发动战争,使伊拉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那么在这里诞生的古老文明是()
A.古代埃及文明B.古
第4篇:初一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3初一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积累及运用(2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喧腾(xuān)匀称(chèng)迸溅(bèng)奢望(shē)
B.栖息(qī)倔强(juè)堕落(zhuì)滑稽(jī)
C.庇护(bì)骸骨(hái)黄晕(yùn)欹斜(qī)
D.分歧(qí)贮藏(zhù)枯涸(hé)嫌恶(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头晕目眩 瘦骨嶙峋 险象跌生 具体而微
B.擎天撼地 闲情逸致 苦心孤诣 绝处逢生
C.忍俊不禁 玲珑剔透 盘虬卧龙 春花秋实
D.眼花潦乱 花枝招展 骇人听闻 悬崖峭壁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紫藤萝瀑布》一文中作者的感情由悲痛焦虑变为宁静喜悦,最后昂扬奋发,投身到火热的生活中,体现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B.《羚羊木雕》的插叙内容充分刻画了万芳的“仗义”形象,既是全文故事发展的起因,也为结尾万芳原谅了“我”作铺垫。
C.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其散文代表作《繁星》、《春水》,是在印度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