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教师中心稿)
第1篇:寻找(教师中心稿)
认识顾城的人,都会记得他那一首:“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尽管他有着许许多多的辛酸和无奈,却也让人们为一个不屈而又执著的灵魂所震撼。其实,他所震撼的又何止是一代人,而是一代代人--那些为了寻找生命中的那一片“光明”而不懈追寻的人。
寻找,多么简单的两个字,而真正了解其内涵的人恐怕寥寥无几吧。世人总认为,拥有即是幸福。金钱、地位、名利……所有的一切触手可及。殊不知,漫漫人生路的上下求索,才是幸福的真谛。亦是生命的意义所在。拥有一切,却不想拥有任何。这是何等的透彻与洒脱。聪明的人,怎么会让这些所谓的“拥有”剥夺了“寻找”之乐?
扬帆远航,虽不知道彼岸在何方,但只需无怨无悔、风雨兼程。不求轰轰烈烈,只想问风从何处来,雨从何处降,灿烂星空,哪一颗星辰才刻着自己的宿命;也不求流芳百世,只想用一生的寻找,去刻一道属于自己的生命轨迹。
毕淑敏也曾经说过:“生命本来就没有意义,但每个人都必须为它确立一个意义。”的确,生命本来就平淡无奇,在大千世界里,它无非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罢了。庸庸碌碌、漫无目的地生活,和行尸走肉又有何异呢?善于寻找和挖掘的人,才能深刻地体会到,生活是如此残酷、平淡,却又如此真实、美好!
独上高楼者是寂寞与孤独的,却依然任凭西风萧瑟,落叶飘零,也要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倘若没有这种执著和无悔,又如何能寻她千百度,而换来蓦然回首时的灯火阑珊处呢?
第2篇:美德(教师中心稿)
江夏一中星空文学社作文美德
高一(2)班王念文
实验人员:×××实验日期:××
实验目的:探究“美德”溶液的相关性质
实验器材:试管、镊子、导管、胶头滴管、量筒、酒精灯、无锈铁丝、坩埚、盐酸溶液,所需其他溶液
实验原理:
“美德”是不久前新发现的一种神奇物质,与之相投的物质会与它发生特别的反应;相反,与之背离的物质不会与它发生反应。
实验流程:
一、了解其物理性质。
取一瓶“美德”试剂,观察发现“美德”溶液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轻摇试剂瓶,发现“美德”溶液呈粘稠状。打开试剂瓶口,立即嗅到一股浓厚的香味,并且发现瓶口处产生大量白雾,此现象说明“美德”有很强的挥发性,敞口时极易扩散。察看试剂瓶上的标签,可知其密度为1.85g/cm3,易溶于水,且其凝固点极低,常温下呈液态,一般不会凝固。
二、探索“美德”溶液相关的化学性质。
分别取6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做好标记,6支试管内盛有相同体积的“美德”溶液。
实验步骤
(1)用胶头滴管滴加1~2滴“勤奋”溶液至试管1中。
现象:迅速反应,试管底部沉积大量鲜艳的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结论、分析:“勤奋”与“美德”能反应,“勤奋”与“美德”相投
(2)用镊子镊取一小块“友善”固体投入试管2中
现象:“友善”固体浮在“美德”液面上,立即溶成一个光亮的小球,来回游动,伴有“嗞嗞”声
结论、分析:“友善”与“美德”剧烈反应产生气体,“友善”与“美德”很相投
(3)用导管将“宽容”气体导入试管3中
现象:无色溶液变为浅绿色,并有大量蓝色沉淀生成。
结论、分析:“宽容”也是与“美德”相投的。
(4)用量筒量取2吨“自信”溶液加入试管4中
现象: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
结论、分析:“自信”与“美德”也能相投
(5)将“自私”颗粒投入“美德”溶液中,并用酒精灯加热
现象:一段时间后,溶液、颗粒均无任何变化
结论、分析:“自私”与“美德”不反应,两者是不相投的
(6)向试管6中滴加紫色“攀比”溶液
现象:“攀比”浮在“美德”上方,有鲜明的分界线,无任何反应现象
结论、分析:“自私”与“美德”不相容,不反应,两者不相投
拓展实验:
步骤:用洁净无锈的铁丝蘸取少量“美德”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现象:火光极其艳丽,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
结论:“美德”的火焰色与阳光色极其相似,是一片艳美的七色光
第3篇:书剑飘零(教师中心稿)
张轩
书剑飘零,这个词曾经在《西厢记》中那个酸得倒牙的书生张生口中说过,好像是书生落魄的意思,我将其用作自己的名字,脱不了效颦之嫌。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穿凿附会了自己的理解,它代表了我人生当中的两种境界:一个现实世界,一个理想世界。书是我的现实世界,因为我靠贩卖文字为生,将前人吃的剩饭乱嚼一气后,再转手倒卖给学生,以此换取少得可怜的薪水;剑是我的理想世界,我时常幻想自己理想中的样子:
无论春夏秋冬,我都一样的装束:顶着烂斗笠,面上罩着黑纱,穿着麻袋片一样褴褛的衣衫,背着一把锈迹斑斑的铁剑,一双破草鞋伴我走在空寂的斜阳古道中……如血的夕阳将我孤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我像一只鸟儿在寻找又一个栖息的客栈。我注定过着潦倒流浪的一生,但使我略感欣慰的是,江湖流传着一个关于书剑飘零的不老的传说,此人书生意气侠肝义胆,一剑走天涯,铲尽天下不平之事。
我甚至将自己的名字解释得文气十足:
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
这副对联描写的生活距离我们有些遥远,在金庸古龙的侠士风流中倒不少见。我将此联写在卧室最显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