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重点文言文记忆知识点总结

2023-07-10 07:12:41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重点文言文记忆知识点总结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重点文言文记忆知识点总结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李密《陈情表》)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王勃《滕王阁序》)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第2篇: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必考知识点

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必考知识点

一、通假字

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使……弯曲)

2.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

3.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晒)

二、古今异义

1. 博学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 参 古义:验,检查。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

3. 疾 古义:强。例: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疾风知劲草。

今义:疾病,快。

4. 假 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5. 金 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银。

6. 爪牙 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7. 用心 古义:思想意识活动。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8. 用 古义:因为;今义:使用。如:用心一也

9. 跪 古义:脚或腿;今义:跪下。如:蟹六跪而二螯

10.寄托 古义:容身,托身;今义:把感情、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如: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②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2.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二)动词的.活用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 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②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

2.形容词作动词

故木受绳则直(直:形容词作动词,变直)

3.形容词的使动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四)数词作形容词(一说是数词作动词)

用心一也(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四、一词多义(结合完成练习二)

1. 绝

①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口技》)(停止)

②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隔绝)

③ 以为妙绝(《口技》)(极点)

④ 佛印绝类弥勒 (《核舟记》)(非常)

⑤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横渡)

⑥ 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断绝)

2. 强

①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杜甫《前出塞》)(有力的弓)

②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 (强健、强壮)

③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有余、略多)

④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触龙说赵太后》)(qiǎng,勉强)

⑤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赤壁之战》)(强盛)

3. 假

①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借、借用)

②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借助、利用)

③ 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假装)

④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假如、如果)

4. 望

①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远看)

②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鸿门宴》)(盼望、希望)

③ 先达德隆望尊 (《送东阳马生序》)( 声望)

④ 予犹记周公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农历十五日)

5. 闻

①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听见)

② 博闻强志 (《屈原列传》 )(见闻、见识)

③ 初闻涕泪满衣裳 (《闻军官收河南河北》)( 听说)

④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使上级听见 )

⑤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五人墓碑记》)( 声望、声名)

⑥ 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闻名、出名)

⑦ 扫后更闻香 (《和张秀才落花有感》)(用鼻子嗅)

五、特殊句式(固定格式)

(一)判断句

①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② 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③ 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二)倒装句

1.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①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②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定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三)被动句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被雕刻)

(四)省略句

① 輮以(之,省代词,它)为轮

② 蟹(省谓语“有”)六跪而二螯

(五)固定用法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例句: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第3篇:高三语文重点文言文过秦论知识点总结

高三语文重点文言文过秦论知识点总结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席: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名作状,像席子一样)

2、蒙:惠言语、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承接)

3、因:惠言语、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沿袭)

4、举: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

5、敲扑: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刑具,短的叫“敲”,长的叫“扑”)

6、却:却匈奴七百余里(击退)

7、隳:隳名城,杀豪杰(毁坏)

8、蹑足:蹑足于行伍之间(用脚踏地)

9、揭:揭竿为旗(举)

10、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高,强)

11、度、絜:试使山东之国与陕西省涉度长絜大(用尺量,衡量)

12、爱: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珍惜)

13、殊俗:余威震于殊俗(不同的风俗,指边远地方)

14、谪戍: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被征发戍守边疆)

15、余烈: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遗留下来的功业)

16、鞭笞: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名作状,用鞭子、竹板打)

17、作难: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起事,起义)

二、通假字

1、合从帝交,相与为一(通“纵”)

2、赢粮而景从(通“影”,影子)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要点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要点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一、通假字

曲终收拔当心画(画通划)

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金字旁的篦,密齿梳)

二、古今异义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明年:古:第二年 今:指今年的下一年)

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古:年纪大了 今:长子、长兄等)

又闻此语重唧唧(唧唧:古:叹息声 今:一般指虫鸣)

因为长句(因为:古:因此写了 今:表原因)

暮去朝来颜色故(颜色:古:容貌 今:色彩)

凄凄不似向前声(向前:古:刚才 今:朝向前方(面))

三、一词多义

(1)言

感斯人言(言: 话语)

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字)

自言本是京城女(言L:说)

(2)命

遂命酒(命:吩咐,命令)

命曰[琵琶行(命:取名)

(3)为

因为长句(v 写、作)

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弹奏)

为君翻作【琵琶行】(为:介词,为、替)

(4)暂

凝绝不通声暂歇(暂:副词,短暂)

如听仙乐耳暂明(暂:副词,顿时、忽然)

(5)幽

别有幽愁暗恨生(幽:深沉)

幽咽泉流冰下难(幽:形容低微,隐晦,不畅达)

野芳发而幽香(幽:清幽幽的)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幽:昏暗)

未完,继续阅读 >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重点文言文记忆知识点总结.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重点文言文记忆知识点总结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