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体育《双簧》教案与总结

2023-07-14 07:20:36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大班体育《双簧》教案与总结

大班体育《双簧》教案与总结

教学意图:

我们平时看到的双簧作品多数面向成人,离幼儿的生活经验较远,加之双簧表演对演员的基本功和相互之间的配合要求比较高,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基本不涉及这方面内容。根据大班孩子模仿力强的特点,选择既贴近幼儿生活又适合双簧表演的内容。让幼儿感受到了双簧表演的艺术魅力。

教学目标:

1.自由探索,逐步完成双簧人行走、转向、传球、捡球、推车等动作,发展身体的协调性。

2.能自主结伴,分工合作,培养幼儿间合作游戏的能力。

3.感受双簧游戏的诙谐与幽默,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教学准备:

纸团若干,推车3辆,饮料瓶8个(里面灌满水)。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进场,进行队列训练。

2.师幼一起做准备操“动一动”。

二、基本部分

(一)自由探索双簧人游戏。

1.初步尝试练习双簧人动作。

(1)每两人为一组结合成双簧人,四散于场地上,自由探索练习双簧人动作:即两人一前一后,前者双臂反背于腰间,后者伸手从腋下至前者的胸前,形成双簧人组合,尝试练习不同动作。

(2)请有创意的幼儿示范表演。

(3)交换伙伴再次练习双簧人动作(要求双簧人完成行走、转向、与其他双簧人握手道别等有趣动作)。

2.增加活动器械,进一步尝试双簧人动作。

(二)分工合作,完成双簧人合作。

1.双簧人接力运球比赛。

(1)分成两组,合作游戏“接力运球”活动规则。

(2)探索“接力运球”的方法。

(3)对幼儿在竞赛中的表现加以肯定和鼓励。

2.双簧人推小车运球比赛。

(1)双簧人自主设计运球路线并初步尝试。

(2)两组进行运球竞赛。

(3)幼儿在竞赛中的表现加以肯定和鼓励。

三、结束部分

1.放松运动:《找朋友》

2.教师小结,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日常生活中进一步开展合作游戏:如双簧人互喂饼干,互相给水喝等。

2、开展表演游戏:“双簧”,促进相互间的配合。

相关信息:

双簧

双簧为一种民间艺术,源于北京的一种曲艺名字,曲艺的一种。一人表演动作,一人藏在身后说或唱,互相配合。比喻双方串通的活动,由一方出面,另一方背后操纵互相配合,好像前面的演员在自演自唱一样。“双簧”作为一种节目,出现于清朝末年,据说是由慈禧太后定名的。如今,双簧仍然活动在艺术舞台中,多用于相声。此外,在双簧前,演员一般需要穿上大褂等服饰,在前面的`演员需要梳理一个向上的辫子。

教学反思:

活动过程中,教师控制比较多,幼儿自主表达、交流的机会较少。应该让幼儿在表达、交流中更清晰地理解双簧表演的特点。让幼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很重要的学习内容,可以促使幼儿更加主动地参与活动。

双簧是一种曲艺形式,也是一门舞台艺术。因此,在幼儿表演过程中除了要关注幼儿相互间的配合,还要提升幼儿的表演技能,让幼儿在欣赏、练习和表演中初步感受到演员传达给观众的艺术严谨性、审美性。

第2篇:大班体育《双簧》教案与总结

大班体育《双簧》教案与总结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的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有寻找学习和工作中的规律,快快来写一份总结吧。那么总结有什么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体育《双簧》教案与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意图:

我们平时看到的双簧作品多数面向成人,离幼儿的生活经验较远,加之双簧表演对演员的基本功和相互之间的配合要求比较高,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基本不涉及这方面内容。根据大班孩子模仿力强的特点,选择既贴近幼儿生活又适合双簧表演的内容。让幼儿感受到了双簧表演的艺术魅力。

教学目标:

1、自由探索,逐步完成双簧人行走、转向、传球、捡球、推车等动作,发展身体的协调性。

2、能自主结伴,分工合作,培养幼儿间合作游戏的`能力。

3、感受双簧游戏的诙谐与幽默,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教学准备:

纸团若干,推车3辆,饮料瓶8个(里面灌满水)。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进场,进行队列训练。

2、师幼一起做准备操“动一动”。

二、基本部分

(一)自由探索双簧人游戏。

1、初步尝试练习双簧人动作。

(1)每两人为一组结合成双簧人,四散于场地上,自由探索练习双簧人动作:即两人一前一后,前者双臂反背于腰间,后者伸手从腋下至前者的胸前,形成双簧人组合,尝试练习不同动作。

(2)请有创意的幼儿示范表演。

(3)交换伙伴再次练习双簧人动作(要求双簧人完成行走、转向、与其他双簧人握手道别等有趣动作)。

2、增加活动器械,进一步尝试双簧人动作。

(二)分工合作,完成双簧人合作。

1、双簧人接力运球比赛。

(1)分成两组,合作游戏“接力运球”活动规则。

(2)探索“接力运球”的方法。

(3)对幼儿在竞赛中的表现加以肯定和鼓励。

2、双簧人推小车运球比赛。

(1)双簧人自主设计运球路线并初步尝试。

(2)两组进行运球竞赛。

(3)幼儿在竞赛中的表现加以肯定和鼓励。

三、结束部分

1、放松运动:《找朋友》。

2、教师小结,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日常生活中进一步开展合作游戏:如双簧人互喂饼干,互相给水喝等。

2、开展表演游戏:“双簧”,促进相互间的配合。

相关信息:

双簧:双簧为一种民间艺术,源于北京的一种曲艺名字,曲艺的一种。一人表演动作,一人藏在身后说或唱,互相配合。比喻双方串通的活动,由一方出面,另一方背后操纵互相配合,好像前面的演员在自演自唱一样。“双簧”作为一种节目,出现于清朝末年,据说是由慈禧太后定名的。如今,双簧仍然活动在艺术舞台中,多用于相声。此外,在双簧前,演员一般需要穿上大褂等服饰,在前面的演员需要梳理一个向上的辫子。

教学反思:

活动过程中,教师控制比较多,幼儿自主表达、交流的机会较少。应该让幼儿在表达、交流中更清晰地理解双簧表演的特点。让幼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很重要的学习内容,可以促使幼儿更加主动地参与活动。双簧是一种曲艺形式,也是一门舞台艺术。因此,在幼儿表演过程中除了要关注幼儿相互间的配合,还要提升幼儿的表演技能,让幼儿在欣赏、练习和表演中初步感受到演员传达给观众的艺术严谨性、审美性。

第3篇:大班艺术教案 双簧

大班艺术活动设计:双簧

发布时间:2009-5-7 11:02:00 浏览:[830]

活动目标:

1、欣赏双簧表演,了解“前脸”、“后脸”、“醒木”、“双簧”等概念。

2、通过观察和尝试表演,学习双簧表演中“前脸”、“后脸”的分工与配合。

3、大胆参与表演,体验双簧表演中的幽默、诙谐,激发幼儿对曲艺表演的兴趣。活动准备:

双簧录象一段、屏风一个、醒木一块。活动过程:

一、观看教师双簧表演,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天上的太阳大大大,地上的我啊热热热,脱掉外套我吹吹风,喝杯凉水我好凉快,拿块手绢擦擦汗,哎呀呀不得了,寒风吹雪花飘,冻得我直跳,赶快跑回家,又有肉来又有汤,乐得我啊哈哈笑,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吃一口肉,我喝一口汤,我吃一口肉,我喝一口汤,我吃,我喝,我吃,我喝,我吃……我喝……我实在是吃不下了,哎呀呀….哎呀呀…..二、再次欣赏教师表演,初步了解“前脸”、“后脸”、“双簧”等名称,并理解“前脸”、“后脸”在表演中角色的分工。

(教师完整表演双簧,抖出笑料包袱,揭示双簧表演中角色的分配――“前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大班艺术教案:《双簧》

大班艺术教案:《双簧》

大班艺术教案:《双簧》

设计思路:

双簧表演是我国传统曲艺的瑰宝,也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一种表演形式。如何让他们感受双簧的魅力,了解双簧的特点,是我一直思索的`问题。我将简单的儿歌用传统的曲艺双簧来演绎,让幼儿直观的感受双簧表演的特点,体验双簧表演带来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对曲艺表演产生兴趣,能参与表演。

2、欣赏双簧表演,了解双簧表演的特点。

3、能尝试进行简单的双簧表演。

活动准备:

双簧录象一段、屏风、醒木、冲天辫、大褂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2、谈话导入。

二、基本部分

(一)欣赏双簧表演,初步了解双簧表演的特点。

1、幼儿欣赏教师第一次表演,感受双簧的表演特点。

2、幼儿欣赏教师教师第二次表演,认识前脸、后脸。

(二)幼儿初步尝试双簧表演。

1、复习儿歌。

2、幼儿创编前脸的动作

3、幼儿尝试表演。

4、幼儿欣赏传统双簧表演,进一步感受双簧的艺术性和特点。

5、个别幼儿化妆表演,提升幼儿对双簧表演的兴趣。

三、结束部分

1、延伸:投放道具,鼓励幼儿到区角表演。

2、听

未完,继续阅读 >

《大班体育《双簧》教案与总结.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大班体育《双簧》教案与总结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