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训练

2023-07-20 07:13:41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小学生作文训练

小学生作文训练

摘 要:本文提出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习作训练要走向开放的社会活动,作文题材要围绕生活的热点进行,语文教学围绕习作的好习惯引导,要因材施教,指导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注重创新。

关键词:习作训练 语文教学 注重创新

老师在平时指导学生作文时,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何利用作文教学这个有利凭借,多角度、多形式、全方位地引发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是当前深化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那么,我们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呢?

一、习作训练要走向开放的社会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习作,不能只是圈定在课堂上和书本中,也不能只靠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作文,而是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入生活。如:有目的地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然后写调查报告;还可以让学生关注环保问题,让学生去发现问题,研究环保,通过习作去进行环境保护的呼吁;也可以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到大自然中去感受丰富的原野气息,写出自己的观察和感受。等等题材,不可能一一列举。但是不管怎么说,习作训练只有定位走向开放的社会,那才可能丰富多彩而更具有活力。

二、作文题材要围绕生活的热点进行

我曾做过一个调查,发现学生对一些常见的作文题材,如记一个熟悉的人,记一次活动或写谁勤奋成才的一类题材普遍不感兴趣,而对与他们的现实生活距离较近的题材,如班级里的一件趣事、我的成长烦恼、我们喜欢的流行歌曲、社会趣闻、网络流行等,觉得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有感需要抒发。同时,学生对一些具有强烈时代感的题材以及科幻题材,如环境保护、热点话题、我的家庭、长大后的我、克隆、网络……,兴趣都很浓。因此,教师在选择作文题材时,应注意多倾向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热点,让学生习作充满着生活的气息,成为记录着他们生活印迹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及时把自己的优秀习作用博客的形式记录下来,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经常欣赏交流,使之具有成功感和幸福感。处于幸福之中的人是不会感觉到疲倦的,是激情洋溢的,是会出现灵感的。

三、语文教学围绕习作的好习惯多引导

1.大量进行阅读 通过不断地阅读,进行积累。阅读的过程既是吸纳的过程,同时也是引发联想的过程。在阅读中,学生的精神会被引入一个审美的想象空间,他们在品评和欣赏中升华着自己的道德水准,提高着自己的文化功底,同时会更有效地激发着他们的.表达欲望,学生作文起来也就不会费力费神了。

2.引导学生勤于观察 观察是积累的前提,是写作的生活基础。只有观察细致,才能把文章细节会写真写活。所以语文教师平时就要经常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进行观察。最好每个学生都备有一个易于携带的小观察记录本。随手而记,随心而写,自由自在,不作为必须,只是一个习惯。

3.养成勤思考勤动笔的习惯 做记录不仅可弥补记忆上的欠缺,最主要的还有利于学生进行作文素材的积累,再说,记录本身也是一种有效的练笔方式。记录后,要提醒学生经常翻看,经常进行再思考,并把思考的记忆随手写下来,珍藏这些瞬间的灵感,进而为再创作做好铺垫。

4.多练笔这是写作必需的过程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这个谚语,也适用于学生的写作。学习是需要不断反复的过程,不断运用的过程,习作也是如此,只有经常练,反复练,才能熟练地掌握写作的技能技巧,正所谓“熟能生巧”吗。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记多写,养成习惯,并要经常组织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展示,必要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向一些学生报刊杂志投稿,以此检验学生的习作成果,进而帮助学生建立自信,鼓励学生继续发展。

四、指导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1.习作提倡面批面改 老师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并针对优缺点进行详实具体的指导,其效果实不言而喻得。虽然很费功夫和时间,但从长远看是值得的,尤其是对那些存在问题较多的学生。

2.指导要“因材施教”,个性指导 无论写得好的学生,还是写作困难的学生,都要让他们在原有程度上有一定的提高。要让学生能“够一够,摘桃子”,使每个学生都充满信心,这对树立学生写作的信心非常重要,教师绝不可以忽视。

3.教师在讲评时要关注有创新的习作 逐步把创新意识提到较高的位置,给具有创新思维的作文加高分,充分肯定,并指导学生具体赏析创新之处,这样成了习惯以后,学生作文才不会人云亦云,而会做到追求独到新颖。教师对作文写得较差的学生习作要认真讲评,耐心辅导,尽可能多地发现其文章中的“亮点”“新点”。

4.多激励 教师要经常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参与习作的热情。刚开始一定不要求全责备,哪怕一个题目起得好,一个标点用得漂亮,一句话有文采……都要及时肯定并表扬鼓励。“一个人只有喜欢,才可能把这件事情做好”,只有让学生不畏惧作文,并喜欢写,这才有了好的开始。喜欢的结果就是热爱,就是执着,就是一往无前。

五、指导学生尝试新的表达方式

小学生以学写记叙文为主。因此要指导学生掌握叙述的不同人称和手法,加强表达的基本功训练。在一般情况下,小学生练习第一人称写法,以及按时间和事情顺序来写的比较多,但长期局限于单一方式方法的练习,学生容易形成表达定势。如果变换叙述的人称(第三人称)和手法(顺叙、倒叙、插叙),即使是写同一题目和题材,学生思维和表达的应变能力都会得到新的锻炼和提高。2.鼓励小学生大胆选词用语

小学生模仿能力强,要鼓励他们大胆运用课内外新接触到的语言,不断提高表达效果。对学生选词用语方面的大胆尝试,教师要善于发现,热情肯定。如鼓励小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写故事,鼓励小学生借用妙词佳句仿说仿写,鼓励小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造句,鼓励小学生运用叙述、说明、描写等表达方式。这些做法无疑都有助于小学生把自己想说的意思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来。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只要我们能不断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有意识地引发学生去写出一点新内容,抒发一点新感受,选材新颖一点,立意深刻一点,构思精巧一点,写法丰富一点,语言清新一点,这样就能够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有效的培养。

第2篇:如何训练小学生作文

如何训练小学生作文

一、多说

“说”,即是把所见、所闻、所思表达于语言。能说者善写,培养学生好说的能力,一定能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可以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我发现,平时不善说的学生,他们的作文往往也不能把要叙的事、要说的理,有条理、有中心地诉诸于文字。究其根本原因,则是缺乏说话的能力。针对这一现象,我在作文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我让学生介绍自己熟悉的人和事、自然景物或亲自参加的各种活动等等,在训练过程中,列出简单的提纲来引导学生先说什么,后说什么,然后按说的顺序有条理地写下来。

在一次作文课上,我先对一位爱说话的男生提问:“你给大家讲讲你的妈妈吧。”这位男生先是奇怪,但还是回答了:“我妈妈三十来岁,胖敦敦的,扎着一条大辫子。”我点了点头。他又补充说:“我妈妈会绣花,绣得可好啦!在我的一件新毛衣上还绣了一只可爱的米老鼠呢!”我满意地笑了。接着又问了其他几个同学,效果都不错。于是,我走到黑板前板书了《我的妈妈》,然后我又鼓励学生把刚才讲的写下来。这样做,学生感到“胸有成竹”,写起来比较顺手,学生对作文感到不是太“难”,而是把它当成一种乐趣。

二、多读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学生是要“多读书,读好书。”在作文教学中提倡学生多读,可以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让他们获得各种知识,加深生活体验,并积累优美的语言文字。课文是多读的起点,读好课文,揣摩作者的思路和语言表达,奠定基本的阅读量,由此扩大,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一定的需要,去阅读报刊杂志和书籍,就迈向多读的天地了。

在作文教学中,多读名家文章是重要的,但是,阅读学生的优秀作文也不可忽视,因为这些作文都出自年龄心理特点和生活体验大致相同的同学之手,具有十分自然的可比性和启发性,最能引起学生自己的共鸣,是学生最直接的作文借鉴。阅读的'实践证明:有比较的阅读,可以最有效地发现自己需要吸取的东西;同龄人的习作,最容易得到立意、选材、构思和语言等方面的启发。所以要支持学生们订阅《小学生优秀作文》、《小学生作文向导》、《百家作文指导》、《作文大王》等。这样,学生们人人争读课外书籍,人人摘录优美词语,人人珍藏生动章节,作文时才能运用书中所学到的知识,才能尝到了阅读课外书籍促进自己习作的甜头。

三、多写

作文活动是实践活动,学生写作技能的形成、写作水平的提高,依赖于作文实践。因此,多练笔就成了整个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多写,可以促进观察思考锻炼思维的敏捷、严密和灵活,熟练运用语言文字的技巧。

俗话说:“好脑筋,不如烂笔头。”把眼看、耳听得来的“材料”,直接贮藏在脑子里固然好,只是有些“材料”琐碎,容易忘掉,写作时暂时又想不起来、写不出来。那就可以把平时得来的“材料”,以写的形式保留下来。如遇到一件有意义的事,看到一个动人的场面,发现一种富有特色的神态,或是一句耐人寻味的语言,都可以写下来。这样不仅可以大量积累生活素材,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增加很多的练笔机会,为今后写文章时做到得心应手、水到渠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多改

作文修改是小学生作文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当前作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作文写完后,要反复修改,力求文字精练、表意准确、语言生动。

在课内,我指导学生作文后,学生做草稿,要求学生用铅笔做稿,写一行空一行,学生草稿完成后,第一,要求学生自读自改,放声读稿,看看是否符合写作要求。并在反复的阅读中把错字、不恰当的标点和语句修改过来,把不具体的地方补充具体,把多余的字、词、语句或段落删去等。第二,学生互改,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朗读交换评改,在读中改、在改中读。在这一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最活跃,总想表现自己,千方百计地把别人作文中在的问题找出来,有时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由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潜在智能得到了开发,写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第三,教师面改,有少数学生的作文需老师的帮助进行批改。教师的批改是对学生作文的一种鞭策和鼓励,要根据儿童的认知能力,做到多改少批。

这样,以改促写,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改出高质量的文章。

五、多鼓励

学生的每一篇习作都付出了一定的辛勤劳动,总希望别人对自己劳动的价值给予肯定与鼓励。教师应顺应学生的心理,做到少改多批,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学生的作文瑕瑜互见,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优秀习作中的谴词造句和布局谋篇中的“闪光点”,更要发现差的习作中情感表达的“闪光点”。我常把学生习作中的妙词佳句,或别具一格的构思,出在黑板报上,使学生“对自己的进步有满意的感觉,对求学发生内在的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即便有欠缺的地方,也要婉转地提出,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让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和可望可即的奋斗目标,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励不断进步。

实践证明,小学阶段的作文起步,只要坚持多说、多读、多写、多改、多鼓励,多多点击,就能使小学三年级学生顺利跨进“作文大门”,就能使学生在日后的作文道路上,任意驰骋、高奏欢歌。

第3篇:小学生作文审题训练

小学生作文审题训练

命题作文的第一步就是审题。审题就是分析题意,仔细审查、研究题目的含义和要求,以便在题目规定的范围内写好作文。审题的目的是为了使文题切合。如果是记叙文,要判定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记叙文,弄清楚题目所要求的体裁,在逐字推敲题意的基础上,着重解决记叙文的对象、重点、范围和人称四个问题。看看侧重写人、记事、写景、还是状物。如果是写人的,写什么人?记事的,写什么事?是一件呢,还是几件?明确了写作的对象和范围,动笔时才不会偏离题目。

有的题目比较含蓄,是象征性的,确定这类题目的主题应深入挖掘这类题目所蕴含的思想意义。如《路》这个题目,记一次筑路劳动是可以的,但主题的深度显然不够,可从路的发展,写出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这样的主题就比较深刻了。

审题的关键在于把握文章的主题,它关系到命题作文的成败,必须认真对待。

一、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拓展训练小学生作文

拓展训练小学生作文

今天,作文班老师组织我们出去“拓展训练” 。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真人CS。一进场,我们就赶快躲在了石头后面,看见敌人来了,开打!可是敌人把帽子摘掉了,无论怎么打也没用。我们也接连中枪,玩完,有些不服气的与他们吵。我想:输也输了,吵也没用。

“第二站” 我们来到了拓展基地,轮到我们玩了,虽然我不知道游戏的名字但是我可以介绍一下游戏规则:十个人站在两块木板上,一脚一块,大家一起喊“左”就抬左脚,“右” 就抬右脚。还没开始,我们就比别人落下了三四米远,开始之后,由于不团结,更是落在别人后面,眼看别人都走了全程的一半了,我们连一小半都还不到。

我和陈雨悦的注意力又转向了“毛毛虫” 。五个人坐在“毛毛虫”上,跳着前进,陈雨悦在前面拉,而我在后面推,我们玩得不亦乐乎。

通过这次游戏,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凡事都要团结一心才能成功。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小学生作文百日训练

小学生作文百日训练

(一)第一部分:词语训练

(一)怎样积累词汇

同学们都知道,文章是由段组成的,段是由句子组成的,句子又是由词语组成的。这说明词语是作文的基础,要写好作文,就必须积累丰富的词汇。像建筑工人盖房一样,先要准备充足的砖、瓦、沙、石、钢筋和水泥等建筑材料,才能建造好高楼大厦。怎样积累词汇呢?

1.多认识事物,注意积累表示名称的词语。

世界上事物的名称实在太多。就拿我们天天读的“书”来说,就有十多种名称:有专供学生上课用的“教科书”,有供老师备课用的“参考书”,有供不识字的小朋友看的“小人书”,有供同学们课外读的“课外书”,有供查找资料用的“工具书”,有按系列成套编写的“系列丛书”,还有古代专讲用兵作战的“兵书”,用药治病的“医书”,按我国传统装订法装订的、线露在外面的“线装书”等等。对这些书,只有有了一定的认识,才能将它们分辨清楚,也才能准确地说出和写出它们的名称。如果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我们多认识事物,随时随地掌握常见的各种事物的名称,就能增长知识,扩大眼界,就能丰富我们的词汇,促进语言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小学生作文能力训练

:《小学生作文能力训练》系列讲座,今天讲第11讲《自己修改作文》。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是作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培养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并不是为了减轻教师修改作文的负担,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我们知道,写文章,不管是什么体裁的文章,写作文的全过程一般是:指导材料,确立中心,谋篇布局,动笔行文,检查修改。修改是写作全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文章写得好的必不可少的最后一道“工序”。因此,可以说,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写”和“改”的能力,才算得上具备了完整的作文能力。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主要重视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

乙:对!修改文章确实是写作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高文章质量的重要步骤。所谓“文不厌改”、“善作不如善改”,是非常有道理的。纵观古今中外,大凡好的文章,在一定意义上说,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改”出来的。可以说,这是书面言语的一个特点。

甲:不错,古往今来许多文章大家,都十分重视修改这个重要环节。譬如,鲁迅先生就不仅主张作文要多写,还主张多改。他在《我怎样做起小

未完,继续阅读 >

《小学生作文训练.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小学生作文训练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