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木寨导游词_湖北导游词

2023-07-21 07:13:04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鱼木寨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

鱼木寨,又名鱼目寨、舆木寨,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谋道乡大兴管理区,南距大兴场集镇3.5公里,318国道(改线)绕经山寨北麓而过,东南距利川市城60公里,西北距重庆市万州港50公里,寨顶海拔1300余米,距寨麓马龙关垂直高度500余米,1月平均气温0.6℃,7月平均气温30℃以下。该寨古属龙渊安抚司,后改为龙阳峒土司,领属屡有更迭。1955年12月,鱼木寨由四川万县划归湖北利川,现为谋道乡鱼木村,住户156户,568人,大姓有谭、向、成、邓四姓。调查研究表明,土家族、苗族应占人口的60%以上。这里风光奇特,文物古迹丰富,民风古朴。1989年8月经文物工作者考查发现后,被定为我省文物普查中的重要发现之一。1992年12月,公布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定为湖北清江民俗风情游的重要景点,2001年定为预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世外桃源,天下第一土家山寨”之美誉。

久远的历史稀奇的寨名

据考:龙渊安抚司谭福一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下马万县乐往坝(今利川谋道乡铜锣关村)。洪武八年谭元亨袭龙渊安抚司职。永乐七年(1409年),其地“东齐冷耳阱抵利川河,南至忠路司抵岭心,西至白羊坪抵免滩河,北至龙驹坝抵岩仑”,其中乐往坝、猪羊坪、褶岩坝、瓦砾洞、中咀、下岩坝等地,分三等纳税,收作铜锣关军费。谭氏世袭冠带,镇守铜锣关。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八世谭彦相等认承纳草籽粮五硕三斗,将龙阳峒编籍万县,奉旨俞允,脱离石柱土司。万历十六年(1588年),石柱宣抚使马斗斛、马千乘图谋恢复龙阳峒,率士兵围攻,烧毁民房300余处,杀害百余人命。当年争战遗址、传说、故事尚存。

鱼木寨东南与铜锣关及龙阳峒土司祖墓凤凰山一脉相连,西南与马头场及龙阳峒土司所建大岩寨上下呼应,正北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龙潭安抚司舍把黄俊之子黄中称帝反明据点支罗锁船头寨,隔涧相望。正如一副古楹联所描绘的那样:“鱼目两开张瞻前岸铁锁拱朝大小山寨齐拥护;凤毛双济美顾后脉铜关鼎立上下石级皆惊愕。”地势十分险要。

寨名来源今无确考,一说,土家族有语言无文字,“鱼木”为土语音记;一说,相传古代马、谭土司连年争战,一次,谭土司困守该寨,马土司久攻不下。谭土司为退敌兵,从寨东岩洞口向寨下抛下活鱼无数,有些竟落挂于马土司帐前树上。马土司望鱼兴叹:“欲克此寨,如缘木求鱼!”遂引兵自退。从此,地因事名,洞名“鱼木洞”,寨名“鱼木寨”。

雄奇的关卡险仄的道路

清同治五年(1866年)增修《万县志》载:“鱼木寨山高峻,四周壁立,广约十里,形如鼗鼓,从鼓柄入寨门,其径险仄。”从大兴场至鱼木寨,有石板古路一条,蜿蜓于山梁之上,全长约3公里,前段平坦,后段曲折起伏。临进寨门前一段长约50米,路基总宽不足2米,两侧悬崖高百米,整段道路完全铺设于悬崖脊上,远观恰如鼗鼓之柄。在鼓柄与鼓面结合处,依地势建寨楼一座,建筑平面呈梯形,前宽4.6米,后宽8.1米,进深5.1米,两侧墙脚与崖沿靠齐。寨楼前、左、右三方墙壁,以规整条石石灰石石灰凝缝修就,正面一壁高6.4米,上端稍有收分,形近长方;左、右侧壁较正壁稍低,人字瓦顶隐于正壁之后。正壁下正中开独门,为进寨通道,门额上横排正楷阴刻“鱼木寨”3个大字;再上,开射击孔两排共9个,严密地封锁着进寨道路。寨楼内分上下两层共4间,前2间楼板亦以石作,射击孔下依壁建石台,以利作战,其余各间供屯兵住宿。现寨楼下通道右壁嵌石碑一通,正楷阴刻《鱼木寨功德碑序》,文字清晰,现抄录如下:

“奉修,从来思患预防,乃国家之良图;乐望相助,亦小民之淳风。予等甲内,或失朝下业,或本朝蒙圣天之雅仕,耕读传家,各安本分,为盛世良民已耳!奈近来贼匪流窜,扰乱乡曲良民。圣恩优渥,不欲良民受害,令其各地修寨砌卡,以戒不虞。所以鱼木寨公议寨卡,募化良民,勒石是为序。

团长谭登杰等百二十人(略),嘉庆四年岁次已未仲夏月立。”

清乾隆、嘉庆年间,白莲教在利川活动频繁,声势浩大,碑序中所称“贼匪”,就是指白莲教军,资料十分珍贵。

鱼木寨四周悬崖三迭,崖间缓坡如带。为保寨顶安全,阻断缓坡通路,古人除在寨颈修筑寨楼以外,还在寨东青岗片(读pian,方言)、寨西垛片一层岩下各建石寨楼一座、石寨墙一段;在三阳关、樟凤坪、福堰塘二层岩上,各建卡门一座。现寨楼已毁,垛子片寨墙仅存残垣,青岗片寨墙长200余米、高5米、厚3米,保存完好。3座卡门除樟凤坪卡门已被拆除外,其余2座依然如故。特别是三阳关卡门,墙高5米、宽4米,门高2.3米,宽1.25米,两旁老岩挟持,迎面太平岩遮挡。岩上古木参天,岩下溪涧奔腾。人在卡内不知卡前有路,人行山外不知崖内藏关,十分神奇。

承恩寺导游词 ·十堰导游词 ·黄鹤楼又一导游词 ·襄阳古城导游词

“悬崖脊上建寨楼,一夫把关鬼神愁!”关卡雄奇,道路艰险逼仄是鱼木寨的又一显著特点。鱼木寨顶面平坦略呈椭圆,南北长约2公里,东西宽约1公里,从大兴场南来古路进寨后,东西分开,依崖沿绕寨顶一周,东线至新湾上分出岔路一条、经青岗片、亮梯子至寨东麓钓鱼滩,与古谋道溪至万州城大路相交,北上船头寨;东西二线在寨顶碑屋湾交会后,经鱼翔嘴、九道拐、樟凤坪至寨西北麓马龙关与古谋道溪至万州大路相交,南上大岩寨。两条下寨道路全以条石修就,石级陡窄,特别是亮梯子及三阳关手扒岩二段,堪称天险。亮梯子始建于明,修建于寨东二迭绝壁之上,共28级,每级用长约1.5米,宽约40厘米的石板,一头插入岩壁,一头悬空建成,每两级间互相亮开,故名。人行梯上,头顶是缈缈蓝天,脚下是万丈深谷,既惊,又险,又奇!手扒岩笔直挖凿于寨西北太平岩上,共32步,每步宽约50厘米,穴深不足20厘米,形如新月,为建路前古人上寨要径。岩陡苔滑,斗胆攀登,魂系蓝天,更增添了鱼木寨风光的灵气。

古老的岩屋幽雅的住宅

鱼木寨一带,偏岩洞穴多而采光通风良好,干燥宽敞,冬暖夏凉。据调查,仅鱼木寨二层岩下及对山一带洞穴中,解放前住户多达120余户,家居寨顶而不住洞穴者仅10余户。解放初期,仍有80余户居住岩洞,直到1986年底,这些人家才在市民委的大力资助下,搬出岩洞住上新房。从今存的遗迹看,用于居住的洞穴,前壁多为条石彻制,顶盖瓦椽便于走水。有的洞内布局讲究,厅堂卧室井然有序,石门石窗牢固大方,楼上楼下石梯回旋。洞外多为缓坡,土地肥活,便于耕作,竹木葱茏,景色宜人。个别洞额上时有瀑布泻下,白墙青瓦隐现于银帘飞花之中,与花果山水帘洞毫无二致。从今存之洞名看,鱼木洞、兵洞、造枪岩洞、制钱岩洞、榨房岩洞、机房岩洞等等,说明当年鱼木寨上重兵屯集,刀光剑影的历史是确信无疑的。鱼木洞额本有题刻一通,可惜崖高字小,风化严重已无法辩认。鱼木寨人喜用石具,石盆、石桶、石缸、石槽、石桌、石凳,雕刻精美,到处皆是,堪称是一幅大石文化的奇观。

鱼木寨上少数穿斗式木构建筑始于明初,从已知古建筑及遗址看,破屋湾老房子建于明初,樟凤坪老房子建于不表乾、嘉时期(今部分主体尚存),鱼翔嘴老房子建于清道光时期(今存),生基嘴老房子建于清咸丰时期(已烧毁),大湾上老房子建于清光绪时期,下老房子建于清末至民国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规模越来越大,布局越来越讲究。今存之大湾下老房子(又名“六吉堂”),堪称是鱼木寨木构房屋建筑的代表。该建筑始建于清末,建成于民国九年,四合院式,占地约1000余平方米;中心院坝用规整块石铺就,两厢彩楼浮雕精细。堂前抱厦高耸,飞檐翘角,朱漆生辉;抱厦基座高出院坝1.5米,正中建阶梯,左右两侧雕刻人物山水。前廊阶壁左右各嵌石刻一通,长4米、高1米,正楷阴刻《南阳柴夫子训子格言》,书法稳健,刀法娴熟,长短名式,语言生动。现抄录如下--

“费尽了殷殷教子心,激不起好学勤修志。恨不得头顶你步云梯,恨不得手扶你攀桂枝!你怎不寻思?试看那读书的千人景仰,不读书的一世无知;读书的如金如玉,不读书的如土如泥;读书的光宗耀祖,不读书的颠连子妻。纵学不得程夫子道学齐鸣,也要学宋状元联科及第。再不能勾,也要学苏学士文章并美,天下所知。倘再不然,转眼四

十、五十,那时节,即使你进个学,补个廪,也是日落西山还有什么长济?又不需你凿壁囊萤,现放着明窗净几。只见你白日里浪淘淘,闲游戏;到晚来昏沉沉,睡迷迷。待轻你,你全然不理。待重你,犹恐伤了父子恩和义。勤学也由你,懒学也由你,只恐你他日面墙悔之晚矣!那时节,只令我忍气吞声恨到底。

民国九年庚申岁小阳吉日向光远建修,命次男孝士书录格言,世守勿替。”

鱼木寨建筑注重堪舆,追求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协调美。有名顺口溜专门描述鱼木寨朝门的朝向:“亮五间正,老房子歪,樟凤坪朝门横起开,”就从一个侧面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

辉煌的墓碑讲究的葬制

鱼木寨人认为,生屋死墓,虽阴阳有别而同为居所。清代以前,鱼木寨人生时大多穴居野处,死后亦多弃置荒野岩穴,或者以石为棺加以安葬。文物普查中,已发现有岩墓及石郭墓遗存。清代以后,大型生基、碑屋及土坑石碑逐渐出现。所谓生基,就是人生前就将自己的坟墓修好。所谓碑屋,就是将坟墓埋于住宅之中。据调查,鱼木寨上现存大型墓葬多数为生前所修生基,至于碑屋,鱼木寨一带则多达十余处。向光柏墓是鱼木寨墓葬艺术的顶峰,它隐于地下,巨石雕砌,石门以消息机关控制。整个墓室浮雕精工,金漆涂饰,一片辉煌!俗称为“罐儿”,实为一座地下宫殿。50年代该墓被毁,用其墓石修成小水库堤坝一座,石料尚有剩余。

鱼木寨上雕刻墓碑始于明末,现存大型墓碑共9座。最早建成于道光十五年(1853年),多数建成于清同治、光绪年间。这些墓碑大如山中之城,型制奇特,雕刻华美,在省内亦属罕见。今择其要者记叙于下:

成永高夫妇墓碑,位于鱼木寨祠堂湾,建成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三门二院,占地近100平方米,俨然一座宫殿。墓碑四周建护墙,前墙雕花蹲狮,长8.2米,高1.1米。后墙起垛,依地势拔高3层。左右开侧门进入墓院,左名“自在宫”,半圆门顶。门楣浮雕“迎亲图”,或抬桥,或鼓吹,构图造型与当地风俗相同;门内额刻“千秋乐”,浮雕“双凤朝阳”,线条细腻流畅,构图新颖。右门与左门对称,外额刻“五龙棒圣”匾额,匾中阴刻“逍遥亭”3字,匾下浮雕“荣归图”,或扬鞭走马,或举旗扬幡,气氛热烈,形态逼真。门内额阴刻“万年芳”,浮雕凤凰牡丹及打虎图,刚柔并用,相映成趣。整个墓院青石铺地,中间以石墙隔开,前廊后院,气派大方。间墙正中建门楼,飞檐3层,额刻“双寿居”,肃穆庄严。门侧两厢呈八字形展开,草书阳刻“福”、“寿”两个大字分列左右,一气呵成,技法圆润。门后额阴刻“藏寿”,两厢刻诗词及神人变化形象,天上人间,手法浪漫。后院两侧依护墙各立墓志一通,记叙成氏沿革。正碑“窀穸宫”4柱3层,通高5.2米,总宽5.3米。底层镂空,墓主姓名、碑序、诗词等文字,掩于镂空缠枝花卉之后。碑上二层或刻忠孝故事,或刻本地风物,总数多达100余件,整个墓碑富丽堂皇,美不胜收。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成永高夫妇墓碑上,仅变形龙雕多达70余件,这种不顾大清建筑法式的行为,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不讲尊卑高下,天上人间,随心所欲的创作手法,不能不说是当土家人豪放性格的反映。

清代后期,鱼木寨上谭氏衰落,成氏巨富,向氏权贵。当成永高耗巨资自建“佳城”之时,向梓亦大兴土木,自己丑秋兴工,丙寅夏竖立,丁卯岁完峻,计年三载,计工八千余零“,为自己及其妻营造墓碑,并与成永高夫妇墓碑同时于同治五年落成。向梓生前,素性嗜钓,适情山水,有隐居之乐。其妻阎氏敬相夫子,善事翁姑,体恤贫乏,乡党交口称贤。其子霖斋,品学兼优,授例入国子监。年逾古稀时,向梓及阎氏”膺彤廷宠锡“,赐赠向梓九品封典,官虽小而名声显赫,向梓碑墓位于松树湾,4柱3层,碑前抱厦与正碑连为一体,碑顶高托印绶,中嵌”皇恩宠锡“五龙捧圣匾额。全碑金漆涂饰,远远望去俨然一座五彩楼阁,形制十分奇特。碑上雕刻丰富,文字尤见功力。”鱼目当醒临吉壤,螺峰层出护佳城“;”秋信渐高红树老,日光忽暮白云封“;”千秋功名承雨露,一身啸傲寄烟霞“;”数声蛙鼓传江岸,万点萤灯绕夜台“;”溪号大龙彼是当年发迹地,寨名鱼木此为异日返魂乡“。上述楹联多出川东文人之手,对仗工稳,写景抒情,意景高远。

在鱼木寨墓碑千姿百态的石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阳刻于向梓墓碑抱厦顶板上的圆形草书”福“字。该”福“字直径1米,周边阳刻八封兼以博古图案,中心”福“字由2凤首龙身交尾物组成。凤首张嘴扬冠,相对啼鸣,龙身相应绕动至尾部轻盈交合,其情融融。远观是画,细看是字,亦字亦画,构图立意极为巧妙。凤首龙身交尾”福“字图、鸾凤交尾”福“字图,以及双蛇交尾”福“字图,目前在利川土家人墓碑上,已先后发现了6件,其文化内涵有待详考。

古朴的风情少有的崇祀

鱼木寨上民风古朴,男女衣着色尚蓝青,饮食菜肴味喜酸辣。性倔犟而热情好客,即便萍水相逢,也要嘘寒问暖;及至相邀还家,必倾其所有相待,苞谷酒、土腊肉,以客人吃得多,喝得醉为快。鱼木寨人出门作客必穿戴整洁,”进门一个恭喜,出门一个多谢",待人接物十分讲究礼貌。

敬丫公天子是鱼木寨人的一天崇祀。寨内庙梁子原有丫公天子庙一座,供奉丫公天子及丫公娘娘,香火特盛。丫公天子究竟何人?不见经传。传说:当年马、谭土司战于沟、铜锣关一带,谭士司屡战屡败,弹尽粮绝,人困马乏,危在旦夕。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马土司率兵偷袭谭土司住地,谭土司进退维谷,正在危急时候,忽然有一位老者从天而降,自称丫公,只见丫公用手一指,漫山遍野火把涌动,杀声震天,草木皆兵,直扑马土司师师帐而去,大败马土司于百丈沟内。丫公救出谭土司之后,又授以破马土司驾簸箕云之法,致使马土司不敢再犯,当地得以安宁。谭土司及当地民众深感丫公大德,修庙塑像,世代祀奉重于其他诸神。鱼木寨丫公天子庙毁于清末,铜锣关丫公天子庙毁于上世纪80年代,其丫公天子、丫公夫人神像皆为石雕,面目慈祥,高大伟岸,衣着与当地土家人相同。

第2篇:鱼木寨导游词范文3篇_湖北导游词

鱼木寨导游词范文3篇_湖北导游词

作为一名可信赖的导游人员,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导游词,导游词可以加深游客对景点的印象,是提升讲解水平的重要工具。导游词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鱼木寨导游词范文3篇_湖北导游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鱼木寨导游词范文3篇_湖北导游词1

鱼木寨位于利川西部,地处318国道线利川至万县途中,寨楼空兀于万山之中,两边一色悬崖,中间只有一狭窄寨门与外界相通。

相传古代马、谭两大土司交战,鱼木寨的险要地势令谭土司久攻不下,数月后,守寨的马土司扔下活鱼无数,落于前来攻寨的谭土司帐前,谭土司叹道:“吾克此寨,如缘木求鱼也”,从此便有了鱼木寨这个名字。

目前,鱼木寨中居住着五百多人,均是土家族。寨内还保存有清代碑墓10座,碑高一般都在5米以上,墓石大都石雕工艺精湛,技艺高超。寨中的“三阳关”卡门、“亮梯子”石栈道凿于绝壁之上,十分险要,“古城墙”、“六吉堂”等遗迹则古朴典雅,环绕山寨的“鸡头沟瀑布”高达百余米,气势磅礴。

鱼木寨导游词范文3篇_湖北导游词2

世界土家文化遗留中心——千年古堡鱼木寨位于利川60公里处的谋道镇境内,地处318国道利川至万州途中,距长江万州港50公里。景区面积20平方公里,是一个自然村落。

鱼木寨是一座集政治、军事、文化为一体的土家族山寨,是研究土家族历史、建筑的实物见证。鱼木寨民风古朴、其生产、生活、婚丧嫁娶均保留了土家族传统文化的本质特色和习俗,寨内文物丰富、环境优美、民风民俗浓郁,有“天下第一土家山寨”之美誉。

目前,鱼木寨有100余户居民,大都是土家族,至今仍保留有完整的古代土家人生活、饮食、婚丧、建筑习俗。寨内以木建筑为主,石与石、木与木、木与石之间的结合,均用古老巴国传统的营造方法,以榫头相联,阴阳相扣。

鱼木寨导游词范文3篇_湖北导游词3

如果说“泰山归来不看岳,九寨归来不看水”,那么之余土家民俗山区,则是“腾龙洞外无洞天,鱼木寨外无桃源”。我是一个地道的土家人,还在孩提年代,对于鄂西利川风景最初的印象就是“一片山,一条河,一棵树,一个洞,一个寨,一首歌”。诚如大家所熟知,这里的“山、河、树、洞、寨、歌”就是七岳连山齐岳山,八百里风景如画清江河,天下第一衫水杉王,腾龙天堂腾龙洞,神秘幽静鱼木寨,土家民歌龙船调,这里的一草一木早已沁入了我们的灵魂深处。经过岁月的泥泞和风霜的侵袭,而今我们早已将近而立之年,土家儿女也分散到天涯四方,每当和老友相聚,谈论最多还是根植在灵魂深处的那片神奇的土地。现在的土家儿女,被问及对这“山、河、树、洞、寨、歌”的感悟,流露在心底的自豪感溢于言表,这“山、河、树、洞、歌”早已耳熟于胸,唯独对这矗立在灵魂最深处的那座寨子讳莫如深,大家像是相约好的,每次言及鱼木寨,大家的谈话声都会嘎然而止,低头沉思,鱼木寨的文化底蕴早已深入人心,鱼木寨的文化厚重使人高山仰止,大家不自觉的都在规避什么,在隐藏什么,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欠鱼木寨的,他们没有脸去面对这座土家文化的灿烂遗产,他们在逃避在自责。

鱼木寨位于利川谋道境内,谋道镇地处湖北省利川市西北部318国道新老线交汇处,是湖北省“西大门”,与重庆在318国道上接壤的一个边陲小镇,总面积336平方公里。东距利川市城区42公里,西距重庆市万州城64公里,现在开通了利川到谋道的公交路线,交通较为便利。谋道为古巴国南郡,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谋道”古称磨刀溪,“大丈夫磨刀锤宇宙,士大夫谋道辩古今”,这是磨刀溪演变为谋道的最直白的由来,这里的大丈夫、士大夫是讲的土家先民丈夫以武护境,大夫以文论道,无论文武都是顶天立地的好男儿,谋道镇的人文风情赋予了鱼木寨独特的人文底蕴。谈论鱼木寨,我自认是最有资格的,因为我是一名地道的土家人,且而鱼木寨离我家的距离也就半天的时间,我为现今还有这座寨子的存在心存自豪,我也为土家文化的最后一片净土而久久思量,为这座寨子的险峻高耸、文化厚重而叹为观止。虽然我有这个资格,但是我却认为我不是最适合的人选,不为别的,就因我还没有真正意义上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很多次我徘徊在鱼木寨的山脚下久久思量,我是否是有这个底气有这个资格上山,吾怀抱绝境,更觉下笔难,土家先人只在次山中,欲辨已忘言,这是不虔诚的。

在经过一段劳心劳力的历程后,终于山门逢君今始开,鱼木寨山门近在咫尺,一段土家文化史即将为我们打开,让我们见证土家文化的灿烂文明。我和这位老同志感慨万千,情不自禁。山门经过多年的风雨飘零仍然屹立不倒,从古山门的建筑结构还能见识到古巴文化的民居艺术,这里的建筑不用一钉一铆,浑然天成,别具一格。在跨过这道山门后,这片世外桃源的胜景就呈现在我的'眼前,仿佛惊讶,仿佛疑虑,这和我魂牵梦绕的梦境既有天渊之别,仿佛又好像一切都处于情理之中,它的存在没有因后人的想法而有所改变。鱼木寨给我的最初印象就是散,一个散字道出了鱼木寨的魂所在,这里没有文化堆砌的浮华,也没有人工大规模的雕饰而显现的虚假造作。

鱼木寨的建筑基本采用当地材质,以木头和石头为原始材质,石与石,木与木,石于木组成的结合就是鱼木寨全部人工痕迹的总括。寨内最大的看点就是散落在田间地头的古墓群,总计有百余处之多,这些墓碑有塔式、牌坊式、牌楼多层式、圈顶式和平卧式等多种造型,每一处都摄人心魂,使人久久不愿离去。其中最大的是建于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成永高夫妻墓,三门二进,占地100平方米。墓前碑高5.2米,宽5.3米,刻有花鸟人物90余幅。石雕精湛,品种繁多,人物、花卉、图案皆有,人物雕刻皆取材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碑林中的“双寿居”集马派雕刻艺术之大成,几百名工匠雕凿了三年,雕出了6出戏剧故事中的500多个人物造像。所有石雕都是在整块石料上雕凿的,留下了近代书法名家各种字体的手迹和艺术珍品。鱼木寨的镂空雕刻更是雕刻艺术中的上乘之作,镂空雕刻技艺始于明末,兴于清同治、光绪年间,这门技艺如今多以失传,一座寨子能同时保留这么多镂空雕刻,其文化研究价值可见一斑。

畅游鱼木寨是一次灵魂的还债,这里的一切都还是那么的清新自然,此地的居民并没有因外来客闯入他们的生活而有丝毫的改变,田间地头处处能见到他们忙碌的影子,在闲暇之余,当地人随意就能唱出一段段未经编排的土家山歌,自由自在,天真烂漫,无拘无束的过着他们恬适的民居生活,这里是土家文化的活化石,是土家文明的活词典。这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原汁原味的寨子了,文化古风得到很好的传承保留,寨内至今仍保留有完整的古代土家人生活、饮食、婚丧等习俗。因而才有称谓认为鱼木寨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土家山寨,称为“民间的十三陵”。

三阳关是鱼木寨为远来的客人送上的最后一餐饕餮盛宴,三阳关是鱼木寨的一道出口,位于寨子的下端,隐于老崖隙中,三阳关也建有一座寨门,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古时候只要寨子的主人重。

第3篇:去鱼木寨旅游导游词

去鱼木寨旅游导游词

作为一名旅游从业人员,可能需要进行导游词编写工作,导游词是导游员在游览时为口头表达而写的讲解词。那么一遍条理清晰的导游词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去鱼木寨旅游导游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去鱼木寨旅游导游词1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如果说“泰山归来不看岳,九寨归来不看水”,那么之余土家民俗山区,则是“腾龙洞外无洞天,鱼木寨外无桃源”。我是一个地道的土家人,还在孩提年代,对于鄂西利川风景最初的印象就是“一片山,一条河,一棵树,一个洞,一个寨,一首歌”。诚如大家所熟知,这里的“山、河、树、洞、寨、歌”就是七岳连山齐岳山,八百里风景如画清江河,天下第一衫水杉王,腾龙天堂腾龙洞,神秘幽静鱼木寨,土家民歌龙船调,这里的一草一木早已沁入了我们的灵魂深处。经过岁月的泥泞和风霜的侵袭,而今我们早已将近而立之年,土家儿女也分散到天涯四方,每当和老友相聚,谈论最多还是根植在灵魂深处的那片神奇的土地。现在的土家儿女,被问及对这“山、河、树、洞、寨、歌”的感悟,流露在心底的自豪感溢于言表

未完,继续阅读 >

《鱼木寨导游词_湖北导游词.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鱼木寨导游词_湖北导游词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