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 中国历史
第1篇: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
第1课
鸦片战争
一、.虎门销烟
时间、地点:1839年6月,广州虎门
领导:林则徐 虎门销烟的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二、鸦片战争
时间:1840年6月到1842年8月
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三、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⑴时间:1856年10月到1860年10月,⑵主凶:英法联军,帮凶是美俄两国;
⑶罪行:①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②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规定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割给俄国的不平等条约是《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40万平方千米。(结合第8页表格和第9页图掌握)
二、太平天国运动(农民运动)
⑴运动从1851年的金田起义开始到1864年,领导:洪秀全。⑵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后,将其改名天京,定都天京。⑶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在1860年李秀成在青浦大败洋枪队,1862年在慈溪战斗中,洋枪队头目华尔被击毙。第3课
收复新疆(左宗棠)
1、收复新疆的民族英雄:左宗棠
2、收复新疆采策略及时间:
策略: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时间: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回到祖国的怀抱;19世纪80年代初通过和平谈判方式收回伊犁
3、清朝于1884年成立新疆行省 第4课
甲午中日战
1、时间:1894年、战役及民族英雄:黄海海战(邓世昌壮烈牺牲,)
2、《马关条约》签定的时间、代表、内容和危害
⑴时间:1895年
代表: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
⑵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⑶危害: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时间及主要国家:1900年6月,美、英、法、德、意、日、俄、奥八国组成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2、八国联军的主要罪行:屠杀义和团,攻入北京烧杀掳掠。
3、《辛丑条约》的签定的时间、内容和危害 ⑴时间:1901年(旧历辛丑年)
⑵内容:①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②清政府保证禁止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③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不允许中国人居住。
⑶危害: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
第6课
洋务运动
1、时间、背景、目的、代表、口号、内容(主要活动): ⑴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⑵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
⑶代表人物:中央以奕訢,地方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⑷口号: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⑸内容:
①前期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②后期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③筹建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筹划海防);
④兴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2、洋务运动的评价:⑴这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⑵它引进了西方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3、中国的近代化探索开始于洋务运动,政治近代化开始于戊戌变法。第7课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1、公车上书的时间人物及影响
⑴时间:1895年
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⑵影响: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2、戊戌变法(百日维新)时间、内容、影响:
⑴时间:1898年6月到9月
⑵内容:①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②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④创办报刊,开放言论;⑤训练新式军队等等。⑶影响: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思想,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
3、维新派的代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戊戌六君子)、光绪帝等。第8课
辛亥革命
1、孙中山的革命活动:⑴1894年在檀香山组织革命团体兴中会,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初步形成。⑵1905年在日本东京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同盟会。⑶提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⑷成立中华民国。⑸建立黄埔军校。
2、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3、武昌起义:1911年10月,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各省独立。
4、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5、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第9课
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代表、旗帜、主要阵地。⑴兴起时间: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⑵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为代表。
⑶旗帜(口号):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⑷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
2、新文化运动内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
3、意义(地位和作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4、新文化运动中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2、领导者:陈独秀、李大钊
3、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最能体现五四运动的性质);“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4、爆发: 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主力是北京学生。
5、运动高潮: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支援北京学生的斗争。
6、运动主力的变化:6月3日以后,运动主力由学生转向工人;
7、运动中心的变化:6月3日以后,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8、结果:迫使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撤销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并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9、性质:它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10、意义:它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1、“五四”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爱国精神;追求科学与民主的精神。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成立: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
2、参加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个代表。
3、中共一大的内容: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4、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
第11课
北伐战争
一、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产物)
1、时间、地点:1924年5月
广州黄埔
2、创办者:孙中山
3、人物: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4、意义: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的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基础。
二、北伐战争
1、时间:1926年;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
2、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3、对象: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
4、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5、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叶挺独立团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
6、主要战绩:基本上消灭了吴佩孚的主力和孙传芳的主力,出师不到半年,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时间: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2、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统治。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南昌起义
1、时间:1927年8月1日;
2、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朱德等;
3、意义: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二、秋收起义:
1、时间:1927年9月;
2、领导人:毛泽东;
3、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三、井冈山会师:
1、时间:1928年4月
2、朱德、陈毅率领部队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胜利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它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部队。(朱毛会师)
3、中共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使中共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为中共找到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的正确革命道路。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一、长征开始(1934年10月)
1、原因:中国工农红军在未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后被迫进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
2、开始: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
二、遵义会议(1935年1月)
1、时间:1935年1月
2、内容:会议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意义: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三、长征胜利(1936年10月)
1、路线:中央革命根据地→渡湘江→强渡乌江→解放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会宁会师。
2、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3、长征胜利的标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
4、长征精神:不畏艰难、艰苦创业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等。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1---1945 年)
第14 课 难忘九一八一、九一八事变(局部侵华与局部抗日)1.时间:1931 年9 月18 日,2.经过:日军有预谋地制造柳条湖事件,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3、面对日本的侵略,蒋介石采取的政策是:不抵抗政策。
4、结果:只有四个多月,东北三省全部沦于敌手。
5、影响: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二、西安事变
1.时间:1936 年12 月12 日所以又称为双十二事变.2.领导者:张学良、杨虎城 3.目的: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4.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5.意义: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第15 课 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一、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1.时间:1937 年7 月7 日 2.地点:北平卢沟桥 3.影响: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二、南京大屠杀
1.时间:1937 年12 月13 日
2.南京大屠杀的反思: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是铁的事实,是不容篡改的;这也提醒我们,在加强与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同时,要警惕那些心怀叵测的人;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第16 课 血肉筑长城
1、抗日战争期间著名战役的名称、时间、指挥者、意义。P79—80 ⑴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这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⑵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⑶百团大战:1940年8月,彭德怀指挥,目的是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意义:这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2、中共七大的召开
⑴时间地点: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
⑵主要内容:大会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⑶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⑷意义: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
1、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
(1)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胜利,洗雪了民族耻辱,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
(2)中国的抗日战争有力地支持了其他国家的反法西斯斗争;
(3)中国人民为反法西斯斗争付出了巨大民族牺牲,做出了重大贡献。
2、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⑴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英勇抗战(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并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⑶国际友人及爱国华侨的支援;⑷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援(如美国在太平洋与日军作战、在广岛和长崎投掷了两颗原子弹,苏联红军出兵东北)。
8、近代史上列强大规模侵华战争的名称、时间、影响。
答:⑴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到1842年8月,它使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⑵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到1860年10月,它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⑶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化程度。
⑷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它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⑸抗日战争,1937年7月到1945年8月。
9、中国近代史上,日本曾发动或参与的侵华战争有: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侵华战争(抗日战争)、近代史上列强大规模侵华战争的名称、时间、影响。
答:⑴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到1842年8月,它使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⑵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到1860年10月,它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⑶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化程度。⑷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它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⑸抗日战争,1937年7月到1945年8月。
9、中国近代史上,日本曾发动或参与的侵华战争有: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侵华战争(抗日战争)
第2篇:八年级上册 中国历史
八年级上册 中国历史
一、 选择题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
1、小明同学参加姜堰市电视台“上下五千年历史知识大奖赛”,她回答的题目是“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她的答案应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在清末,有个人住在香港岛,原来每年都要向清政府纳税,但后来税收却要交给英国统治者。你认为这种转变会发生在( )
A.虎门销烟后 B.《南京条约》签订后
C. 清政府被推翻后 D. 新中国成立后
3、魏源的《海国图志》所反映的核心思想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自强、求富
C.维新变法 D.民主、科学
4、《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头兽咏叹》一诗中写道:“十二生肖飞,强盗理不亏,猴牛虎猪卖,强盗作鬼肥!”诗中的“强盗”指:( )
A.俄国军队 B.美国军队 C.英法联军 D.日本军队
5、“割台湾,赔两亿,中国人民争争气;开口岸,设工厂,清朝政府无法管。”这首顺口溜便于我们记忆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
A.《南京条约 》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6、右图《扯线木偶》漫画,讽刺了清政府已变成“洋人的朝廷”。这一创作根植于( )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 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在1909年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首条铁路通车典礼上,有代表充满豪情的说:“筑成此路,为中国人吐气矣”。这条铁路是( )
A.平汉铁路 B.滇越铁路 C.淞沪铁路 D.京张铁路
8、在中国近代化道路探索过程中,力图通过改革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是:( )
A.新文化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辛亥革命
9、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革命纲领的组织是( )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光复会 D.强学会
10、某处名胜古迹有这么一幅对联:“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你认为该对联评价的历史人物是( )
A.康有为 B.孙中山 C.陈独秀 D.蒋介石
11、小华同学想要了解“新文化运动”,你会建议他选择那种刊物收集资料?( )
A.《新青年》 B.《民报》 C .《东方杂志》 D.《中外纪闻》
12、报纸是我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传媒工具之一。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很快发展为全国著名的大报,被誉为“中国大众传播媒体的先驱”的报纸是( )
A. 《中外纪闻》 B. 《国闻报》 C. 《民报》 D. 《申报》
13、中国近代 史上,最能体现青年学生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事件是( )
A.义和团运动 B.新文化 运动 C.五四运动 D.西安事变
14、歌谣“除军阀,国共联手为统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西安事变 D.百团大战
15、20xx年8 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纪念日。与这一节日确定直接有关的是( )
A.南昌起义 B.八七会议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会师
16、在20世纪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这条道路是( )
A.采取暴力革命 B.农村包围城市 C.领导工人运动 D.国共两党合作
17、“瑞金→遵义→泸定桥→懋功→吴起镇→会宁”反映的是下列哪一事件的行动路线图( )
A.太平天国起义 B.北伐战争 C.红军长征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历史背景是( )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19、根据以下表格提供的信息,判判断这一历史事件是( )
战役时间 指挥者 消灭日 军 所属战场 重大意义
1938年春 李宗仁 10000多人 国民党正面战场 打击日军嚣张气焰,鼓舞中国抗战士气
A.台儿庄战 役 B.徐州会战 C.百团大战 D.淮海战役
20、“……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三十万同胞,在黑暗中挣扎,三十万,三十万冤魂,在地狱里哭泣。……”文中“三十万同胞”的遇难地点是( )
A.东北 B.南京 C.上海 D.北京
21、规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下列哪次会议上()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七大
22、右图是毛泽东与蒋介石唯一的正式合照,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建立联合政府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重庆谈判
D.西安事变
23、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近代以来,见证了中国历史的风云变幻。下列史实不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八国联军侵华 B.中华民国成立
C.日本法西斯制造屠杀惨案 D.国民党政权覆灭
24、李明同学在学校网站开辟的“人民战争”专栏中选用了图1、图2 两张图片。以下所拟小标题最合适的是( )
A.抗日战争
B.红军长征
C.北伐战争
D.解放战争
25、解放战争时期,当毛泽东得知一场战役的胜利消息时,欣然提笔写下了“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诗句。这场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50分)
26、请回答:
(1)李宏同学用A、B、C三张照片为素材办了一份历史手抄报,请你为这份手抄报拟定一个主题名称。(2分)
(2)分别写出A、B两位人物的重大贡献。(4分)
(3)图D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重大意义?(2分)
(4)小明同学想参观图E中的“中共一大会址”,请问他应前往哪一城市? (2分)中共一大的召开有何重大意义?(2分)
(5)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2分)
27、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各阶层积极探求救国救民之路,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 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 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 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 —— 罗荣渠 《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
材料三 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洪向华主编 《复兴之路》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到的“自强运动”指什么历史事件?(2分)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口号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的“革命”是指哪一重大事件?(2分)“革命成功“的历史意义是什么?(1分)
(3)材料三中的“三个兔子”在北大因高举哪两面大旗而闻名?(2分)为此掀起了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2分)
(4)以上三则材料都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历程,请你为此历程做一个主题归纳。(1分)
28、拓展探究题:20xx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中日两国也已经将今年定为中日国民交流友好年。但中日两国间的不和谐因素仍然存在:一是历史认 知的问题(侵华战争),二是现实的领土争端(钓鱼岛、东海油气田)。而正确对待中日关系必须了解尊重历史事实,请根据本学期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史实填写表格
时间 反映的重大事件 主要影响
1894—1895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2分)
1931年9月18日 (2分)
日军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2分)
卢沟桥事变 (2分)
1945年8月15日 抗日战争胜利(1分)
(2)为了铭记历史,吸取历史教训,在 20xx年7月7 日纪念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周年的时候,请你以抗战为主题设计两项纪念活动。(2分)
(3)20xx年,由于日本政府对钓鱼岛进行购买,使其国有化,引发了中国全国规模的的抗议行动。请结合所学历史 ,谈谈处理中日关系的正确态度是什么?(2分)
29、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历经了两次合作两次分裂。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孙中山创办的军事学校名称(2分)及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就(1分)
(2)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2分)
(3)列举国共两党第二次分裂时期(即解放战争时期)解放东北全境的战役和为北平和平解放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4分)
(4)简述第二次国共分裂的严重后果。(1分)
(5)通过学习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历史知识,你有什么感悟?(1分)
八年级历史试卷答案
二、非选择题
26、(1)中 国人民的反抗。(2分)
(2)领导虎门销烟(2分);收复x疆。(2分)
(3)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2分)
(4) 上海;(2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答出其中一点给2分)
(5)毛泽东。(2分
27、(1)洋务运动(2分)。 自强 求富(2分)
(2)辛亥革命(2分) 推翻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答出其中一点给1分)
(3)民主、科学(2分) 新文化运动(2分)
(4)近代化的探索(1分)
28、(1)时间 反映的重大事件 主要影响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2分)九一八事变(2分)1937年7月7日(2分)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 (任意一点 2分)是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1分)
(2)抗日战争图片展览、抗战歌曲歌咏比赛、抗战故事会、抗日活动旧址参观、抗日战争 电影电视展播、抗战专题黑板报等。(1点1分共2分,只要是学校能够开展、且符合抗日战争主题的任何活动都可给分。)
(3)正确态度:要保持理性爱国;正视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加强合作;谋求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答出其中一点或符合题意即可2分)
29、 (1)黄埔军校(2分);北伐军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1分)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2分)
(3)辽沈战役(2分);傅作义(2分)
(4)造成台湾与大陆的长期分离。祖国至今没有统一(1分)
(5)国共合作有利于中华民族,分裂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有理即可) (1分)
第3篇:新课标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新课标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长征的原因、经过及历史意义;遵义会议及历史意义。2.过程、方法与能力
(1)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长征的原因?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长征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3)通过学生讲长征经过,讲红军故事,搜集、演示长征图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展示自我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讨论长征精神,引导学生学习红军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长征的开始,遵义会议,长征的经过,长征的意义,长征精神。2.教学难点:遵义会议的意义,长征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作为红军战士的学生搜集长征故事,并准备上课讲述。作为摄影师的学生课下搜集长征图片,做成幻灯片准备上课演示。作为地理学家的学生课下把长征经过预习好,准备上课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