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教案
第1篇: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教案
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教案
六年级四班 班主任:陈亚丽
一、教学目的1.了解地震的危害性和学习自救方法的重要性。2.介绍地震这一自然灾害的特点。
3.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演练遇到地震这种突发事件时应如何有秩序地逃生自救以及来不及逃离的情况下如何躲避地震。4.通过学谚语和顺口溜,让学生初步了解地震前自然界的异常表现,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
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演练遇到地震这种突发事件时应如何有秩序地逃生自救以及来不及逃离的情况下应如何躲避。
三、教学难点
让小学生初步了解地震前自然界的异常表现。
四、活动准备
1.有关地震防震图片和视频,防震科普片和防震科普宣传画。2.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安全重于泰山”,安全工作是学校的头等大事。在我们做好一切的防火、防水、防电、防交通事故、防食物中毒等等安全工作后是不是我们的生命就万无一失了呢? 2.出示有关汶川地震图片和视频,请学生观看。3.请学生谈感受。
4.老师总结:地震真是猛于虎!一朵朵生命之花就这样被地震吞噬了生命。这是多么可惜啊!这影响了多少个家庭的幸福啊!由此可见,我们小学生开展防震知识普及和防震演练,增强我们的安全意识,提高我们的自我保护能力,是多么迫切的事情。
(二)教师讲解有关地震时应注意的问题: 1.播放地质灾害视频,介绍它产生的原因。
2.讨论强调地震来时注意的问题:(1)、家庭应准备好食物、水、手电筒、毛巾、简便衣物、塑料布和简易帐篷、收音机、呼叫机等,对煤气、电闸等做好关闭的应急准备。易燃易爆、剧毒物品不宜放在室内,要妥善安置。较高家俱上不堆放笨重物品。房屋正门、楼道、走廊内不堆放杂物,以利人员疏散。发布临震预报后,家庭成员都要听从当地政府的指挥,按指定路线和地点疏散。(2)、地震发生时,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三)进行简单的防震演练。在老师的统一指挥和部署下,随着地震警报声一响,马上有秩序避震、逃离。
(四)小结
本堂课我们通过图片、视频、顺口溜,实际演练等方式使大家基本掌握了地震这种突发事件时有秩序地逃生自救的技能,让大家掌握来不及逃离的情况下如何躲避地震伤害的本领。希望地震如果真的来了,我们会避震和有序撤离。
(五)课外作业
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和朋友听,或者考考他们掌握多少防震知识。
2015.3.31
第2篇:中班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教案(精选5篇)
中班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教案(精选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教案(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教案1
一、设计意图
“安全重于泰山”,安全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头等大事。幼儿通过看电视、听大人的讲述对地震有一定的了解,但因幼儿年龄小遇到危险不知道怎么办,大多会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特组织此活动,培养幼儿防震减灾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活动目标
1、知道简单的地震知识。
2、通过演习,训练教师和幼儿在地震的状况下,根据幼儿园的环境有序地通过安全疏散通道。
3、有防震减灾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活动准备
1、幼儿、家长和教师共同收集报刊、杂志中有关汶川地震的资料或图片。
2、课件:家庭、学校、户外、公共场所避险视频,
四、活动过程
(一)出示地震后的一组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1、师启发幼儿:小朋友看这里发生了什么事?(地震)你怎么知道这里发生了地震?地震发生时还有什么现象?
2、幼儿自由发表对地震的看法,教师边引导幼儿把话说清楚。
3、小结:是啊,大地震给我们人类带来多大的灾难啊!小朋友你们想知道地震是怎么产生的吗?
(二)播放地震的课件,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1、看完后教师引导:地震是怎么产生的?
2、幼儿交流,教师边引导幼儿把话说清楚。
3、小结:哦,原来地震是因为地壳的运动产生的,是自然现象。如果有一天我们这里发生大地震,我们该怎么办呢?
4、幼儿自由发表。
5、师幼一起总结避险方法:不要慌,不要逃,也不要跳,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听老师或者大人的指挥,就近找安全的小地方躲避,保护好头部。等地面晃动小了再听指挥疏散,撤离。如果是在一楼或平房就可以跑出到空旷的地方去。
6、那我们要怎么找安全的地方?什么地方安全?
7、播放视频:在幼儿园、在家、在户外、在公共场所怎么找较安全的地方躲避?请幼儿找出来。
8、幼儿小结不同地方怎么找地方躲避较安全。在幼儿园是蹲在桌子下双手抱头,再听指挥疏散;在家用枕头或被子盖头,就近在卫生间、墙角、厨房、桌子下、床下等地方;在公共场所要跟着大人找到最近的桌子下、墙角等地方。在户外就蹲在地上抱头就行。
(三)教幼儿安全有效的撤离
1、学习正确的撤离动作、提问:我们撤离的时候如何在运动的过程中保护自己?幼儿讨论寻找最有效的保护方法。(双手抱头、上身向前弯曲,快速撤离)
2、出示班级撤离图,带幼儿观察并找出班级在紧急
情况下撤离的路径和位置。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撤离时要走图中标注的路径?使幼儿了解图中标注的撤离路径是离户外安全地带最近的一条通道。
3、带幼儿观察撤离路径的条件(几层楼梯、弯道情况等),引导幼儿讨论:怎样走,到达安全地带最快?启发幼儿讲述撤离方法和注意事项。如可以分成两队,沿楼梯两侧迅速撤离;按顺序,不拥挤;听老师的指挥等。(幼儿下楼梯的路线是男生靠楼梯扶手,女生靠墙同时下楼、因为男女生的反映、运动能力相比较男生要强,分开可以提高逃离的速度,也可以给女生更多的行动空间)
4、组织幼儿“实战演习”。演练室内避震及紧急撤离。如幼儿在撤离情况下出现拥挤、用时过长等情况,教师带幼儿查找原因,再次演习,使幼儿掌握正确、快捷的撤离方法。
五、活动结束。
中班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教案2
活动目的:
1、通过学谚语和顺口溜,让幼儿初步了解地震前自然界的异常表现。
2、幼儿在教师组织引导下演练突发地震有序逃生及自救技能及躲避伤害本领。
活动准备:
1、有关地震防震图片和VCD。
2、防震科普片和防震科普宣传画。
活动过程
1、通过学谚语和顺口溜,让幼儿初步了解地震前自然界的异常表现,培养幼儿观察力和自我保护能意识。
动物反常情形谚语
动物震前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
2、看VCD、科普片及宣传画教师讲解地震时应注意的问题:
1)应准备好食物和必备的物品做应急。
2)个人防护
室内—躲在坚实的家具下
教室—在教师指挥下抱头蹲在个自课桌下,地震停了马上有秩序撤离,不要拥挤。
室外—远离狭窄街道、高大建筑等。
3、以游戏形势进行简单防震演练。
小结
通过谚语、图片、游戏等方式使幼儿基本掌握地震突发事件时逃生和自救技能,让幼儿掌握来不及逃离情况下如何躲避地震伤害的本领,达到教学目的,效果很好。
延伸
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家人听,或者考一考他们防震知识。
中班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教案3
活动目标:
1、通过演习,训练幼儿在地震的状况下根据幼儿园的环境有序地通过安全疏散通道。
2、教育幼儿遇到地震时能听从老师的指挥,做出基本的自救行为。
3、培养幼儿防震减灾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幼儿共同收集报刊、杂志中有关汶川地震的资料或图片。
2、了解地震中自救的基本常识。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
1、请幼儿闭着眼睛听音乐,让幼儿感受地震时天崩地裂的感觉。教师观察幼儿的表情。
2、听完音乐提问:音乐表现的是什么事情?(地震时的声音)幼儿听了音乐以后有什么感觉?(害怕、担心)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见识和感受。知道遇到地震时不要慌,要听从老师的指挥,有序地撤离可以避免危害的发生。
那地震来了我们要怎么办?
二、幼儿自主进行撤离演练幼儿根据讨论的结果按自己的方法进行演练,教师对幼儿的演练做观察记录。
三、幼儿评价自己的撤离演练
四、教师对幼儿的撤离演练发表自己的看法,讲述观察记录,总结幼儿的演练效果(教师从幼儿的撤离路线,撤离时的动作进行评价)
五、教幼儿安全有效的撤离
1、学习正确的撤离动作。
2、提问:我们撤离的时候如何在运动的过程中保护自己?幼儿讨论寻找最有效的保护方法。(双手抱头、上身向前弯曲,快速撤离)
中班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教案4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掌握安全知识,从小树立保护自我的安全意识。
2、设计安全教育课程,以丰富地震知识,提高防震意识与幼儿应对危险能力。
3、通过演练,让幼儿懂得地震来时正确的避震、疏散方法,培养幼儿掌握正确的逃生要领,从容应对地震灾害。
4、教会幼儿做个胆大的孩子。
5、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懂得正确的避震、疏散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从容应对地震灾害的冷静心态和逃生要领。
活动准备
教学用具:
1、幼儿教师共同收集的地震安全宣传挂图,课件,地震视频小简段,爱心小背篓。
2、逃生小书包(手电筒,矿泉水,面包,打火机,刀子,绳子等)
活动过程
一、课前热身
老师带领小朋友闭着眼睛听音乐,让幼儿感受地震来时天崩地裂的感觉,教师观察小朋友的表情。
听完音乐提问:
1、音乐表现的是什么声音?(地震时的声音)
2、小朋友听了音乐以后有什么感觉?(害怕)
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见识和感受,使幼儿知道遇到地震时不要慌,要听从老师的指挥,有序的撤离可以避免危害的发生。
那地震来了我们要怎么办?——(幼儿讨论问题)
二、幼儿根据讨论的结果按自己的方法进行演练,教师对幼儿的演练过程做观察记录。
三、教师对幼儿的撤离演练做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讲述观察记录,总结幼儿的`演练效果(从幼儿的撤离路线和撤离时的动作进行评价)。
四、教幼儿安全有效的撤离
1、学习正确的撤离动作
提问:我们在撤离的时候如何在运动的过程当中保护自己?
(双手抱头,上身向前弯曲,快速撤离)
2、出示班级撤离图带幼儿观察并找出班级在紧急情况下撤离的路径和位置。(使幼儿知道图中标记路径为安全的并且为最近路径。)
3、带幼儿观察撤离路径的条件,引导幼儿讨论:怎么走到达安全地带的路径最快,启发幼儿讲述撤离方法和注意事项,(如可以分成两队,按顺序,听老师指挥,不拥挤等。)
4、组织幼儿进行演习,演练室内紧急避震和撤离。若在演练过程中出现幼儿拥挤,无秩序老师要及时纠正并组织再次演练,使幼儿掌握正确快捷的撤离方法。
五、让幼儿了解一些防震减灾的基本常识。
1、自由讨论,教师拓展。
a、如果在平房里,突然发生地震,要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等地震间隙再尽快离开住房,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地震时如果房屋倒塌,应呆在床下或桌下千万不要移动,要等到地震停止再逃出室外或等待救援。
b、如果住在楼房中,发生了地震,最安全、最有效的办法是: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厕所、厨房等。也可以躲在桌、柜等家具下面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并且注意保护好头部,千万不要去阳台和窗下躲避。
c、如果正在上课时发生了地震,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能在教室内乱跑或争抢外出。靠近门的同学可以迅速跑到门外,中间及后排的同学可以尽快躲到课桌下,用书包护住头部;靠墙的同学要紧靠墙根,双手护住头部。
d、如果已经离开房间,千万不要地震一停就立即回屋取东西。因为第一次地震后,接着会发生余震,余震对人的威胁会更大。
e、如果在公共场所发生地震,不能惊慌乱跑。可以随机应变躲到就近比较安全的地方。
f、如果正在街上,绝对不能跑进建筑物中避险。也不要在高楼下、广告牌下、狭窄的胡同、桥头等危险地方停留。
g、如果地震后被埋在建筑物中,应先设法清除压在腹部以上的物体;用毛巾、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要注意保存体力,设法找到食品和水,创造生存条件,等待救援。
2、观看图片,演示课件,视频。
3、教师补充讲解正确的避险,逃生,自救方法。
4、通过观看汶川,玉树地震后全国支援帮助灾区的图片视频,教育幼儿从小有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美好心灵。
5、教师和小朋友一起叠祝愿星,祝福灾区小朋友,把祝愿星投在爱心小背篓里。
六、活动结束
总结本节主要内容:地震来了怎么办?
让小朋友背起自己的逃生小书包在正确的演练一次,地震来了怎么办。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和实际演练,让全班幼儿知道了,地震虽然目前是人类无法避免和控制的,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巧,也可以从灾难中将伤害降到最低,遇到困难不要退缩,遇到危险不要慌张,要学会冷静对待天灾,小朋友之间要从小培养互帮互助的情感友谊,树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心巢屋。
中班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教案5
【活动主题】
自然灾害是无情的,很多人的生命都是丧生于自然灾害,其中特别是地震的破坏性最强,这次班会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地震,也希望大家能在这节课中学到地震逃生的方法。
【活动目的】
1、通过这次班会,让幼儿知道地震给人民带来的严重灾害。
2、让幼儿了解并掌握一些地震基本知识,教育幼儿发生地震时不慌张,到安全的地方躲避。
3、增强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活动准备】
视频播放,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主题:让世界充满爱。
在漫长的人生路中,总要有许多难以预料的事情,我们是否注意到身边的危险。“防险之心不可无”。地震时有发生,我们是否知道注意安全、注意防震减灾的重要性?恶魔总是来找无知的人。今天,通过班会我们将更多的了解一些地震知识,让我们未雨绸缪,为我们的生命买一份保险,为我们的生命加一把锁。
二、地震知识知多少:
让幼儿了解并掌握地震基本知识,感受地震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灾难。
1、展示地震后的相关图片。
2、了解唐山大地震(播放视频),汶川地震。
三、地震防护知多少:
让防震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备无患。
1、地震发生时如何应对。(播放地震逃生教育短片)
2、补充:强震过后如何自救。
A、地震发生后,应积极参与救助工作,可将耳朵靠墙,听听是否有幸存者声音。
B、使伤者先暴露头部,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C、一旦被埋压,要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并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加固环境。
D、先救易,后救难;先救近,后救远。
四、地震无情人有情:
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
1、讨论:当地震发生时,作为非震区的我们应该怎么办?
生:
(1)号召我们身边的人为地震灾区人民捐助物资。
(2)时刻关注地震灾情,必要时做好地震防范工作。
2、课件展示震后为灾区献爱心的相关图片。
【活动小结】
地震非常可怕,因为它不可预测,威力大,但是如果我们做好了挑战“天灾”的思想准备,地震的威力也就在它没有发生前降低了许多。同学们,平时看一些自我保护方面的书籍,为我们的安全保驾护航!
第3篇: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方案
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部署,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大力普及地震知识,提高广大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觉性,增强地震灾害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减少地震灾害对师生造成的伤害,深入持久地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宣传活动,开阔全体师生及群众的视野,扩大知识面,提高广大师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使学校防震减灾科普活动规范化、制度化、有序化,特制订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提高自护自救能力。
二、活动对象: 全体师生
三、活动时间: 2015年 1月—12月
四、指导思想
坚持“以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学校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认真贯彻实施《科普法》、《防震减灾法》和《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等有关法律法规,大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学习防震减灾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坚持社会性、
第4篇: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总结
淮阴区教师进修学校 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总结
在区委区政府及科技局、教育局等部门关心支持下,2008年以来学校贯彻“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防震减灾工作方针,特别是汶川大地震以后,尤其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学校在加强管理的同时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求实的原则,积极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指导学生提高地震自救和紧急避险的能力,较好地提升了师生应对地震等灾害的公共安全教育水平。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夯实基础条件
建校初,学校各大楼按抗8级以上地震设计,主要建筑推山平地建在山基之上,建筑基础坚硬牢固。所有建筑都采用钢筋水泥框架结构,其中两栋教学楼、一栋科技综合楼为五层建筑,四栋学生公寓为六层、各大楼均采取双向通道,全部安装消防设施,楼梯间宽度3.5米,在各重要地段安装了摄像头,便于发生地震或灾难时进行监控指挥。学校建筑完全具备了抗御当地地震基本强度的能力。
二、落实保障措施
2007年,学校成立了安全应急处置指挥机构,制定了地震、火灾、水灾、食物中毒、交通安全和其他突发灾难事故应急措施。2008年大地
第5篇:防震减灾科普
珍爱生命,防震有法
朔州市怀仁县云中中学 张洪正
同学们,当地震发生时,你一定觉得很可怕。其实,只要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去做,就不会有危险的。有时,地震并不像你所想象得那么可怕,真正房倒屋塌的灾难性地震还是少数。只要你沉着、冷静地应对灾变,就有可能避震成功。
当地震发生时,室内房屋倒塌后所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特别是在楼房内的人,要选择厨房、卫生间等开间小、不易倒塌的空间、墙角或桌子等坚固家具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避震。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都要用坐垫等软物保护好头部,迅速趴在炕沿下,脸朝下,头靠山墙,两只胳膊在胸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正手反握右臂,鼻梁上方凹部枕在臂上,闭上眼睛、嘴,用鼻子呼吸。千万不要盲目跳楼和使用电梯。
室外的人,要避开高大建筑物等危险之处,护住头,迅速跑到空旷场地蹲下。当大地剧烈摇晃,站立不稳的时候,人们都会有扶靠、抓住什么的心理。身边的门柱、墙壁大多会成为扶靠的对象。但是,这些看上去挺结实牢固的东西,实际上却是危险的。务必不要靠近水泥
第6篇:学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计划
学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计划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部署,积极在校内外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深入持久地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宣传活动,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使我校防震减灾科普活动规范化、制度化、有序化,特制订“防震减灾”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全校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认真贯彻实施《科普法》、《防震减灾法》和《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等有关法律法规,大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探索中学防震减灾教育工作的新思路,增强广大师生防震减灾意识和自觉性,提高地震灾害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使防震减灾教育深入人心,得到高效、广泛、持久地开展,进一步在校园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风尚。
二、工作目标
1、认真抓好防震减灾日常宣传教育活动,组织防震减灾科普讲座。
2、坚持开展以“纪念日”为契机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
3、组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兴趣小组
第7篇: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教案范文(精选5篇)
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教案范文(精选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教案范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教案1
活动时间:
20xx年05月12日
活动班级:
小一班
活动科目:
健康
活动名称:
《防震减灾》
一、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地震前自然界的异常表现,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2、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演练遇到地震这种突发事件时有秩序地逃生自救的技能,让幼儿掌握来不及逃离的情况下如何躲避地震伤害的本领。
二、活动准备:
有关地震防震图片和视频。
三、活动过程:
“安全重于泰山”,安全工作最重要的。我们在汶川地震发生后及时在园开展防震知识普及和防震演练,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一)通过学儿歌,让幼儿初步了解地震前自然界的异常表现,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1、观看视频(地震预兆)
2、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
井水
第8篇: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基本情况
富蕴县卡拉先格尔地震断裂带遗址,位于富蕴县城东南30公里处。又称可可托海——二台地震断裂带,系1931年8月11日05时18分47秒发生的8级大地震遗迹,断裂带全长176公里,一般宽度10米,最大宽度在震中区达4公里,特别是在震中区——卡拉先格尔出现一个长1.5公里,宽350米,下滑63米的巨大陷坡,山头酥裂,地面基岩裂缝多处,最大宽度6米,深10米。它是世界上罕见的地震断裂带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典型、保存最完好的地震遗迹,素有“地震博物馆”之称;它是研究地震震源、了解地震地面效应、探索有效的抗震途径,确定地震危险程度,进行地震裂度小区划的重要依据,可为认识现代地壳应力和现代地壳运动状况提供重要信息。该地震遗迹保留十分清晰完整,具有很高的科研与参观价值,它一直吸引着国内外众多学者来此考察,成为业内知名度颇高的地震地质研究的胜地。国家地震年会曾多次在这里举办,同时国内发生6级以上的地震大多也要派人到此进行比照。对研究地震断层、区域构造环境,应力场、动力源及地震所造成的地形、地貌、植被、水文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