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影响我国外贸依存度的因素分析
第1篇:论文:影响我国外贸依存度的因素分析
论文:影响我国外贸依存度的因素分析
【论文摘要】 本文首先对我国外贸依存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分析,然后从定量的角度进行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主要影响因素对构建适度的外贸依存度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论文关键词】 外贸依存度 GDP 因子分析
一、引言
外贸依存度定义为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总额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它是衡量一国贸易开放程度的一个基本指标。若用出口额或进口额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来计算,外贸依存度又可分为出口依存度和进口依存度。按照这种算法,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从1978年的9.8%上升到2011年的69.8%,其中出口依存度从4.6%上升到35.9%,进口依存度从5.2%上升到33.9%。我国外贸依存度的逐年攀升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包群等(2003)选取5种指标具体测算了贸易开放度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结果表明只有外贸依存度较好地反映了中国经济开放程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魏浩、宋耀(2004)认为随着我国外贸依存度的提高,我国经济活动存在的风险也日益增加。沈利生(2005)运用外贸依存度的新公式对中国及其他国家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并不高。张素芳、房剑(2006)也对中国的外贸依存度进行了重新估计,结果表明中国的外贸依存度适中。本文从定量的角度出发,对我国外贸依存度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因子分析,从而为我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我国的外贸依存度提供理论支持与依据。
二、外贸依存度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
1.GDP的大小及其增长率 一般来说,小国地域狭小,较高的外贸依存度有助于实现规模经济;大国由于具有比较广阔的国内市场,外贸依存度就较低。中国的外贸依存度低于小国经济,但与美国、日本等大国经济相比,GDP规模尚小,外贸依存度偏高。
2.GDP构成的差异性 第三产业在一国GDP中占主要地位时,其对外贸易获取利益的主要途径就不是通过商品进出口,因此,以贸易在GDP中所占比重计算的外贸依存度就不会太高。我国的GDP构成中第三产业比重偏低,这是我国外贸依存度较高的一个主要原因。
3.加工贸易比重 我国的加工贸易比重从1985年的10.91%上升到2011年的47.61%,实现了高速度、跨越式的发展。然而“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会从出口依存度和进口依存度两个方向提高我国的外贸依存度。
4.CPI 通货膨胀率从相反的方向影响对外贸易依存度。1986年~2011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1985年为基期)从106.5上升至347.7,上升幅度为226.48%。很明显地,包含了通货膨胀率在内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对外贸依存度有较大的拉低作用。
5.汇率的变动 人民币对美元比价从1981年的1美元兑1.70元人民币贬为1994年的1美元兑8.62元人民币,1999年为1美元兑8.28元人民币。相应于此,我国外贸依存度从1978年的9.8%提高到1999年的36.43%,1994年曾一度高达43.59%。
6.外商直接投资与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 外商投资企业出口以加工贸易为主,外商从国外进口机器设备、原材料等,经过加工组合后出口国外,与国内产业关联有限。因此,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有竞争力并不代表我国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其他外贸主体有竞争力。
7.对外贸易额 当GDP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时,对外贸易的比重越高,外贸依存度则越高;反之,则越低。
8.出口商品结构 中国初级产品出口比重从1985年的50.56%下降到2011年的.6.83%;而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从1985年的49.44%上升到2011年的93.17%,占了绝对主导地位。
三、实证分析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定量研究。根据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原则,设定以下变量:GDP(国内生产总值)、R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PTI(第三产业比重)、PMT(加工贸易比重)、CPI(消费价格指数)、EI(汇率)、FDI(外商直接投资)、EXPORT(出口额)、IMPORT(进口额)、PPPE(初级产品出口比重)、FEX(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
1.数据的采集 由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从1985年开始编制,受其限制,本文选取1985年~2011年各相关数据。所需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对外经济统计年鉴》。
2.提取因子 将数据进行标准化后建立各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R。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并选取特征值大于1的特征根。由于F1、F2、F3的累计贡献率达到92.116%,因此,原来的11个指标体系可以综合成公共因子F1、F2、F3。
3.因子分析 采用方差最大法对因子载荷矩阵实施正交旋转以使各因子具有命名解释性。由表1可知,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是F1、F2、F3与IMPORT……CPI的相关系数,它表明每个因子包含原始指标信息量的比重。因子1在进口及出口额、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国内生产总值、外商直接投资上有超过70%的载荷,可以称为经济总量因子,其贡献率为68.006%,占了原有信息量的一半以上;公共因子2在加工贸易比重、初级产品出口比重、汇率、第三产业比重上都有超过70%的载荷,它反映的是结构上的问题,可以称之为结构因子,其贡献率为13.130%。公共因子3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消费价格指数上有超过90%的载荷,反映的是国家宏观经济的稳定走势和居民消费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因此可归结为整体趋势因子,其贡献率为10.980%。
4.因子得分 SPSS软件自动计算出各个年份的各项因子得分,它分别反映了各个年份在经济总量、结构、整体趋势方面的表现。如表2所示。
四、结论
本文试图针对上述影响因素为我国构建适度的外贸依存度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1.扩大内需 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形成内需与外需的对立统一局面,在不影响经济增长速度的情况下,逐步把外贸依存度降下来。
2.重视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引导加工贸易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走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路子来促进加工贸易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
3.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 加快发展外汇市场的步伐,推进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研讨人民币的合理币值,建立更完善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继续为外贸的发展提供货币政策的支持。
4.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加强政策指导,加快服务贸易国际化程度,鼓励中国有优势的服务贸易出口,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
参考文献:
包群许和连赖明勇: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世界经济,2003(2)
魏浩宋耀:对我国外贸依存度偏高的分析.开放导报,2004(5)
沈利生:论外贸依存度—兼论计算外贸依存度的新公式.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7)
张素芳房剑:外贸依存度测算方法的改进及对中国外贸依存度的重新估计.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6)
崔大沪:中国外贸依存度的分析与思考.世界经济研究,2004(4)
第2篇:我国的外贸依存度的实证分析论文
我国的外贸依存度的实证分析论文
我国外贸依存度的实证分析论文
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节节攀升,这说明中国参与全球一体化的程度加深以及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相互依赖关系的增强,但是不少学者认为我国的贸易依存度过高,存在一定的风险,那麽实际情况如何呢?本文首先对我国的外贸依存度进行纵向的历史分析,然后选取了美国、德国、日本三个发达国家和中国、印度、墨西哥三个发展中国家作为样本,以其2011年的经济统计数据进行横向的国际比较,全面分析我国的实际外贸依存度水平。
一、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历史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经过20多年的开放,我国的对外贸易有了长足发展,外贸依存度也一路上升,1978年仅为9.8%,然而到2011年外贸依存度上升到了60%,很多专家学者表示了极大关注。
我们要做的是抛开表面的数字,探求外贸依存度背后的变量,寻找影响外贸依存度的主要因素,进而正确认识我国外贸依存度的现状。
让我们看一下1985年---2011年的进出口贸易总额、汇率与GDP的数据,也许我们可以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
(数据详见附表1:1985年---201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汇率与GDP) 从数据可以看到截然不同的两个阶段,1985—1994年为第一阶段,1995—2011年为第二阶段,可以清晰地看到1985—1994年间的人民币汇率处于持续贬值的状态,而1995—2011年间的人民币汇率则处于相对稳定的时期。
但是在整个二十年间我国的GDP、进出口总额、对外贸易依存度一直处于上升趋势。
这些数字的背后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首先,分析1985—1994年间的相关数据,假定TD为外贸依存度, TT为进出口总额, M为人民币在1985—1994年间的各年累计贬值率。
通过EVIEWS计量软件对TD、M、TT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如下结果:1985—1994年间,我国进出口总额TT与人民币贬值率M的相关系数为0.9857;外贸依存度TD也与人民币的贬值率的相关系数为0.9876。
因此,我们假定外贸依存度TD与人民币贬值率M存在如下函数关系:TD=C(1)+C(2)*M,C(1)、C(2)为方程系数,利用最小二乘法对该方程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结果: TD=20.52+0.09×MR2=0.975 可以看出,该模型拟合得很好(拟定优度R2=0.975,接近于1),系数也非常显著(T统计量分别为33.34、17.81,方程中系数的P值都小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0.05),且不存在自相关(DW=1.52)。
所以在1985—1994年间我国外贸依存度持续上升主要是由于人民币贬值引起的,这一方面是由于货币贬值导致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增强,导致出口量增加,拉动供给生产使得对资本品的进口需求也在增长;另一方面则由于贬值当年货币的换算问题导致虽然以美元表示的进出口总额增长很少,但以人民币表示的进出口总额却增长巨大,例如人民币具有较大贬值的1990和1994年,以美元表示的进出口总额分别比上年增长3.37%和20.90%,而以人民币表示的进出口总额则分别比上年增加33.78%和80.83%。
其次,让来看1995—2011年间的情况,这十年间我国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基本保持稳定,但是外贸依存度却依然持续上升,2011年的外贸依存度比1995年上升了48.43%,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我们从表1也可以看出,从1995年到2001年,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变化不大,在34.24%---43.37%之间波动,从2002年开始,进出口总额大幅上升,外贸依存度也急速上升。
这有两个原因,一是美元汇率下跌。
自2002年2月以来,美元的贸易加权价格下跌近30%,其中美元兑欧元的汇率更是下跌40%。
由于人民币汇率是盯住美元的,因此人民币汇率也相对贬值,促使进出口总额迅速增长。
第二个原因是从2002年起我国的加工贸易迅猛增加,2001年加工贸易额2475亿美元,2002年、2003年、2011年的加工贸易额分别为3021亿美元、4047亿美元、5496亿美元,2011年的加工贸易额比2001年增长122.06%,占总贸易额的比重为47.59% 。
加工贸易额实际上不能算做我国自己产品的贸易额,因此,如果去掉加工贸易,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实际并不高,以2011年为例,名义外贸依存度 为59.52%,如果去掉加工贸易5496亿美元,实际外贸依存度仅为31.33%。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对我国的外贸依存度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国际比较 从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历史分析中,已经得到结论:我国名义外贸依存度的增长是有内在原因的,实际外贸依存度并不高。
但笔者还想对我国的外贸依存度进行国际比较,于是选取了美国、德国、日本三个发达国家和中国、印度、墨西哥三个发展中国作为样本,以其2011年的经济统计数据进行横向的国际比较。
考虑到一国不但有商品进出口贸易,还有服务贸易,因此应计算总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公式为: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出口商品贸易总额/GDP+服务贸易额/GDP,我们将通过此公式计算得到的贸易依存度称为名义贸易依存度(详见附表2)。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2003年我国的名义贸易依存度(66.74%),大大高于发达国家中的'美国(25.41%)、日本(26.59%)和发展中国家印度(34.06%),也高于德国(65.21%)和墨西哥(49.99%),是六个样本中贸易依存度最高的国家。
但是与实际的贸易情况相比,这似乎不能真正反映一国的实际贸易依存度。
既然利用一般的贸易依存度的计算公式计算出的贸易依存度不能真正反映一国的实际依存度,那我们就要考虑针对贸易商品形式和内容的实际情况对公式做一下改进。
贸易按商品形式和内容的不同分为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按产业来分,贸易商品全部来自国民经济的第Ⅰ产业和第Ⅱ产业,而服务贸易则全部来自第Ⅲ产业,两者是相互独立的。
因此,我们应将商品贸易额、服务贸易额分别与第Ⅰ、Ⅱ产业的GDP和第Ⅲ产业的GDP相除,然后将计算出的分类外贸依存度相加来计算一国的贸易依存度。
计算公式为:设第Ⅰ、Ⅱ产业的GDP为GDP1,第Ⅲ产业的GDP为GDP2;商品贸易额为T1,服务贸易额为T2;经过调整的贸易依存度为TD。
则:TD= T1/GDP1+ T2/GDP2 我们将通过此公式计算得到的贸易依存度称为调整的贸易依存度(详见附表3)。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在考虑了贸易对象及其产业以后,美国(85.55%)、日本(79.22%)、德国(287.07)、墨西哥(159.05%)的贸易依存度都增长了二倍以上。
德国的贸易依存度更是增长了4倍,这是因为其第三产业比较发达,绝对产值和相对产值都较高,因此商品进出口依存度大大提高,因而中国(110.86%)在这六个国家中的贸易依存度相对下降了。
除贸易物品形态对一国的贸易依存度有影响外,一国的实际购买力,体现在货币上就是汇率的高估或低估,也会影响对外贸易依存度。
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ies,PPP)是国际上用来比较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一种换算指标,能够消除官方汇率所带来的扭曲,使指标更具可比性。
如果按照世界银行公布的购买力平价GDP为基础来计算,对外贸易依存度公式变为:TD=T1/购买力平价GDP1+T2/购买力平价GDP2。
各国的贸易依存度(详见附表4:按照购买力评价计算的贸易依存度)中只有印度(6.25%)比中国(16.91%)低, 美国(25.41%)、日本(33.02%)、德国(83.27%)、墨西哥(41.04%)。
综合以上计算可以看出,我国的贸易依存度经过如上的调整计算后,大幅度降低,仅略高于印度,远低于发达国家,应该说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根据中宏数据库世界经济信息,即使不经过购买力评价调整,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也远低于泰国(122.16%)、马来西亚(210.68%)等许多发展中国家和比利时(160.54%)、奥地利(103.07%)、丹麦(83.91%)等发达国家 。
三、对外贸依存度的辩证思考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经济和对外贸易出现了大幅增长,世界外贸(进出口)依存度(即世界进出口总额/世界GDP总额)也不断提高,1990年世界外贸依存度为32.29%,到了2000年升至41.69% ,2011年则达到44.91% 。
而我国外贸依存度的提高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国际环境。
外贸依存度这一指标的变动趋势,说明世界扩大再生产的进行以及产品的实现越来越依赖国际市场和对外贸易,这正是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的突出体现,也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对于各国经济具有正面的影响和积极意义。
因此我们应正视并接受外贸依存度这一变动趋势,利用与国际经济联系的加强发展我国经济。
但是如果实际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剔除加工贸易等因素)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将会使我国经济发展受到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较大, 一旦国际经济出现较大波动(包括物价、汇率、金融等),必然使国内经济出现一些困难,这源于较高的外贸依存度与较低的国际竞争并存的矛盾;而且外贸依存度的长期走高将会增加国内资源短缺与出口规模扩大的矛盾,从而难以支持外贸的持续高速增长。
因此,我国一方面仍要要加大开放力度,重点发展第三产业,促进技术、知识产权等服务贸易,提升我国贸易的产品结构;另一方面要注重通过刺激国内市场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不要过分依赖国际市场,要真正做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发展我国经济。
第3篇: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贸易不再是个新名词,它反应了世界各国(或地区)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关系,是由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构成的。这次我想探讨的是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依存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外向程度大小的一个基本指标,它是指对外贸易额在该国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以贸易全球化为首要内容的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和商务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伴随经济的全球化,对外贸易在各国经济中的比重都在增加。中国作为转型中的发展中大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也逐年提高。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对外贸易快速增长。伴随着外贸的增长,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也不断提高。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
第一阶段是1985~1990年,随着中国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出口缓慢增长。1985年,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为23.1%,其中出口依存度为9.02%,进口依存度为14.08%,1990年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首次达到30%,其中出口依存度为16.05
第4篇: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影响因素分析
08级政治经济学 王倩 208020101026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小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的活动剧烈增加,但在其进行国际化的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影响着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本文仅从这些因素出发,去简要分析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影响因素,并提出些微建议,从理论上来对这些因素的影响进行化解,解决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的冲突,促进我国企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 中小企业国际化 影响因素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政府日益关注中小企业的重要地位。中小企业国际化程度如何,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也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准。因此,如何加快中小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中小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如何迈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步伐,是个值得关注和认真研究的问题。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也使中小企业有了蓬勃发展的机遇和空间,尤其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许多中小企业积极进行国际化。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