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瀑布》教学设计
第1篇:二年级语文下册《瀑布》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瀑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课文中的生字。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理解文中的比喻句。
4、能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课文中的生字。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教学方法:朗读法、观察法
学法指导:情境教学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辅助手段
一、导课小朋友们,你们看见过瀑布吗?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吗?让学生观察教学挂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出示教学挂图
二、教学认读生字1、自己试着读课文,画出你不认识的字。
2、把不认识的字,小组讨论解决。1、小组讨论解决不认识的字。
2、说说你们是怎样记住认读生字的'?
3、提出应注意“瀑、叠”。
三、教学生字1、出示生字卡片。
2、让学生说说在哪里见过它,怎样记住它?1、汇报自己记字的方法。
2、口头给生字组词。
3、指导书写。生字卡片
四、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教师放课文录音。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课文录音带
板书设计:瀑布
生字:
瀑浪阵松丈衬伟珍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辅助手段
一、精读课文1、放课文内容的录音。
2、让学生照着录音的读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个别读。
3、把你喜欢的部分读一读。
二、突出重点1、找出描写瀑布声音的句子。
2、找出描写瀑布样子的句子读一读。1、找出文中的比喻句。
2、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三、扩展活动根据课文内容,自己画瀑布的图画。练习画
画完之后大家相互交流,评出画的好的。
四、指导背诵课文指导学生根据作者观察瀑布的不同位置来背诵课文。练习背诵
板书设计:
瀑布
瀑布声音: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瀑布样子: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一座珍珠的屏
第2篇:二年级语文下册《瀑布》教学设计、4
二年级语文下册《瀑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瀑布》是一首活泼生动、文情兼美的自由体写景诗。这首诗分三小节。第一小节写瀑布的声音,后两节写瀑布的形态。作者用一连串的比喻赞叹瀑布声势的浩大,形象的雄伟,色泽的和谐,深情地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无比热爱之情。小诗虽短,却感情激越,适合朗读教学。
教材安排了认字10个:瀑、叠、滩、般、喻、丈、衬、仰、伟、屏。写字7个:阵、松、般、丈、衬、仰、伟。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10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瀑布的雄伟、壮观。教学建议: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朗读、背诵时体会诗的意境。如果只在朗读技巧上费功夫,让学生模仿,则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还可以再扩展几句,比如:“一道白银”说的是。“如烟,如雾,如尘”形容。
只把喻体和本体指出来也还不够,还要启发学生通过联想体会这些比喻句描写的景象,比如听一听浪涌岸滩的声音。松涛声,联想水声。可以设置情境用“好像”“如”造句,但不要讲关于比喻句的概念,如明喻、暗喻、借喻、本体、喻体。生字“丈”的第三笔是弯捺,应该先练练这个笔画再写字。
在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拓展习题:
一、你能照样子写出词语来吗? 叠叠阵阵
二、课文会背吗?试着填一填。瀑布脚下仰望,一座珍珠的屏!,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相关资料:
中国第一大瀑布:黄果树瀑布 景区位于贵州安顺市西南面,由姿态各异的十几个地面瀑布、地下瀑布和风光绮丽的桥水上石林、天星洞等组合而成,是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区名胜区之一。黄果树大瀑布位于景区的中心,每当河水上涨时,如银河倒倾,桥身震颤,雨雾升腾,艳阳之下道道彩虹从潭中飞出,尤为壮观,而在河水小时,瀑布分三五条从悬崖坠落,如仙女秀发披肩,不乏妩媚娟秀。黄果树瀑布落差74米,宽81米,河水从断崖顶端凌空飞流而下,倾入崖下的犀牛潭中,翻江倒海。水石相激,发出震天巨响,腾起一片烟雾,迷蒙细雾在阳光照射下,又化作一道道虹,幻景绰绰,奇妙无穷。瀑布对岸高崖上的观瀑亭上有对联曰:“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碎,虹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此乃是黄果树瀑布的生动写照。但水量大增,那撼天动地的磅礴气势令人惊心动魄。有时瀑布激起的雪沬烟雾,高达数百米,漫天浮游,竟使其周围经常处于蒙蒙细雨之中。瀑布后的水帘洞相当绝妙,134米长的洞内有6个洞窗,5个洞厅,3个洞泉和1个洞内瀑布,人穿行于洞中,可在洞窗内观看洞外飞流直下的瀑布;每当日薄西山,凭窗眺望,犀牛潭云雾缭绕,云蒸霞蔚,苍山顶上绯红一片,迷离变幻,这便是著名的“水帘洞内观日落”。黄果树大瀑布是中国第一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阔大壮观的瀑布之一。河水从70多米高的绝壁上直泻犀牛潭中,响声震天,十里之外,即闻其声。精品教案:(一)教学准备: 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播放音乐)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猜想,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 学生听完音乐,说说自己听出的是什么音乐。
2、课件出示瀑布:对呀,同学们刚才听到的正是瀑布的声音。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跟随叶圣陶爷爷到庐山瀑布脚下看看瀑布的美丽,感受瀑布的魅力。
3、板书课题:瀑布。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生字。
2、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教师检查生、字词。
三、细读感悟。
1、读完诗歌,它留给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能说说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吗?
2、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随机点拨。如,学生说喜欢第一小节:(1)指名读第一小节。
(2)谈喜欢的原因:瀑布的声音一会像大浪冲上岸,一会像,风吹松树的声音,美极了。(3)同学们说的真好,老师忍不住想再听听这壮美的声音,你们能再读 读吗?让我欣赏一下这种大浪涌上岸滩,风吹松林的气势?配乐朗读。你还觉得哪儿美呢? 第二小节:
(1)你愿意把这一小节读出来吗?(2)这一小节你觉得哪儿美呢?
生:这一小节在写瀑布的样子,有青山有白银,有绿色有白色的,很 美。
整座种满绿树的山就像一块绿色的画布,如果整片都是绿色的就太单调了,瀑布就像一道白银点缀在上面,这样色彩就多了,画面就更美了!“这般比喻没法比喻!”没法比喻!说明太美了,美到简直没办法讲出来!(3)同学们说得真好,你能带着自己的感受把它读出来吗?
(4)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们觉得瀑布的全身还像什么?学生谈自己的 想象。
(5)小组内美读。(6)全班读。学习第三小节:(播放课件)(1)瀑布脚下可真美呀,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怎样读才能表现出 瀑布这美妙的景象,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小节中写了瀑布的哪些美景。如有不懂的地方要提出来和小组同学商量。(2)全班交流。(3)指导朗读。
四、指导背诵。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瀑布如此雄伟美丽,你们学了这篇课文想说些什么呢?(学生畅所欲言。)瀑布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交流搜集的瀑布的资料。
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一起跟随叶圣陶爷爷去参观瀑布。板书课题:瀑布学生读题。
二、初读诗歌,合作识字。
1、自由读诗歌,划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
2、指名读诗歌,其他同学听字音是不是读正确?
3、、借助课后生字条,小组合作识字。
4、全班交流:你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
5、检查识字情况。(1)读词语。(2)读生字。
师:我们和生字娃娃一起回到课文中去,再来读课文,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三、品读诗歌,领悟意蕴。
1、自由读诗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汇报读书的收获。
3、播放瀑布的声音:你们觉得这声音像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师:叶圣陶爷爷是怎么说的?(出示第一小节)指导朗读。
4、师:刚才我们听到了瀑布的声音,想不想快点看到瀑布的样子? 播放课件或录象。
师:你刚才看到的瀑布是什么样的?(学生汇报)诗歌里是怎么说的?指名读。大家现在的心情怎样?指导朗读。
四、美读全文,指导背诵。
1、全班配乐朗读。
2、师:这么美的诗歌谁能把它背下来?
五、复习字词,指导书写。
1、指名认读要求写的字。
2、小组内交流:哪些字比较难记?你是怎么记住的?
3、教师指导学生书写。
1、投影展示学生作业,互相评议。
第3篇:二年级下册《瀑布》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瀑布》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瀑布》
教学目标:
1.认字10个,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瀑布的特点。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继续练习独立识字。
2、体会诗歌意境,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意境,积累语言。
教学流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读课外书吗?喜欢读谁的书?你们知道叶圣陶爷爷吗?看过他的什么作品?这节课,我们就再来学习叶圣陶爷爷的名篇-------《瀑布》。
二、自学读通诗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运用已学过的方法解决它。
三、交流
1、汇报识字结果及方法
2、谁来读?指名读,正音。
四、感悟
1、生边轻读课文边想象:这首诗给我们介绍了哪些景象?
2、再次看图,说明哪些景物是画面上没有的?
3、读诗体会,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你觉得好吗?
4、引导学生反复体会“一道白银”指的是什么?
五、画诗
1、以图画形式表达出来。
2、引导评价
六、诵读
设计意图:在充分理解诗歌内容涵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受
第4篇:二年级语文《瀑布》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瀑布》教学设计
《瀑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识本的10个生字,写会本9个生字。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3感受瀑布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通过搜集材料,了解瀑布的更多知识,初步培养学生的搜集材料的能力。
通过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文,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及瀑布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初步培养学生的搜集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乐于合作、认真倾听、积极表达及大胆质疑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猜声音,导入新。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朋友,他很调皮,想让大家听听他的声音,猜猜他是谁?愿意猜吗?(放瀑布的声音)猜出他是谁了吗?请大家把本翻到第72页,认真看看题目,试一试能不能和我一起把题目写到黑板上?(师生共同板书:瀑布)
二、交流资料,丰富知识储备。
同学们随即达成协议:我们觉得读这篇文时应该有高有低,有快有慢,那样读起来就更有味了。
思考:老师还有什么理由不相信孩子们呢,还有什么理由不
第5篇:二年级语文《瀑布》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瀑布》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语文《瀑布》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级语文《瀑布》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到3个字,会写7个字,理解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理解诗中的比喻句,了解作者是怎样运用比喻生动地描写景物的。学习作者有顺序地观察事物的方法。
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瀑布景色的壮丽,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理解诗中比喻句,体会瀑布的壮丽景色,懂得作者所运用的由远到近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
本课教学难点是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教学学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配乐朗读法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1、出示有关瀑布的图片,或放映幻灯、录像片
第6篇:二年级语文《瀑布》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瀑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瀑布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弄清作者在不同观察点听到瀑布的声音和看到的瀑布的样子,学习有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3、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弄清作者观察点的变化
2、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瀑布的声音和样子,感受瀑布的雄伟壮丽。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你见过瀑布吗?它是什么样的?
3、讲解:瀑布就是从高山陡壁上或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来的水,远看好像挂着的布。
4、观看录像:谈谈观看后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词读音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认真听,正音;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来写瀑布的`?
根据讨论,板书:声音、样子
三、导读
1、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
2、讨论: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作者离瀑布还很远,就听见了瀑布的声音,说明瀑布的声音很大。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理解叠叠(一层一层)
一层又一层的浪涌上岸滩,声音是怎样的?(谁来模仿)
第7篇:《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二年级语文下册)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二年级语文下册)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二年级语文下册),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庐、瀑、炉”三个生字,有韵律地、有感受地吟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体会诗句含义。在反复诵读中,想像诗句所描绘的景象。在个体探究后,小组合作交流中,质疑解难加深体会。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中,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感受诗人李白奇丽、大胆的想像,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富、美好,热爱祖国语言文字。
教学重点:
想像古诗描绘的画面,品读重要词语,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具准备:
音乐、板画
教学流程:
一、创境导入,初读感知。
1、配乐范读
2、谈话揭题,揭题。学习“瀑”字。
3、版画,引趣:李白看到了怎样的瀑布。
4、组织初读: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古诗。要求读正确,有节奏。
二、学生选择学法,批注学习古诗。
1、可以用什么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