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人才培养作业质量评价研究论文

2023-08-26 07:14:35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高职人才培养作业质量评价研究论文

高职人才培养作业质量评价研究论文

摘要:高职人才培养外部环境变迁对人才培养流程产生一些新的需求,使得现有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错位。融入作业管理与BSC理念,设计的高职人才培养作业质量BSC评价体系,通过以评促改,有助于重构高职人才培养流程,剔除多余的培养环节与活动,有助于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高职人才;培养作业;BSC

一、影响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主要因素

高职人才培养外部环境的变迁,使得人才培养流程、人才评价重心与培养质量的评价主体都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1迸嘌流程职能化向作业化转变明显培养流程是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对象,高职人才培养由不同的职能部门完成还是依托作业为基本单元完成,其形成的培养流程作用机理存在很大的差异:

(1)流程组成的基本单元不同。依托职能部门与教学单位来完成培养过程,以学科为专业培养基本单元,依托作业完成培养过程,以作业为专业培养基本单元;

(2)配置培养流程资源的主体不同。由职能部门来完成主要依靠职能部门来调配资源,教学部门只是参与,依托作业主要依托教学单位来调配资源,职能部门变成参与者,赋予教学单位配置资源的权利,其配置更加专业一些;

(3)流程的驱动力来源不同。各行业的发展状况与趋势如何,只有各行业的专家才能洞察,学校职能部门的领导不是专业或行业的专家,真正的专业与行业专家是在教学单位的教师,依托职能部门的培养驱动力来源于学校顶层,依托作业的培养驱动力来源于社会与学生。

2弊晕移兰巯蛏缁峄评价转化能增强评价的独立性各高校在实施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对培养过程与培养规律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其自我评价有助于挖掘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但是一旦培养单位的培养信息对外报告,由于信息不对称,学校出于自我利益或短期利益考虑,可能在对外披露培养信息时出现一定的偏差,如很多高校在对外宣传自己的办学特色时,存在很多虚假、夸大宣传。因此,在高校招生存在竞争的条件下,在高校自我进行培养质量评价的基础上,必须增加由独立的第三方来客观评价高校培养质量,以便监督高校对外披露的培养信息真实、可靠。

3薄八核”评价比“单核”评价更系统学生毕业之后对企业、对社会产生的效益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且其在短期内是很难产生效益的,因此对学生的培养重心自然转移到人才培养过程上,对人才培养结果不太重视。对人才培养质量也就主要停留在培养过程这一方面,尤其是培养过程的完整性方面,对人才培养流程的质量与培养结果评价比较粗糙,容易导致高校人才培养主要重视培养过程有没有完成,不重视培养过程的质量,直接导致培养结果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二、高职人才培养作业质量评价指标设计

1敝柿科兰勰勘暧朐则高职人才培养作业质量评价的目标是在高职人才培养经费有限的条件下,促进培养经费进行精准投入,使得人才培养过程中经费使用效率更高,培养的高职人才质量更高、社会认同度更高。培养质量评价过程中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1)流程质量与结果质量同等重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高质量培养流程一般会产生高质量培养结果,现阶段培养流程的质量很难保证,对培养结果的质量评价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2)提升增值作业效率与减少非增值作业相结合。提升培养流程的质量主要的路径就是两条,一条是使所有的作业是增值作业,另一条是使增值作业能尽可能发挥其作用,只有两条路径结合才能使培养流程质量的.提升产生质变。

(3)第三方评价优于内部评价。内部评价主要服务于学习内部管理,其评价的独立性与权威性会远低于第三方评价。

2敝副赍嘌∧P凸佛大学教授卡普兰等提出平衡记分卡,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将组织战略演绎为具体衡量指标,为绩效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思路,高职人才的培养与企业产品的生产比较相似,在评价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时也可以借鉴[1]。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的遴选,遵循三大基本原则,服务于培养质量评价目标,立足于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与培养结果,应用平衡记分卡原理,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设计评价指标,财务评价修正为经济社会效益评价,客户评价修正为培养相关主体满意度评价,内部运营评价修正为人才培养作业流程评价,学习与成长评价主要从教师与学生学习成长方面评价。流程质量评价主要从作业视角评价培养方案的决策作业与执行作业[2],将学习与成长评价、相关主体满意度评价、培养经济社会效益评价划分为结果质量评价,高职人才培养作业质量评价指标遴选模型如下图。

3备咧叭瞬排嘌作业质量评价指标以高职人才培养作业质量评价指标遴选模型为设计评价指标的基本思路,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主要从培养流程与培养结果两个方面设计,培养流程主要根据PDCA循环设计流程作业,划分为培养方案决策与培养方案执行两个维度,培养结果主要包括培养目标实现、培养相关主体的满意度与毕业学生对当地企业、经济发展贡献三个维度。高职人才培养作业流程质量与结果质量评价指标见下表。

三、高职人才培养作业质量评价指标实证分析

一般认为理论界与实务界对人才培养重心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高校经管类教师,另一类是企业管理者。2017年1月至4月组织所教的财务、会计两个专业的120名学生对区内经管类高职专业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与企业管理者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42份,其中来自高校66份,来自企业76份。问卷中各指标采取5级量化打分,要求各位问卷调查对象根据其认为该指标在整个评价中的重要程度打分,认为该指标越重要给分越高,越不重要给分越低,1表示很不重要、2表示不重要、3表示比较重要、4表示重要、5表示非常重要。分别统计企业管理者、高校理论界专家两类调查者的问卷,在此基础上给评价指标两两矩阵赋值,采取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指标权重,各层次评价指标的一致性检验都通过,CI=0.009,RI=0.693,CR=0.013,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见上表。从表中可知:

(1)对培养过程作业中决策与执行的地位认识比较一致。不管是高校理论专家,还是企业的管理者对人才培养中各类作业在整个培养中的地位认同是比较趋同的,认为在整个人才培养中,培养决策作业是最重要的,其次是培养执行作业。

(2)人才培养结果比培养过程重要。专家们在确定培养过程与培养结果评价权重时,培养过程评价的权重占33.4%,培养结果评价权重占66.6%,还是偏好于从结果角度评价人才培养质量,但是我们认为人才培养流程比人才培养结果更加重要,因为如果人才培养过程各个环节做好了,其培养结果不会明显偏离预期培养目标。

(3)人才培养的经济效益最重要。确定人才培养结果中学习与成长、顾客满意度、经济效益三个方面权重时,认为人才培养经济效益最重要,这与我们的研究视角选择是作业管理有关。

(4)具体质量评价指标。从单一评价指标的权重看,排在前5位的指标分别是生均支出总额、培养流程作业的成本结构、人才培养需求调研与目标定位、人才方案论证,说明这5个方面是人才培养流程重构过程中要重点注意的内容。权重最小的是人才培养作业监督、学生毕业后续跟踪、培养方案自由优化,这说明专家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结果的应用不是很重视,这都属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结果应用范畴。

四、小结与建议

融合平衡计分卡的高职人才培养作业流程质量评价体系,是一种能有效剔除多余人才培养环节与培养活动,基于人才培养相关主体整体满意的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在确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权重时,发现人才培养流程执行比人才培养流程决策的权重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结果应用的评价指标权重很低,这是一个值得高职院校深思的问题。如何应用高职人才培养作业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与之配套的措施将是后续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1]王进思,王孝斌.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职院校示范键设计绩效评价[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2(4):114—118.

[2]杨世忠,许江波,张丹.作业成本法在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中的应用研究———基于某高校成本核算的实例分析[J].会计研究,2012(4):14—19.

第2篇:高职会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论文

高职会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论文

摘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会计人才的培养备受全社会的关注,会计是企业财务管理与计划的重要工作人员,其专业素养影响着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为了能够强化高职院校对社会的人才输出质量,必须对会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进行构建。唯有如此,才能让会计专学生的专业素养在科学的评价体系中得到完善。本文对会计人才评价体系构建的重要性做出分析。以期能为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与发展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人才;质量评价体系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职院校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更加关注。会计专业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在对会计人才进行教学培养中,需要对其专业学习质量进行评价,进而让学生在良好的评价体系中完善自身的不足。然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会计人才培养中,缺乏科学评价体系构建意识,这对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产生了阻碍。为此,必须加强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而让高职学生自身的专业素养得以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能够最快速地培养出应用型会计人才,进而为社会企业提供服务需要。然而,良好的质量评价体系是检测高职会计人才是否符合社会企业需要的标准之一,其体系构建便对社会企业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良好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社会企业的自身发展模式不同导致了每个企业的质量评判标准存在着差异性。为此,高职院校亦应该在会计人才培养中建立本校的质量评价体系,进而提高会计人才的输送标准与质量。其体系构建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能够提高教学质量。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构建能够让教师明确会计人才培养中的教学漏洞,以及学生在会计专业知识学习中的难点。进而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综合分析,并及时改革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工作。此外,教师还应该在日后的教学任务中针对性的做出科学调整,进而培养出高质量的会计人才。第二,能够提高各个高职院校的交流和发展。高职院校会计质量评价体系具备一致性,全国多所高职院校在构建并实践的过程中都会产生不同的教学经验和难题。各个学校可以将彼此实践中所总结出的经验进行融合分析,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找出更加科学的教学模式,进而促进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人才质量提高。第三,高职院校的学生实践能力要符合社会企业的标准。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具备完善的理论知识,但由于实践性较少,其总体的实践水平是否能够符合企业发展的需求难以确定。为了能够确保会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必须建立质量评价体系,及时对会计学生的不足之处按照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标准进行重修。让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能够在企业的需求的'标准中逐渐改变学习方向,并提高技术能力,进而满足会计工作岗位所提出的硬性要求。

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路径分析

(一)基于目标评价的质量评价体系

目标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会计人才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基础,现阶段我国众多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其培养目标多为“学生的专业素养能够满足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学生具备完善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能力,并能够熟练地使用各种财务管理工作的相关软件等”在目标评价的质量评价体系中主要对会计专业人才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第一,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要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严格遵守《会计法》中相应的各项规定。在进行财务管理时,能够在实践工作中准确地进行会计核算、内部审计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内容。第二,学校要对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化的培训,让学生在实践培训的过程中掌握税收和审计工作等方面的详细要求。第三,要求高职院校会计从业人员要具备基本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报表分析等基础专业技术能力。

(二)会计专业人才的专业素养评价体系

专业素养评价体系建立于目标评价体系之上,在目标评价体制构建之后便需要一系列的实施计划,在具体实践中就需要构建专业素养评价体系,进而明确会计学生的专业技能是否能够满足企业的需要,其评价体系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通过专业素养评价体系能够找出学生教学中存在的漏洞,倘若从学生身上寻找教学中的漏洞必须从整体学生进行着手,以班级为单位,从班级整体学生会计实践中出现的失误进行整合,进而转变教学策略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第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必须通过笔试和计算机实践测试两种方式进行,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技术能力进行评价,进而找出学生自身知识结构的不足并针对性的完善。第三,学生实习质量的评价。实习质量评价主要应用企业管理中的财务系统让学生进行实践训练,通过实践结果的审查对学生实习效果进行评价,训练的过程要完全模拟企业实际工作的情景,让学生能够对自身的实际水平有一个准确的认识。由于实践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完善的专业素养评价体系能够直观地将学生的水平显现出来,这样便能够让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与企业提出的财务工作标准相对接,进而培养出高质量的会计专业人才。

总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要与社会需求相对接,在会计专业知识教学中应积极构建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并严格按照社会企业的相关标准实施,让会计人才的培养能够适应社会企业发展的需要。在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必须将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联系在一起,通过合作测评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教师亦要整合并研究其评价结果,完善教学中的不足。

参考文献:

[1]赵雪梅,庄胡蝶,汤长胜,翟卫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J].市场论坛,2014,05(05):46-47.

[2]刘霞,伍静.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企业导报,2013,05(13):156-157.

第3篇:高职会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论文

摘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会计人才的培养备受全社会的关注,会计是企业财务管理与计划的重要工作人员,其专业素养影响着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为了能够强化高职院校对社会的人才输出质量,必须对会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进行构建。唯有如此,才能让会计专学生的专业素养在科学的评价体系中得到完善。本文对会计人才评价体系构建的重要性做出分析。以期能为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与发展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人才;质量评价体系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职院校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更加关注。会计专业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在对会计人才进行教学培养中,需要对其专业学习质量进行评价,进而让学生在良好的评价体系中完善自身的不足。然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会计人才培养中,缺乏科学评价体系构建意识,这对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产生了阻碍。为此,必须加强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而让高职学生自身的专业素养得以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能够最快速地培养出应用型会计人才,进而为社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论文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论文

摘要: 为更好地满足于旅游酒店业对于人才所提出的需求,高职院校应当更加深入地研究旅游酒店的用人需求,并据此调整自身的专业人才培养策略,从而培养出能够更好地适应旅游酒店实际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酒店管理人才。本文分析了我国旅游酒店的用人现状,论述了我国旅游酒店的实际用人需求,并提出了适应旅游酒店用人需求强化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 旅游酒店;用人需求;高职院校;专业人才

我国旅游业因其综合性较强、开放程度较高、就业带动能力较强等突出优点,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体系的全新增长点。酒店行业是我国旅游业的一个标志性行业,随着我国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高品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这样一来,就造成了我国旅游酒店管理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依据一项统计,到2018年,我国每增加8.3个就业岗位,其中就有1个就业机会在旅游酒店行业。当前我国旅游酒店行业存在每年200万人的缺口。目前的旅游酒店专业人才供给已经远远无法满足酒店业发展之实际需求,尤其是高层次管理人才更是非常稀缺,

未完,继续阅读 >

《高职人才培养作业质量评价研究论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高职人才培养作业质量评价研究论文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