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秋山居》原诗及注释翻译赏析附阅读训练附答案

2023-08-31 07:13:54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早秋山居》原诗及注释翻译赏析附阅读训练附答案

《早秋山居》原诗及注释翻译赏析附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早秋山居

温庭筠

山近觉寒早,草堂霜气晴。

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

果落见猿过,叶干闻鹿行。

素琴机虑静,空伴夜泉清。

【注释】

⑴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常以草堂名其所居,以标风操之高雅。

⑵树凋:树叶凋落。

⑶叶干:叶子干枯。

⑷素琴:不加装饰的琴。机虑:犹思虑。静:一作息。

【翻译】:

近靠山边觉得寒气来得特别早,晴空下的草堂笼罩着一片霜气。树叶凋零了,窗边还有阳光照着;池塘满了,水依然没有声音。树上的果实成熟落下,叶子也干枯了,因此看见猿猴在林中走过,也听得见鹿行的声音。弹着素琴心情恬淡平静,到夜里只有潺潺清泉声相伴。

赏析】

此诗是借对山居气候景物的描写,反映诗人恬澹自适的心境,而以早秋为一篇着色重点。

秋天刚到,山家便觉爽气袭人。报晴的霜讯,也从每天凌晨得知,这就是“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的山居气候特征。首联以早寒和霜晴写山居早秋的生活感觉,有空中作画之妙。颔联拈出“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人们常见的景物,写成妙手偶得的佳句,可见诗人静观事物,善于摄取的艺术本领。即哥德所说:“诗人的`本领,在于他有足够的智慧,能从惯见的事物中看出引人入胜的侧面。”(《歌德对话录》)前半两联是对山居早秋特有的气候和景物作了客观描写,为下面两联的主观反应作铺衬。交代了气候和景物的变迁,颈联便就眼前户外闻见的动物行动作出主观的判断。“果落”、“ 叶干”都是秋天山中的实景,而从果落可推见到猿过,叶干闻知鹿行,可见这儿山深人少,猿鹿才会从容大胆地昼夜出来觅食,山居环境的寥落寂静,便可了然。用的正是前人“鸟鸣山更幽”的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由此引发居静自乐的闲适心情。尾联抒写在如此幽静绝尘的山林里,诗人手弄素琴,随着琴曲的旋律,满怀的私心杂念完全平静下来,这时透明的心境,伴随户外夜泉的清音,进入一种纯净空明的理想境界,深深领略到早秋山居清心旷怀的恬泊情趣。主观情志和客观自然融为一体,不但净化了诗人的心灵,同时也使读者接受一次山水自然的陶冶。

【阅读训练】:

1.写出体现“山居”生活时间推移的语句觉寒早→霜气晴 → → (2分)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析颈联。(2分)

3.作者向来是以辞藻华丽见长,而本诗却以朴实的语言写寻常景物,达到了“看似寻常最奇崛”的效果。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请结合具体词句评析这一语言特色。(4分)

【参考答案】

1.窗有日(1分)夜泉清(1分)

2.以动衬静(或以有声衬无声)(1分)通过描绘“果”飘落,“猿”经过,“鹿”行走动态的景物,反衬山居之地的清幽寂静。(1分)

3.同意,浅显朴实的语言寓有深意;(1分)如“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用枯树、红日、池水这些平常的景物,朴实的语言巧妙地写出有、无都不是恒久不变的,应以平静的心态对待万物;(2分)表现出山居生活的惬意和情趣。(1分)

不同意,语言并非朴实,而是有雕琢的,在选词上很讲究;(1分)如:“凋”、“满”、“静”、“清”等形容词的精心选用,描绘了早秋山林最具代表性的景物,突出了清冷寂静的特征;(2分)表现出作者心灵的澄澈和清远。(1分)

第2篇:弹琴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弹琴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弹琴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注释】

①泠泠:洋溢貌。 ②七弦:古琴有七条弦,故称七弦琴。 ③松风寒:松风,琴曲名,指《风入松》曲。寒:凄清的意思。

【翻译】

七弦琴上弹奏出清幽的琴声,静静地听就像寒风吹入松林那样凄清。虽然我十分喜爱古老的曲调,但现在的人弹奏的不多了。

【赏析】:

这是一首借咏古调的冷落,不为人所重视,来抒发怀才不遇,世少知音的小诗。前两句描摹音乐境界,后两句抒发情怀。全诗从对琴声的赞美,转而对时尚慨叹,流露了诗人孤高自赏,不同凡俗,稀有知音的情操。诗意七弦琴上发出泠泠的`音响,原来是〈松风〉凄清的曲调,虽然我喜爱这类古老的曲子,但今人多已不大弹奏了。

【阅读训练】

1.结合诗句说说你是如何理解“静听”二字的?

2.琴为心声,细读此诗,你能读出诗人怎样的心声?

【参考答案】

1.答:描写了弹琴者入神的神态,从侧面烘托出琴声的超妙

2.答:曲高和寡 知音难觅 怀才不遇借听弹琴声,感叹世风日下,不弹古调,自己的爱好不合时宜,抒发了使人感到曲高和寡,知音难觅的寂寞心情。

第3篇:王冕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王冕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墨萱图》

【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

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注释】:

①萱草花:中国的母亲花,早在康乃馨成为母爱的象征之前,我国也有一种母亲之花,它就是萱草花。另一称号忘忧(忘忧草),来自《博物志》中:萱草,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故日忘忧草。

②北堂:诗经疏称:北堂幽暗,可以种萱;北堂即代表母亲之意。古时候当游子要远行时,就会先在北堂种萱草,希望母亲减轻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

【翻译】:

灿灿的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

南风吹着萱草,摇摆着是为了谁吐露着芬芳?

慈祥的母亲倚着门盼望着孩子,

远行的游子是那样的苦啊!

对双亲的奉养每天都在疏远,

孩子的音讯每天都不能传到。

抬头看着一片云林,

听到慧鸟的叫声思念起来至此很是惭愧。

【赏析】

萱草花是中国的母亲花,诗人用萱草花暗喻浓浓的母爱,虽说忘忧,但对游子的牵挂却终其一生。表达了在外游子对故乡母亲的深切思念之情和不能在母亲身边尽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苏轼《红梅》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苏轼《红梅》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红梅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释】;

诗老:指苏拭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翻译】:

因为怕开了后招来愁怨,加上贪睡,所以独自开得迟了些;又恐冰雪般洁白的姿容不合时俗。故意染上了桃花杏花那样的红色,但保留着孤高瘦硬的傲霜斗雪的风姿。耐寒的品性使红梅不肯在春天与百花争艳都妍,红色不是她的本色。石曼卿老人不懂得红梅风格所在,怎么能从绿叶、青枝来看梅花?

【阅读训练】:

一、

(1)、对石曼卿《红梅》诗持什么态度,请作分析。就你的理解与积累,你读过的咏梅诗词里哪些作品有“梅格”,请试举一例。(默写一名句即可)(4分)

(2)、 诗人用哪些艺术手法来勾画梅花的形魂?就其中两点作赏析。(4分)

(3).首联运用了哪种手法?并请结合诗句分析其作用。(5分)

(4).作者在尾联批评石老的诗没有捕捉到红梅最本质的特征。请结合颔联来分析“梅格”。(6分)

二、

(1).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李白《关山月》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李白《关山月》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注释】: ① 关山月,属乐府“鼓角横吹”曲,多写离别的哀伤。唐玄宗开元后期和天宝年间,唐王朝与外族不断爆发战争。李白借此乐府旧题,写远离家乡的戍边将士与家中妻室的相互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战争带给广大民众的痛苦。② 天山,祁连山,位于甘肃省西北部。匈奴语呼天为“祁连”,故祁连山亦称天山。③ 玉门关,为古时通往西域的要道,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北。此处泛指西北边地。【翻译】: 一轮明月升起在天山之上,在苍茫的云海中徘徊。萧瑟的秋风吹着明月,东渡玉门雄关,照耀着守边的征人。在这苍凉的关塞上,不由得使征夫们想起在这边关上频起的战事:昔时汉高祖,曾遭匈奴的白登山之围;胡人的兵马,至今仍对青海湖虎视眈眈。从来这里就是夷夏相争的征战之地,多少战土抛身塞外,埋骨黄沙啊!征人们望着这

未完,继续阅读 >

《《早秋山居》原诗及注释翻译赏析附阅读训练附答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早秋山居》原诗及注释翻译赏析附阅读训练附答案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