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讲弟子规读后感
第1篇:《细讲弟子规》读后感
如 何 经 营 幸 福 人 生
中埠中学
李强
近几年来,我们张店区的教育提倡学生诵读《弟子规》。自己以前虽然大致看过,知道所说的大致内容,但是,还真没有认真读过,在假期中,利用空余时间,比较仔细的翻阅了台湾蔡礼旭老师的《细讲弟子规》,这并不是一本单纯的阐述《弟子规》的书,而是通过讲解《弟子规》并结合许多事例和道理,教会人们如何经营幸福人生。
幸福在哪里?要想营造幸福的人生,首先,要完美自己。我们普通人都是对别人要求太多,对自己要求太少,“严以待人,宽以待己”,寻找真诚时,自己没有对世界付出真诚,却希望别人对自己真诚,追求完美时,只是要求别人完美。其实最应该完美的是自己。只有主动付出人生才会幸福,幸福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幸福还在于安于职守,敦伦尽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只有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幸福自然会在你身边。在家你是一个好的父母,在学校你是一个好的老师,那你就会时时体会到幸福,只要懂得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都是我们幸福的理由。幸福还在于把握当下,要和谐对待自己和他人,理解和关爱他人,心胸宽广“天无私覆,地无私载,人生天地之间,要演出天地无私之德”,只要心中有爱,幸福就在身边。“人生最困难的不是奋斗,而是抉择。”要下对抉择,人生才会幸福。人生也要抉择轻重缓急,什么事请先做,什么事情后做,先后顺序要下对抉择,人生第一件大事是把孩子教育好。怎么教孩子?身教。我们知道教孩子一辈子,最重要的是做人做事的态度,而不是分数最重要,但是我们还是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就是因为我们太注重名利,放不下自己的面子,太注重名利。应该教孩子学会做人,与人相处。做事要有责任心,一个孩子有责任心,他才会有担当。让孩子明白念书,不是为了面子,而是一种责任。有孝心的孩子是希望让父母放心,希望让父母有好的生活,所以他会不断提升自己的德行跟能力,这样的孩子才会大有发展。“真正成功的主管和企业家,学历都不是顶尖的。”什么样的特质才会让人成功呢?诚实、责任心、谦虚、信用、耐心。智商很重要,但是,情商更重要,品德最重要。现在西方人一经发现,原来还有一个比把东西做好更重要影响企业的因素,就是员工的德行。既然德行如此重要,我们应该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呢?要教育孩子“使作善也”,孩子又善良的心,就会有善的行为,自然会有善良的朋友,他的人生就会幸福。所以教孩子不是要读很多的书,而是先要求自己要做到,当我们表现出善的行为,孩子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所谓的“身教重于言教”。假如现在你的孩子扎根懂得如何做人做事,你已经让他这一生立于不败之地。所以,说抉择最重要,你抉择要教给孩子的是什么,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将会影响的孩子一生的幸福,也会影响到你的幸福。
我们如何才能下对抉择?建立理智。如何才能建立理智?还要透过学习,有好的判断力,才能下对判断。理智要愈早建立,人生才会下对重要的抉择。当我们理智时,我们会下对抉择。抉择中最重要的是你的思想观念。思想决定你的行为,行为决定你的习惯,习惯形成一个人的性格,性格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所以一个人能不能幸福,关键是“思想”思想会影响你的一言一行。但是现在人的思想普遍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也就是自私。如何才能教育孩子不自私呢?就应该从我们自身做起,当我们真正修养身心,就能够对家庭、社会产生很大的力量。百善孝为先,其实要对社会有贡献,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困难,就是要好好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首孝悌”,你让一个人真正有孝心,他面对所有为人父母的人他都会恭敬。子让回去帮助他人,爱护他人。所以重视孩子的德行,整个社会就会呈现祥和之气。如果孩子从小注重物质享受,家长不给于合理的管教,等到花钱习惯了,就很难改。他的努力目标就不是为了孝顺父母,不是为了照顾妻儿,而是满足他的物质欲望,就会变得自私。因此从小要教育孩子要有仁爱之心,要替他人着想,他将来一定会为社会造福,自己也就会过得幸福。书中告诉我们如何经营自己的幸福人生呢?那就是要从《弟子规》中汲取营养,从自身做起,完善自己的德行,以孝心对待自己的父母,用善良来教育子的孩子,做人做事要有自己的规范和准则,以宽广的胸怀来对待社会,自己的人生就是不很精彩,也会很幸福。《弟子规》说:“凡是人,皆须爱。”学会感恩,学会爱,时时生活在感恩和爱的世界里,就能时时品尝幸福的感觉。《弟子规》教会我们孝悌谨信,教会我们做个合格的父亲、母亲、领导、下属、孩子,教会我们怎样做一个有有德行的真正的中国人,怎样做一个满足、快乐、幸福的人,怎样尽享天伦之乐而又营造和谐氛围的人。
第2篇:细讲弟子规
《细讲弟子规》叙述大家幸福吗?父母还好吗?和先生、妻子相处还融洽吗?工作还顺利吗?孩子还好教吗?听说,幸福在山的那一边?还有人说,幸福就在当下,幸福就在我们的心里。多少人在茫茫人海、滚滚红尘中迷失、摸爬滚打、追求、患得患失,……许多人一直都以为自己在寻找真诚地带,在追求完美人生……以为事事完美就是幸福。蓦然回首,忙、盲、茫的路途已经走了大半生,忙到看不到亲人的需要,忙到自己迷失,忙到心无主宰,自己不安,亲人不安,身边的人都不安……我们本想营造幸福的人生,为什么出现这种结果?原因在哪里?回首来时路,原来寻找真诚时,其实自己并没有付给这个世界多少真诚,只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真诚;追求完美时,只是要求身边的人、事、物样样完美。以一颗有求的心,一直在向外攀求。却忽略了一个事实,最不完美的是自己,最该完美的是自己的那颗心。这个世界有完美、有真诚,圣贤人早就把至真,至诚,至善推演出来,孔老夫子、范仲淹、海瑞……他们虽死犹生,因为他们的精神永存!“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当今的社会中,我们如何实现圣哲人的期许?
古人云:“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先人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圣教不可不闻。世出世间修学之根本,唯孝道而已。中国传统文化建立于孝道之基础,大乘佛法亦以此为根基。
《弟子规》一书,是清朝李毓秀先生根据中国古圣先贤的教导编写而成。其内容为采用《论语•学而第一》孔老夫子所云:“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以此教导为总叙,分为七部分加以阐述。此书实乃古圣先贤教导后代子孙孝顺父母、尊师重道等,为人处世基本品德修养之爱心教育宝典。
圣贤教育教导我们的就是宇宙真理,自然法则。此即人伦大道:“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伦是大自然之道;义、亲、别、序、信五字是大自然之德。换言之,大自然之理则即是道,随顺大自然之理则即是德。它是超越时空的天然大道,没有族群、宗教、国家、文化的界限。更是人人真心性德的流露,是人类远祖流传给后代子孙的珍贵宝藏。五伦之教所包含的义理既简又圆。人与人之间,无论贫富贵贱、野蛮文明,都会自然产生五种关系。这五事是正常运转的自然法则,天然之道,是每一个人安身立命之学,更是维系社会安定常态的大学问。能够将此教育理念,落实到家庭、学校、社会、宗教,普及于各个阶层,确实是齐家治国的最高指导原则。只要掌握住传统教育总纲,进而落实于日常生活之中,则人人皆可以恢复本性本善;人人皆可以成圣成贤,过着幸福美满、自在安乐的生活。世界的安定和平,自然也是指日可待的。
学习了《弟子规》这门课程之后,更深刻地体会到,“教育慎于开始”的重要性。所谓是:“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凡事能谨慎于开始,就能免于日后之忧患。深而思之,佛法的修学亦是要在于从根本修,从根本做起。《弟子规》确为一切圣学之根基,一切圣学之骨乾。若无此根本,诸佛圣教皆流于空谈,决无下手处。诚如《论语》所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古圣先贤在《礼记》中,亦早已为我们道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只要教育办好,社会必能安定,天下必定太平,安定和平是繁荣兴旺的基础。圣贤之教是伦理道德的教育,真诚爱心的教育。绝非像现代社会,只偏重于科技知识的传授,对于人文教育、道德教育几乎全然舍弃。忘失了惟有具足真诚爱心、道德圆备的仁者,才懂得善用文明科技,造福大地万物。
古谚语云:“读书志在圣贤。”希圣希贤是古圣先哲教导学人读书求学的方向及目标,所谓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而曾几何时,读书人的志向愿望已渐次沦为如何赚大钱、做大官,所希求的仅仅只是获得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享受而已!圣贤之教诲早已被今人视之为封建迷信,而为人之根本大道-伦常道德,亦早已被人类的烦恼习气、贪欲邪思推出了常轨,古今教育的方向及目标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之中,面对如此惊人的变化,让人深深警觉体会到,社会*的第一要素,正是源于疏忽了圣贤的教诲。正如西方许多宗教所说的末日将至,那是世界的毁灭,是世界上伦理道德的毁灭,圣贤传统的教育毁灭,这种社会现象就是末日现象。人与人之间没有亲情道义,没有关怀慈爱;只有利害,只有竞争、斗争、战争,对立与矛盾永远存在,这样的社会乱象将会层出不穷、永无止境,并且是加速度的上升蔓延!而若要拯救社会、拯救世界、拯救全人类,拨乱返正,则端赖于是否能够恢复圣贤的教育。
童蒙养正的经典―《弟子规》,确是人类老祖先流传给后代智慧文明的宝藏,圣贤的教育,是放诸四海皆准,人人都适合学习,都应该学习的。因此,它不仅仅是儿童应该接受的最重要最基础的扎根教育,同时更是每个人应当终身奉行的道德规范。《幸福人生讲座》展现了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圣贤智慧慈爱的闪烁光芒此时重现,愿这道灵光永恒照耀宇宙!愿学佛四众弟子无论在家出家,自当下起皆能信受奉行一切贤圣教诲,身心力行,进德修业,以实践弘扬如来圣教为己任,循着圣贤睿智的步伐,开发内心宝藏,恢复固有真心本具的真善美慧,为万世生民开拓和平光明的大道。创造未来幸福人生!
第3篇:弟子规细讲
各位學長們,早上好!在我们学习《弟子规》之前,我们先来思考一个观念。什么观念?有很多人他都主以为在现在文明的社会,高科技、高物质享受的社会当中,传统的文化已经不符合时代潮流。所以有很多古圣先贤所留下来的这些文化精髓,可以说是遭人所遗弃,很多人都不晓得这些宝藏它的可贵。尤其近
一、两百年来,中国遭受极大的*,许多的传统文化道德都在这个荡乱的时代当中,被破坏殆尽。尤其是道德,德教,在今天可以说是已经完全失去了。很多人也很感叹,当今的社会不安宁,人在茫茫的人生当中,不知所为何来,可以说是茫然无知。
我们再看看世界的动态,我们也可以从最近这种局势的发展,深深感受到世界的灾难一天比一天的严重,许多有志之士也莫不为这样的时代潮流在担心着。我们也深信,如果再不好好挽救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恐怕岌岌可危。
我们都知道,人一生出来,与我们最接近的就是家庭,有良好的家庭,才能孕育优秀的下一代。所以我们看到现在社会它的*,我们可以说源于家庭不健全。我们如何来改善这样的社会,应该要从教育着手,而教育最根本的基础点,就建立在
第4篇:细讲弟子规读后感范文
细讲弟子规读后感范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细讲弟子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细讲弟子规读后感范文1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是我们从小就在背诵的《弟子规》入则孝篇的内容。意思是:“如果父母呼唤自己,应该及时应答,不要故意拖延迟缓;如果父母交代自己去做事情,应该立刻动身去做,不要故意拖延或推辞偷懒。”
这句话对于我来说真的是很受用,一直以来,入则孝篇的内容我一直牢牢的记在心上。
父母对于我们有养育之恩,在孕育我们到出生后的辛勤教导他们费心费力,不厌其烦的对待要传授给我们的每一件事。小时候不懂事,经常会觉得父母重复的话实在是繁琐无味,但长大后细细品味后才发现,他们说的话全部都是为了我们好,为了我们的成长也为了我们以后的道路走的顺畅。对于这样的他们,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有爱他们,让他们拥有一个美好的晚年生活。
虽然现在说拥有美好晚年这类的话有些早,但是爱他们是我们现在能做到的。像前文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