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风俗习惯作文

2023-09-06 07:14:41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吉林过年风俗习惯

吉林过年风俗习惯

吉林省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省份,主要以汉族为主,有满族、蒙古族、回族、锡伯族、朝鲜族等3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占全省总人口的8.1%。在吉林省广泛分布着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宗教,其中基督教传播历史悠久,分布较为广泛。正因为吉林省具有民族多、宗教广的特点,而且东北祖籍大多来自关内,所以吉林人过年就形成了独特的春节年俗。

吃带硬币饺子交好运

东北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饺子一般以猪肉芹菜为主,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硬币和带糖的,在大年初一零时,谁吃到了这样的带有钱币和糖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此外,东北人在“初五”这天一定要吃饺子,也称“破五”,就是把饺子咬破,寓意将不吉利的事都破坏,有驱灾避邪之意。

初一初二不扫地

在东北,上了年纪的老人都有这样一个说法,大年初

一、初二这两天,不扫地,谁家要是有人在这两天扫地,就会受到家里长辈的训斥,因为老辈人认为就是不愿将好运气、财气扫走。所以只有等着到了初三才可以扫地。

年三十点长明灯

东北人在大年三十都要点长明灯,彻夜通明。大年三十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家每户都要挂红灯笼,到了晚上就要点亮灯笼,而且屋里面也要把所有灯都打开,而且要点一宿,不能关灯,这是意味着能够益寿延年,香火不断。

拜年、穿新衣 吉林人大都是从山东、河南等地来到这里的,所以这里仍还保留着初一零点人人要洗脸洗脚、穿新衣服,然后给长辈嗑头的习惯,给爸妈、爷爷奶奶、叔叔伯伯磕完头,然后大人准备好压岁钱分给晚辈。

元宵节躲灯

正月十五元宵节,新媳妇要到姑姑、姨姨家或者到朋友去住,既不许看婆家灯,也不许看娘家灯。据说“看了婆家灯,死亲爹;看了娘家灯,死公公”的忌讳。

正月不剪头

东北人一般都在大年初一到农历二月初一之前不能剪头,如果剪头会克(死)舅舅,所以东北人很忌讳这点,没有人会在正月里剪头。“二月二,龙抬头”这表示着二月初二这天人们剪头会很吉利,所以在这一天很多人都会争相剪头,讨吉利。

单位:中国石油吉林省通化市销售分公司:祝令桥 地址:吉林省通化市新胜北路135号 电话:0435--3613591 邮编:134001

第2篇:过年的风俗习惯作文500字

过年的风俗习惯作文500字

导语: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过年的风俗习惯作文,请大家认真阅读!

【过年的风俗习惯作文1】

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而春节的习俗世世代代的流传下来,现在,许多国家也有了过春节的习俗。

在世界上,据统计,除了中国外还有,中国、韩国、朝鲜、日本、越南、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把春节定为法定节日。

他们也有过春节的习俗。比如:新加坡:成千上万人购年糕

春节是新加坡一年当中最盛大的节日。在年市上,各种年货琳琅满目,一应俱全。过去中国过春节的传统习俗,如祭灶、迎神和吃年饭等,在新加坡的华人中几乎都保留了下来。至今,新加坡华人们还认为,年糕象征着“年年高升”,桔子象征“大吉大利”,因而是家家户户过春节的必备品。新加坡还从中国的广东和香港等地进口年糕、潮柑和盆栽金桔应市。春节期间,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来到年市选购年糕等年货。

而在春节的起源地?中国,春节的习俗也是很多的'。从农历十二月廿三起,辛勤劳作了一年的人们为过好春节就开始忙碌起来了。农历十二月十三或二十四日夜,统称为“廿四夜“。相传这一天为灶君上天之日,民间普遍有送灶君上天的习俗。百姓在这一夜用“卷银包“(用青菜和慈菇、豆腐等烧熟后作馅,再用百叶包裹成)、“廿四糖“、赤豆饭作祭食,点上香烛,祭供灶君,并备纸钱,扎彩桥,磕头礼拜,然后鸣放鞭炮,在将灶君像与前帘(俗称“喜串“)烧化前,户主对着君像自言自语地说些诸如“上天奏好事,下界保平安“等吉利话祈祷。

【过年的风俗习惯作文2】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文化有很多,比如:

一、贴春联、门神

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是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二、贴年画

过年,人们除了贴春联,剪窗花外,还喜爱在客厅里、卧室中挂贴年画。一张张新年画给家家户户平添了欢乐的节日气氛。

三、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四、放爆竹

古代过年时人们以火烧竹,爆裂发声,用以驱鬼,“爆竹”一名由此而来。《荆楚岁时记》说:“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到后来,由于社会和民俗的进化,爆竹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火药发明以后,从烧竹子发展为用纸筒灌装火药引爆,炸开后响声贯耳,纸屑飞扬,火药香四溢,于是爆竹又叫“爆仗”。此后人们又用麻茎把爆竹编成串来放,称为“编炮”。因其声音清脆如鞭响,故也叫“鞭炮”。在“鞭炮”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各种花炮乃至烟花。二是爆竹的功能由避邪驱鬼完全转变为节日的吉祥、热闹、喜庆和欢乐。王安石诗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因此过去老百姓认为不放鞭炮不喝酒就不算过年。

五、扫尘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六、压岁钱

压岁钱由来已久,古称“厌胜钱”、“压崇钱”、“押岁钱”等,在钱币系列中,它被归为花钱类。早在汉代我国就已出现压岁钱,以圆形圆孔和圆形方孔居多,钱的正面多为吉祥文字,如“去殃除凶”。“福山寿海”、“长命富贵”、“强身健体”等,还有的正面为钱文,背面为祥瑞图案,如“北斗七星”、“龟蛇”、“老虎”、“八卦”、“生肖”等纹饰。

十、包饺子

饺子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历代曾叫牢丸、水角、馄饨、饽饽等。后来怎么叫饺子呢?饺的原名叫“角”,“粉角”即用面粉做的角,“水角”指用水煮的角,因北方人发音“角”“饺”相似,后来就说成“饺”子了。三国时《广雅》一书载:“馄饨,形如偃月,天下之通食也”。这个馄饨就是饺子,偃月就是半月形。唐《酉阳杂俎》已有“笼上牢丸蒸饺”、“汤中牢丸水饺”的描述。

今天昌明盛世的饺子更是异彩纷呈。从馅来说,有鸡蓉、鲜虾、什锦、三鲜等上百种;从烹法来说,有汤煮、笼蒸、罐煲、锅贴等各法,速冻饺、即食饺等产品也层出不穷。饺子馆也如雨后春笋遍布神州。京城“八大楼”之一的鸿兴楼饭庄,一两面能捏成25个小饺子,一个一种味道。西安唐城饺子馆的饺子宴名扬海内外,据说一些老外们吃的时候一边老叫肚子胀一边还拼命往口里塞。沈阳的“老边饺子馆”因煽锅蒸饺和炝鸡汤煮饺而闻名遐迩。天津清真“白记饺子馆”和太原“认一力饺子馆”也为华厦饺子上品,使路人垂涎因而门庭若市。广东粤菜中的鲜虾仁蒸饺有后来居上之势,北方人南下均趋之若鹜。

此外,春节还有蒸年糕,倒贴“福”字,守岁,迎春,回娘家等习俗。

第3篇:过年的风俗习惯800字作文

过年的风俗习惯800字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过年的风俗习惯800字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过年的风俗习惯800字作文1

新年来临之际,包饺子莫过于中国最传统的习俗了。但对我这南方孩子而言,新年的饺子甚至能与那些燕窝鲍鱼相媲美。今天可是喜庆的大年初一,我也终于能如愿以偿,不仅能尝到美味的饺子,还能亲自过一把包饺子的瘾儿。

我们一家子五口正在厨房里热热闹闹地准备饺子的原料:新鲜的肉末、绿油油的韭菜末、糯软的粉丝、片儿薄的皮子,还有盐、味精等调料。这些原料经过了爷爷的烹炒、加工,终于摇身一变成为一盆香味四溢的肉馅。接着,待我向奶奶“拜师学艺”后,就轻松地包起了饺子:我先操起一张雪白的皮子摊在手掌上,用筷子夹了些肉馅放在皮子中央;然后再将皮子的边儿紧紧捏拢,使肉馅密不透风地躺在睡袋一般的皮子里;为了美观,还要将皮子边儿捏得凹凸有致——这下,一只小巧玲珑的饺子就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过年风俗习惯作文(精选25篇)

过年风俗习惯作文(精选2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过年风俗习惯作文(精选2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过年风俗习惯作文 篇1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我们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也不同。今天我给大家讲讲我们汉族过年吃饺子的风俗。

除夕那天,妈妈要包团圆饺子,要求我也参加。妈妈早早的调好饺馅,擀好面皮,每张面皮薄厚均匀,方方正正。准备工作做好后,包饺子正式开始。真是“看花容易,绣花难”啊!看看我包的不是馅多就是馅少,不是躺着就趴着。再看看妈妈包的,就像精神饱满的大将军,站在那一动不动,好像正在接受考验的士兵。我包的呢?已经两腿发软,像打了败仗似的,不敢抬头见人。

我又包了一个,我把两边捏住了,可是它那饱满的肚皮却露了。我叹道:“真难呀!”我泄气了。妈妈对我说:“干什么事都要有始有终,不能半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过年风俗习惯的作文四篇

过年风俗习惯的作文四篇

引导语:过年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亦是我国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那么要怎样写一篇有关过年风俗习惯的作文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过年风俗习惯的作文一

每一个人的家乡过春节时都有不同的习俗,例如:放鞭炮、拜年、吃汤圆等,我也向大家介绍介绍我的家乡的习俗吧!

我的家乡在浙江省淳安县汾口镇,他们那里过年可热闹啦!过年前,大人们早早地就准备好了许多鞭炮,而孩子们就在不亦乐乎地玩着鞭炮。到除夕那天早上,大人们要清理房屋,贴对联,还要在门上贴门神。清理房屋时,要把不用的东西统统扔掉,以示“辞旧迎新”。

除夕傍晚,要先去拜祭已逝的亲人,然后全家人围坐在一起,高高兴兴地吃团圆饭。这天晚上,除了一些比较小的孩子,其他人都要守岁,当十二点的钟声响起时,就要放烟花,放鞭炮,表示新的一年已经来到。

第二天早上六点多钟,大家又要早早起来放鞭炮。吃过早餐,就要去别人家里拜年,一般去别人家都是带两瓶酒。而主人就要拿出糖果、酒、小菜,和客人喝两杯。

到了初六初七,就会有戏班子来村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全国各地过年的风俗习惯

全国各地过年的风俗习惯

北京过年有段谚语:“(农历十二月,即腊月)廿三(日)糖瓜儿粘;廿四(日)扫房日;廿五(日)糊窗户;廿六(日)炖大肉;廿七(日)杀公鸡;廿八(日)把面发;廿九(日)蒸馒头;三十(日)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农历正月初五这一天叫“破五”,不到“破五”不能用生米做饭。正月初七日称“人日”、“人胜节”,或曰“七元”。春节期间,北京人爱逛庙会,大钟寺庙可以敲永乐大钟,白云观庙会可以摸石猴、打金钱眼,厂甸庙会可饱览古玩、字画、字帖、珠宝、翡翠等稀奇玩意儿和高跷、太平鼓、小车会、五虎棍等花会表演。

上海腊月廿四为“灶神”上天奏事之日,故廿三之夜,家家户户要“送灶”、“祭灶”,庆新年由此拉开序幕。腊月廿五为诸神下界之日。按传统,各家各户里里外外掸尘扫除。廿六至廿九,家家户户开始磨粉、包汤圆、制年糕,准备新的衣帽鞋,并且买春联、年画和“门神”。除夕之夜,各家长幼齐集户内,在灯火下团坐一起同吃年夜饭,故名“合家欢”。年夜饭后,围炉守岁。至天微明,男女老少皆穿上新衣新帽新鞋,在堂上拜天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回族过年的风俗习惯

回族过年的风俗习惯

回族过年的风俗习惯

回族——年三十晚上包饺子,这一天要把素日里喜欢搬弄是非的小人的“嘴”捏上。端上热腾腾的饺子,打开预先做好的腊八醋,一家人团坐在桌前,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孩子们却对桌上摆的各种零食更感兴趣,果壳可以随便扔满一地,三十晚上不能扫,叫“踩碎(岁)”。

春节这天,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响彻云天,孩子们穿着崭新的衣服,女孩子抹着红脸蛋,眉间点个小红点儿,头上扎着红发结,穿来跑去,好不热闹,大人们喜上眉梢,互相道喜,祝福新年。初一中午年饭丰盛无比,但晚上要吃面条或是合子,象征新的一年和顺、团圆、美满。

由于回族信仰伊斯兰教,所以其风俗习惯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很深,除教义上规定的条款以及念经、礼拜、静修等宗教仪式外,伊斯兰教的许多礼仪都已转化为回族的风俗习惯。同时,由于回族散居各地,与各兄弟民族交叉居住,在历史上不断有其他民族的成员加入回族行列,这些民族的某些风俗习惯也很自然的被带进回族之中,年长日久,逐渐演变为回族风俗习惯的一部分。

回族服饰民俗的特点

回族的服饰民俗主要有以下几个特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描写过年的风俗习惯作文4篇

描写过年的风俗习惯作文4篇

描写过年的风俗习惯作文1

中国传统节日——过年。过年是辞旧迎新的日子,也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过年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我的老家是金溪,今年我就在那儿过的年,可有意思啦!

大年三十一大早,一阵阵鞭炮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便不由自主地吟诵起了王安石写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尤眨?馨研绿一痪煞?3怨?绶梗??胰嗣ψ派奔Γ?毖迹?急改暌狗埂W钣腥さ氖枪?θッ??螅?ǘ涝诩ξ舶蜕狭粝氯??鹈?N冶慊匙藕闷娴男那楸闳ノ誓棠蹋?ldquo;奶奶,为什么要在鸡尾巴上留下三根羽毛呢?”

奶奶说:“这三根羽毛象征着人们吉祥、幸福、美好的生活。包含这激情和对祖国的春节祝福。”

我若有所悟地说:“哦,原来是这样。”

奶奶又说:“把这只鸡放进盆里,再加上一根大葱端着去庙里祭拜,许上愿望,希望来年的牲畜能够更加兴旺。”

到了下午,奶奶忙着蒸寿糕,爸爸在一旁帮忙

未完,继续阅读 >

《过年风俗习惯作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过年风俗习惯作文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