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训练题
第1篇:初一生物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训练题
初一生物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训练题
【知识梳理】
1、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可以直接为人类所食用
2、小麦、玉米和水稻是人类的主要食物。它们的产量居世界主要食用作物的前三位。
3、人类和动物的食物都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
【课堂评价】
一、填空题
1、产量居于世界前三位的粮食作物是----
2、植物的----和等器官可为人类所食用,人类还通过食用其他动物的、、及其制品等,地以植物为食。
3、植物通过,将能转化为能,贮存在植物体的有机物中。这些有机物不仅为提供能量,还为提供能量。
二、选择题
1、下列动物中,属于杂食性动物的`是()
A.马 B.狗 C.羊 D.老虎
2、人类生长和发育所需的能量有赖于 ()
A.吸收作用B.呼吸作用C.光合作用D.蒸腾作用
3、说出下列植物,可食用部分主要是植物的哪个器官:
胡萝卜( )马铃薯( )甘薯( )姜( )洋葱( )玉米( )花生米( )大白菜( )藕( )小麦( )芹菜()
A.根B.茎 C.叶 D.花
E.果实F.种子
4、现在人们喜爱吃的“绿色食品”主要是指()
A.颜色为绿色的食品B.无公害、无污染的食品
C.转基因食品 D.反季节蔬菜
三、判断题
1、人可以靠食用肉类、奶类和蛋类为生,所以说人类的食物来源于绿色植物是错误的。
2、动物的食物直接来源于绿色植物。()
3、“绿色食品”出自于良好的生态环境里,能给人们带来旺盛的生命活力。()
【课后探究】
1、自然界中存在一些能以动物为食的植物,是不是可以说一些动物也是食物之源呢,为什么?
第2篇:初一生物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扩展课教学设计
初一生物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扩展课教学设计
初一生物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扩展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第7章第2节,在第1节“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基础上具体阐述我国的植物资源情况,使学生了解我国的植被的主要类型、植物资源及植被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并为将来进一步学习生态方面的知识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为下一节“我国的绿色生态工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我国植物资源的现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启发引导学生收集、分析资料,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
〖学情分析
通过上一节课《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同学们已经认识到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作用,自然会联想到家乡的植物资源及我国的植物资源情况会是怎样的。因此,学生对本节课有一定的主动学习意识,教学中抓住这一点启发引导学生查阅、收集资料、分析、讨论、交流。
〖教学目标
1.知识:
(1)描述我国植被的主要类型;
(2)结合实际列举我国的丰富植物资源及珍稀植物;
(3)说出我国植物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2.能力:
主动参与查阅、收集资料、讨论等学习活动、大胆表达交流、解读数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保护植被、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义务感,提高环保参与意识。
〖教学过程
本节教学内容以一个课时完成,主要采用问题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课前,在上一节学习的基础上,给学生发放思考题及学习目标,让学生查阅收集有关“我国的植物资源”的资料。在课上,先在小组内交流、整理,然后在全班交流,其间有教师的引导补充。
1.整体设计思路如下:
课前收集资料课上交流互补课后拓展
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
2.具体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评价首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情境的设置,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掌握反馈信息,适时点拔、调节,根据学生实际,对学生的表现适时进行鼓励性评价,尤其对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及时肯定、表扬。此外,还设计了学生“学习活动能力发展性评价表”,通过自评、组评、师评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
〖教学反思[
1.本课的成功之处
通过上述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部分学生在课前都完成了收集资料的任务,在课上都能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表达交流等能力。通过图表数据的转换、计算、分析,不仅训练其解读数据的能力,还拓展学生的技能。注重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都表现出对环境破坏、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遗憾和憎恨。
2.本课的不足之处
本节课中对学生的讨论、交流的时间分配上把握不好,往往造成一节课的时间不够用。学生在分析“我国植物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时,思维不够开阔,总是局限在几个点上。因此,教学中需教师多引导、启发,尽量引导他们发散思维,全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地考虑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着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教学点评
本节课通过问题讨论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查阅收集资料、表达交流等环节,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种氛围中畅所欲言地讨论、交流信息、探讨问题、发表见解,在学习中感悟、反思,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设计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学生已有的相关地方生物资源知识,有效地整合应用地方教材,综合地理学科中相关的植物资源知识,紧密联系数学学科中有关数据分析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进一步通过“五国森林分布数据表”的计算、分析及图表数据转换进行技能训练,这些是本节课的优点之一。重视采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学习活动能力发展性评价表”,促进学生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也是本节课的特色之一。
第3篇: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初一生物第三单元试题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初一生物第三单元试题
1.(2013株洲)下列关于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都不能开花、结果B.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C.都能进行光合作用D.都具有根、茎、叶的分化
2.(2013株洲)如图是人们常见的花生果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结构①是裸子植物没有的
B.结构②说明花生属于种子植物
C.结构②中有2片子叶
D.结构②中有贮存营养物质的胚乳
3.(2013枣庄)利用孢子进行繁殖,并且有根、茎、叶分化的植物类群是( )
A.藻类植物B.蕨类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
4.(2013云南)蕨类植物一般比苔藓植物高大,其主要原因是( )
A.受精作用离不开水的限制
B.有假根和真正的茎、叶
C.有根、茎、叶及输导组织
D.靠种子繁殖的植物
5.(2013玉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天气温适宜,水中的绿色植物大量繁殖,使春水荡漾着绿波,这类植物主要是( )
A.藻类植物B.蕨类植物C.苔藓植物D.被子植物
6.(2013永州)小琴同学假日在植物园中游玩,非常喜欢下列植
第4篇:生物圈中绿色植物试题
生物圈中绿色植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描写的景色主要是因为水中大量繁殖了()
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绿色水生小昆虫
2.下列植物中属于藻类植物的是()
A.小麦B.大豆C.海带D.玉米
3.水绵和衣藻同属藻类的主要原因是()
A.都有细胞壁和细胞核B.是生活在水中的植物
C.无根、茎、叶分化的植物D.都有细胞膜和细胞核
4.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是()
A.细胞含有叶绿体B.有假根
C.有茎叶分化,能够产生孢子D.有花和果实的绿色植物
5.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高大的原因是()
A.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B.有根、茎、叶的变化
C.有营养组织和保护组织D.生活在潮湿肥沃的土壤中
6.下列各项中,容易有苔藓植物生适的地方是()
A.释放浓烟工业区B.干旱沙漠地带C.江南水多D.针叶林地
7.下列植物中有真正根的是()
A.海带B.苔藓C.紫菜D.蕨
8.藻类植物用途广泛,下列不是藻类植物用途的是()
A.能为鱼类提供饵料B.海带、紫菜可食用
C.琼脂可药用D.藻类呼吸会消耗大量氧气使大气中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