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经典现代散文
第1篇:父亲现代散文
父亲现代散文
七、八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父亲的文章《悠悠牛铃声》,发表在县报上。很抽象。那时只觉得父亲很苦、很累,象牛。当时父亲用他简单认识自己名字的双眼反复看,用那双粗糙的手摩挲着那张报纸,然后慢慢把它折叠成一小方,小心地压在箱子里。
有一天,我忽然发现父亲老了。即使在我写过这篇文章许多年,我也似乎从来没有认真地观察过父亲。
那是他的胃病第二次发作的时候,早我到车站去接他,走下班车,他身上斜背着一个老式摘棉包,里面装着什么东西——是母亲蒸的两条老家馒头,她总怕饿着了父亲——直晃荡。我本以为他的样子走在县城的大街上不雅观,但我没有说出来。过去曾经看过高晓声的小说《陈奂生进城》,现在走在父亲身后正感到父亲的样子有点象陈焕生那样可笑,忽然记起朱自清《背影》中那句“那时真是聪明的过分”,心里便生出一丝羞愧。
父亲的脸色灰而暗,象老家塬上的'五色土,额上刀刻般的皱纹有五道,很深,右边脸上一道被荆棘或什么划破的血痕很刺眼,胡子没有刮,曾经一顿饭能嚼碎一大碗扯面的牙齿已经参差不全,中间上边因掉了一颗牙齿而留下的缺洞正吸溜着冬月的寒风。昔日的高大魁梧是我依偎的大树般的身躯已然瘦弱委琐。
唉,我忽然发现父亲老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正视过或者正视过而没有思考过,父亲是真的老了。
我有点眼酸。
他跟在后面,不再象过去那样因为我的近视而怕被车撞似的总走在前面张罗照应。我猛一回头,发现他满脸病容却正用一双老眼看着双手插在皮夹克口袋中的我,眼里是一个父亲对儿子满意的幸福。
在我几十年的人生岁月中,儿时父亲抱着我时的记忆已经模糊不清,长大了世事纷繁又什么时候正视过他呢?
我第一次看到罗立中的油画《父亲》,心灵就为那白羊肚手巾包头、脸上刻满岁月纹痕、宽容慈祥的老人震颤,但不久就淡忘了。而今天我看到的是父亲真实的脸,这张脸正如画中的父亲。这张脸让我一生铭刻在心。
胃镜检查是最难受的,谁体味过把胃镜从口中通过食道插在胃内乱撞乱捣的疼,看着父亲难受我只能站在玻璃门外干着急,终于等他出来他却微笑不见痛苦,只是显出被折腾的困乏无力。取血时他伸出干瘦的胳膊,血管已经萎缩,历历在目。护士扎了几次却抽不出血,后来在臂最上部取了一些,特别稠、很黑。我用眼问他疼不疼,他摇摇头。我转过身,泪水就下来了。记得那年儿子住院打吊针,几个护士忙了半天找不到血管,儿子哭哑了嗓子喊:“别扎了,我都哭的没劲了。”那时我想掉泪,这是第一次体会亲人痛苦的心疼。现在父亲不知道什么是疼痛了,六十多年的苦和累,他已经没有了疼痛的感觉。
从医院出来,我们默默地往前走,他忽然说:“男人还哭?”我猛一震,他分明看到我掉泪。
男人不哭!这是一个男人向这个太多艰难太多沧桑的世界的人生宣言。现在从父亲的口中蹦出来,这大概是大字不识的父亲一生最经典、最哲理、最艺术的语言。
男人不哭!父亲真的没哭过。他十八岁那年在黄河拉纤,听到爷爷累死在田里的消息,他没哭,为了那几块钱脚费,他硬是把船从潼关拉到壶口才回家奔丧;那年村子里来了知青,我到村西头碾子上看城里人开的大轿车,等到兴高采烈地回家,小弟已因饥饿浮肿死在母亲怀中,哥哥和姐姐放声大哭,而父亲却坐在灶间添柴,一明一暗的火光正映照他的脸,他没有表情。
从医院出来吃饭的时候,我问他想吃什么,他说羊肉泡。我要了两份全放在他的碗里——我那时认为这胃反复呕吐已经不是什么好病,况且羊肉属热性,暖胃。他想吃什么就让他吃吧,哪怕吃完全吐了。
也许是基督耶稣的保佑,下午检查结果出来还是原来检查的胃炎,但很严重。再严重,毕竟不是恶病,我长嘘了一口气,他也精神抖擞了起来。当天晚上,他坚决地挤上了班车回家了。
没有几天他又锄地、犁田、割草、喂牛了。
那伴我一生的牛铃声又分明地在耳边响起。我忽然明白了,那一路悠然的牛铃声正如一首歌,他要唤醒我——也许在许多人眼里这是一个很容易表现的主题,但是完全不。这需要时间,需要领悟,我知道。
许多年来,当我因为饥饿刨到一个地瓜把儿放进口里,当我不愿意上学而在田垄上游逛,当我受人欺凌的时候,这首歌就一直在我耳边响着,那么执着。
父亲生在战乱,没有文化,虽经半世沧桑却宽容睿智。他从不抱怨自己的苦累,也不为我的少不更事生怒,
这使我每次想起父亲就想到牛,只有爬行,没有站立,永远象一张绷紧了弦的弓。
铃声悠悠。
人生路正长,因为长才要风雨兼程。我知道,当我一成为父亲的儿子,就注定我也会变成一张弓,象牛。无论前路有多少迷茫沧桑,都得鼓足了劲一气儿朝前奔。
第2篇:父亲现代叙事散文
父亲现代叙事散文
20xx年,我那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的父亲去世了。父亲在世的时候,并不觉得他有多伟大;父亲走了,我的精神世界忽然开始塌陷——生活变得毫无意义,前行之路一片灰暗,那个故乡,那个家,也因失去了一个人,而变得萧条残破,了无生趣。这种感觉,持续伴随了我好些年。
父亲属于农村那个时代的能人,于种田外,农村生活所需的诸般技艺,诸如木工、建筑、烧泥瓦、编席织筐、打猎等无不熟习;又会驾驶拖拉机,是乡里第一批拖拉机手;精通机电修理、电焊,是远近闻名的修理专家。父亲为人厚道,心思缜密,邻里家里办事,总是请他做总管;有了纠纷,常请他出面调解;机车、农具坏了,也总找他帮忙修理……
在我眼里,父亲的形象,就是那个时代的形象,或者说,父亲就是那个时代——那个养育了父亲,也养育了我的时代。父亲倒下了,那个时代也倒下了,都消失在泥土里,无影无踪。村里那些和父亲同时代的人,或者没了,或者已衰老不堪,青壮年纷纷离乡背井外出打工,村头多了不少不熟悉的媳妇和“爆炸头”的`少年。田地日渐荒芜,年轻的一代,已经不种田了;宅基地上好多换上了厅室式的水泥房,往日的大院没了;村道铺上了水泥,栽上了路灯,星星和月亮没有那么亮了。村中通上了互联网,有些家庭架设了wifi,村里的女人们还建了个微信群,一些男人们也钻进来,开始抢红包、打情骂俏还挺热闹,没多久也就冷寂下来。
父亲的时代,我成长的那个时代,是一个仍以农耕文明为主的时代,在那样一个时代里,“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德·荷尔德林语),一年里只要老天没有洪涝干旱,人们就无忧无虑。各家各户生活条件都差不多,万元户虽让人羡慕,但贫困之家也并不让人鄙视。没什么商业与交易,人与人之间更多是人情的交换。
父亲去了,连同他的那个时代,也把我心灵的那个故乡带走了。其实父亲未去之前,这个城镇化的新时代百态已萌,只是因为父亲还站在那片土地之上,站得像一道堤坝,使我虽感到故乡的种种变化,并不觉得这些变化多具颠覆性——父亲一去,属于他,也曾经和我血肉相连的那个时代,也就轰然坍塌了。
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不到一定年龄,不有一些经历的人,是不会明白诗人为什么面对故乡的土地,会常含泪水的。其实长大了你会懂,故乡就是父亲,父亲就是故乡,你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像父亲;你会感到,故乡像沉年的酒,放得越久,味道便越浓。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诗人的天职就是还乡,还乡使故土成为亲近本源之处。”苏东坡云:“此心安处是吾乡。”作为一名写作者,这些年我一直沉湎于研究故乡的历史,这大概是另一种还乡吧。创办后,一直以高雅自矜,一次和建站公司老总聊,他说:“我这闲了经常看你们网站呢,泥土味很浓。”——却原来,仍脱不了泥土味。随即便释然,这应和建站者的偏好有关。其实扫花就是泥土上的花,又哪朵花不是来自泥土呢?
故乡的面目越近越模糊,父亲的影像却越远越清晰,我的故乡,到底在哪里呢?恐怕我要用全部的余生来找寻他。
第3篇:父亲养花现代散文
父亲养花现代散文
父亲打开窗子,手执自制喷壶,脊背微前倾,踱着步为花喷淋,这些花就沐浴在父亲洒下的雨露里,花叶上的灰尘被渐渐洗去,早春的微风穿过窗子袭来,油绿的叶子颤动着,生动得犹如振动的翅膀。
不记得父亲是何时爱上花的,又是何时开始养花的,但在我的记忆里,父亲的花事是随着家境的起起落落而跌宕起伏的。
从我记事起,家里二百余平米的庭院就尽是花草树木。院子正中央是个心形花池,池沿由瓦片正反半扣围成,心尖朝向院门。池中生长着一株古老的蔷薇,说她古老也许有些夸张,至少比我当时的年龄古老,夏天能长到一人高。蔷薇的背景是一架藤蔓植物,仲秋,藤上挂满一个个表面凹凸不平的桔红的纺锤形小瓜,掰开,现出鲜红的肉儿裹着籽,像柿子里的舌头。花池边沿低矮的“死不了”和变叶,烘托着古老的蔷薇,亦令花池看起来丰满而多姿多彩。从院门口直通花池的一条砖铺路面,在“心”尖处叉开,于“心”后汇合,在通向三间正房的石阶及一片砖地的东西屋窗前分别留出一个长方形花池,种着稀罕的汆枣花。比心形花池靠前些,一米多高的花墙将院子截开,花墙在甬
第4篇:怀念父亲现代散文
怀念父亲现代散文
又是一年清明节,又是一年扫墓日。父不在,物依旧,往事却上心头。
一
乙未年腊月初四晚十时十分,我的父亲停止心跳,与我们永别,享年80岁。至此,辛劳一生的父亲永远地清闲了。
三年前,父亲出现了反复拉肚子的症状,为避免给儿孙们增添麻烦,曾自个儿多次去当地乡镇卫生院诊疗。对于如何煎药,什么时候服药,饮食禁忌等,他都能悉数“严格规范”地做到,可见父亲不想离开自己的亲人,不想离开这个美好的世界。
时日推移,疗效不佳,我便带着父亲辗转于县医院和省医院进行直肠核磁、心电图、血检、尿检、屡检、胸透、切片等一系列检查。在忐忑不安中,我们背着父亲得到了医生的答复——病情发展已入晚期。听到这个结果,我如五雷轰顶,心中一股恶心,眼前一片黑暗,泪水瞬间挤满了眼眶。我和父亲一起生活了半辈子,曾说过无数的话,但此刻我不知道该怎样面对憨厚老实的父亲,不知道该怎样告诉他这个可恶的结果——这不是我们想要的——我可怜的父亲!
快进病房时,在视线模糊中我望见了父亲的'背影,鼻涕一酸,两行热泪不由自主地奔涌而下。四哥心情也
第5篇:风中的父亲现代散文
风中的父亲现代散文
前一阵,父亲因为胃不舒服,我便带他到大医院做了一次详细的检查;做完检查父亲就回去了,他放心不下我的母亲,因为母亲身体也不大好。
病检报告昨天才出来,还好不是啥大病。主治医生开了方子、我拿了药,就急着赶回给父亲送去。在家待了一晚,由于工作及各个方面的原因,我第二天就走了。
走的时候,母亲有点不舍送至门口;父亲却非要送我去车站,我无法拒绝,任由老人家陪我至车站。
上车前父亲要帮我买票,我不要他买,他居然生气了,满眼怒气,涨红着脸愤愤地看着我,嗓门都提高了。我不敢说话了,也不敢惹他老人家了。在一边静静地等着,等到父亲拿着票,满意地、欢心地向我走来。我接过票,不知说什么好。
父亲一直看着我坐到了车位子上。车子还未启动,他就站在车窗下不停地叮嘱我,要我不要太累,不要牵挂他们二老,我点头应着。车子就要启动了,我看到父亲眼中闪着泪光,脸上充满了慈爱与不舍。突然有一种说不出的心酸,有一种想退票的冲动,但我终究控制了自己的情绪,转过头不忍再看父亲。
车子驶在门口内等待检查放行,父亲在走出大门时,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