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 动态平衡课程资源
第1篇:课程改革 动态平衡课程资源
中国教育报2003-01-07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吴刚平
凡是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因素都可以称为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分类多种多样,要特别强调的是,中小学的课程资源建设一定要有动态平衡的观点,否则,我们的实践就有可能是非常盲目的。
素材性课程资源与条件性课程资源
所谓素材性课程资源,是指学生学习和收获的对象从哪里来,包括各种知识、技能、经验、智慧、感受等因素;所谓条件性课程资源是指那些并不是学生学习和收获的直接对象,但却是学生学习和有所收获的条件,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等因素。
从理论上讲,即使条件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素材性课程资源也是丰富多彩的,缺乏的只是对于课程资源的识别、开发和运用的意识与能力。所以,目前带有共同性的问题是对于课程资源的地位和作用重视不够,一方面是课程资源特别是条件性课程资源的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却是由于课程资源意识的淡薄而导致大量课程资源特别是素材性资源被埋没,不能及时加工、转化和进入实际的中小学课程,造成许多有价值的课程资源的闲置与浪费。一些中小学甚至把教科书当成惟一的课程资源,对课程资源的理解十分狭隘。
从目前我国中小学的一般情况来看,课程资源的总体状况是经济发达的东南部地区比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优越,城市比农村优越,重点中小学比一般中小学优越。但就同一地区和学校而言,课程资源分布失衡的情况也相当普遍。因为人们往往容易把关注的重心过分集中在条件性课程资源的建设上,而恰恰忽略了对于教育质量更具决定意义的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建设,教育现代化的物质外壳与丰富内涵之间严重分离了。
其实,许多不同的材料,如果以条件性课程资源的眼光来看可能存在天壤之别,而如果以素材性课程资源的眼光来看,它们的教育价值则是同质的。有这样一个说法,美国的教师教学生画苹果时,提上一袋苹果,一人分一个,让学生看、摸、闻,甚至咬上几口,然后开始画苹果。结果,大多数学生第一次画出来的像西瓜,第二次画出来的像梨,第三、四次画出来的才像苹果;而中国的教师教学生画苹果时,只带一只粉笔,先对全班学生讲画苹果的注意事项,然后在黑板上一笔一划地示范,学生照着老师的样板画出来。结果,所有的学生第一次画出来的就像苹果。这个例子并不是一个真实的事件,但却反映出教育观念上的差异,两种做法对于学生发展的意义是大不相同的。比较而言,美国的学生虽然画得费劲且不太像苹果,但画出来的却是“生活中的苹果”、“自己的苹果”,中国的学生虽然画得轻松且很像苹果,但画出来的却是“黑板上的苹果”、“老师的苹果”。其中,如果从课程资源的角度而论,后一种做法的资源意识是比较淡薄的。或许有人会说,中国教师没有条件发给学生苹果。但如果用素材性课程资源的眼光来看,我们的确没有条件发苹果,可我们有大地,有小草,哪怕是荒山、黄土坡、茅草棚,它们的教育价值,它们对于实现课程目标以及发展学生感受和表达美的意义和功能却是同质的。
只有当广大师生的生活世界特别是他们的经验、智慧、理解、感受、问题、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素材性课程资源能够与学生要获得的书本知识和解题技能等一道进入课程、进入教学过程的时候,教师和学生才会真实地感受到教学过程是他们的人生过程,是他们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才有可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健全发展,才有可能不断地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才有可能普遍地恢复它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校内课程资源与校外课程资源
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对于课程实施都有重要价值,但它们在性质上还是有所区别的。就利用的经常性和便捷性来讲,校内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应该占据主要地位,校外课程资源则更多地起到一种辅助和补充作用。
从现实的情况来看,需要建立校内与校外课程资源的转换协调机制。学校在图书馆的藏书结构、服务时间、服务方式和使用效率上,还需要进行调整和不断地加以完善。此外,还要拓展利用各种校外课程资源的途径,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工厂、农村、部队、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还包括广泛的自然资源,同时还要积极开发信息化的课程资源,有效发挥各种公众网络的资源价值。
建立校内外课程资源的转化机制,一方面学校要善于合理发掘和运用社区及其他兄弟学校的课程资源,另一方面校内课程资源也可以向社区和其他学校辐射。各级行政部门有责任加强管理,在政策上建立健全校内外课程资源的相互转换机制,强化各种公共资源间的相互联系与共享。从技术层面来讲,网络技术的发展开始逐渐打破校内与校外课程资源的划分界线,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使得课程资源特别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和共享成为可能,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相互转化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了。
找准课程资源平衡的突破口
课程资源的动态平衡是有重点和突破口的,无论是素材性课程资源还是条件性课程资源,对于课程目标的实现都是非常重要的。但究竟哪些课程资源是最为基本的,哪些课程资源在整个课程资源中居于主导地位、对于课程资源结构功能的发挥具有决定意义呢?
对于条件性课程资源来说,必须首先保证的是实施课程最基本的时间和空间,比如课时保证和基本的安全而必需的场地、物资和设备。当前,那些为追求一时政绩和表面效应而过分热衷于学校条件性课程资源建设、忽略更为长远的素材性课程资源建设的做法,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与条件性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相比,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创造空间。其中,兼具条件性与素材性课程资源两种性质的人的要素在整个课程资源特别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起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换句话说,教师不仅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而且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教师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事实上,随着课程教材改革和学校内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教师是教育改革关键性因素的观点,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许多教师甚至在自身以外的课程资源极其紧缺的情况下,“化腐朽为神奇”,实现了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
因此,在课程资源建设的过程中,要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首位,通过这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突破来带动其他课程资源的优化发展。应该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机会,提高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能力。用于这种发展的资金和专业时间,是教育预算的一个重要部分。
当然,重视专业教师资源并不意味着轻视其他人员的作用。相反,一所学校教师的资源优势能否恰当地形成和有效地发挥作用,与以校长为核心的学校领导班子的课程资源意识和能力息息相关。除学校行政人员和教学人员外,其他支持人员包括资料管理员、实验室技师或维修人员等,他们也发挥着课程资源的作用。同样,学生的经验、智慧、问题和困惑等一旦进入教学过程,他们也就成为课程的重要建构者,发挥着课程资源的作用。
同时,课程资源的建设必须纳入课程改革计划,必须在政策上保证各种课程资源及其责任主体能够得到落实,能够鼓励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课程资源建设。这也是世界各国课程改革所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
第2篇: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
行动计划
模块一 21世纪学习
模块二 评价策略
博客量规 鲍伯的修订过程 交流量规 创造力量规 批判性思维量规 决策量规 多媒体展示量规 新闻简报量规 报纸和杂志量规 播客量规 解决问题能力量规作品和展示 评价行动计划 安娜的行动计划 鲍伯的行动计划
推论量规 研究量规 自主学习量规 时间线量规 视频量规 维客量规
模块三 评价方法
个案记录 个案记录观察技巧 论证检查表 博客检查表 博客量规 合作检查表 交流量规 创造力检查表 创造力量规 批判性思维量规 决策量规 小组任务量规 信息处理检查表 数学解题量规
元认知 多媒体展示量规 新闻简报量规 报纸和杂志量规 播客量规 档案袋量规 问题解决检查表 问题解决能力量规 项目管理检查表 项目计划检查表 项目反思检查表 推论量规 反思日记写作提示 研究量规 自我评价 自主学习量规 时间线量规 电子档案使用技巧 视频检查表 视频量规 维客检查表 维客量规
模块四 评价开发
模块五 评价实施
鲍伯的21世纪技能矩阵 桥梁项目同伴互评检查表 桥梁项目陈述大纲反馈 桥梁项目评分指南 英雄项目计划 会议登记表 创造性思维灵活度检查表 创造性思维流利性检查表 不朽的英雄项目维客量规 21世纪技能 大使项目目标 安娜的评价计划 安娜的标准 评价网站 桥梁项目展示量规 灰姑娘项目目标 评价计划的指导问题 国际教育技术协会制定的美国学生教育技术标准 垃圾桶项目目标
灵活性和适应性自我评价 项目介绍电子邮件模板 目标设置表 反思过程 研究过程量规 识别和描述问题检查表 即时贴 观察记录表 学生项目总结表 同伴反馈表 技术资源 学生反馈提示 使用量规 视频评分指南
补充资源评价参考文献 课程硬件配置说明
第3篇:课程改革
1.请谈一谈当前职业院校在课程改革方面有哪些举措?并分析学校在当前课程改革中遇
到的问题有哪些?
1、根据课程性质,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推进课程体系改革,要以就业为导向,课程教学方法也应改由传统的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方法向项目教学法、案例法、仿真教学法等转换;教学手段改由“黑板.粉笔#向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转换;教学场所由传统的单功能专业教室。
2、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 推进课程体系改革,课程考核方法要从传统的过分看重试卷和分数,转而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核!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地位及其在专业中的作用,考核方式呈现灵活性$多元化,采用笔试和口试相结合,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论文写作与实验实习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报告相结合等多种考核方法! 3、做好企业人才需求调研 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依据职业岗位及实用性原则选定专业课程和内容,实施系统的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开发!紧密关注企业的岗位需求和变化,严格制定与岗位相适应的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课程的结构、内容、比例和总体课时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