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炊烟的情感散文
第1篇:又见炊烟情感散文
又见炊烟情感散文
早晨,送闺女上学的路上,偶然间打开了车里放了很久的CD,听到了“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一首很熟悉又觉得陌生的歌,蓦然勾起了我的思绪。
炊烟,是多么的熟悉和亲切呀。小的时候,伴着晨暮,三面环山的小山村深处,那缕缕炊烟,如丝如雾,袅袅升腾,一束,两束……没有相约,却似相约而来,当晶莹剔透的阳光爬过山顶,它们好似一个个美丽的少女,未施粉黛,青衣素裹,自由自在升腾着、追逐着自己的梦想;似山间的一际清流,不染纤尘杂念,轻松愉快的奔淌流动着。是那么的宁静、纯洁、轻盈、缥缈。小时候的炊烟,是各家勤快的标志。谁家的烟囱的烟冒的早,在村民的眼里,他家就最勤快。小时候的炊烟,也是回家吃饭的集结号,那时候,无忧无虑的我和小伙伴们整天在外面疯跑玩耍,看到自家的看炊烟散尽,听见妈妈一声声的呼唤,就必须赶紧往家里跑。那时候的早饭,吃的最多的就是蒸白薯,稍微改善一下就是在蒸白薯的屉下面的水里放一些萝卜条。其实即便是这么简单的'饭,一家人吃的也是津津有味,而母亲每次都会把皮烤焦点的,留出一点油的白薯给我和弟弟吃,每次给我俩盛的萝卜条也多。炊烟是有味道的,
每当快过年的时候,随风飘来炊烟里就充满着各种美食的气味,有豆腐的清香,有炸糕的甜美,还有炖猪肉的诱惑。我和弟弟最喜欢的就是吃肉,刚出锅的肉本来是留到年三十吃的,我们也会偷偷地撕一点解解馋,等到过年的时候,早已把大人教的“好吃的要先让给爷爷奶奶吃”的话忘记脑后,也顾不得在外面疯跑后不能立即吃饭的叮嘱,眼里只盯着那碗肉,还相互数着对方吃了几块,吃的大的小的,肥的瘦的,生怕自己吃亏。想想那时的吃相,真是不可思议。
伴着母亲点燃的一次次炊烟和一声声“回家吃饭了”的呼唤,我和弟弟已经长大。那看似平常、普通的炊烟,与其说是柴草灶火化成的幽魂,其实更是母亲心血的升华;那简单朴素的一日三餐,与其说是母亲的劳动,其实更是饱含母爱的作品。那炊烟,那呼唤,仿佛一条无形的绳索,无论你走的再远,再远,让你无法割舍,无法不思念,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
离开家乡已经很久,小时候记忆的袅袅炊烟的画面更多的是留在了记忆里。尽管现在家里都使用的是天然气,安装了抽油烟机,但每当看见烟囱里冒出的炊烟,一天工作的身心俱疲顿时会烟消云散。当母亲点燃的炊烟,交接到妻子手中,她一样在默默地为全家操持着一日三餐,看似普通却是伟大。看着缓缓升起的袅袅炊烟,是感动,是温暖,是牵挂。如果说小时候的炊烟,我们可以闻到的是美食的味道,现在的炊烟则是弥漫着家的味道,炊烟里裹挟的米饭清香,小菜的清新,饱含着一家的幸福,生活的甜蜜。看见炊烟,是多么的幸福。那是灵魂的回归,是人生快乐的源泉。
炊烟是一种记忆,每道炊烟之下都蕴涵着母亲的汗水,一日三餐,日复一日,青丝被炊烟薰染成了白发……炊烟是一种传承,每道炊烟之下都浸透着妻子的汗水,简单重复,呕心沥血,美丽被烟熏吹走。炊烟很浓,浓得厚重;炊烟很淡,淡的温馨。炊烟永远是一根长长的线,一头连着你,一头连着家,既有故乡也有现在的家,无论你走到哪里,不变的永远是那缕炊烟,燃在家的方向……
法国作家法布尔说过:“母性是三倍神圣的泉源,难以想象的心智灵光潜藏在那里;母性愈显著,本能愈优越。”望着升起的炊烟,我被深深地感动,因为炊烟背后是那双手,那颗心。
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
第2篇:又见炊烟的情感散文
昨晚,和妻去参加朋友的婚礼,忽听新郎和新娘共同唱起老歌《又见炊烟》,我顿生感动!这首歌应该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歌曲,好像由邓丽君原唱的,在我们上大学时就流行得无以言表。
细细地聆听着,品味着,这首久违又熟悉的旋律一下子把我带回了四十多年前的故乡。
“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照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故乡?我梦中的故乡?故乡的炊烟?故乡的亲人和朋友?你现在在哪儿呢?优美的旋律中,想起存放在心里已久的故乡,我不禁黯然失落起来!
原来,我已经好久没有见到故乡的炊烟了!
今年的寒假,匆匆丢下手中的工作,我携着妻儿,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我想再一次看看故乡的山山水水,看看清晨和傍晚那片厚厚浓浓的炊烟。
一路上,联想到要回到故里,不由得让我再一次回忆起儿时生活的甜蜜;联想到我自己要见到故乡的炊烟、我的儿时伙伴和故乡的亲人,要感受老家的温情和久别的乡音,幸福之情一下子填满了我的全部心灵,那种久违的甜蜜,一直占据着我的整个心扉,以至于一路上我的小曲不断,笑声不止。可一到故乡,我和妻便立刻傻了眼,仅仅七年的时间,故乡的变化让我有些眩晕,我怎么也不敢相信我的视觉,怎么会这样呢?如今,户户新楼,家家庭院,还有煤气灶、热水器、电磁炉……多年未见的故乡的炊烟,似乎一下子已从我的记忆中销声匿迹了,失望之余,不免由衷的感叹,故乡的炊烟,你还在吗?到底在哪儿?
现在乡村的炊烟真的少多了,还和以前大不相同,我们小时候,家家户户都是烟囱,也只有在早晨和傍晚才能看得清楚,那是一种特殊的信号,早晨的炊烟一冒,我们就就该上学了,伯伯们也要去田里做活……傍晚的炊烟升起,在外面玩疯的我们就知道要回家了,在田里干了一天农活的伯伯似乎也闻到家里饭菜的芳香……可如今的炊烟甚少,还和烟囱无关,只是偶尔在人家新店开业、办喜事或丧事时多了些鞭炮的烟雾,可伴随那些烟雾的不是饭菜的芳香和家的吸引力,而是刺鼻的硫磺味道。
没有了炊烟,我无限的惆怅,甚至多了些许伤感。走在村落里,望着家家户户的变化,我依旧感恩今天的生活与美好日子的延续。伤怀中,便走过我家老屋前那几棵高大的香樟树,来到邻居谢家的户外小园,小时候的那片郁郁葱葱的竹园,现今已经变为菜地,望着那一颗颗被白雪覆盖的青菜和萝卜,心里却没有了醉意,那片记忆中的大竹园呢?小时候,我和我的伙伴砍竹子当鱼竿、做水枪、编战帽、作弓箭……竹园不在了,我的那些伙伴也不知去了何方!在平和宁静的夜晚,我和妻倾听着母亲述说村里的往事,好几位当初抱过我的村邻已经撒手人寰,和我一起摸鱼偷瓜的黑蛋在去年也不幸去世了,村头表哥家的孩子上个月刚刚离婚……等到夜深人静时,我的心里依然保持那份感慨、渴望的姿态,只是这些姿态慢慢在冷风中飘散了,散得无法寻觅。原来,在故乡减少的不仅仅是炊烟,还有竹园,还有老屋,还有我的亲情,还有……
“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照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冬天的早晨,我独自披衣外出,寒冷中忽见村头烟雾缭绕,抬头远眺,竟被远处几缕炊烟感动得夺去了眼眸,那是村边鱼家袅袅生起的炊烟,虽然孤独得有点寒意,却锁不住炊烟那份飞扬、飘渺、悠然的美丽与风情。
炊烟是我难以抹去的记忆,更是延续生命的音乐,它谱写的是盘中丰盛的饭菜,歌唱的是农家丰收的喜悦和幸福家庭的预兆。我们小时候的乡村,日日与炊烟相伴,只要炊烟一起,村妇们的双手就忙成了一对对翻飞自如的蝴蝶,采菜,舀米,割肉……或蒸,或煮,或炒,或炖,或炸……那盆、碗、铲、瓢、匙,就亮了清亮的喉,开始不停地演唱,待忙到一桌子饭菜端上来,那摆着的则是家的亲情、父母的慈爱和全家人的幸福。
人的一生,始终与烟和土为伴。来时一丝不挂,去时一缕青烟,最后归入泥土。人生其实就是那么的简单。我的一位朋友,是一个很著名的实业家,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带着妻儿去火葬场瞧瞧。有人不解,究其原因。实业家说,只要到了火葬场,看着人生的最后一道炊烟,你浮躁的心就会很快安静下来,就会把名利和财富看得很轻很淡,就会把很多东西统统放下,做到置身于喧嚣浮华的世界,始终坚守心灵的一方净土;做到宠辱不惊,独善其身;做到面对种种致命的诱惑而心如平镜,凝神专注,心无旁骛。
“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照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时代在变化,社会在进步,故乡的炊烟也在减少,可我们这些身在他乡的游子却在时时思念着自己的故乡。故乡是什么?故乡就是小时候拼命想离开、到老了却一心想回去的地方;故乡还始终存在你的梦里,那是你对故乡和故乡的亲情割不断、剪还乱的深深思念。
第3篇:又见炊烟的情感散文
又见炊烟的情感散文
昨晚,和妻去参加朋友的婚礼,忽听新郎和新娘共同唱起老歌《又见炊烟》,我顿生感动!这首歌应该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歌曲,好像由邓丽君原唱的,在我们上大学时就流行得无以言表。
细细地聆听着,品味着,这首久违又熟悉的旋律一下子把我带回了四十多年前的故乡。
“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照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故乡?我梦中的故乡?故乡的炊烟?故乡的亲人和朋友?你现在在哪儿呢?优美的旋律中,想起存放在心里已久的故乡,我不禁黯然失落起来!
原来,我已经好久没有见到故乡的炊烟了!
今年的寒假,匆匆丢下手中的工作,我携着妻儿,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我想再一次看看故乡的山山水水,看看清晨和傍晚那片厚厚浓浓的炊烟。
一路上,联想到要回到故里,不由得让我再一次回忆起儿时生活的甜蜜;联想到我自己要见到故乡的炊烟、我的儿时伙伴和故乡的亲人,要感受老家的温情和久别的乡音,幸福之情一下子填满了我的全部心灵,那种久违的甜蜜,一直占据着我的整个心扉,以至于一路上我的小曲不断,笑声不止。可一到故乡,我和妻便立刻傻了
第4篇:又见炊烟优美散文
数次骑车闪过路边,一鸡毛小店,总要回望一眼。那招牌上几笔,很一般的大红字,又见炊烟。或许整座城,唯有这家餐饮小店的名号,最食人间烟火,最富诗情画意,最有人情味。想必开店的人,很有情趣,儒雅。
慕名而来。我却一次未进门,也不知这烟火的味道。冲着这名字,总会去一次的。坐下,慢品,回味。
又见炊烟。让我又一次,想起不久前,在青海藏区。看到的炊烟。满坡青青的草,散落的牛羊。洁白方形的藏包,升起袅袅青烟,蹲在草地,挤奶的藏民。安详,宁静。给人一尘不染的感觉。美得让人流连忘返。
身在都市,几乎看不到炊烟。看到的只是笼罩的雾霾。汽车尾气的烟雾,烧烤升腾的狼烟。
走了,一路北上。慢骑,漫无目的。累了,歇歇,渴了,喝水。骑到正午,吃饭,小酌,找一片小树林,拉起吊床,小憩,迷糊一阵,小做一美梦。起身,赶路。夕阳落山之前,归窝。假期一天又一天,几乎都是这样度过。虽然,出不了远门,却又总在路上,喜欢在路途的那种感觉,那份逍遥。前面的路,在一点点缩短,身后的路在无限延伸。向前方,已成一种惯性。匀速,才是骑行的一种境界。把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