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比例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第1篇:解比例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第45页例5、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第5-8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能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并能应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
在理解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能应用解比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应用意识。
培养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解比例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难点:在合作探究过程中能联系新旧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预习检测纸当堂达标纸
教学过程:
预习检测
检测是否理解解比例的意义
什么叫解比例?应用什么知识解比例?
2、8:2=24:()()15=45这两个比例怎样解?
说说你的想法。
3、比例的解怎样进行检验?
请对上面的两个比例进行检验。
合作探究
探讨例5给我们的启示
(1)、图形放大后和放大前什么是不变的?根据什么列的比例?小组探讨,集体汇报。
指出:图形放大是根据一定的比例放大的,其原来长与后来长的比的比值、原来宽与后来宽的比的比值是相等的。
(2)检验。意识到检验的重要性。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吗?
(3)那么还可以怎样列比例式?这样列的想法是什么?小组合作探究,列出不同的比例式,并解比例、检验。
汇报这样列的想法。小结:两组量之间成比例关系,这样的比例式可以列成不同的形式,并具有自己的意义。学习中我们要多总结经验,并试着对自己的假设作出判断。
合作解决分数形式的比例的解法。
完成试一试,并自觉进行检验。
小组合作,研究形如2.4:3=χ8的解法。在研究过程中,重点就这个比例的内外项的确定、比例求解的依据、以及怎样进行检验等方面进行。
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4)完成练一练。分组练习,全班交流。
小结:在解比例的过程中,我们要先确定什么?解比例的依据是什么?你认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怎样避免这些问题?
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看课本47页第6题,要求我们做什么?小组合作解决这样的问题,并对自己的方法进行解释。
探究列比例的依据。在这样的题中,是哪些组的比的比值相等?怎样根据这样的相等关系列比例式?又如何进行检验?
(2)还能列出哪些不同的比例式?每个式中又有怎样的相等关系?
(3)小结。
5、探究思考题的解法。
小组合作解决。并交流各自的想法。
三、当堂达标检测。
1、用你喜欢的方法解下面的比例(第2题请检验)
1220=x50.1:0.01=100:xx:512=60:10
2、根据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且解比例。
①3和7的比等于72和X的比。
②一个数和0.4的比等于12.5和20的比。
③两个外项是10和6,两个内项是x和12。
3、拓展。
(1)、下面的比例中,两个比的比值都是0.25,请填空。
20:()=():20():8=8:()
(2)、已知a:b=e:f,现在将a扩大2倍,b缩小到原来的12,e不变,f应
该缩小()倍才能使比例成立。
第2篇:比例的意义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39页的例1、例2,“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九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把
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
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情境演示:呈现例1图片在电脑上拖动鼠标并把长方形图片放大的情境。
师:把放大前后的两幅画相比,你能发现什么?
揭示课题: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相比,其中变化有什么规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
容。(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二、探索新知
教学例1
1、认识图形的放大
分析题意:
出示例1中两幅图片长和宽的数据。
图1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图2长是16厘米、宽是10厘米
数据比较:两幅图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
把图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就是把图形按2:1的比放大。
刚才我们在电脑上操作时,把原来的一幅长方形按怎样的比放大了?
2、认识图形的缩小。
我们能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先独立思考这样才能把一个图形按一定比缩小。
尝试练习:
把第一幅图按1:2的比缩小,缩小后的长和宽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是多少厘米?
教学例2
1、出示例2
引导尝试:如果要把第一幅图按3:1放大是什么意思?放大后的长、宽各是原来的几倍?各应画几格?再按1:2的比缩小,缩小后的长与宽各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是多少厘米?
2、探索规律: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你有什么发现?
3、教学“试一试”
量一量,斜边的长也是原来的2倍吗?你发现什么?学生交流
三、练习提高
做“练一练”。
做练习九第1、2题。
第1题要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相关图形边的长度,并完成填空,再组织交流。
四、总结评价
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有什么关系?你还有什么疑问?
交流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比例的意义
比例的意义
教学内容:教科书40页的例3,“练一练”和练习九的第3~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和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分析、概括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难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关于比的知识你还了解哪些?(初步了解学生的比的知识的一些基本情况)
2、化简比:12:48:18
3、求下面比的比值:
12:48:185.4:0.94.4:4
二、新授
教学例3
(1)观察、分析:
呈现放大请后的两张长方形照片及相关的数据。图2是图1放大后得到的。
师:你能分别写出每张照片长和宽的比吗?
(2)比较、发现:
比较写出的两个比,说说这两个比有什么关系?
师:你是怎样发现的?
(适当引导学生分别求出写出的比的比值,或把它们分别化成最简比)
(3)明确概念:
这两个比相等,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
6.4:4=9.6:66.4/4=9.6/6
揭示:像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
(4)尝试练习:
你能写出两张照片长与宽的比。
思考:长与宽的比也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5)自主创造:你能写出一个比例吗?小组能尝试说明为什么能组成比例。
(5)明晰方法:
你能根据以上的理解,再写出两个比,并将它们组成比例吗?说出为什么能组成比例。
三、巩固
1、做练一练
读题分析、说明理由
2、做练习九第3、4题。
3、做练习九第7题:弄懂什么是“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
四、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你理解比例的哪些有关知识?能和同学做个交流吗?
学生交流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比例的意义
第3篇:比例的意义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0页的例3,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九的第3-7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难点:在学生观察、操作、推理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精神。
教学准备:两张照片。
预习作业:
1、预习课本第40页例3,
2、分别写出每张照片长和宽的比,并比较这两个比的关系,知道什么叫做比例。
3、在课本上完成第40页练一练。
教学过程:
一、预习效果检测
1、昨天学习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有什么关系?
2、关于比你有哪些了解?(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
还记得怎样求比值吗?希望这些知识能对你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有帮助。
3、什么叫做比例?
二、合作探究
1、认识比例
(1)呈现放大请后的两张长方形照片及相关的数据。要求学生分别写出每张照片长和宽的比。
(2)比较写出的两个比,说说这两个比
第4篇: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第43页例4,完成“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的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引导观察,自主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预习作业:
1、预习课本第43页例4,
2、什么叫做比例的项、外项和内项、以及比例的基本性质。
3、在课本上完成第44页试一试、练一练。
教学过程:
一、预习效果检测
1、昨天学习了什么内容?(比例)什么叫比例?
2、判断下面每组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⑴3:5和18:30⑵0.4:0.2和1.8:0.9
⑶5/8:1/4和7.5:3⑷2:8和9:27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判断过程。
你觉得比和比例一样吗?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归纳出:比例由两个比组成,有四个数;比是一个比,有两个数)
二、合作探究
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课件出示:3:5
前项后项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