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我想》教学实录
第1篇:课文《我想》教学实录
课文《我想》教学实录
师生活动进行实时记录所记录下来可以课后进行反思,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的氛围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大家不妨来看看小编推送的课文《我想》教学实录,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了解儿童诗,形象解读儿童诗意境的“意”和“境”
师:同学们,你们读过儿童诗吗?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儿童诗吗?
生1:诗人写给儿童读的诗叫儿童诗。
生2:适合儿童读的诗。
生3:还有儿童写的有儿童情趣的诗
师:对!成人或儿童写的具有儿童情趣、反映儿童生活、适合儿童阅读的诗是儿童诗。
师:有人说这首诗意境好美啊,你们知道什么是儿童诗的意境吗?不知道,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儿童诗。:
师朗诵:“天上月亮圆又圆,/照在海里像玉盘。/一群鱼儿游过来,/玉盘碎成两三片。/鱼儿吓得快逃开,/一直逃到岩石边。/回过头来看一看,/月亮还是圆又圆。
师:在月照大海的静态美景中,通过鱼儿的“逃”和“看”的动态加入,写活了一群小鱼儿戏水观月的画面。这首儿童诗中戏水观月的画面就是意境中的“境”,诗中盎然的童趣就是意境中的“意”。简单地说.儿童诗的“意境”中的“意”指诗中的感情、道理、想法;“境”指诗中的“画面”。
师出示符号“0”,让学生根据“0”的形态特点观察、想象:“0”是什么?
生:数字零、字母0、鸡蛋、石子、张开的嘴、圆圆的盘子、圆圆的月亮、红红的太阳……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的想象是一幅幅画面,就可以作为儿童诗的“境”,如果以此为题目在诗中进行无限的遐象抒发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就是“意”。我们读儿童诗就要抓住诗中的“境”去体会诗中的“意”。
二、启发学生以“小手、桃树枝,眼睛、风筝,我、春天的土地”为依据,想象《我想》这首诗的意境,体会儿童奇特的想象
师:出示“小手﹢桃树枝”,如果把你的小手安在桃树枝上,会长出什么呢?
生1:我会长出稚嫩的花蕾,在阳光下尽情地绽放。
生2:我会长出稚嫩的枝条,在春风春雨中尽情地生长。
师:此时的你会有些什么想法?
生3:我会与树上的小鸟、桃树枝、桃树叶成为好朋友。
生4:我会让小鸟在我的枝条上筑巢、搭窝,让鸟的家族自由地歌唱。
生5:歌唱美好的生活……
师:出示“脚丫十柳树根”,如果把你的小手接在柳树根上,又会长出什么呢?
生1:我会长好多好多的根。
生2:我会发好多好多的芽。
生3:我会长出很多很多的柳枝、柳叶。
生4:我会长出很多很多的柳树,长成一片茂盛的柳树林子。
师:此时的你会有些什么愿望?
生5:我会给人们遮荫,让我的同学在树下乘晾、读书……
师:出示“眼睛十风筝”,如果把你的眼睛装在风筝上,你会看到些什么?
生1:我会看见蓝蓝的天空、自由飘飞的白云。
生2:我会看见自由飞翔的小鸟;还会看见红彤彤的太阳。
师:往下看。
生:看到巍巍长城、滚滚长江、滔滔黄河、一碧千里的草原;看到繁华的都市北京、上海、重庆、万州……
师:出示“我+春天的土地”,如果把你种在春天的土地里,你会变成什么?
生1:我会变成小草、小花,把祖国打扮得美丽无比。
师:多么美好的愿望啊!你们呢?会变成什么?有什么美好的愿望?
生2:我会变成蒲公英,在空中自由地飞呀飞,把我的理想告诉小树、小花,告诉小松鼠、小花猫、小熊猫……
生3:我会变成一棵摇钱树,为穷人摇下很多很多的钱,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生4:我会变成神笔马良,为瘫痪的妈妈画出神药,妈妈吃了药马上就能站起来。
师:多么孝顺、多么善解人意的孩子!
生5:我也会变成神笔马良,为穷人画美味佳肴、高楼大厦;还为我自己画一台电脑(因为我家穷,买不起电脑),我要在网上读好多好多书,还要尽情地玩各种喜欢的游戏……
三、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我想》,启发学生用学习诗歌的方法体会《我想》的思想感情
(师过渡:同学们的想象丰富、奇特,还有很多美好的愿望。你们是根据课文“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自己种在土地上”展开的想象,作者又是怎么想象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读读课文。)
1.生自由放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读到字正腔圆。
2.检查、教读,读到正确、流利,读出儿童诗的节奏、韵味。特别注意“悠啊(wa)悠”、
“长啊(nga)长”、“望啊(nga)望”、“飞啊(ya)飞”中的“啊”的变音指导。
3.指导学生用“解题——了解诗句大意——抓诗眼体情”的学习方法学习、体会《我想》的思想感情。(作者高洪波以“想”为诗眼,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四、启发学生把自己的想象与作者的诗作比较,体会《我想》在想象意境、语言、构思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一)、与作者想象、语言表达对比
师:请同学们把作者的诗与自己的想象和语言一节一节的对比对比,看看作者的想象和语言好在那里?
(生默读思考后)
生1:第一节作者用了比喻和拟人进行想象,作者想象“小手长成花苞牵着阳光悠啊悠,悠出声声春天的歌”让人回味无穷,这里的“牵”正好与小手相对,用得好;“悠”用得好,好象有点……慢悠悠的意思,说不清楚(欲言又止),我们只想到了“长”这个词。
师:请同学们查查工具书,看看这个“悠”在诗句中是什么意思?
生2:我觉得这个“悠”在诗句中应选词条上的“久;远”的意识。
师:你能联系上下文说说吗?
生2:好象是小手牵着花苞在慢慢地长啊长,就是慢悠悠的意思。
师:怎么长出春天的歌声的,想象一下。
生3:桃树的花苞在阳光下慢慢地长慢慢地开放,桃树的枝、桃树的叶慢慢地长大,会长成美丽的春天,这美丽的春天就像一首歌。
生4:桃树的花苞在阳光下慢慢地开放时,会看到她的好姐妹杏花、李花、君子兰、牵牛花在春风春雨中跳舞,还会听到小溪、小河、小鸟在欢快地唱歌,这所有的声音汇合在一起就像一首春天的歌。
师:这一个“悠”字表达出了这么多的含义,真是太传神了。这就是诗的语言,有形象、有声音、有色彩,读起来还有音乐一样的节奏美。下面请同学们读读这节诗,读出诗的节奏、韵味和美妙的想象。(师注意指导学生读出“悠啊悠,悠出声声春的歌唱”的节奏、韵味和美妙的想象。)
师:请同学们再说说其它几小节,作者的想象和语言好在那里?
生5:第二小节作者用“长成一座绿色的帐篷”概括了我们所有的想象。
师接:这说明诗歌的语言十分精练,浓缩了很多的`意义。下面请同学们读读这节诗,体会诗的语言的节奏、韵味和美妙的想象。(师注意指导学生读出“长啊长,长出一座绿色的帐篷”的节奏、韵味和美妙的想象。)
生6:第三小节作者把蓝天比喻成课堂很美。
生7:陈老师,第三小节作者只写了天空的景象,没写天底下看到的情况,是不是作者的想象不够丰富?
师:是吗?如果高洪波把想到的都写下来,课本装得下吗?在这里他是选取典型的画面“白云、太阳、天”表达儿童对蓝天的遐想和喜爱之情。下面请同学们读读这节诗,体会诗的节奏、韵味和美妙想象中的无限遐想和喜爱之情。(师注意指导学生读出“望啊望,蓝天是我的课堂”的节奏、韵味和美妙的想象。)
生8:第四小节想象奇特,“飞”字用得好,写出了儿童…….(欲言又止)
师接:写出了儿童对美好愿望的向往与追求。下面请同学们读读这节诗,体会诗的节奏、韵味和美妙想象中儿童对美的无限追求与向往。(师注意指导学生读出“飞啊飞,飞到遥远的地方”的节奏、韵味和美妙的想象。)
(二)、体会作者构思特点,模仿写诗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看看每一节的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1:作者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生2:每一节都是先写我想怎么样,再想象长成什么、变成什么.
师:对!你能模仿着写一写吗?
(生模仿写作5分钟后)
生1:我想变成一对翅膀让想飞的人们
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
尽情欣赏祖国的秀美风光我想变成一双眼睛
让盲同们感受人间的温暖
看见世界的光芒
我想变成一幅清亮的喉嗓
让聋哑儿童
拥有甜美的声音
能够尽情歌唱
生2:我想变成一片花瓣
悄悄地站在枝头眺望着春天那美丽的面庞我想变成一个西瓜
躺在绿油油的田野里
享受那夏日的艳阳我想变成一片雪花
快乐地飘啊飘
用我的粉妆玉砌装点祖国山河大江
…………
(生自主评价本堂课学习收获后)师总结:同学们,我们读儿童诗就要抓住诗中的画面与精美语言中传神的重点词去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感情、道理、想法;我们写儿童诗就要用画面及凝练的诗化语言去创造优美的意境去表达我们的感情和想法。
第2篇:三年级上册课文我想教学实录
三年级上册课文我想教学实录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欣赏歌曲《种太阳》。 师:同学们,我知道大家都很喜欢听歌、唱歌,今天我想送给同学们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听听好吗?(播放《种太阳》)
2、谈谈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愿望? 师:同学们听得都很认真,很多同学都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了,让我感受到你们也很喜欢这首歌,你能说说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愿望吗? (生自由发言) 〖点评: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是有效组织教学的首要条件。用动听的音乐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带一个想象的殿堂。〗
3、师小结。 师:“种太阳”是一个多少美妙而大胆的想法呀,我想在我们小小的童心中,也会有这许许多多的梦想,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梦想的天堂,共同走近“《我想》”。(板书课题)
4、质疑。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结合预习来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初步感知。
师:请大家仔细看,认真听,也可小声跟读。注意生字的读音,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播放课件《我想》) 〖点评:借助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再现课文内容,把学生带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读的欲望。〗 (生观看跟读后完成:我想变成 。)
生1:我想变成美丽的桃花。
生2:我想变成扎根土地的柳树。
生3:我想变成长着眼睛的风筝。
生4:我想变成大自然的小花、小草、柳絮、蒲公英。
2、独立试读,感受意境。
三、细读课文,体悟情感。
师:同学们喜不喜欢这首诗,有什么办法既能把诗读好,又能体现它的美呢?老师推荐一种方法:小组合作喜欢哪节就美美地读一读,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把自学的金钥匙呢! 出示自学提示----美美地读一读,思考:A我想变成什么?为什么? B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小组讨论。 C用读或演的形式汇报。 出示练习题:(师:老师这还有几道小题想考考大家,要想答好这几道题你可就要读好课文) 遥远或陌生 的地方 美妙、动听或清脆的歌声 丰富或合理的营养 (生合理搭配)
四、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你们交流得很热烈,现在就让我们把这份情感上的快乐与大家分享,用我们的情打动在座的每一位,哪一小组学习第一小节?
1、汇报第一小节。
A生按自学提纲汇报,在小组分好工。
B各小组补充,评读、赛读。
C学生自由练读。
生1:在第一小节我知道小作者想把手儿接在桃树枝上,带着花苞在风中悠荡。(这一小组的同学合作读,其中读到这一节节尾时全班配合,轻声“布谷、布谷”) 其余生自由练读。 〖点评:在小组合作中分工明确,而且这个小组还能与大家互动,这样创新的设计,使课堂气氛活跃进来了。〗
师过渡小结:一双普通的小手在我们插上想像的翅膀后,竟然变得如此美妙,如此神奇,这就是想像赋予大自然的活力,那就让我们继续展开想像的翅膀,去追寻美好的梦想!谁来汇报第二小节。
2、汇报第二小节。
同样按自学提示汇报。 学生自由练读时,教师过渡语:(指挂图)你们看,一场场春雨过后,柳树心情地伸展着自己的小脚丫,贪婪地吮吸着大地母亲的乳汁,你们发现柳树的叶子更绿了,更繁茂,在不知不学中,柳树一点点地长大了,请你边读边想像,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学生自由练读)
3、汇报第三小节。
同样按自学提示汇报。
A、师:长了眼睛的风筝在蓝天上自由地飞翔,它看到太阳,白云,它还会看到什么?展开翅膀想一想,说一说。 生1:我望到了万里长城; 生2:我望到了金色的稻田; 生3:我望到了海潮的大海; ………… 师小结:你们的想像太美了,在蓝天上我们看到了这么多,这么美的事物,难怪小作者说“蓝天是我的课堂”。
B、仿写练习: 师:同学们,当我们面对着这春天的美景时,我想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份兴奋、有一份冲动、那就让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把心中最真切的想法表达出来吧!(出示仿写格式) 我想把 , 在 上。 , 。 啊, —— 。
C、全班交流。 生1:我想把眼睛装在月亮上,看星星有多明亮,瞧蓝天有多神秘。望啊,望――宇宙是我们探索的课题。 师:第一位小诗人诞生了,谁再说。 生2:我想把眼睛装在电脑上,看江南山川秀丽的风景,瞧北国的银装素裹。望啊,望――描出了我的理想和希望。
师:有创意,可真棒。 生3:我想把眼睛挂在星星上。看银河多明亮,瞧祖国多辽阔。望啊,望――一切奥秘就在星空。 生4:我想把眼睛装在“神舟五号”上,和杨利伟叔叔共享欢笑。看呀,看――看宇宙多美丽,瞧我们各国小朋友在歌唱。 生5:我想把耳朵伸到池塘边。听青蛙在歌唱,听小鱼在窃窃私语。听啊,听——听出世界各种美妙的声音。 ………… D、师总结过渡:蓝蓝的天空让我们的眼睛更加明净,柔软的白云让我们的遐想更加美好。明亮的太阳给予了我们无限的力量,我们是一群浑身散发着太阳气息的孩子,就让我们的心,我们的理想继续飞翔。谁来接着汇报? 〖点评:教师的语言充满着诗情画意,看来文化底蕴丰富,而且配以声情并貌的朗读,把学生带入一个想象的空间,使学生的想像力飞扬!〗
4、汇报第四小节。
同样按自学提示汇报。 注意:让学生简单说说对蒲公英的.、柳絮的了解。 生1:轻轻一吹蒲公英的种子,白色的种子就像小降落伞一样飘起来。 师:真不错,还能用比喻句来介绍。 生2:柳絮就是柳树的种子,白色的毛能随风飞舞,似雪花、似棉絮。 师:你的知识真多,而且还能用“似……似……”这样的比喻句来介绍。 师:是啊,我们的梦飞啊飞,飞来了遥远的地方,这遥远的地方会是哪儿呢?我们飞到那儿去干什么呢?请你展开想像的翅膀,大胆地想一想,说一说。 生1:可能是飞到南极,与企鹅对话; 生2:可能是飞到宇宙,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师: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虽然年纪小,但梦想却如此远大,老师为有你们这样的学生感到骄傲,那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美好的梦想,再来读一读这一节吧!(齐读)
5、汇报第五小节。
生1:我们带着梦想飞到远方时,还要和爸爸、妈妈商量。 师:是呀,要商量什么?
生2:怕爸爸、妈妈惦记所以要告诉妈妈、爸爸。
生3:到遥远的地方爸爸、妈妈不同意怎么办呀,应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同意了才能去。
生4:……
五、整体读文,深入感知。
1、指名读。
师:谁愿意把这首小诗读给大家听,同学们认真听,一会儿评一评。 找生读,读后评。 生1:他读的很有感情。 生2:他读时我好像也变成了桃花、柳树,变成风筝飞上了蓝天…… 师:说的可真好。是呀,读书就该这样,边读、边想、边感受,一定能把小诗读好。
2.配乐读。
师:让我们配上音乐一起来背背这首小诗吧! (课件播放音乐,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背。) 〖点评: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想像空间,给人一种走进〗
六、畅谈感受。
师:学完了这课你有什么想法或你想给自己和大家留什么作业?
生:我想…… 师小结:孩子们,你们的心是火红的,更是奔放的,小花、小草、柳絮、蒲公英是我们的梦想,飞上月球,遨游太空更是我们美好的幻想。我记得爱因斯坦说过这样一句话:“想像力远比知识本身更重要。”那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插上想像的翅膀,用我们的刻苦和勤奋去努力实现我们美好的梦想吧!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上完了,但却让我久久不能平静。我感叹孩子丰富的想像力,感叹孩子的聪明伶俐,感叹孩子愿意把自己的快乐与大家分享。孩子们无论是在朗读小诗上,还是续编小诗,以及小组交流中都是那么积极主动,他们被小诗所吸引,被小诗所陶醉,所以在编小诗中他们会想到把眼睛装在“神舟五号”上、装在宇宙中、装在春天里……无尽的遐想给孩子插上翅膀,让他们放飞想像,放飞理想。 在教学中我也融入其中,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和他们一起读书,一起讨论,一起想像。今后在语文课中,我还要与他们一同学习,一同感悟文章的美。
课堂教学实录总评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特别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朱老师的这节课,充分体现了这一点。首先,新课开始时的激趣导入,一下子就集中了全体学生的注意力,为下面的学习准备了良好的心理状态。而且多次为学生创设想像的空间,真正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因。其次,在学生自己读诗、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又到小组交流,有利于集思广益、增进交流,锻炼表达、扩大知识面。便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在这其中,教者又安排了拓展思维的练习,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尝试写一首小诗。孩子的思维飞起来了,他们想到了把眼睛安在月亮上,安在电脑上,甚至把眼睛安在“神舟五号”上……另外,朱老师过渡语的设计给听课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整节课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中,可以感受到这是一位文化底蕴十分丰富的教师,语言锤炼得也十分到位!我们的新课程正是需要这样的优秀教师。
第3篇:三年级上册课文《我想》教学实录
三年级上册课文《我想》教学实录
学生分析
班级有学生40人,他们都喜欢语文课。课堂上思维活跃,想像力丰富,如在学习《爱什么颜色》一课时,学生喜欢白色,联想到白衣天使是白色的,美丽的百合花是白色的,老师的粉笔是白色的,家是白色的……学生们都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愿意与小组同学愉快合作。有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和生生评价的能力。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帮助他们学习、感悟小诗的美,并试着续编小诗。
课堂教学记实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欣赏歌曲《种太阳》。 师:同学们,我知道大家都很喜欢听歌、唱歌,今天我想送给同学们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听听好吗?(播放《种太阳》)
2、谈谈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愿望? 师:同学们听得都很认真,很多同学都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了,让我感受到你们也很喜欢这首歌,你能说说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愿望吗? (生自由发言) 〖点评: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是有效组织教学的首要条件。用动听的音乐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带一个想象的殿堂。〗
3、师小结。 师:“种太阳”是一个多少美妙而大胆的想法呀,我想
第4篇:儿童诗我想教学实录
儿童诗我想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3.背诵喜欢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教学难点:
领悟儿童诗的写法。课前准备:
找几首儿童诗读一读。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快乐导入
1、此时,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2、是啊,美好的愿望有那么多,要是都能一一实现那该多好啊!这不,有一个孩子就把自己的愿望写进了诗里,他的愿望是什么呢?赶紧去读读吧。
二、初读诗歌,自主建构 电子白板出示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丫、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
2、解释词语:汲取 喧闹 水葫芦
3、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并想一想,孩子的愿望是什
第5篇:课文《我想》教学反思
课文《我想》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文《我想》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课文《我想》教学反思1
《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这首诗极富韵律美,每一节的结构基本相同,读起来琅琅上口;用词也非常讲究,“安、接、装、种”说明了“我”想怎么做,“悠、长、望、飞”是对“我”变化做什么的想象,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准确又形象。
与本组古诗中的孩子们不同,这首诗里洋溢着的浓浓的现代气息,现代儿童生活得更加幸福,或静静地读书,或呼朋唤友去钓鱼、游泳,时时享受着童年生活的快乐。读着它,那孩子嘴边的笑意,那阵阵快乐的笑声,仿佛就在眼前闪烁着,就在耳边充盈着。
这首诗歌快乐、愉悦,因此,我在执教这首诗歌时,按照我县教科局的“高效课堂
第6篇:《我想》课文教学反思
《我想》课文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想》课文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想》课文教学反思1
新课程语文教学评价具有三个鲜明的多元化特点,即评价因素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及评价方式、方法多元化。在朗读评价过程中,我能冲破应试教育传统的评价,把评价权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互评、学生自评、教师评价等方式拓展评价的时空。同时又能发挥导评的作用,结合教学实际,运用准确得体(“你真棒,读出了快乐的感觉。”“第一个飞得很远,第二个飞还可以拉得再长一些。我们一起试试。”)、生动幽默(“他肯定想起那愉快的事情,所以止不住笑起来了”)、充满赏识(“别紧张,看清楚先变什么呢?”“看吧,放松心情看仔细就读对了,而且声音真动听。”“我仿佛看到你的'小手长出了一串串花苞。瞧,那神奇的桃树枝正随着风儿悠荡呢”)、富有激励(“我看到了男同学的手儿在风中悠荡可真美呀!”“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