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与留余》阅读答案

2023-09-28 07:13:27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富贵与留余》阅读答案

《富贵与留余》阅读答案

富贵与富余有什么区别?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富贵与留余》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富贵与留余

前段时间去河南巩义著名的康百万庄园参观,一块悬挂在主宅过厅的“留余匾”让人印象深刻。

这块匾上,写着南宋王伯大的《四留铭》:“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 都说富不过三代,巩义康家却整整繁荣兴盛了十二代四百余年,富到“马行千里不食别家草,人行千里尽吃康家粮”,后来被慈禧赐封为“百万之家”,才有了“康百万”的名声。就是这么一个名门望族,训导子弟的家训居然是“留余”二字,意思是凡事要张弛有度、适可而止,不能穷奢极欲。

这种留余精神,其实是一种富而能贵的精神。漫想开去,康氏家族子弟中,应该不大会有现在这种飙车肇事之类的富家子弟行径吧?

当今社会,“豪车”往往成为身份的象征。想来,住再好的房子,也不能搬到街头给大家看,只有车子,可以开来开去“炫富”,表明一种身份。富了就必然贵吗?我们老祖宗留下一个词叫“尊贵”,可没留下一个词叫“尊富”。但是,我们中的有些人,正在把富等同于贵。

我国的奢侈品消费已经跃居全球第一了,富人们以此来表明自己的经济和社会地位。近日,还有一家视频网站专门制作了一期节目,让工作人员开着一辆价值500万元的豪华跑车,到北京工人体育场附近的酒吧街,看到有美女独自一人就上去搭讪。结果显示,驾500万豪车搭讪的成功率达70%以上,被搭讪的美女还说开好车的都是好人,更有主动要求留下联系方式的。而换上另外一款普通的汽车后,搭讪就完全不成功了。这样的测试显得有点无聊,但通过镜头中人这种“以车取人” 的价值倾向,还是能咂摸出一些社会生态来。

开好车更容易被认定为“好人”,那就说明豪车的标签挺管用,能达到一种身份认同层面的优越感。于是,现实中的很多消费,都直奔“高大上”而去。很多楼盘往“翰林”“御府”“帝苑”上靠,或者直接就冠以豪、贵字眼,连学校广告都动不动扯上“培养贵族”。只不过,这些豪奢字眼背后涌动的富贵欲望,恰恰映射了一种暴发户心态,大众把一些不着调的富人冠以“土豪”绰号,实际上传达的还是富人的一种尴尬状态——富而不贵。

“富贵”二字,并不直接等于有钱,哪怕是多到烧坏点钞机也不行。与富贵相称的,更多是一种价值规范和人格素养、一种社会责任感、一种健康优雅阳光的生活方式。有作家把文化概括为四句话:“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我觉得拿这个标准衡量富豪,也算恰到好处。

(选自《新民晚报》)

12.下列不能体现“留余精神”的一项是()(3分)

A.华人首富李嘉诚从不讲究自己着装的牌子,鞋子坏了,他觉得扔掉可惜,补好了继续穿。

B.新希望集团的董事长刘永好,理发总是5元一次,经常吃在员工食堂,很有亲和力。

C.蒙牛集团开创者牛根生每次到北京出差,就住在蒙牛驻北京办事处——一个绝不会超过三星级的'宾馆。

D.世界船王包玉刚,他的一句名言道出了包括他在内许多商人的成功秘诀,即“在经营中,每节约一分钱,就会使利润增加一分,节约与利润是成正比的。”

13.下列选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标题为“富贵与留余”,在文中,留余精神即富贵精神。

B.本文善于举出生活实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观点,增强了说服力。

C.最后一段点明了“富贵”的内涵,就是要富有的同时,还能有修养,有正确的价值观,有社会责任感,生活健康优雅。

D.本文采用分—总结构,围绕“富贵”,先提出“留余精神”就是富而能贵的精神,接着举例证明生活中人们将“富”和“贵”等同视之,最后提出衡量富豪的标准。

14.结合文章内容,以及你自己对“富贵”的理解,说说社会生活中有哪些“富而不贵”的做法?请举出至少两种。(4分)

参考答案

12.D 解析:文中说“留余”意思是“凡事要张弛有度、适可而止,不能穷奢极欲”,D项事例讲的是商人成功的秘诀,与“留余”无关。(3分)

13.D 解析:本文为递进式,而非分总式。(3分)

14.示例:①开着豪车,撞了人就跑。

②在社交网站上炫富,炫跑车,炫名表等等。

③为搏眼球,一些明星制造绯闻。

④一些富人不顾及公众形象,且拒不道歉。(每点2分)

第2篇:《富贵与留余》阅读及答案

《富贵与留余》阅读及答案

富贵与留余

前段时间去河南巩义著名的康百万庄园参观,一块悬挂在主宅过厅的“留余匾”让人印象深刻。

这块匾上,写着南宋王伯大的《四留铭》:“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都说富不过三代,巩义康家却整整繁荣兴盛了十二代四百余年,富到“马行千里不食别家草,人行千里尽吃康家粮”,后来被慈禧赐封为“百万之家”,才有了“康百万”的名声。就是这么一个名门望族,训导子弟的家训居然是“留余”二字,意思是凡事要张弛有度、适可而止,不能穷奢极欲。

这种留余精神,其实是一种富而能贵的精神。漫想开去,康氏家族子弟中,应该不大会有现在这种飙车肇事之类的富家子弟行径吧?

当今社会,“豪车”往往成为身份的象征。想来,住再好的房子,也不能搬到街头给大家看,只有车子,可以开来开去“炫富”,表明一种身份。富了就必然贵吗?我们老祖宗留下一个词叫“尊贵”,可没留下一个词叫“尊富”。但是,我们中的有些人,正在把富等同于贵。

我国的奢侈品消费已经跃居全球第一了,富人们以此来表明自己的经济和社会地位。近日,还有一家视频网站专门制作了一期节目,让工作人员开着一辆价值500万元的豪华跑车,到北京工人体育场附近的酒吧街,看到有美女独自一人就上去搭讪。结果显示,驾500万豪车搭讪的成功率达70%以上,被搭讪的美女还说开好车的都是好人,更有主动要求留下联系方式的。而换上另外一款普通的汽车后,搭讪就完全不成功了。这样的测试显得有点无聊,但通过镜头中人这种“以车取人”的价值倾向,还是能咂摸出一些社会生态来。

开好车更容易被认定为“好人”,那就说明豪车的标签挺管用,能达到一种身份认同层面的优越感。于是,现实中的很多消费,都直奔“高大上”而去。很多楼盘往“翰林”“御府”“帝苑”上靠,或者直接就冠以豪、贵字眼,连学校广告都动不动扯上“培养贵族”。只不过,这些豪奢字眼背后涌动的富贵欲望,恰恰映射了一种暴发户心态,大众把一些不着调的富人冠以“土豪”绰号,实际上传达的还是富人的'一种尴尬状态——富而不贵。

“富贵”二字,并不直接等于有钱,哪怕是多到烧坏点钞机也不行。与富贵相称的,更多是一种价值规范和人格素养、一种社会责任感、一种健康优雅阳光的生活方式。有作家把文化概括为四句话:“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我觉得拿这个标准衡量富豪,也算恰到好处。

(选自《新民晚报》)

12.下列不能体现“留余精神”的一项是( )(3分)

A.华人首富李嘉诚从不讲究自己着装的牌子,鞋子坏了,他觉得扔掉可惜,补好了继续穿。

B.新希望集团的董事长刘永好,理发总是5元一次,经常吃在员工食堂,很有亲和力。

C.蒙牛集团开创者牛根生每次到北京出差,就住在蒙牛驻北京办事处——一个绝不会超过三星级的宾馆。

D.世界船王包玉刚,他的一句名言道出了包括他在内许多商人的成功秘诀,即“在经营中,每节约一分钱,就会使利润增加一分,节约与利润是成正比的。”

13.下列选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标题为“富贵与留余”,在文中,留余精神即富贵精神。

B.本文善于举出生活实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观点,增强了说服力。

C.最后一段点明了“富贵”的内涵,就是要富有的同时,还能有修养,有正确的价值观,有社会责任感,生活健康优雅。

D.本文采用分—总结构,围绕“富贵”,先提出“留余精神”就是富而能贵的精神,接着举例证明生活中人们将“富”和“贵”等同视之,最后提出衡量富豪的标准。

14.结合文章内容,以及你自己对“富贵”的理解,说说社会生活中有哪些“富而不贵”的做法?请举出至少两种。(4分)

12.D 解析:文中说“留余”意思是“凡事要张弛有度、适可而止,不能穷奢极欲”,D项事例讲的是商人成功的秘诀,与“留余”无关。(3分)

13.D 解析:本文为递进式,而非分总式。(3分)

14.示例:①开着豪车,撞了人就跑。

②在社交网站上炫富,炫跑车,炫名表等等。

③为搏眼球,一些明星制造绯闻。

④一些富人不顾及公众形象,且拒不道歉。(每点2分)

第3篇:留余匾

康百万庄园《留余》匾

留耕道人《四留铭》云:“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盖造物忌盈,事太尽,未有不贻后悔者。高竟逸所云:“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推之,凡事皆然。坦园老伯以“留余”二字颜其堂,盖取留耕道人之铭,以示其子孙者。为题数语,并取夏峰先生训其诸子之词,以括之曰:“若辈知昌家之道乎?留余忌尽而已。”

时同治辛未端月朔,愚侄牛瑄敬题。

注:

1.留耕道人:南宋福州人王伯大,号留耕。嘉定(1208--1224)进士。曾任刑部尚书,参知政事。后做资政殿学士,建宁知府。道人,即有道德的人。

2.《四留铭》:王伯大写的座右铭。

3.造化:指造物主,即老天爷。

4.贻:同“遗”。

5.高景逸:明朝无锡人高攀龙之号,字存之,万历(1573---1620)进士,官至左都御史,后为魏忠贤迫害,投水而死。

6.颜:匾额题字叫颜。又指堂上或门上的楣。

7.夏峰先生:孙奇峰之号,明朝河北容城人,万历28年(1600)举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留余匾

康百万庄园《留余》匾

留耕道人《四留铭》云:“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盖造物忌盈,事太尽,未有不贻后悔者。高竟逸所云:“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推之,凡事皆然。坦园老伯以“留余”二字颜其堂,盖取留耕道人之铭,以示其子孙者。为题数语,并取夏峰先生训其诸子之词,以括之曰:“若辈知昌家之道乎?留余忌尽而已。”

时同治辛未端月朔,愚侄牛瑄敬题。

注:

1.留耕道人:南宋福州人王伯大,号留耕。嘉定(1208--1224)进士。曾任刑部尚书,参知政事。后做资政殿学士,建宁知府。道人,即有道德的人。

2.《四留铭》:王伯大写的座右铭。

3.造化:指造物主,即老天爷。

4.贻:同“遗”。

5.高景逸:明朝无锡人高攀龙之号,字存之,万历(1573---1620)进士,官至左都御史,后为魏忠贤迫害,投水而死。

6.颜:匾额题字叫颜。又指堂上或门上的楣。

7.夏峰先生:孙奇峰之号,明朝河北容城人,万历28年(1600)举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留余才能长青

留余才能长青

白居易62岁那一年,身居监察御史的他向皇上提出辞职。

皇上问:“为啥辞职?”白居易答:“当官太累了。”

皇上说:“我懂了,给你保留待遇,活儿给你派轻点。”

白居易以退居二线的状态又干了一年。第二年,白居易再次辞职。

皇上不解地问:“按规定,你可以干到65岁,为什么又辞职?很累吗?”白居易坦言:“累倒不累,只是不想干了,想回老家。”

皇上也很懂人情:“实在不想干就不干吧,不勉强你了。”

工作岗位上有所作为而尽早辞职,这叫“留得余禄还朝廷”。

白居易回到老家问儿子:“我们家有多少地?”

儿子答:“500亩。”

白居易要求儿子:“卖掉 300亩,让百姓去种。”这叫“留得余财还百姓”。

白居易让儿子卖了300亩地,留给百姓耕种,他利用卖地的.收入,退休的时间成立了一个编委会专门编抄白乐天文集。书编成之后,他将一部分诗集送到东西南北中五座寺庙收藏。所以,白居易的诗是今天保存最全的。这也正说明了一个道理:有失,才有得。

雍正十一年,张廷玉的长子张若霭参加廷试高中一甲三名探花。张廷玉闻知此事,当即奏请皇帝将儿子从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富贵与文明作文

富贵与文明作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富贵与文明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来富贵者甚多,然而其中风雅者甚少;古来风雅者亦甚多,然其中富贵者却甚少。所以不免让人感叹。

江淹贫穷之时,巨作源源不绝;然而富贵以后,却只剩下“江郞才尽”的悲哀,可更为可悲的却是他还要弄出个“郭璞索笔”这样冠冕堂皇的理由来作为借口。是不是富贵与文明难以两全?

不,绝不是,晏殊贵为宰相,但仍有首首精彩的浣溪沙;颜真卿位居将军,却仍可写出《祭侄文稿》这样书理俱佳的文章。缘何?缘自他们的骨节。

看过冬天的梅花,才知道什么叫做高洁。看过岭南的云朵,才知道什么叫做飘逸。于是,你会想,想到那梅花,那云朵其实就是许多断肠人的精魂,他们在万花中独选梅花,在万物中独作白云,是因为他们也如梅、如云一样有着自我不可折弯的铮铮铁骨。仅管皱纹夺去昔日的美貌,死神带走高贵的灵魂;青苔长满妆奁,荒芜占领故宅,但

未完,继续阅读 >

《《富贵与留余》阅读答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富贵与留余》阅读答案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