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理论在动画专业中的作用论文
第1篇:教学理论在动画专业中的作用论文
教学理论在动画专业中的作用论文
一、以“学”为中心进行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校有统一的规定规范教学进度,主要由教师进行授课,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被动学习的对象,这种以“教”为主,以“学”为辅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建构主义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处于同等位置的,师生的关系应该变为互助关系。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新的知识只有通过学生大脑中的认知进行加工和改造才能被学生真正理解。因此,学生不应该被动的接受外界灌输的信息,而应该在自己原有认知的基础上主动吸取新的知识。建构主义转变了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的作用,教师不再是讲述书本知识,而转变成学生的引导者、促进者。教师在教学中在为学生创建学习环境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以致到最后让学生自由的获取知识,全面构筑学生的认知结构。动画专业的特点是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动手实践来领悟所学习的知识。因此,对学生的基本功要求很高,课程的作业量也很大。但是由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基础很好,领悟力很强,一点即通;但也有部分学生是高考前临时学习的绘画,其基础技术水平相对比较薄弱。所以针对这样的情况,在动画教学中应该实施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中心进行教学,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获取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由主要地位转变为辅助地位,在给学生教授知识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程研究,包括动画的基本概念、绘制技法、制作流程等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逐步完成知识的建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是引导者和帮助者,通过小组讨论、相互交流的形式使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深化知识,这样就积极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营造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二、营造丰富的学习情境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提倡情境教学,学习者利用自身原有的知识,进入一定的情境后,借助同伴或老师的协同合作,利用外界信息资源达到意义建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让学生更好的建构新旧知识的联系。这一理论为动画专业的教学打开了新的思路。教师上课应该利用丰富多彩的资源来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同时通过赏析动画作品、探究影片的幕后技术与创作理念等方式,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营造良性循环的学习情境。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创建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心理活动,最大限度的发掘学生内在的潜力。良好的动画情境可以促进学生对动画的理解与感悟能力,提高和激发学生无尽的想象,使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动画的审美体验,让学生从了解动画逐步过度到热爱动画。学生在制作动画时不仅仅要掌握动画技法和动画原理,还要不断提高审美能力,创造出富有创造力的作品。因此,在动画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良好的动画情境,用多彩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凸显动画专业的特色。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不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实现对动画艺术性与技术性的意义建构。
三、建立协同合作的课堂形式
传统的教育观点以教师单方面传授知识为主要形式,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动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中的协同合作是很好的知识建构过程,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互相交流合作对知识建构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课题进行讨论与交流,通过协同合作的方式,学生与老师之间相互交流创作思想,使整个群体共同完成对所研究课题的意义建构。动画作品的创作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每个成员相互协作,每个人都应该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在团队里的作用,使动画影片呈现出较高的质量。因此,协同合作的课堂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在上课时可以让学生们多进行模拟练习,体会预备动作、重心的转移等动作变化,让他们在调动作时有切身经历;同时可以多开设表演课,让大家相互表演,并且仔细的观察表演者,掌握表演方法,使动画影片在合情理的情况下生动感人。通过协同合作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从交流中发现各自的不足,吸取其他同学的优点,让整个群体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四、小结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当代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且大范围在高校进行应用,动画专业也不例外。教师根据动画专业的特性以及学生的特点,灵活有效的把建构主义理论融入教学设计中,对培养自主学习、创新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具有显著作用。
第2篇:浅淡尝试教学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论文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在大力提倡“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注重培养幼儿主动性”的今天,邱学华先生创导的尝试教学理论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一直指导着幼儿教育工作者在平时工作中大胆尝试、勇于探索,通过一次次的实践和总结感觉出“尝试教学理论”对我们本职工作的指导作用。
一、“尝试教学理论”对幼儿教育的指导作用
“尝试教学理论”是一种教育教学的模式,也强调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让幼儿从小就有“试一试”的精神。因为当前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着娇生惯养、百般依赖、胆小、任性等不良的现象,那么我们幼儿教师就要让幼儿在干什么事的时侯都要自己去想,自己试着做,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品质,这些品质对幼儿一生的发展将有极大的益处。从根本意义上讲,在幼儿园采用尝试学法,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能充分展示幼儿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二、在尝试中培养幼儿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年龄小,天生好奇好动,对于一些新奇事物特别敏感,往往会刨根问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幼儿的这种心理特点,将尝试教学理论应用于组织的各项活动中,使幼儿对教师准备的活动材料和所提出的问题跃跃欲试。比如在认识水的沉浮时,教师事先为幼儿准备不同性质的材料,有铁制品、木制品、纸制品、塑料制品、布制品等许多幼儿常见玩具,让幼儿自由操作、尝试、总结,最后大家一齐找出规律、得出结论。幼儿在这种活动中,情绪高昂,注意力集中,既没有压抑,又没有限制,通过自己操作尝试,不但解决了本节活动的教学目的,而且效果非常好,同时还引发了一些新问题,更加激发了幼儿课后还要尝试的欲望。
三、在尝试教学中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尝试教学提倡让幼儿干什么事都要先想一想,再去试一试,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组织及设计活动时,除了以游戏为主要形式,还要考虑为幼儿创设一种使幼儿主动探索、主动尝试的环境。比如在教幼儿认识“颜色”的时侯,在认识三原色的基础上要让幼儿发现其他颜色是怎么来的,教师就为幼儿提供滴管、透明的小瓶、三原色、纸等,让幼儿试着把两种原色调和在一起,得出其他颜色。
通过多次试验观察,幼儿就会明白,将不同比例的三原色中的任何两种色调和在一起会变出另外的许多颜色。要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新问题、新现象。记得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的世界是多么大,有伟大的自然急待他去发现,有广博的大社会急待他去探讨。”在儿童的一日生活中,凡是幼儿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幼儿能够想的,就应当让他自己去想,不要把大人的思想强加于幼儿,更不能强迫幼儿做不愿意或不感兴趣的事,我们应当从小就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在一日教学活动中,各项活动都有让幼儿尝试的可能。在每一项活动的开始,教师不要马上将结果演示给幼儿看,充分让幼儿自己试、自己想、自己操作、自己找规律、自己发现问题,进一步解决问题,这就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极好的锻炼机会,不知不觉操作能力便提高了。如在计算教学中在学习“数的组合”的时侯,教师为幼儿提供积木、图片、分合板、橡皮泥小球、小铁棒等,让幼儿动手操作,试着将总数分成两部分。幼儿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了数的分合方法和分合规律,如部分数交换,总数不变,或者是分合时一边的数字从开始逐渐增大,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另一边依次减少1。课后幼儿在玩游戏时,提醒幼儿可将参加游戏的人数分成两组,每组可以是不同人数。这样,幼儿的动手能力大大提高了,寻找和发现规律的经验也大大地丰富了。
四、在尝试教学中启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当前教育有很多地方急需改革,如何从小培养幼儿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品质是对幼儿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从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悟出,尝试教学为幼儿形成这些优良品质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在尝试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幼儿的探索意识,启发幼儿的创造力,拓展幼儿的想象力。如续编故事,看图编儿歌,用直线、横线、波浪线作画等活动,孩子们可以展开想像的翅膀,把那天真烂漫、充满童趣的想像展示于现实生活之中,画出一幅幅优美的图画,讲出一个个动听的故事,这一幕幕让人欣慰的场景,体现了幼儿具有极大的创造性。
五、在尝试教学中渗透耐挫折思想
如今的幼儿一般都生长在比较优越舒适的环境中,很少尝到失败,很少受挫折,为了磨练幼儿的意志,提高幼儿对环境的适应力和承受力,我们不妨让幼儿在尝试教学中去体验什么是挫折、什么是竞争,使幼儿明白,有时侯要想成功,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战胜挫折,要有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比如游戏活动“打保龄球”,要想一次击倒所有的瓶子,必须掌握扔球要领,这就要求幼儿在一次、二次、三次……不断的扔球过程中,自己领会掌握要领,试了又试,才能成功。幼儿尝试成功的过程,也就是幼儿与挫折作斗争的过程,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孩子们通过这种探索尝试,掌握了技能技巧,磨练了意志,同时心理承受能力也逐步得以提高。
总之,在尝试教学的运用与探索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了尝试为幼儿教育工作带来的活力,在尝试教学中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等都调动起来了,为将下一代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3篇: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通过对高中物理教学的研究,发现在每节物理课程中,学生对理论概念都理解的非常到位,但一旦与实际问题结合,便给许多学生带来困扰.在学习的过程中,通常不能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所以这就需要学生用学习迁移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使用学习迁移理论的指导,帮助学生搭建知识结构框架,给学生提供运用迁移理论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真正做到会学习、主动学习、学好习.
一、学习迁移理论概述
学习迁移,即一种学习所积累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之前学习对之后学习的影响,也可以是之后学习对之前学习的影响,只不过前者被称为顺向迁移,后者被定义为逆向迁移.这种学习迁移理论在知识、态度、技能以及行为规范中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例如先学会自行车,当学习骑摩托车时就可以运用骑自行车的平衡感很快学会骑摩托车.又如学会中文中的拼音有助于学会英语中的音标.可以说只要进行学习,就可以运用学习迁移理论,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就是学习迁移理论.
二、学习迁
第4篇: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通过对高中物理教学的研究,发现在每节物理课程中,学生对理论概念都理解的非常到位,但一旦与实际问题结合,便给许多学生带来困扰.在学习的过程中,通常不能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所以这就需要学生用学习迁移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使用学习迁移理论的指导,帮助学生搭建知识结构框架,给学生提供运用迁移理论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真正做到会学习、主动学习、学好习.
一、学习迁移理论概述
学习迁移,即一种学习所积累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之前学习对之后学习的影响,也可以是之后学习对之前学习的影响,只不过前者被称为顺向迁移,后者被定义为逆向迁移.这种学习迁移理论在知识、态度、技能以及行为规范中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例如先学会自行车,当学习骑摩托车时就可以运用骑自行车的平衡感很快学会骑摩托车.又如学会中文中的拼音有助于学会英语中的音标.可以说只要进行学习,就可以运用学习迁移理论,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就是学习迁移理论.
二、学习迁移理论的应用
在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