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诗》优秀教学设计
第1篇:《马诗》优秀教学设计
《马诗》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会认“漠、燕、钩、何、脑、踏”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一幅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
教学重点:
1、会认“漠、燕、钩、何、脑、踏”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一幅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启发谈话:
《马诗》是一组以马诗为题材的组诗,共有二十三首,名为咏马,实则咏人。这首诗为组诗中的第五首,诗人借咏马来抒写自己的情怀。
2、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兴趣。
自己试读课文。
对照格里的生字画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生字。
三、细读课文,读懂诗句。
你一定想把这首诗读给同学们听吧,那你可得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诗句)
指名学生读诗句。
(请读的好的学生配上音乐再读一读)
你可以看着图也可以看着诗,你想到了什么?
(诗中一、二句展现出边疆战场的.景色: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构成了一幅立体的图画,这是一幅任凭千里马奔驰飞腾的“画卷”。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何时战马才能配上金络脑,快步驰骋在清秋的大地上?)
男、女生进行比赛,看谁读的好。
四、朗读背诵,体会感情。
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会背这首古诗了吗?先自己试一试吧。
指名学生背诵。
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集体背诵古诗。
五、课外延伸,注重积累。
你还收集了哪些和马有关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听吧!
板书设计: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第2篇:《马诗》教学设计
《马诗》教学设计 张颖 课前: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好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一、导入:
1.师:今天张老师和同学们共同上一节语文课,高兴吗?看到大家这么精神,老师决定给大家画一幅画,想知道是什么吗?(师画马)认真看黑板,对了是马。没等老师画完,就看出来了,好眼力。喜欢马吗?你们对马有哪些了解?谁来说说?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
2师:马是六畜之首。是吉祥、幸福、成功的象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古代战马的唐诗,板书《马诗》让我们有气势地读一遍题目。
二、初读古诗,感悟大意
1.师:诗人李贺被称作“诗鬼”,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却遭小人迫害,只当过九品小官。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课本63页,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并标出节奏。(生自由读)师板书全诗。
2.师:因为这是一首五言诗,所以节奏应为二三停顿,谁愿意来读一读.3.想听听老师读吗?端好书:范读。
4.谁还愿意读一读?让我们有气势的读一遍吧!
三、理解诗句,体会情感
(一)前两句诗
1.师:我们先来看古诗的第前两句,(幻灯)谁愿意来读一读。
2.出示幻灯,师:知道感悟故事的几种方法吗?(借助注释、插图、查找资料。反复诵读)
3.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一种你们喜欢的方法理解一下这两句诗的大意?(生汇报)
4.师:同学们在汇报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加强,能基本弄懂古诗的诗面含义,但还需更深的挖掘课本,理解诗意。
5.幻灯
师:(幻灯片)是啊,这默默旷野,沙石像雪一样的晶莹洁白,燕山顶托着一弯金钩似的新月。
6.师画7.:“沙如雪”“月似钩”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边画)比喻的修辞手法,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8.出示图
师:“大漠”“燕山”是古时候边塞之地,那里曾有过无数的战争,也曾有过无数征人的生命与鲜血在这里挥洒。所以这行诗给人一种清冷而且悲凉的感觉,你能通过朗读读出这种感觉吗?(找六名学生)指导朗读
(二)后两句诗
1.师:如果有一匹矫健的骏马能在这样秋高气爽的疆场上,纵横腾跃,那该多么威武豪迈。可是却恰恰相反。我们来读一读古诗的后两句。
2.幻灯诗
3.下面同学们细细品读着两句诗,采用你喜欢感悟古诗的方法和同桌之间讨论这两句诗的含义?
4.生汇报
师:(幻灯片)骏马啊什么时候,才能戴上镶金的笼头,在秋高气爽的辽阔原野上,任意驰骋。
5.师:这是一匹怎样的马?通过那个词看出来的?金络脑“快走”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师:这匹马真的受到重用了吗?从哪个词看出来的?(“何当“这是作者的希望,你从那个词体会到的?(,表达了诗人什么心情?)感慨,期盼希望这样的骏马早日驰骋沙场,同时想到自己,希望施展自身的才华,不仅只当九品小官,建功立业。
所以他才发出感叹:谁来读读这两句?
四、李贺生平升华全诗结构
1师:现在大家理解这首诗的含义了(点击幻灯)让我们带着对古诗的感悟,齐读古诗
2.学到这,老师不禁要问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真的是在写马吗?马能发出这样的呼唤吗?
实际上,这首诗是在借马自喻(板书托物言志),那作者是要抒发什么样的情感呢?(怀才不遇,渴望有所作为)
2.师:李贺在唐代是非常重要的诗人,年少时便极富才名,他为何会发出如此感叹呢?在这里,老师一定要向大家介绍李贺的一生。(看幻灯)
3.师:作者在这漠漠狂野中,想到自己的才华不能得以施展,怎能不焦急?因此他感叹:师指黑板上的古诗:“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作者想到昏庸腐败的朝廷,怎能不忧虑,因此他感叹:“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作者想到之被小人迫害,英雄无用武之地他怎能不愤慨,因此他感叹:“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四、总结结构.1.师:让我们再次回顾全诗,上下两部分,两两相对,前两句是在写什么?后两句又是在写什么呢?上两句写景,下两句抒情(板书)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写景有什么作用呢?
师:写景是为后面抒发感概做铺垫。尤其是这些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如果说哪些汉唐战争史历史的正剧,那么这景色就是其舞台背景。唐代的边塞使人们,正是连同这背景一齐摄入笔下,写出了许多豪壮的诗章。例如求不久我们学过的《出塞》《凉州词》前两行都是情景描写,可谓传神之笔。
5.师:其实《马诗》是一首组诗,共有23首组成,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其⑤,老师这里也搜集到了其他的二十二首,感兴趣的同学下课可以到我这进行摘抄。
五、诵读全诗。
最后让我们再次怀着对李贺才华的钦佩,对其命运的哀叹,齐读这首诗。
第3篇:马诗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 《房兵曹胡马》、《马诗》》教学实录1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中所选区的两首古诗分别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房兵曹胡马》和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马诗》,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马,与本单元的主题“马”联系紧密,但是虽然两首诗都描写了马,却有所不同,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这方面入手,理解诗意。
教学目标
1.认识识字表生字,读准发音,记清字形。
2.学会写字表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规范的书写,把字写美观、工整、大方。
3.用多种方法熟读古诗,体会两首诗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4.鼓励学生细心阅读,交流感悟,作者用哪些具体的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体会这种
写法。
教学重难点
古诗的诗句以学生诵读为主,朗读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自悟词句的大致意思,在自读体会的基础上合作学习,交流对语句的体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精彩两分钟:介绍有关马的古诗或诗人。
目的:
1.调动学生已有的古诗积累,拉近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
2.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知晓有关作者的资料,为理解古诗的意境提供依据。
一、谈话
第4篇:马诗教学设计
《马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
2、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意思,背诵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李贺的资料。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图片)同学们,看!这是什么?(马)你们都知道哪些有关马的知识呢?同学们说的真好,那你们喜欢马吗?(喜欢)是呀,不但同学们喜欢马,古代人也很喜欢马,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歌咏马,赞美马。其中在众多歌咏马的名篇中,有一首诗独树一帜,千古流传,表达了许多人的共同愿望,你们想知道是哪首诗吗?(想)好,今天,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首诗。
2、板书课题——马诗
3、齐读课题
:马诗
二、学习新课
(一)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
1、学生汇报:1看诗题明对象,2看作者知背景3看诗文解大意4看资料(注释)悟诗情5反复诵读入诗境。
2、师:好,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学习《马诗》。好,我们再次齐读诗题——《马诗》。同学们,通过看诗题,我们知道,这首诗
第5篇:马诗教学设计
同学们,现在开始上课。这个单元的主题是《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首提到了马的古诗。自由读读,结合你的理解,想想诗中写的各是什么环境下的马? 出示: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乱花渐入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哪首诗中的马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马诗》中的一样呢?你们猜猜。看你们的眼神应该是自己心里都了答案。想知道真正的答案么?就让我们学习《马诗》。老师来检查一下? 指导正音:燕
似
关于字读音有没什么问题?一般人都认为燕山与燕国有关系,传说是因为周代的诸侯国有一个国家叫燕国。其实不是这样的,历史上的燕山后有燕国。燕山处在河北省的北部,这座连海拔400到1000米,北面是山南面是平原,地势落差大,一条大河滦河穿山而过,形成了一条狭长的孔道,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字音的问题解决了,老师也想读一读。一边听,一边试着画画节奏。按着
第6篇:《马诗》教学设计
《马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4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诗句,并背诵古诗。
3、情感与价值观吧:了解古诗大意,体会马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意思,背诵积累古诗。体会诗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意思,背诵积累古诗。体会诗中的情感。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关于马的古诗,导入新课
1、我们已经学过不少的古诗,谁能背诵一首和“马”有关的古诗呢?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和马有关的古诗。齐读课题。
2、同学们见过马吗?在古代战场上,两军交战时,大将军都是骑着战马,威武得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马诗》就是写古代战马的。诗的作者是唐朝的李贺,他可是很了不起,7岁就成了全国有名的诗人,是个神童。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词
1、我们先自己读一读这首诗,会认字就读字,不会认的字先读读音节。要把古诗多读几遍。
2、在小组内读一读。同学互相纠错
3、指名读字词:(重点指导“燕”“钩”“踏”的读音。)
三、再读古诗,了解诗句大意
1、指名大声读古诗。其他同学认真听,互相评价。
2、读了古诗,你能想象
第7篇:马诗教学设计
马诗教学设计(整理13篇)由网友 “Hzleem”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马诗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
篇1:《马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朗读诗文,感悟诗意,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配乐范读,感受诗句。
默读,画出4个一类生字,强调燕、络的读音。
边讲读诗文,边学习生字。
(一)介绍诗题及作者。
(二)讲读第一、第二句。
1.解词:
大漠:广阔无边的'大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一说燕山。古代一直是边疆征战之地。
钩:战场上用的武器。
这两句描绘了战场环境。
2.指导朗读。
3.学习燕、钩。
燕:多音字,本课读yān,指地名:燕山。
先查灬再查12画上中下结构
yn
字义:鸟名;古书里有时用作宴。
组词:燕尾服、燕子、燕窝、燕居、燕好
钩gōu
先查钅旁再查4画左右结构
字义:悬挂或探取东西用的器具,形状弯曲,头端尖锐;形状像钩子的;汉字的一种笔形;用钩状物探取;同勾;一种缝纫法,多指缝合衣边。组词:秤钩、鱼钩、挂钩、钩子
(三)讲读第三、第四句。
1.解词:
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安得,希翼之意。
络脑:马络头。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