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第二单元练习课二》教学设计
第1篇:二年级《第二单元练习课二》教学设计
二年级《第二单元练习课二》教学设计
二年级《第二单元练习课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P34页,练习七8、9、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技能。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我们已经学了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都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再组里交流一下。
2、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索学习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8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教师巡视。
(2)、交流汇报,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完成第9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思考,独立完成练习。
(2)、同桌相互交流,说说题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3、引导学生完成第10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画面,确定要先解决什么问题。
(2)、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汇报。
三、拓展应用
1、补充拓展性练习。
(略)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教师指导。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2篇: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练习课》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练习课》教学设计
练习课(一)
教学目的:
通过练习,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生自行提问,自己解答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计算
1、口算
35+429+670+3040+6
39+245-873-569-2
2、计算
19+2846-3739-1648-22
二、用数学
10分20分30分40分50分
姐姐2531322934
妹妹1948283036
合计:
问:合计是什么意思?
2、第15页第9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3、第15页第10题
问:有什么东西?你能回答第几问?
注意提出问题答案的多样性,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考虑
4、第22页第10、12题学生独立完成
5、第22页第113题
问:你想问全班同学什么问题?(全班同学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并计算)
6、第25页第5、6、7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学反思:
练习课(二)
教学内容:练习四
教学目的:
1、加强对学生看图能力的培养。
2、加强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
3、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一、常规练习
9+8=16+9=23+7=65+6=
43—5=21-9=36-7=43-8=
二、练习
1、出示
问:谁能读一读题目?(生范读,全班齐读,默读)
这里有几句话?
你觉得哪一句话最重要?
你能列式吗?
2、年级同学看电影,买了80张票,后来退了8张,二年级有多少同学看电影?
学生读题,并请学生板演。
80—8=(张)
3、一本书12。30元,小丽想买一本还差3元,请问现在她有几元?
问:总数是谁?
部分数是谁?
4、下面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五个国家获奖牌的数量(板)
美国俄罗斯中国澳大利亚德国
9788595857
你能想到什么问题?
5、算出每张卡片上两个数的和,在算出他们的差
445062537145
273625391938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练习课(二)》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第57、58页练习十二4~8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2、能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一般解方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过程并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学会用转化的方法解决该类问题。
教学准备:图片、表格、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口算:
24÷6 56÷8 32÷4 6×7
2、口答:
56是7的几倍? 18是6的几倍?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运用口诀的能力和理解“几倍”的求法。
二、展开学习
1、用投影出示练习十二第4题
(1)解答兰圆是红圆数目的几倍?你是怎么想的?
(2)请你给每一行的圆涂上两种不同的颜色。根据你涂的情况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涂,自己找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完成表格。
一种颜色圆片的个数 另一种颜色圆片的个数 你能提哪些问题
2、完成练习十二第5题
独立计算,集体校对,通过加、减、乘、除的口算练习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3、完成练习第6题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有哪些信息,有哪些问题。
(2)学生独立解答。
(3)深化练习如果没有第一个问题你会算第二个问题吗?尝试解答。
【设计意图】:利用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应用
1、完成练习十二第7题
(1)自己观察统计图并完成右边的表格。
(2)解决下面的3个问题
(3)发挥学生的想象提出多种问题,可以是加、减、乘、除多方面的。
2、完成练习十二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用“去年小红几岁?妈妈几岁?”进行降难指导。
【设计意图】: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同时积极开发学生的思路。有助于促成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练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通过练习,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生自行提问,自己解答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计算
1、口算
35+4 29+6 70+30 40+6
39+2 45-8 73-5 69-2
2、计算
19+28 46-37 39-16 48-22
二、用数学
10分20分30分40分50分
姐姐2531322934
妹妹1948283036
合计:
问:合计是什么意思?
2、第15页第9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3、第15页第10题
问:有什么东西?你能回答第几问?
注意提出问题答案的多样性,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考虑
4、第22页第10、12题 学生独立完成
5、第22页第113题
问:你想问全班同学什么问题?(全班同学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并计算)
6、第25页第5、6、7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学反思:
练习课(二)
教学内容:练习四
教学目的:
1、加强对学生看图能力的培养。
2、加强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
3、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一、常规练习
9+8= 16+9= 23+7= 65+6=
43—5= 21-9= 36-7= 43-8=
二、练习
1、出示
问:谁能读一读题目?(生范读,全班齐读,默读)
这里有几句话?
你觉得哪一句话最重要?
你能列式吗?
2、年级同学看电影,买了80张票,后来退了8张,二年级有多少同学看电影?
学生读题,并请学生板演。
80—8=(张)
3、一本书12。30元,小丽想买一本还差3元,请问现在她有几元?
问:总数是谁?
部分数是谁?
4、下面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五个国家获奖牌的数量(板)
美国 俄罗斯 中国 澳大利亚 德国
97 88 59 58 57
你能想到什么问题?
5、算出每张卡片上两个数的和,在算出他们的差
44 50 62 53 71 45
27 36 25 39 19 38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练习课(二)》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P34页,练习七8、9、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技能。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我们已经学了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都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再组里交流一下。
2、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二、探索学习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8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教师巡视。
(2)、交流汇报,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完成第9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思考,独立完成练习。
(2)、同桌相互交流,说说题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3、引导学生完成第10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画面,确定要先解决什么问题。
(2)、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练习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扩大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空间,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用数学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完题后让学生交流解题思路,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成功。
三、拓展应用
1、补充拓展性练习。
(略)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教师指导。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用乘法口诀求商练习课》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P27、28页,练习五。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所学表内乘除法知识。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
教学难点:
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复习
1、我们学过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学生分小组交流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收获。教师巡视。
3、汇报。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目标。
二、展开学习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8题。
(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观察图,与同桌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思考解决方法。
(2)、怎样列式呢?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3)、这3个算式分别该如何计算呢?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7题。
(1)、出示题卡,请学生列乘法、除法算式,并说明计算方法。
(2)、同桌合作学习,请一个当老师,一个列式,然后交换。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2题。
(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仔细观察图,把自己了解到的信息说给同桌听。
(2)、怎样列式呢?同桌交流想法。
(3)、汇报,教师板书列式。
4、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1题。
(1)、出示3个蘑菇房子的贴图。帮助小动物找家的游戏。教师谈话激趣。
(2)、学生看图,独立完成。
(3)、小组竞赛,然后在书上连线。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提高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三、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9题。
(1)、出示第9题的表格,你从表格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看清表格,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
(2)、独立计算,交流汇报。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0题。
请学生把用同一句口诀计算的算式作上相同的记号,再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更为熟练地进行计算。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练习课(一)》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第51~52页练习十一3~7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利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能较熟练在进行除法的求商。
3、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利用7、8、9的口诀求商,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到童话世界去玩一玩,不过还要请小朋友利用我们的本领解决几个数学问题,好吗?
【设计意图】:趣味引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开学习
1、用童话故事出示第51页第3题小鸟回家主题图
(1)学生独立计算
(2)连线
(3)汇报每一题计算时所使用到的口诀。
2、完成第4题吹泡泡
(1)小八戒吹出了这么多的泡泡太美丽了,你会用口诀把这些泡泡上的题目算出来吗?(2)学生独立计算
(3)小组交流如何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知识,减轻计算的枯燥性。
三、拓展应用
1、 引导学生完成第5题
(1)出示题目
4×( )=36 6×( )=42 63 ÷( )=7
32 ÷( )=8 48÷( )=6 9×( )=54
(2)认真读题感受方程思想。
(3)填空并说说思路
2、综合应用完成练习十二第6题
35÷7 42÷6 7×7 72÷8 36÷6
( )>( )>( )>( )>( )
(1)独立计算求出商或积。
(2)比较后再填空。
3、解决问题 完成练习十二第7题
(1)用实物投影出示主题图
(2)学生自己找信息
(3)解决问题并说说解决办法
(4)请学生说说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共同讨论解决。
【设计意图】: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同时积极开发学生的思路。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能解决哪些问题了。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练习课(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52、53页练习十一8~12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熟练地利用7、8、9的乘法口诀进行求商。
2、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2、会用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文插图、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背诵乘法口诀表
2、找几句口诀说出它的乘法和除法算式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运用口诀的能力。
二、展开学习
1、完成第52页第8题
(1)出示表格
(2)说说商是怎么求的(被除数÷除数=商)
(3)计算并填表
(4)说说每一题所使用到的口诀
2、完成第53页第8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教对答案
(3)体会被除数变了要使商不变,则除数也应相应地变化。
3、完成第12题
(1)让学生人人参与,将得数直接写在书上。
(2)在同一时间内看谁对的多。
(3)树立加、减、乘、除我都会我能学好口算的信心。
【设计意图】:利用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拓展应用
1、完成第9、11题
(1)出示插图仔细观察掌握信息。
(2)认真分析数量关系
(3)学生讨论并解决书上的问题。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同时积极开发学生的思路。有助于促成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第3篇:第二单元《练习二》教案
第二单元《练习二》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二单元《练习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第二单元《练习二》教案1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按要求摘录句子,完成第4题。
2.阅读训练,完成第5题。
(二)教学过程
1.指导学习第4题。
(1)读题,明确要求。(根据要求摘抄句子,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2)按要求从第七单元几写人的课文中去划找。
(3)全班交流、评议。
:写人的神态、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是描写人物的四种方法,每种方法对表达人物品质都能起到突出、反映的作用,能使人物形象更生动。
2.指导学习第5题。
(1)读课后问题。
(2)带着问题自学短文,思考怎样回答。
(3)全班讨论。
①选择:使、偷偷、宝贵、收藏、耐人录味。
②那一小段应补在第2、3自然段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③文中能反映全文中心意思的成语是“精益求精”,写了“作画对自己的要求十分苛刻”、“喜欢听取批评意见”两方面的内容。
第4篇:练习二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课时编号:025 教学《读读背背》和《写好钢笔字》 教学目标:
1、积累成语与名句
2、写好钢笔字:了解字型的变化。教学过程:
一、读读背背
1、读背成语
(1)、自由读成语,读准字音,想想词的意思
(2)、指读正音;交流成语的意思
(3)、练习背诵
(4)、检查背诵的情况:指名背、开火车背
2、读背名句
(1)、自读名句,要求读正确读流畅
(2)、交流理解名句的意思:
第一句是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诗句,意思是说:自古以来人活在世上,谁能不死?留着这颗赤诚的心光照史册。
第二句是说:读书人要关心国家大事。
(3)、指导学生背诵
二、写好钢笔字
1、指读题目
2、出示生字卡:“寨”、“桂”、“杏”,指名认读
3、你发现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的,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4、师范写,并讲解:“寨”中的“木”第二笔竖改成钩,撇和捺分别写成了左右两点。“ 桂”中的“木”写的时候瘦长一些。杏中的木是木字头,要写的扁些,撇和捺要写的舒展。
5、学生练写,反馈评议
三、布置作业:
1、熟背成语和名句
2、搜集两条名句,抄写两遍
第5篇:《第二单元练习课》教案
《第二单元练习课》教案
《第二单元练习课》教案
【教学内容】 练习三3—6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能较熟练地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进一步掌握平均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熟练地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
学具准备: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请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平均分,先给同位说说,再说给大家听听。
要求说说把几个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
二、练习:
第3题:
分一分,说一说
请学生用学具表示梨,动手分一分,
然后说说分的过程,
最后填空:一共有()个梨。平均放进3个盘里,
每盘放()个。
第4题:
圈一圈,说一说
先请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
提出问题:可以分给几只小兔?
请学生自己圈一圈,填空,集体订正。
说说是怎样圈的,圈的结果怎样。
问:除了圈一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还可以用想乘法
第6篇:《第二单元练习课》教案
《第二单元练习课》教案
练习课(一)
教学目的:
通过练习,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生自行提问,自己解答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计算
1、口算
35+429+670+3040+6
39+245-873-569-2
2、计算
19+2846-3739-1648-22
二、用数学
10分20分30分40分50分
姐姐2531322934
妹妹1948283036
合计:
问:合计是什么意思?
2、第15页第9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3、第15页第10题
问:有什么东西?你能回答第几问?
注意提出问题答案的多样性,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考虑
4、第22页第10、12题学生独立完成
5、第22页第113题
问:你想问全班同学什么问题?(全班同学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并计算)
6、第25页第5、6、7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学反思:
练习课(二)
教学内容: 练习四
教学目的:
1、加强对学生看图能力的培养。
2、加强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
3、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一、常规练习
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