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图形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2023-10-19 07:12:59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认识图形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年龄还小,知识面窄,生活经验不足,构成了概念教学中的障碍。作为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充分运用实物、教具、图表等直挂教具,以及动手操作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获得正确、完整、丰富的表象,把纯粹的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就有利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求新知的欲望。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6~18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体会“面在体上”。

(2)通过观察操作、合作和交流等活动,只管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嫩个识别这些图形。

过程与方法:通过摸一摸、画一画、找一找,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化形象为抽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并能识别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体会“体”与“面”的关系,知道面来自于体。

【教学准备】

老师:多媒体课件,牙膏盒一个,魔方一个,水彩笔笔筒一个(圆柱形的),长方形卡片、正方形卡片、圆形卡片各一张,磁铁

学生:一盒积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识,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我们经常用到的生活用品或玩具。提问:你们都用过这些东西吗?他们的形状属于我们上学期学过的哪些图形朋友?

老师出示实物(牙膏盒、魔方、水彩笔笔筒)。请同学分别来说一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谈话:同学们都带来了一些积木。请拿出相应的物体,向大家介绍介绍它的名称,好吗?

这三位好朋友呀看到我们的小朋友这么热情,所以又给我们带来了几个新的图形朋友。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图形,提问:你们认识吗?(学生口答后,把图形卡片贴在黑板上)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二,操作领悟,探究新知

1.摸一摸。

谈话:刚刚我说今天的这些朋友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它们带来的,可它们到底藏在哪里呢?请你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手中的积木,看谁先发现其中的奥妙。

学生在几何体上找图形,教师巡视。

组织交流时,注意让学生说一说摸这些物体面的感觉。

2.画一画

谈话:刚才我们分别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面上找到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如果它们能从物体上走下来跟大家见见面,那该有多好啊!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请小朋友在小组内商量商量。

学生可能想到下面的方法:①把这些图形从纸盒上剪下来;②把这些图形描下来(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描,再示范)……

谈话:小朋友想的办法都很好,下面就请小朋友像老师那样把这些图形画下来。()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并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先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再组织全班交流。

3.找一找

谈话:其实我们生活的周围就有很多这样的朋友,只是我们平时没注意罢了。现在请同学们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的,哪些物体的表面是正方形的,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圆形的。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谈话:多媒体出示课本第17页的“试一试”,你们能说一说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形、正方形或圆形的吗?

 三:操作练习,巩固新知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活动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动手创造这些图形,好吗?

1.围一围“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并组织反馈。

提问:你是怎样围的,怎样想的?

追问:能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圆吗?(帮助学生体会圆的边是弯曲的,在钉子板上围不出圆)

2.画一画“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并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画出的图形。

3.涂一涂“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你能用三种颜色分别涂下面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吗?请小朋友们按要求涂上颜色,并数出每种图形各有几个。

学生在小组内完成涂色,并填表。

组织全班交流。

4.游戏。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不好?

随着音乐的节奏,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图形,把它们分别放入相应的盒子里。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提问: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朋友?你们对它们熟悉了吗?(先让学生总结,然后教师归纳)老师希望我们能在数学课上结识有越来越多的朋友,一起快快乐乐学习长大好不好?

五: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长方形正方形圆

第2篇:一年级认识人民币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下册第68~7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小面值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2.在付币、找币等活动中加强体验,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探究的积极性、合作的主动性。

3.注意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渗透爱护人民币、节俭、拾金不昧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小面值人民币,知道进率。

课前交流:

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那咱们先来猜个谜语吧!(好)听仔细啦,薄薄一张纸,作用可真大,买书、买笔、买玩具都要用到它,这是什么?(钱)小朋友们真聪明,希望在课堂上大家也能充分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和老师一起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好了小朋友们,要上课了,你们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好,上课!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不光聪明,表现也特别棒,老师奖励你们,带你们到大森林里逛一圈,想去吗?在一片美丽的大森林里,小兔、小羊、小猪和小狗正在为自己庆祝生日呢,我们也去祝贺祝贺他们,好吗?(齐唱生日快乐)

师:唱完了生日歌,每个小动物都许下了自己的愿望,我们来听一听(课件:小兔……)该怎样帮助小动物实现自己的愿望呢?小朋友们给出出主意?(拿钱来买)

师:对,小动物们有了钱就可以去买自己称心如意的物品了,那么你们知道哪些地方要用到钱呢?(生答)

师:钱的用处还真大!谁知道咱们中国人现在用的钱叫什么?(生:人民币)对了,咱们中国人用的钱叫做“人民币”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认识一部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第3篇: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

教学资源: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钉子板、小棒、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老朋友要来看大家,看看大家是不是上课表现最好的小朋友,他还带来了礼物,想送给那些听讲认真,积极回答问题的小朋友。你们看出示长方形问“小朋友们,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这位老朋友?他介绍得对吗?”接着出示第二个图形(正方形),问:“这个老朋友又是谁呢?”再出示圆:“它叫什么名字?这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三位老朋友,介绍完老朋友,我们来玩个游戏好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八、认识钟表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单元教学目标:

1、 1、结合学生日常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2、 2、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半时,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3、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课程标准中相对的知识技能目标: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小明的一天(1课时)

教学目标:

1、 1、让学生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点。

2、 2、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3、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会认读整进、半时。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认识整点与半点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1、教师先出一个谜语,让学生猜一猜。

2、 2、出示各种漂亮的钟,激发学生认识钟表的欲望。

3、 3、拿出实物让学生辨整点与半点时钟分别是如何敲的?

二、说一说。

1、 1、说说课本当中,小明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结合小组讨论。

2、 2、小朋友的一天又是怎样度过的呢?

三、认一认。

具体地说说小明几点在干什么?

一、 三、比一比。

引导学生讨论,发现半时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轴对称图形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三年级下册)

课题 教时 二1(7)

学习

目标 1、让学生观察、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作品,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显示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2、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剪一剪”“画一画”和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学习

重点 认识对称现象,绘制对称图形。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组织活动,揭示课题

1、教师动手操作,学生认真观察。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所带的纸,告诉学生:这些都是平面图形。

(1)教师取一张白纸、对折。

(2)在白纸的一边画上一个图案。(如图1)

二、认识对称图形

1、展示民间剪纸艺术。(出示课本上剪纸图)

3、认识对称轴。

(1)告诉学生,刚才对折时出现的折痕,是这幅图的对称轴。对称有什么功能呢?

(2)把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发现对称轴左右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

4、猜一猜,剪一剪。(课本12页的下半页部分)

5、看一看,说一说。

考察学生是否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并根据特征把图形分为对称图形和非对称图形两类。

出示图形

三、课堂活动

1、课文第13页“在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苏教国标版三年级下册)

《轴对称图形》教案

主备人:谢红

【教学目标】:

1. 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

2. 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 使学生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安门和常见平面图形等纸片(白纸、彩纸、剪刀、颜料、格子纸)

【课前游戏】:帮助米奇找耳朵。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换了个新的学习环境心情如何?愿意将你的心情写出来吗?(生到白板前写)想玩个游戏吗?(用拉幕出示一只耳朵的米奇)看我们的好友米奇也来了?看到它,你想对它说什么?咱们的游戏就是帮米奇找到它的耳朵。(出示形状,大小不一的耳朵。)学生到白板前来操作。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谈话:刚才上课前我们一起和米奇做了个有趣的游戏。在游戏中我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复习立体图形的认识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103-104页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深化对相关立体图形的认识。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增强学生在三维立体图形与二维平面图形之间正确进行转换的能力,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3.进一步体会立体图形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教学重点: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丰富学生对相关立体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设计理念:本节课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列表、观察、操作、想象等一系列活动,意在培养学生的直观思考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拓展与延伸”部分的思考题让学生根据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先猜一猜,再摆一摆,加以验证,融知识性、趣味性与挑战性于一体,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揭示课题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立体图形?(根据学生的口答,出示相应形状的物体)今天我们复习立体图形的认识。 回忆、口答

二、整理与反思

三、练习与实践

1.(出示透视图)说说每个立体图形的名称、特征以及各字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我们认识的数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第三周星期一第二节2003--.03--03

教学目标

1、 用学过的1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培养数感。

2、 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3、 积累活动经验,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交流,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增强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电脑动画,创设情境:卡通形象皮卡丘把小朋友带到数的王国。

讲述:数的王国里住着我们已学过的100以内的数,这些都是我们认识的数。

(板书:我们认识的数)它们经常跑到我们的生活中来。

二、 活动探究,解决问题

1、“说一说”的第一部分。

出示第一幅图,并播放学生说的话,出示相应的场景图。

讲述:这些同学可真是有心人,你能在生活中找到这些数吗?跟你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说完后组织学生交流,尽可能地让学生充分反言。

讲述:同学们说得真好,只要细心观察,你还会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数。

2、“说一说”的第二部分。

提问:谁来告诉我,你今年几岁了?自己的年龄都记得很清楚,我看谁能说出家中每个人的年龄?(先告诉我家中有几口人,

未完,继续阅读 >

《认识图形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认识图形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