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历“注水”不可取

2023-10-20 07:13:50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简历“注水”不可取

简历“注水”不可取

眼下又即将到了大学生求职的高峰期,很多大四学生都已经精心准备好了个人简历。然而记者在对一些大四学生的采访中了解到,他们的简历中“兑水”现象严重。一项调查报告也显示,有近三分之一的求职者在简历中有言而不实的内容,其中超过10%的人在教育背景和社会实践经历上夸大其词。对简历“注水”不可取,那么简历只能写大白话吗?也不然。职场专家指出,只要用点技巧,对简历进行适度包装,真实的简历照样行走天下。

怪状:

一个班16个“班长”

据一家企业负责招聘的朱先生介绍,在去年他们举行了一场校园招聘会,他们特意把收回来的简历做了一番统计,结果发现,一个班30人,竟然冒出了16个“班长”,剩下的全是“班干部”。朱先生告诉记者,毕业生简历“兑水”主要出现在在校期间的获奖证书和实践经历上。其实,公司在决定录用时,这些关键的信息都是要核查的。

困惑:

说实话会吃亏

一位女研究生告诉记者,简历造假是不可取的,但如果简历全是真实的,别人简历造假,自己不就吃亏了吗?她的心态也代表了大多数简历造假者的'心态:你要是实在没有过工作经历,可以写你在学校的社团经历啊,谁去调查?

建议:

适度包装没问题

职业顾问张建勤认为,为了能给招聘方留下较好的第一印象,求职者完全可以使用一些技巧适度包装自己的简历,如在弱项上避重就轻、避实就虚,而对强项突出渲染等。

如何突出渲染长处呢?如果教育背景不过关,就要拼命强调工作经验或与之相关的技能。应届毕业生一般没有工作经验,这是个致命的弱点。可以把和应聘职位相关的实习经验罗列出来,表述方式同上。如果掌握某种和工作直接有关的知识或技能,也要尽可能提及。

第2篇:论文简历不可取

论文简历不可取

简历越让人看不懂,获得面试的可能性会越大?一些应届生在简历中掺进大量专业术语,利用“论文简历”博得人事经理的认同,获得面试机会。

“人事经理看不懂,就会以为我水平很高。”来自本市一所理科院校的小汤说。记者看他的简历,四五百字的自述,竟然一大半是各类计算机术语。小汤说,凭着这份简历,已经拿到了三四家IT公司的面试单。

小汤坦言,其实那一大堆计算机术语多半自己也不太懂,都是直接从论文和教科书上拷贝的,目的.就是弄得人事经理一头雾水。

一家中介机构负责人说,由于缺乏相关专业背景,部分人事经理选才标准的确非常模糊,个别经理看简历时,甚至专挑自己看不懂的一类简历。本市一家IT公司的人事经理干脆说,自己是文科出身,哪里懂得求职者的简历上所描述的计算机术语或者金融术语。

人力资源专家认为,用人单位不仅需加强人事经理专业培训,还应建立多重应聘程序。对求职者而言,“论文简历”实不可取,个人自述过分专业有时会导致相反的结果,从而错失求职良机。

第3篇:简历的“名人效应”不可取

简历的“名人效应”不可取

简历,是时下高校毕业生求职必备的自荐材料。我曾看过一些同学的简历,无不为他们的精雕细琢所折服。但有一种现象不容忽视,就是简历上的“名人效应”。有些简历介绍大学主修课程,后面都要加上主讲老师的大名,标以某大学著名教授、研究生导师等。无非为了表明自己系名师门生,借名人添彩。窃以为:这是一种取之不当的行为。

“名人效应”是商业广告中最常用也是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借助“名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达到广告宣传目的。简历并非广告,它是向用人单位简要介绍个人经历的资料,其最大特点是“实”、“简”、“精”。当然,采用一些手法为之润色,使之引人关注,这未尝不可,但推崇“名人效应”的做法是否可取却有待商榷的'。“良莠不齐”这个成语大家一定很熟悉,大学生虽整体素质较高,但同样存在这种情况,包括学习、生活、心理诸多方面,即便是同一位老师指导下的学生,因素质、能力、经历、努力程度不同而呈现差异。拥有名师的指导,只是说明有一个好的外部条件,而不是结果,学与不学、学多学少,还有道德修养、能力素质等因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简历过度包装不可取

简历过度包装不可取

昨日,湖南大学举行2008届毕业生双向选择会,210余家用人单位摆台纳才,参会单位比去年增加了50%。

据了解,湖南大学2008届毕业生中有研究生2300多名,本科生5300多名。

记者在现场发现,往年简历越来越厚的趋势在今年出现变化,毕业生手中的简历大大“缩水”。湖大法学院毕业生彭觅的简历只有薄薄两页,她的简历包括社会实践与工作经历、个人荣誉等和不到千字的'自荐信,最后的署名则是自己手写的艺术签名,以突出个性。彭觅说,现在同学们的简历基本都是这一格式,虽然还是有人在简历上大做文章,还会贴上艺术照等,但越来越多的同学意识到,简历做得太厚,既浪费纸张又没有突出重点,反而不会为自己“加分”。

一些用人单位也表示,简历如果过度包装,反而会掩盖自身的特点。用人单位看简历一般遵循“15秒原则”,即面对众多简历,一份简历在手中停留不会超过15秒。所以简历的制作形式不要过于奢侈,最好根据招聘单位特点制作个性化简历,避免过多的套话空话。

未完,继续阅读 >

《简历“注水”不可取.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简历“注水”不可取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