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秋季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试卷
第1篇:八年级秋季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试卷
八年级秋季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句子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倔强(juè)阔绰(chuò)叱咤风云(chà)
B.慨叹(kǎi)澎湃(bài)销声匿迹(nì)
C.饶恕(shù)狡黠(jié)迥乎不同(jiǒng)
D.静穆(mù)梦寐(mèi)味同嚼蜡(jiáo)
2.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酝酿 觅食 萤火虫 不屑置辨
B.狼藉 鄙夷 文曲星 张皇失措
C.滑稽 问鼎 孺子牛 获益匪浅
D.深邃 肆虐 度假村 一劳永逸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以人为本,”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顺应民心,而不是修正民心。21世纪教育网
B.别人没想到的事,你想到了;别人想到的事,你做到了。
C.我们今天淡的是为什么分数不是衡量教育和人才的唯一标准?
D.这所学校的规模不算太大,全校只有五、六百名学生。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芦花荡》是一篇小说,选自《孙犁文集》,写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B.《蜡烛》中的育乞西本是一位仇恨侵略、渴望解放、热爱和平而富有爱心的南斯拉夫老妇人。
C.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D.标题、导语、背景是一般消息不可缺少的三部分。
5.按要求填空。(9分)
⑴《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景象的句子是______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_______,______。(2分)
⑵为人处世要洁身自好、不媚世俗,应像“莲”那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请用《爱莲说》中的名句填写)(1分)
⑶《望岳》中作者将泰山的神奇秀丽之归于大自然的诗句是 ______ ,______。《望岳》中体现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千古名句是______, ______。(2分)
⑷《春望》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千古诗句是 ______ ,______。(1分)
⑸写出两句描写战争的诗句或名言警句。(2分)______,______。(2分)
⑹今年适逢祖国66华诞,又即将迎来中秋佳节,可谓双喜临门,请你运用有关知识,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也为庆祝双节尽份心意。(1分)
上联:中秋节国庆节节节同庆节节高
下联:芙蓉饼荷叶饼饼饼团圆饼饼香
6.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画线句有语病,请逐一进行修改(可以调整语序,可以添加、删除或更换词语等,但不得改变原句要表达的意思)。(4分)
近日,淮安市政府启动了运河文化长廊建设项目。①通过这个项目的实施,使淮安城市品位得以提升。这长廊北起清江大闸口,南至淮安医堂子巷,位于其中段的是世界运河文化旅游区。②建成后,游客可以从中领略世界运河文化的魅力无穷。
修改①:______
修改②:______
提高成绩,初中频道为大家整理了八年级语文上期末模拟考试卷,希望大家可以用心去看,去学习。希望同学们不断取得进步!
一、积累运用(39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打颤(chàn)蓬勃(péng)蹊跷(qiāo)蓦地(mù)
B.焦灼(zhuó)倔强(jué)机械(jiè)抽噎(yē)
C.玛瑙(nǎo)逶迤(wēi)字帖(tiè)风靡(mǐ)
D.踌躇(chú)造诣(zhǐ)愠怒(wēn)踉跄(liàng)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遇到危险情况时,”校外安全辅导员告诉我们说:“最重要的是要保持镇定。”
B.吟诵《我的中国心》,怎能不唤起我们对祖国的爱,怎能不激起我们建设国家的豪情?
C.靠内部的一面,用砖砌成高约1米的宇墙。(城墙上所筑小墙)
D.学校开始上课时,总有一阵喧闹,在街上也能听到。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扬剧名家高秀英从小就入扬剧班社学艺,扬剧对她一点也不陌生。
B.扬州科技馆黄金周第一天就迎来第一个客流高峰。据统计,国庆当天客流量至少达到2万人以上。
C.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思维能力。
D.只有真正地亲近自然,融入自然,我们的情感才会更加丰富,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你不要再故弄玄虚了,快把实情告诉我吧。
B.中国女药学家屠吆吆研制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获得了诺贝尔奖。这一消息真是大快人心。
C.张老师眼睛一瞪,教室里立刻万籁俱寂,谁也不说话,等着听他的批评。
D.爸爸为了这个家,整天在外辛苦工作,花天酒地,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报答爸爸。
5.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英国作家都德写的小说《最后一课》是一篇爱国主义的好教材,文章主要通过最后一课和平时上课不同情景的对比来表现主题的。
B.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唐代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有《樊川文集》存世,《赤壁》《春望》均选自《樊川文集》。
C.萧乾的《枣核》、陆定一的《老山界》体裁都是属于散文的范畴。《老山界》采取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
D.《草》作者王朝柱,文章以“草”为题,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是小说的线索,还以此引发了思想的火花。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一)
飞舞的线条:书法
①今天,对中国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或多或少地知道中国有书法这种独特的艺术。书法艺术与写字有关,但不等于说,将字写得好看一些,就是书法艺术了。
②汉字书写的形式有很多种,早期刻在龟甲等上的叫甲骨文,后来镌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叫金文,又叫大篆。秦始皇统一中国,文字也随之统一,那叫小篆。汉代以后又有隶书,后来在隶书的基础上产生了楷书、行书、草书。行书和草书是书写的_______(甲),_______(乙)强,又有流畅的节奏,是人们平时很喜欢的书法形式。
③中国有书法艺术,得力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汉字,汉字是以象形为基础的方块文字,它具有独特的优美形式,为书法艺术的_______(丙)提供了条件。一是毛笔。毛笔的发明,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它不仅是书法艺术产生的基础,中国绘画的独特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来自于毛笔。由兔毫、羊毫、狼毫等做成的毛笔,柔软而富有弹性,可以产生丰富的变化,为书法艺术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④书法是线条的艺术。当代中国台湾舞蹈家林怀民领衔的“云门舞集”舞蹈团,曾创作《行草》组舞,享誉世界。他的灵感来自中国书法。它活化了中国书法的精神,其中《行草贰》最为典型。在舞蹈过程中,舞者如同一个即兴创作的书法家,挥毫泼墨,时而停顿,时而激越,时而流动婉转,时而迟缓柔媚。虽然布景上没有书法,舞台上没有字迹,但使人感受到书法的气脉在流动。
⑤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大书法家张旭整天沉浸在他的行草世界中,他日日临摹前代大师的书迹,但进步不大。一日,他到长安街头,看到人头攒动,凑前一看,见一位女舞蹈家,姿容曼妙,身材纤秀,挥舞着长剑,凌空飞舞,柔美的身躯,飘拂的衣带,随着剑起伏。舞蹈家的身体、长剑和外在的世界几乎合为一体。她就是京城著名的舞蹈家公孙大娘。张旭看得如醉如痴,从中悟出了书法妙道,从此书艺大进。
⑥一个是______________,一个是______________,它说明书法和舞蹈有共通的因素。这共通的因素,就是无影无形又无处不在的内在气脉。书法以流动的气脉为灵魂。
⑦有的人说,看中国书法,就像看太极拳,拳手以优游回环的节奏,在茫茫虚空之中,舞出一条流动的线。
⑧中国书法所说的“一笔书”,就是就这一内在线条而言的。一笔书,不是说一笔写成,笔与笔不间断地连在一起,而是一气相连。外在的笔迹可以是缺断的,但内在的气脉不能断,内在气脉断了,就没有了生机。
⑨“一笔书”的提倡者是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他的存世名作《鸭头丸帖》,就是气脉不断之作,一气呵成,气韵流荡,线条之间时断时连。我们读这样的作品,不知不觉中就会被它内在的线条所抓住。(选自《中国文化读本》)
7.填写在文中甲、乙、丙三处最合适的一项应是()(2分)
A.实用性快捷化形式感B.形式感实用性快捷化
C.快捷化形式感实用性D.快捷化实用性形式感
8.第①段中加点词语“稍”、“或多或少”可否去掉?为什么?(2分)
9.简要概括④、⑤两段内容,填写在第⑥段的横线上。(1分)
10.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几个方面说明的:(3分)
11.【甲】有人说:汉字书法艺术不光属于书法家。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写好属于我们的、我们每日应用的汉字。
【乙】一名中学生,因作业字迹潦草和错误百出而被老师批评,他满不在乎地说:“您真是太‘老土’了!现在都用电脑上打字,谁还总用笔写汉字呀!将来我只要会用钢笔签出漂亮的名字就够了。”
你同意哪种观点?说说理由。(3分)
二)
母亲的书
琦君(台湾)
①从小到大,我上过那么多年学,后来又教书,天天生活不离书,和书打的交道最多,也读过很多本书,而母亲的书却是我怎么读也读不完的一本。
②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
③我就会问:“哪本书呀?”
④“那本橡皮纸的。”
⑤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给爸爸绣拖鞋面了。
⑥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彩色缤纷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花样。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着嘴。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着嘴的是母的。喜鹊也跟人一样,男女性格有别。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得最厚的一页。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然后再翻到另一页,用心地选出丝线,绣起花来。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是母亲永久的样本,她心里什么图案和颜色,都仿佛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
⑦母亲为什么叫这本书为橡皮纸书呢?是因为书页的纸张又厚又硬,像树皮的颜色,也不知是什么材料做的,非常坚韧,再怎么翻也不会撕破,又可以防潮湿。母亲就给它一个新式的名称——橡皮纸。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纸,是太外婆亲手裁订起来给外婆,外婆再传给母亲的。书页是双层对折,中间的夹层里,有时会夹着母亲心中的至宝,那就是父亲从北平的来信,这才是“无字天书”中真正的“书”了。母亲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读,直到花儿绣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论语》《孟子》背得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⑧还有一本母亲喜爱的书,也是我记忆中非常深刻的,那就是怵目惊心《十殿阎王》。粗糙的黄标纸上,印着简单的图画。是阴间十座阎王殿里,面目狰狞的阎王、牛头马面,以及形形色色的鬼魂。依着他们在世为人的善恶,接受不同的奖赏与惩罚。惩罚的方式最恐怖,有上尖刀山、落油锅、被猛兽追扑等等。然后从一个圆圆的轮回中转出来,有升为大官或大富翁的,有变为乞丐的,也有降为猪狗、鸡鸭、蚊蝇的。母亲对这些图画好像百看不厌,有时指着它对我说:“阴间与阳间的隔离,就只在一口气。活着还有这口气,就要做好人,行好事。”母亲常爱说的一句话是:“不要扯谎,小心拔舌耕犁啊。”“拔舌耕犁”也是这本书里的一幅图画,画着一个披头散发的女鬼,舌头被拉出来,刺一个窟窿,套着犁头由牛拉着耕田,是对说谎者最重的惩罚。所以她常拿来警告人。
⑨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另一本书是黄历。她在床头小几抽屉里,厨房碗橱抽屉里,都各放一本。随时取出来翻查,看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日子的好坏,对母亲来说是太重要了。她万事细心,什么事都要图个吉利。买猪仔,修理牛栏猪栓,插秧、割稻都要拣好日子。腊月里做酒蒸糕更不用说了。只有母鸡孵出一窝小鸡来,由不得她拣在哪一天,但她也要看一下黄历。如果逢上大吉大利的好日子,她就好高兴,想着这一窝鸡就会一帆风顺地长大,如果不巧是个不太好的日子,她就会叫我格外当心走路,别踩到小鸡,在天井里要提防老鹰攫去。有一次,一只大老鹰飞扑下来,母亲放下锅铲,奔出来赶老鹰,还是被衔走了一只小鸡。母亲跑得太急,一不小心,脚踩着一只小鸡,把它的小翅膀踩断了。小鸡叫得好凄惨,母鸡在我们身边团团转,咯咯咯地悲鸣。母亲身子一歪,还差点摔了一跤。我扶她坐在长凳上,她手掌心里捧着受伤的小鸡,又后悔不该踩到它,又心痛被老鹰衔走的小鸡,眼泪一直地流,我也要哭了。
⑩黄历上一年二十四个节气,母亲背得滚瓜烂熟。每次翻开黄历,要查眼前这个节气在哪一天,她总是从头念起,一直念到当月的那个节气为止。我也跟着背:“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但每回念到八月的白露、秋分时,不知为什么,心里总有一丝凄凄凉凉的感觉。小小年纪,就兴起“一年容易又秋风”的感慨。也许是因为八月里有个中秋节,诗里面形容中秋节月亮的句子那么多。中秋节是应当全家团圆的,而一年盼一年,父亲和大哥总是在北平迟迟不归。还有老师教过我诗经里的《蒹葭》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回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我当时觉得“宛在水中央”不大懂,而且有点滑稽。最喜欢的是头两句。“白露为霜”使我联想起“鬓边霜”,老师教过我那是比喻白发。我时常抬头看一下母亲的额角,是否已有“鬓边霜”了。
⑾《本草纲目》是母亲做学问的书,那里面那么多木字旁、草字头的字,母亲实在也认不得几个。但她总把它端端正正摆在床头几上,偶然翻一阵,说来也头头是道。其实都是外公这位山乡郎中口头传授给她的,母亲只知道出典都在这本书里就是了。
⑿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
摘自浙江文艺出版社《琦君散文》(文章有删改)
12.文章围绕母亲的三本书,回忆了与母亲有关的.哪些事?(3分)
13.细读第⑦段,说说黄历为什么是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书?(2分)
14.赏析理解语句。(4分)
(1)赏析第⑤段中画线句的妙处。(2分)
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
(2)说说第⑧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2分)
但她总把它端端正正摆在床头几上,偶然翻一阵,说来也头头是道。
15.文章结尾说“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这样说矛盾吗?为什么?(2分)
16.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本文以“母亲的书”为线索组织材料,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来探究“母亲的书”,勾勒母亲的形象,捕捉母亲的情感世界。
B.第⑤段的“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都仿佛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这句话通过“我”的心理活动写母亲的心理,表现外婆的爱触发了母亲绣花的灵感。
C.琦君的《春酒》与本文都是通过生动的生活细节,来展现母亲的形象,从而表达她对母亲的赞美。
D.作者将母亲的书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平淡中注入深沉,温馨中透着爱怜,字里行间流淌着一种浅浅的愁绪。
三、古诗文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9~24题。(15分)
(一)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谈笑有鸿儒()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4)无丝竹之乱耳()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9.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20.“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往方式,你有什么看法?(2分)
二)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宽尝行,有人失牛者,乃就宽车认之。宽无所言,下驾步归。有顷,认者得牛而送还,叩头谢曰:“惭负长者,随所刑罪。”宽曰:“物有相类(1)事容脱误(2),幸(3)劳见归,何为谢之?”州里服其量。
(选自范晔《后汉书》)
〔注释〕(1)类:类似。(2)脱误:疏忽失误。(3)幸:承蒙。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宽尝行()(2)乃就宽车认之()
(3)何为谢之()
22.请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惭负长者,随所刑罪。
23.选文中的刘宽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三)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4.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1分)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25.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2分)
四、作文(40分)
26.请以“感谢一路有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如果写诗歌,不少于20行)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等。
3.书写优美,字迹工整,卷面整洁。(达到此项要求,评分时可酌情奖励2分,卷面太差者,扣3分。)
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八年级秋季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试卷还满意吗?相信大家都会仔细阅读,加油哦!
为了帮助大家能够对自己多学的知识点有所巩固,下文整理了这篇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卷,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知识积累。(36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mù)______集故弄(xuán)______虚蹊(qiāo)(jū)______理力争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生活中总会有一些压力,一些锁碎,让我们身不由己。而当你站在险峰远远地望去,所有蜿蜒的葱笼挺拔的山峰和丛丛簇簇开在石缝间的绚烂,都将是一种令人振愤的希望。所有走过的路,仅管布满荆棘,而生命本真的意义,却永远无法停下,也无法回顾,只有坦然沉着。
错别字改正
3.默写。(13分)
(1)工欲善其事,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不如退而织网
(3)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
(4)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____________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____________,像波涛在澎湃。
(5)杜甫《春望》中,表达战乱中诗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杜牧在《泊秦淮》中“____________。”表现了在国运衰微的时候,那些官僚豪绅不以国事为念,反而聚集在酒楼中欣赏亡国之音的醉生梦死的生活。
(7)日有所思,夜有所梦,“____________。”就是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垂暮之年不忘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梦境,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8)毛泽东在《七律长征》诗中,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反衬出红军战士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魄的诗句是________。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为了促进海峡两岸的交流合作,祖国大陆将进一步采取15项惠及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
B.在阅读文学名著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世间人生的真谛。
C.这篇报道列举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
D.人生是无法回头再来的,然而做每件事都要细心谨慎。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朝鲜发射卫星的举动在国际社会引起轩然大波,美国、日本、韩国纷纷表示朝鲜是在向国际社会发起新的挑衅。
B.近日,中国与菲律宾舰船在南沙黄岩岛海域对峙事件一波三折,远未结束,两国都坚持对方舰船先离开。
C.受利益驱动,地沟油上餐桌、旧皮鞋熬制老酸奶、毒豆芽等食品安全事件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
D.2月23日,日本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竟否认“南京大屠杀”事件存在,对此,我们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死灰复燃。
6.排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清风拂过,细纱在空中荡开,又滑下来。②这雨丝,是漓江之畔的苗女刚刚从碧水中拎起的那缕柔柔细细的纱。③然后悄悄洒向扁舟,洒向村落,洒向群山。④她伸展开手臂,轻轻地把细纱挂向云端。⑤春雨如丝。
A.⑤①②④③B.⑤②④③①C.⑤②④①③D.⑤①④②③
7.亲爱的同学们,自从学校开展读书节活动以来,书香渐渐弥漫整个校园。现在,学校决定组织一次“读书节”汇报演出活动,请你作为节目主持人,说一段开场白。(50字以上)(3分)
8.《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_________》,共十篇。(1分)
①、请写出其中的两个篇名(课内学过的除外)(2分)
②、请简介一下其中的一篇(课内学过的除外)的主要内容:。(3分)
第2篇:八年级秋季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句子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倔强(juè)阔绰(chuò)叱咤风云(chà)
B.慨叹(kǎi)澎湃(bài)销声匿迹(nì)
C.饶恕(shù)狡黠(jié)迥乎不同(jiǒng)
D.静穆(mù)梦寐(mèi)味同嚼蜡(jiáo)
2.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酝酿 觅食 萤火虫 不屑置辨
B.狼藉 鄙夷 文曲星 张皇失措
C.滑稽 问鼎 孺子牛 获益匪浅
D.深邃 肆虐 度假村 一劳永逸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以人为本,”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顺应民心,而不是修正民心。21世纪教育网
B.别人没想到的事,你想到了;别人想到的事,你做到了。
C.我们今天淡的是为什么分数不是衡量教育和人才的唯一标准?
D.这所学校的规模不算太大,全校只有五、六百名学生。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芦花荡》是一篇小说,选自《孙犁文集》,写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B.《蜡烛》中的育乞西本是一位仇恨侵略、渴望解放、热爱和平而富有爱心的南斯拉夫老妇人。
C.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D.标题、导语、背景是一般消息不可缺少的三部分。
5.按要求填空。(9分)
⑴《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景象的句子是______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_______,______。(2分)
⑵为人处世要洁身自好、不媚世俗,应像“莲”那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请用《爱莲说》中的名句填写)(1分)
⑶《望岳》中作者将泰山的神奇秀丽之归于大自然的诗句是 ______ ,______。《望岳》中体现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2分)
⑷《春望》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千古诗句是 ______,______。(1分)
⑸写出两句描写战争的诗句或名言警句。(2分)______,______。(2分)
⑹今年适逢祖国66华诞,又即将迎来中秋佳节,可谓双喜临门,请你运用有关知识,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也为庆祝双节尽份心意。(1分)
上联:中秋节国庆节节节同庆节节高
下联:芙蓉饼荷叶饼饼饼团圆饼饼香
6.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画线句有语病,请逐一进行修改(可以调整语序,可以添加、删除或更换词语等,但不得改变原句要表达的意思)。(4分)
近日,淮安市政府启动了运河文化长廊建设项目。①通过这个项目的实施,使淮安城市品位得以提升。这长廊北起清江大闸口,南至淮安医堂子巷,位于其中段的是世界运河文化旅游区。②建成后,游客可以从中领略世界运河文化的魅力无穷。
修改①:______
修改②:______
提高成绩,初中频道为大家整理了八年级语文上期末模拟考试卷,希望大家可以用心去看,去学习。希望同学们不断取得进步!
一、积累运用(39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打颤(chàn)蓬勃(péng)蹊跷(qiāo)蓦地(mù)
B.焦灼(zhuó)倔强(jué)机械(jiè)抽噎(yē)
C.玛瑙(nǎo)逶迤(wēi)字帖(tiè)风靡(mǐ)
D.踌躇(chú)造诣(zhǐ)愠怒(wēn)踉跄(liàng)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遇到危险情况时,”校外安全辅导员告诉我们说:“最重要的是要保持镇定。”
B.吟诵《我的中国心》,怎能不唤起我们对祖国的爱,怎能不激起我们建设国家的豪情?
C.靠内部的一面,用砖砌成高约1米的宇墙。(城墙上所筑小墙)
D.学校开始上课时,总有一阵喧闹,在街上也能听到。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扬剧名家高秀英从小就入扬剧班社学艺,扬剧对她一点也不陌生。
B.扬州科技馆黄金周第一天就迎来第一个客流高峰。据统计,国庆当天客流量至少达到2万人以上。
C.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思维能力。
D.只有真正地亲近自然,融入自然,我们的情感才会更加丰富,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你不要再故弄玄虚了,快把实情告诉我吧。
B.中国女药学家屠吆吆研制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获得了诺贝尔奖。这一消息真是大快人心。
C.张老师眼睛一瞪,教室里立刻万籁俱寂,谁也不说话,等着听他的批评。
D.爸爸为了这个家,整天在外辛苦工作,花天酒地,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报答爸爸。
5.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英国作家都德写的小说《最后一课》是一篇爱国主义的好教材,文章主要通过最后一课和平时上课不同情景的对比来表现主题的。
B.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唐代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有《樊川文集》存世,《赤壁》《春望》均选自《樊川文集》。
C.萧乾的《枣核》、陆定一的《老山界》体裁都是属于散文的范畴。《老山界》采取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
D.《草》作者王朝柱,文章以“草”为题,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是小说的线索,还以此引发了思想的火花。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一)
飞舞的线条:书法
①今天,对中国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或多或少地知道中国有书法这种独特的艺术。书法艺术与写字有关,但不等于说,将字写得好看一些,就是书法艺术了。
②汉字书写的形式有很多种,早期刻在龟甲等上的叫甲骨文,后来镌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叫金文,又叫大篆。秦始皇统一中国,文字也随之统一,那叫小篆。汉代以后又有隶书,后来在隶书的基础上产生了楷书、行书、草书。行书和草书是书写的_______(甲),_______(乙)强,又有流畅的节奏,是人们平时很喜欢的书法形式。
③中国有书法艺术,得力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汉字,汉字是以象形为基础的方块文字,它具有独特的优美形式,为书法艺术的_______(丙)提供了条件。一是毛笔。毛笔的发明,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它不仅是书法艺术产生的基础,中国绘画的独特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来自于毛笔。由兔毫、羊毫、狼毫等做成的毛笔,柔软而富有弹性,可以产生丰富的变化,为书法艺术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④书法是线条的艺术。当代中国台湾舞蹈家林怀民领衔的“云门舞集”舞蹈团,曾创作《行草》组舞,享誉世界。他的灵感来自中国书法。它活化了中国书法的精神,其中《行草贰》最为典型。在舞蹈过程中,舞者如同一个即兴创作的书法家,挥毫泼墨,时而停顿,时而激越,时而流动婉转,时而迟缓柔媚。虽然布景上没有书法,舞台上没有字迹,但使人感受到书法的气脉在流动。
⑤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大书法家张旭整天沉浸在他的行草世界中,他日日临摹前代大师的书迹,但进步不大。一日,他到长安街头,看到人头攒动,凑前一看,见一位女舞蹈家,姿容曼妙,身材纤秀,挥舞着长剑,凌空飞舞,柔美的身躯,飘拂的衣带,随着剑起伏。舞蹈家的身体、长剑和外在的世界几乎合为一体。她就是京城著名的舞蹈家公孙大娘。张旭看得如醉如痴,从中悟出了书法妙道,从此书艺大进。
⑥一个是______________,一个是______________,它说明书法和舞蹈有共通的因素。这共通的因素,就是无影无形又无处不在的内在气脉。书法以流动的气脉为灵魂。
⑦有的人说,看中国书法,就像看太极拳,拳手以优游回环的节奏,在茫茫虚空之中,舞出一条流动的线。
⑧中国书法所说的“一笔书”,就是就这一内在线条而言的。一笔书,不是说一笔写成,笔与笔不间断地连在一起,而是一气相连。外在的笔迹可以是缺断的,但内在的气脉不能断,内在气脉断了,就没有了生机。
⑨“一笔书”的提倡者是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他的存世名作《鸭头丸帖》,就是气脉不断之作,一气呵成,气韵流荡,线条之间时断时连。我们读这样的作品,不知不觉中就会被它内在的线条所抓住。(选自《中国文化读本》)
7.填写在文中甲、乙、丙三处最合适的一项应是()(2分)
A.实用性快捷化形式感B.形式感实用性快捷化
C.快捷化形式感实用性D.快捷化实用性形式感
8.第①段中加点词语“稍”、“或多或少”可否去掉?为什么?(2分)
9.简要概括④、⑤两段内容,填写在第⑥段的横线上。(1分)
10.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几个方面说明的:(3分)
11.【甲】有人说:汉字书法艺术不光属于书法家。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写好属于我们的、我们每日应用的汉字。
【乙】一名中学生,因作业字迹潦草和错误百出而被老师批评,他满不在乎地说:“您真是太‘老土’了!现在都用电脑上打字,谁还总用笔写汉字呀!将来我只要会用钢笔签出漂亮的名字就够了。”
你同意哪种观点?说说理由。(3分)
二)
母亲的书
琦君(台湾)
①从小到大,我上过那么多年学,后来又教书,天天生活不离书,和书打的交道最多,也读过很多本书,而母亲的书却是我怎么读也读不完的一本。
②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
③我就会问:“哪本书呀?”
④“那本橡皮纸的。”
⑤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给爸爸绣拖鞋面了。
⑥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彩色缤纷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花样。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着嘴。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着嘴的是母的。喜鹊也跟人一样,男女性格有别。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得最厚的一页。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然后再翻到另一页,用心地选出丝线,绣起花来。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是母亲永久的样本,她心里什么图案和颜色,都仿佛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
⑦母亲为什么叫这本书为橡皮纸书呢?是因为书页的纸张又厚又硬,像树皮的颜色,也不知是什么材料做的,非常坚韧,再怎么翻也不会撕破,又可以防潮湿。母亲就给它一个新式的名称——橡皮纸。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纸,是太外婆亲手裁订起来给外婆,外婆再传给母亲的。书页是双层对折,中间的夹层里,有时会夹着母亲心中的至宝,那就是父亲从北平的来信,这才是“无字天书”中真正的“书”了。母亲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读,直到花儿绣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论语》《孟子》背得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⑧还有一本母亲喜爱的书,也是我记忆中非常深刻的,那就是怵目惊心《十殿阎王》。粗糙的黄标纸上,印着简单的图画。是阴间十座阎王殿里,面目狰狞的阎王、牛头马面,以及形形色色的鬼魂。依着他们在世为人的善恶,接受不同的奖赏与惩罚。惩罚的方式最恐怖,有上尖刀山、落油锅、被猛兽追扑等等。然后从一个圆圆的轮回中转出来,有升为大官或大富翁的,有变为乞丐的,也有降为猪狗、鸡鸭、蚊蝇的。母亲对这些图画好像百看不厌,有时指着它对我说:“阴间与阳间的隔离,就只在一口气。活着还有这口气,就要做好人,行好事。”母亲常爱说的一句话是:“不要扯谎,小心拔舌耕犁啊。”“拔舌耕犁”也是这本书里的一幅图画,画着一个披头散发的女鬼,舌头被拉出来,刺一个窟窿,套着犁头由牛拉着耕田,是对说谎者最重的惩罚。所以她常拿来警告人。
⑨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另一本书是黄历。她在床头小几抽屉里,厨房碗橱抽屉里,都各放一本。随时取出来翻查,看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日子的好坏,对母亲来说是太重要了。她万事细心,什么事都要图个吉利。买猪仔,修理牛栏猪栓,插秧、割稻都要拣好日子。腊月里做酒蒸糕更不用说了。只有母鸡孵出一窝小鸡来,由不得她拣在哪一天,但她也要看一下黄历。如果逢上大吉大利的好日子,她就好高兴,想着这一窝鸡就会一帆风顺地长大,如果不巧是个不太好的日子,她就会叫我格外当心走路,别踩到小鸡,在天井里要提防老鹰攫去。有一次,一只大老鹰飞扑下来,母亲放下锅铲,奔出来赶老鹰,还是被衔走了一只小鸡。母亲跑得太急,一不小心,脚踩着一只小鸡,把它的小翅膀踩断了。小鸡叫得好凄惨,母鸡在我们身边团团转,咯咯咯地悲鸣。母亲身子一歪,还差点摔了一跤。我扶她坐在长凳上,她手掌心里捧着受伤的小鸡,又后悔不该踩到它,又心痛被老鹰衔走的小鸡,眼泪一直地流,我也要哭了。
⑩黄历上一年二十四个节气,母亲背得滚瓜烂熟。每次翻开黄历,要查眼前这个节气在哪一天,她总是从头念起,一直念到当月的那个节气为止。我也跟着背:“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但每回念到八月的白露、秋分时,不知为什么,心里总有一丝凄凄凉凉的感觉。小小年纪,就兴起“一年容易又秋风”的感慨。也许是因为八月里有个中秋节,诗里面形容中秋节月亮的句子那么多。中秋节是应当全家团圆的,而一年盼一年,父亲和大哥总是在北平迟迟不归。还有老师教过我诗经里的《蒹葭》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回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我当时觉得“宛在水中央”不大懂,而且有点滑稽。最喜欢的是头两句。“白露为霜”使我联想起“鬓边霜”,老师教过我那是比喻白发。我时常抬头看一下母亲的额角,是否已有“鬓边霜”了。
⑾《本草纲目》是母亲做学问的书,那里面那么多木字旁、草字头的字,母亲实在也认不得几个。但她总把它端端正正摆在床头几上,偶然翻一阵,说来也头头是道。其实都是外公这位山乡郎中口头传授给她的,母亲只知道出典都在这本书里就是了。
⑿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
摘自浙江文艺出版社《琦君散文》(文章有删改)
12.文章围绕母亲的三本书,回忆了与母亲有关的哪些事?(3分)
13.细读第⑦段,说说黄历为什么是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书?(2分)
14.赏析理解语句。(4分)
(1)赏析第⑤段中画线句的妙处。(2分)
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
(2)说说第⑧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2分)
但她总把它端端正正摆在床头几上,偶然翻一阵,说来也头头是道。
15.文章结尾说“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这样说矛盾吗?为什么?(2分)
16.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本文以“母亲的书”为线索组织材料,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来探究“母亲的书”,勾勒母亲的形象,捕捉母亲的情感世界。
B.第⑤段的“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都仿佛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这句话通过“我”的心理活动写母亲的心理,表现外婆的爱触发了母亲绣花的灵感。
C.琦君的《春酒》与本文都是通过生动的生活细节,来展现母亲的形象,从而表达她对母亲的赞美。
D.作者将母亲的书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平淡中注入深沉,温馨中透着爱怜,字里行间流淌着一种浅浅的愁绪。
三、古诗文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9~24题。(15分)
(一)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谈笑有鸿儒()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4)无丝竹之乱耳()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9.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20.“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往方式,你有什么看法?(2分)
二)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宽尝行,有人失牛者,乃就宽车认之。宽无所言,下驾步归。有顷,认者得牛而送还,叩头谢曰:“惭负长者,随所刑罪。”宽曰:“物有相类(1)事容脱误(2),幸(3)劳见归,何为谢之?”州里服其量。
(选自范晔《后汉书》)
〔注释〕(1)类:类似。(2)脱误:疏忽失误。(3)幸:承蒙。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宽尝行()(2)乃就宽车认之()
(3)何为谢之()
22.请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惭负长者,随所刑罪。
23.选文中的刘宽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三)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4.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1分)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25.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2分)
四、作文(40分)
26.请以“感谢一路有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如果写诗歌,不少于20行)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等。
3.书写优美,字迹工整,卷面整洁。(达到此项要求,评分时可酌情奖励2分,卷面太差者,扣3分。)
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八年级秋季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试卷还满意吗?相信大家都会仔细阅读,加油哦!
为了帮助大家能够对自己多学的知识点有所巩固,下文整理了这篇8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卷,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知识积累。(36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mù)______集故弄(xuán)______虚蹊(qiāo)(jū)______理力争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生活中总会有一些压力,一些锁碎,让我们身不由己。而当你站在险峰远远地望去,所有蜿蜒的葱笼挺拔的山峰和丛丛簇簇开在石缝间的绚烂,都将是一种令人振愤的希望。所有走过的路,仅管布满荆棘,而生命本真的意义,却永远无法停下,也无法回顾,只有坦然沉着。
错别字改正
3.默写。(13分)
(1)工欲善其事,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不如退而织网
(3)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
(4)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____________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____________,像波涛在澎湃。
(5)杜甫《春望》中,表达战乱中诗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杜牧在《泊秦淮》中“____________。”表现了在国运衰微的时候,那些官僚豪绅不以国事为念,反而聚集在酒楼中欣赏亡国之音的醉生梦死的生活。
(7)日有所思,夜有所梦,“____________。”就是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垂暮之年不忘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梦境,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8)毛泽东在《七律长征》诗中,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反衬出红军战士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魄的诗句是________。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为了促进海峡两岸的交流合作,祖国大陆将进一步采取15项惠及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
B.在阅读文学名著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世间人生的真谛。
C.这篇报道列举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
D.人生是无法回头再来的,然而做每件事都要细心谨慎。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朝鲜发射卫星的举动在国际社会引起轩然大波,美国、日本、韩国纷纷表示朝鲜是在向国际社会发起新的挑衅。
B.近日,中国与菲律宾舰船在南沙黄岩岛海域对峙事件一波三折,远未结束,两国都坚持对方舰船先离开。
C.受利益驱动,地沟油上餐桌、旧皮鞋熬制老酸奶、毒豆芽等食品安全事件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
D.2月23日,日本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竟否认“南京大屠杀”事件存在,对此,我们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死灰复燃。
6.排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清风拂过,细纱在空中荡开,又滑下来。②这雨丝,是漓江之畔的苗女刚刚从碧水中拎起的那缕柔柔细细的纱。③然后悄悄洒向扁舟,洒向村落,洒向群山。④她伸展开手臂,轻轻地把细纱挂向云端。⑤春雨如丝。
A.⑤①②④③B.⑤②④③①C.⑤②④①③D.⑤①④②③
7.亲爱的同学们,自从学校开展读书节活动以来,书香渐渐弥漫整个校园。现在,学校决定组织一次“读书节”汇报演出活动,请你作为节目主持人,说一段开场白。(50字以上)(3分)
8.《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_________》,共十篇。(1分)
①、请写出其中的两个篇名(课内学过的除外)(2分)
②、请简介一下其中的一篇(课内学过的除外)的主要内容:。(3分)
第3篇: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综合试卷
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综合试卷
一、基础知识选择题(19分)
1.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淳(chún)朴 招徕(lái)馈(kuì)赠 炽(chì)热 藏污纳垢(gòu)B.蜿(wān)蜒 禁锢(gù)吞噬(shì)稽(jī)首 众目睽睽(kúi)C.缄(jiān)默 狩(shǒu)猎 发怵(chù)黝(yóu)黑 龙吟凤哕(hùi)D.媲(pǐ)美 笃(dú)信 干涸(gù)执拗(niù)相形见绌(zhuó)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1分)
A.矫健 葱笼 园满成功 难以置信 B.憔悴 藉贯 重峦叠嶂 谈笑风声 C.晒笑 殉职 杳无消息 莫忠一是 D.门楣 执拗 痛心疾首 顾名思义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1分)
A.《醉翁亭记》以“醉”.“乐”二字提挈全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B.“曾经沧海难为水”是唐代诗人元稹《离思》中的诗句,意思是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C.列夫•托尔斯泰和高尔基都是俄国著名文学家,茨威格.纪伯伦.星新一.利奥波德分别
第4篇:秋季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秋季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初中各科目的学习对同学们提高综合成绩非常重要,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外,平时的积累与练习也是学生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本文为大家提供了秋季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一定帮助。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4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克扣(kè)淡薄(báo)提防(tī)长途跋涉(bá)
B.憧憬(chóng)针灸(jiū)憎恶(zēng)锐不可当(dāng)
C.疮疤(chuāng)琐屑(xiè)签订(qiān)纷纷溃退(kuì)
D.笨拙(zhuō)诘问(jí)震悚(sǒng)眼花缭乱(liáo)
2.下列词语的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惧惮荒谬丰功伟绩富丽堂皇
B.渴慕瓦砾大庭广众穷愁潦倒
C.赃物悼念微不足道世外桃源
D.霹雳惊骇风尘苦旅月明风轻
3.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2分)
A.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
B.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