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和谐课堂的构建论文
第1篇:新时期和谐课堂的构建论文
新时期和谐课堂的构建论文
新课程改革提倡“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营造轻松的教学流程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前提,提高教师人格魅力尊重学生人格,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基础,民主教学是创和谐政治课堂的关键。
[关键词]和谐课堂教学
和谐发展是教育的理想境界,是新课程改革极力倡导和追求的价值取向。尊重生命,体现人性,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正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教学理念。而和谐发展的核心是人格的和谐发展,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在平等的对话中,学生才能充分地张扬个性,培育起探索未知的情感、态度、信念、动机和需要等。这就呼唤教学活动必须为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课堂充满文化的魅力和生命的活力。
一、营造轻松的教学流程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前提和谐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与人的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课堂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首先要营造轻松的教学流程。
保持好心情,才有好气氛。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轻松起来。试想,铃声响后,学生看见讲台前黑着脸的老师,谁还能轻松起来。因此,教师要努力保持微笑,让微笑成为教师课堂上的基本面部表情,通过鼓励的话语拉近老师和学生情感上的距离,学生不知不觉进入学习,不仅易懂,而且乐学。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会经常发现许多的插曲,如果能妥善处理,就能让课堂更加精彩,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本节课的成败。如:有一次,我讲课正入题时,发现一生正津津有味的吃东西,我用眼神给他提醒了多次,无效,本想狠狠地批评甚至挖苦他。但我并没有这么做,一边讲课一边慢慢地走到他身边,笑着对他说,你今早可能遇到什么事情了,还没过早餐就上教室,现在教师准许你到楼梯间好好的把东西吃了来上课。等该生回教室后,很快融入课堂,课堂气氛突然间更加活跃,热情高涨,很快就完成本节课内容。这一节课是这个班课堂表现最好,听课效率也是最高的一节课。看来,教师能够保持理智、轻松的教学流程,对和谐课堂氛围的构建确实十分重要。
二、提高教师人格魅力尊重学生人格,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基础
新时期,中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望有了新变化,他们心目中理想教师的标准不再仅仅是知识广博、教学方法好,学生更关注教师的人格特质,喜欢和蔼、幽默、开朗、能跟上时代潮流的老师。
(一)有激情。我们都做过学生,那么我们是不是能喜欢这样一位老师:从上课到下课,他(她)的语调是一样的,面部表情也是一样的,就像是一杯白开水,怎么喝都没味儿。
我们会喜欢吗?不会!那我们的学生会喜欢这样的老师吗?当然也不会!教育家陶行之很早就主张教师要有爱心,要有热情。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说“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自己心中要有阳光”。所以说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充满热情、积极地参与学习,必须自己有热情、有真情,有激情,有忘我的投入,这样才能带动学生热爱学习的热情。
(二)会鼓励。每一个孩子都需要鼓励,渴望得到赏识,就像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每个细小动作和微妙的神态暗示、富于积极的情感性鼓励语言,都能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火,激发其内在的积极性,使师生心心相印,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吉林省教育社区v8L2B。[!PH1、学生答得有创意时鼓励。2、学生答得不对时鼓励。3、学生答不上来时鼓励。
三、民主教学是创和谐政治课堂的关键。
只有民主,学生才能心情舒畅,才能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于创新;只有民主,学生才能发挥创造力,而且使大多数学生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
如我在八年级上册第一课《走进父母》的授课过程中,首先播放朗读孟郊《游子吟》一诗,然后在屏幕上打出六道思考题:1、你知道每年哪天为母亲节?2、你能记住父母的生日吗?3、父母生病了你怎么办?4、你在家里经常帮父母做家务吗?5、为什么要孝敬父母?6、你将来要否孝敬父母及怎样孝敬他们?接着用十分钟让学生结合阅读课文进行思考。这时,课堂上你可以看到紧张而积极读思的场面:有在书本上做记号的;有在本子上写东西的;有前后桌之间相互小声嘀咕的……十分钟后,学生回答问题的场面更是热烈,教师一提出问题,马上小手林立,起来回答问题时有起来插话的,同学答得不对时有主动起来指正或反驳的,还有反问教师的,总之有点象自由市场上购物讨价还价的情景。“你知道每年哪天为母亲节?”学生一般都能答得出来,在回答“你能记住父母的生日吗?”一问时,大部分学生说记不清自己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有的说,每年只有父母给自己过生日,父母根本没过过生日;记不清自己父母生日的学生,起来回答时面红耳赤,抓耳挠腮,引起同学们的笑声。这时你会听到有的学生的反驳:难道你们就记得清楚吗?课堂进行到这儿,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问:“老师,你记得住吗?该教师稍顿一下说:“原来我与你们一样,也记不清楚,但是,现在我记住了。”特别是“你将来要否孝敬父母及怎样孝敬他们?”一问时,有回答说,将来给父母很多的钱用或什么事情也不让父母做,让父母享清福;有回答说,还没想好等等。这时,有学生问,老师,“要孝敬父母就要赡养父母,什么叫赡养?”“哦,你们不知道‘赡养’的意思,好,老师现在告诉你们,‘赡养’的意思就是‘供给生活所需’,我们做子女的,长大了要尽赡养父母的义务,还要尽抚养子女的义务。”课堂上,学生插话、师生对话、生生之间补充和纠正频频出现,相互交织在一起。
和谐是一种美,更是一种境界。和谐的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发展的课堂;是主动、互动、生动的课堂,是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的课堂;是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筑的课堂,是对话与体验成功遥相呼应的课堂,是现实与理想逐渐逼近的课堂。总而言之,和谐,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
第2篇:构建和谐课堂论文
构建和谐课堂,营造绿色心情
摘要:和谐课堂是促进课堂实现高效教学的前提保证,和谐的课堂中能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那么,如何构建“和谐课堂”呢?首先,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课堂教学的基础,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之本,尊重学生是师生关系之基。其次,教学方法的和谐是和谐课堂的要求,教师要使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内容的传授与教学方法的和谐。最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和谐课堂的途径。
关键词:和谐课堂 师生关系 教学方法 合作意识
正文: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构建“和谐”的课堂,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共同心愿。
真正的和谐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谐既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知识、智能、群体、个体之间互相协调,又是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主体意识、学习意志、体验创新优化的培养过程。和谐课堂是促进课堂实现高效教学的前提保证,和谐的课堂教学,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因为在和谐的课堂中能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带给学生的不是传统教学中的紧张、严肃、忙碌的的情感体验,而是愉快、幸福的情感体验和欢乐的求知过程。我把这种情感称之为绿色心情。老师的高昂、激情带给学生高涨的情绪和活跃的思维;老师的低沉、稳重带给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认真的思考;老师的幽默、风趣带给学生轻松和愉悦的感受……这些,都是和谐课堂的真谛。久而久之,会使我们的教师和学生都爱上了学习,爱上了课堂。那么,如何构建“和谐课堂”呢?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课堂教学的基础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教师是学生学习环境的营造者、学习过程的参与者、问题讨论的合作者、学习前进方向的指引者。和谐的课堂是建立在“师生互相尊重,平等交流,彼此分享”的理念基础上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严师出高徒”等所谓的教学方法和经验随时代的发展已暴露出他们严重的不足。单纯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权威以及呆板的课堂纪律已严重忽视学生的个性、自我探索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现代的课堂教学更需要教师放下架子,平等的看待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尊重和信任,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合作的伙伴关系。其实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的课堂应是为学生设计的,只有转变了观念,才能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之本,尊重学生是师生关系之基。从事教师职业,要达到的最起码要求就是爱教育事业、爱学生。
二、教学方法的和谐是和谐课堂的要求
新课程强调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改变过去的教育从尖子生教育转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转化,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他有自我观念、自尊心、有自己的要求、兴趣、爱好、追求和个性等主观意识。因而学生有一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的教学活动要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起点,以学生的发展为归宿。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和谐发展”。离开了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不可能自发形成,甚至可能迷失方向。这就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整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的兴趣,那么活动效率就较高,而且不易产生疲劳或负担过重的感觉。兴趣的生成凭借课堂上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成为学生的主人。教师要使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内容的传授与教学方法的和谐。以课上提问来说,传统的教学是师问生答,久而久之,必然会导致教师的权威性增强,而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热情降低。这时教师可以转变方法,变成生问师答,或生问生答。回答问题的方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如抢答,对答,或点名答。这样,既掌握了知识,又促进了和谐课堂的产生。
三、培养合作意识是和谐课堂的途径
人们常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而在很多外国人的眼中,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一群中国人就是一条虫。这说明什么,说明中国人单打独斗能力很强,而合作互助能力欠缺,这与我们过去课堂中过于强调独立思考有关。新的课堂教学理念要求学生间的关系应体现:平等、互助、合作、竞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合作,这就要求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重点关注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合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如小组合作讨论问题,合作表演节目,合作进行社会调查,写出调查报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社会实践等等,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能做到取长补短,求得同学间的“和谐”,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合作创新能力。
当然,当我们想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时,一定要首先明确哪些知识是值得探究的,哪些是没必要的。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才会得到提升,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指导。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还要不断摸索,不断改进,才能实现整个教学过程的和谐,营造和谐课堂。
第3篇:构建和谐高效课堂论文
构建和谐高效课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周艳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愿望,是学生的迫切需要,关系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大局。这就告诉我们: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势在必行。
学校领导和教师应从教育观念转变入手,加强学习,统一思想,取得共识。打破陈旧教育思想,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减负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是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培养面向 21世纪的一代新人。“减负”只是减掉那些妨碍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过重负担,让学生获得更多发展空间,以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刻苦钻研、积极探索的精神,而不是降低对学生应有的要求。学校领导和教师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减负”并非减轻教师的负担,相反,给学生“减负”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更高。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具体的做法如下:
充分重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可接受性,既要把学生的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又不能盲目地增加课堂教学任务的数量,以免造成学生新的课业负担。教师在拟制教学目标时,还必须考虑照顾“两头”,即对进步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