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第1篇: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一、引言
社会经过一段发展产生的产品就是职业教育,它是人自身发展的产品,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品。职业教育与社会相互受益,职业教育促进社会发展是义务和职责。国家要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就需要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有创新能力的劳动者,高素质和有创新能力的劳动者可以促进就业率提升,也可缓解中国的就业压力,所以要实施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能力培养。
二、职业教育现状和发展趋势
职业教育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和文化的新力量。职业教育在各个国家也已经形成了一些模式,如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确定将600多所本科高校转向职业教育;加拿大CBE模式,转专业学分可互认;新加坡“教学工厂”办学模式,企业老总参与校董事会;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澳大利亚TAFF教学模式等等,它的模式还在发展中,以后还会有更多更好的模式。[1]国家各地都有职业教育学校。学生可以在附近升学,就业也可以在附近。职业教育是替代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作用的一种教育模式,职业教育的入学门槛比较低,让高等教育对大多数的普通人来说成为可能。职业教育的大众化使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满足了这个需求吸引他们进入高等学校,使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是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加速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原因。[2]职业教育要从工业社会到信息与服务社会的'转型,它的发展趋势时逐渐大众化、规范化,使普通人也可以接受到高等教育并得到相关正规化的证书。当然职业教育也要满足不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但也要形成以学生为本、服务社会的思想,把学生的职业观端正,把中国高等教育种类丰富了,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完善了。在21世纪为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当然现在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是需要把观念转变,实施改革创新型人才的培养。[3]
三、职业教学的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
第一,实践中应用创新。积极进行实践探索开阔教学新领地,培养学生能力、教学管理、教师成长共同发展,从而促进学生就业率。在职业教育教学中进行创新实践,可以增强学生专业素质的创新应用能力。学生创业就业作为一个切入点,解决了学生创新应用能力,对人才优化的培养,把培养人才的模式改革,可提高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在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让教学与企业要求相匹配,让学生的能力提高,从而更积极地就业创业[1]。如职业教育中的汽修专业,这个专业就是要在实践中才能更好地创新,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接触到汽修实际岗位,实践中创新一些方法,来增强自己的专业素质。第二,创新应用能力对教学内容的重构。现在国家对职业教育里的各个专职专业的人才需要很多,可以说供不应求。那么就需要人们对教学内容的重组结构,把教学方法分层次,可以让基础不同的同学,通过应用能力的创新,在原来的基础上前进一步,在各个教学层次上输送不同程度的创新应用能力,就像游戏过关一样,人们要不断突破自己。再来人们在互相协作中把可利用的因素进行相互结合,通过创新能力在教学上,让学生更爱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如在教学内容上旅游这个专业,人们可以这样在旅游时,人们平常都只是教学生讲一下这个地理位置的传说、历史、名人故居等等,其实顾客有可能在来的路上做了基本了解,所以要缩短这方面的说辞,可以教学生一些小技能或者学生凭自己的实践经验,充分地调动气氛。从而让创新应用能力在教学内容的重组情况下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第三,适应创新应用能力的教学模式。既然人们把创新能力用在了职业教育教学模式里,人们就要让学生适应,由于现在社会信息更新快,人们也要及时地更新教学内容,更要多方位地传授知识,让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不仅要理论指导更要在实践中启发学生更好地适应创新应用能力的教学模式。如艺术设计传媒专业是个信息更新很快的专业,它跟财经、旅游、交通运输、电子信息、轻纺食品、医生、公共事业等专业都有相关,就需要人们或多或少地接触这些专业,而且要创新地去接受,因为人们是不可能记住这么多相关知识的,这也看人们的创新能力了。
四、结束语
实行创新应用能力培养,能提高职业教育中的学生职业能力和专业的发展,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发展,以适应时代的快速发展,更有竞争力地能胜任一些工作。树立以创新能力的为核心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为社会输送具有创新型、针对型适用型等的人才,形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当然人们也要有追求创新的欲望,有冒险的精神,挖掘自己的潜能,而培养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应用能力是势在必行的。
参考文献:
[1]曹志宏等.基于创新应用能力培养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探究[J].国家级获奖教学成果_2014年职业教育国家级获奖教学成果研究报告选登,2015(16):92-95.
[2]白英才.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高校教学研究,2016(01):68-69.
[3]张升堂,施龙青.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探讨[J].教学组织管理,2013(13):38-39.
第2篇: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一、引言
社会经过一段发展产生的产品就是职业教育,它是人自身发展的产品,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品。职业教育与社会相互受益,职业教育促进社会发展是义务和职责。国家要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就需要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有创新能力的劳动者,高素质和有创新能力的劳动者可以促进就业率提升,也可缓解中国的就业压力,所以要实施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能力培养。
二、职业教育现状和发展趋势
职业教育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和文化的新力量。职业教育在各个国家也已经形成了一些模式,如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确定将600多所本科高校转向职业教育;加拿大CBE模式,转专业学分可互认;新加坡“教学工厂”办学模式,企业老总参与校董事会;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澳大利亚TAFF教学模式等等,它的模式还在发展中,以后还会有更多更好的模式。[1]国家各地都有职业教育学校。学生可以在附近升学,就业也可以在附近。职业教育是替代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作用的一种教育模式,职业教育的入学门槛比较低,让高等教育对大多数的普通人来说成为可能。职业教育的大众化使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满足了这个需求吸引他们进入高等学校,使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是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加速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原因。[2]职业教育要从工业社会到信息与服务社会的转型,它的发展趋势时逐渐大众化、规范化,使普通人也可以接受到高等教育并得到相关正规化的证书。当然职业教育也要满足不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但也要形成以学生为本、服务社会的思想,把学生的职业观端正,把中国高等教育种类丰富了,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完善了。在21世纪为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当然现在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是需要把观念转变,实施改革创新型人才的培养。[3]
三、职业教学的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
第一,实践中应用创新。积极进行实践探索开阔教学新领地,培养学生能力、教学管理、教师成长共同发展,从而促进学生就业率。在职业教育教学中进行创新实践,可以增强学生专业素质的创新应用能力。学生创业就业作为一个切入点,解决了学生创新应用能力,对人才优化的培养,把培养人才的模式改革,可提高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在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让教学与企业要求相匹配,让学生的能力提高,从而更积极地就业创业[1]。如职业教育中的汽修专业,这个专业就是要在实践中才能更好地创新,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接触到汽修实际岗位,实践中创新一些方法,来增强自己的专业素质。第二,创新应用能力对教学内容的重构。现在国家对职业教育里的各个专职专业的人才需要很多,可以说供不应求。那么就需要人们对教学内容的重组结构,把教学方法分层次,可以让基础不同的同学,通过应用能力的创新,在原来的基础上前进一步,在各个教学层次上输送不同程度的创新应用能力,就像游戏过关一样,人们要不断突破自己。再来人们在互相协作中把可利用的因素进行相互结合,通过创新能力在教学上,让学生更爱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如在教学内容上旅游这个专业,人们可以这样在旅游时,人们平常都只是教学生讲一下这个地理位置的传说、历史、名人故居等等,其实顾客有可能在来的路上做了基本了解,所以要缩短这方面的说辞,可以教学生一些小技能或者学生凭自己的实践经验,充分地调动气氛。从而让创新应用能力在教学内容的重组情况下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第三,适应创新应用能力的教学模式。既然人们把创新能力用在了职业教育教学模式里,人们就要让学生适应,由于现在社会信息更新快,人们也要及时地更新教学内容,更要多方位地传授知识,让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不仅要理论指导更要在实践中启发学生更好地适应创新应用能力的教学模式。如艺术设计传媒专业是个信息更新很快的专业,它跟财经、旅游、交通运输、电子信息、轻纺食品、医生、公共事业等专业都有相关,就需要人们或多或少地接触这些专业,而且要创新地去接受,因为人们是不可能记住这么多相关知识的,这也看人们的创新能力了。
四、结束语
实行创新应用能力培养,能提高职业教育中的学生职业能力和专业的发展,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发展,以适应时代的快速发展,更有竞争力地能胜任一些工作。树立以创新能力的为核心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为社会输送具有创新型、针对型适用型等的人才,形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当然人们也要有追求创新的欲望,有冒险的精神,挖掘自己的潜能,而培养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应用能力是势在必行的。
参考文献:
[1]曹志宏等.基于创新应用能力培养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探究[J].国家级获奖教学成果_2014年职业教育国家级获奖教学成果研究报告选登,2015(16):92-95.[2]白英才.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高校教学研究,2016(01):68-69.[3]张升堂,施龙青.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探讨[J].教学组织管理,2013(13):38-39.
第3篇: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摘要: 德国职业教育为“工业4.0”战略实施提供了大量人才,其职业教育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获得关键能力和创新能力,基于行动导向理念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有效地习得这两方面能力。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既可为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供思路,又能为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选取提供借鉴。
关键词: 职业教育;关键能力;创新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德国制造”享誉全球的基石,旨在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在德国经济腾飞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领域,职业学校依据各州制定的《框架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活动,企业和跨企业培训中心则根据联邦政府颁布的《职业教育条例》进行实践教学。德国劳动和社会学家梅尔滕斯(DMertens)于1974年在对劳动力市场与劳动者的职业适应性进行研究时提出了“关键能力”(SchluesselQualifikation)的概念,又称为职业核心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议(Kultu
第4篇:职业教育研究论文
职业教育研究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职业教育研究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职业教育研究论文1
摘要 :构建职业教育体系是保证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烟台现代职业教育的现状,提出烟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途径,并针对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
关键词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
1烟台市职业教育现状
1.1中等职业学校规模递减
从山东统计年鉴得到烟台市中等职业学校数据可知,近几年该市中等职业学校规模减少,学校数量递减,在校生人数由20xx年10万余人到20xx年7万余人。
1.2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相脱节
高等职业学校生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来源于高中,二是来源于中等职业学校。高中学生与中职学生的知识体系结构有明显区别。高中学生系统学习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中职学生更多掌握一定的技能操作,在对公共基础课程的掌握不足,和高中学生有较大差距。出现的问题是,高等职业如何
第5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高等职业教育侧重于学生的“职业教育”,旨在为社会培养职业型专业人才。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存在教育形式单一、办学特色不突出、办学理念模糊、职业定位不准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快速发展。正确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在专业设置上以市场需要为导向,突出办学特色、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制对高等职业教育模式改革有重要意义。
一、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侧重于学生的“职业教育”,旨在为社会培养职业型专业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职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其培养目标与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一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侧重于学生岗位技能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操作技能的教学,理论课程相对简单,更加偏重实验课程的教学、学生的实习指导以及实训实操的开展;二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更加有针对性,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与本科高校有着本质的区别,本科高校的课程体系设计通常从学科的角度出发,往往带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性质,而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设计更
第6篇: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
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
一、建立网络资源,表现中职学习的知识集中性
中职教学与其他教学有较大区别,他们在知识层面和应用力度方面都不同。因为中职教育是对工作技能的专门教学,其针对性强,对应用和实践能力要求高,是非常单一化的、集中化的、有力度的教学。这就意味着中职学生要集中自己的所有力量去学习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东西,要了解全面。而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的一大体现就是建立职业的信息库,学生能够从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这个信息库需要由专人负责,及时对职业信息做更新。而传统的信息收集方法不具有更新快、储量大这一特点。建立信息化的教学,学生能从固定的网站中发现自己需要的东西,能让自己一直走在职业教育的前端,保证自己所学的先进行和实用性。
二、信息普遍化教学,教学信息化使受教者和社会多维接触
信息化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及时了解社会上的信息,无论是自己职业的相关信息还是社会新闻。因为人处在社会中,和社会上的各个角色相互接触,这样就一定要有社会意识和融入社会的能力。信息化的社会就要求每个人都呈现出一种发射信息和接受信
第7篇: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研究论文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数字化转型成为出版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时,自2006年,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精神,教育部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十多年间,职业教育领域由于信息化技术地融入,也发生了急剧的变革。因此,对教育出版来说,数字化教学资源产品的生产已成为出版者和职业院校教师共同的诉求。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尝试,很多出版社都生产出了一些具有实践意义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产品,如在纸质教材中加入二维码,通过智能手机扫描获取多媒体学习资源,以及素材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库(包)等,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教师需求,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使教师组织教学的抓手更为丰富、直观。然而,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教师对数字化资源产品需求程度加深,凸显了数字化教学资源产品应用实效性不足问题,即产品供给和需求存在错位情况。本文分析了目前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职业教育教学产品“全媒体出版”理念,并就具体实施中存在的难点和重点提出几点建
第8篇: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研究论文
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研究论文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数字化转型成为出版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时,自2006年,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精神,教育部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十多年间,职业教育领域由于信息化技术地融入,也发生了急剧的变革。因此,对教育出版来说,数字化教学资源产品的生产已成为出版者和职业院校教师共同的诉求。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尝试,很多出版社都生产出了一些具有实践意义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产品,如在纸质教材中加入二维码,通过智能手机扫描获取多媒体学习资源,以及素材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库(包)等,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教师需求,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使教师组织教学的抓手更为丰富、直观。然而,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教师对数字化资源产品需求程度加深,凸显了数字化教学资源产品应用实效性不足问题,即产品供给和需求存在错位情况。本文分析了目前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职业教育教学产品“全媒体出版”理念,并就具体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