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下电力网络营销模式分析论文
第1篇:智能电网下电力网络营销模式分析论文
智能电网下电力网络营销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网络营销迅猛发展,相对于传统的营销方式而言,电力网络营销作为电网与用户之间的一种媒介,有着传统的营销方式所没有的特点。但是电力网络营销作为一种新兴的营销方式,其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加以改进,使电力网络营销成为一种在社会发展中产生同时又能够促进社会发展的新型的营销模式。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网络;营销模式
中图分类号:F7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38(2015)51-0240-02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为电力网络营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智能电网下的电力网络营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支持和推广,网络营销的整个过程都与传统营销有着很大的区别,最主要的是既能够节省很多传统营销中间环节的成本,又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如果能够尽量避免电力网络营销中的缺点,那么电力网络营销是非常有发展前景的,单单是与传统营销方式相比节省出来的成本,就足以使人们支持智能电网下的电力网络营销。智能电网的出现给传统电网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压力,迫使传统电网向智能电网进行不断的改革,从而使改革之后的智能电网越来越满足人们的需求,顺应时代进步的步伐,使智能电网下的电力网络营销模式带动企业的经济发展。本文就来浅谈一下智能电网下电力网络营销模式探析。
1智能电网下电力网络营销存在的优势
1.1降低营销成本
智能电网下的电力网络营销模式与传统的营销模式相比,可以省去中间很多环节包括运货、店面和人力的花销,而且如果将自己的商品放在网络上宣传还可以节省很多广告费用,能很方便的开拓直营销售渠道,通过互联网这一强大的信息交流和传递的媒介,还可以更加方便营销人员和顾客之间的沟通,能够节省很多通讯费用和业务人员出差的费用,从而与传统的营销模式相比,大大降低了成本。
1.2电力互联通信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的进步,智能电网的覆盖率大,用户数量也特别多,电信通信技术的突飞猛进促进了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以及电力网络的融合,在这种条件下,电力网络营销有了一个可靠的保障,电力互联通信对于智能电网下的电力网络营销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1.3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
近年来电力网络营销的迅猛发展增加了电力企业与用户之间的联系,能够使用户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及时与电力企业进行沟通,方便意见的交流和传达,提高了电力企业的工作效率,减少了传统模式下双方沟通之间产生的问题和摩擦,能够使企业一对一的对客户进行服务,大大提高了客户的满意程度,更能够推进电力网络营销的进步与发展。
2当下电力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
2.1网络的安全性有待提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人们在网络上发布信息具有非常大的自由性,这就使得一些不法分子在网络上发布一些虚假信息,使得人们上当受骗。在网络营销中,类似的事情也有很多,一些营销人员在网络上发布不切合实际情况的商品,是消费者在购买之后才意识到自己被骗,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而且一些企业在成立网站之后,没有专业的人员对网站进行及时的更新与维护,导致网站所发布的内容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信息化时代,网络上的一些病毒软件也越来越猖獗,加大了企业的风险,降低了网络的安全性。
2.2部分营销人员的素质较低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智能电网在网络营销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智能电网相比于传统电网所具有的优势,这样即打破了传统电网的垄断局面,但是传统电网营销人员的素质和态度在原来的电网营销中已经慢慢形成了一个具体的框架,再将这种态度和这种低素质应用于智能电网的网络营销中,就会使电力企业与用户之间的矛盾不断,而且新能源毕竟才刚刚开发,还不能很快的就与传统的电力企业平分秋色,这就使电网营销人员无法快速的重新确定一下自己在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使营销人员的低素质和差态度一直延续下来。
2.3营销人员的竞争意识薄弱
在传统的营销模式中,能够对电力市场进行垄断,这就使得电力企业在安逸的环境中发展,时间久了就缺少了本该具有的竞争意识,没有把握好网络营销的快速发展给电力企业带来的机遇,但是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网络上销售新能源给电力企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而电力营销人员的竞争意识也没有得到提高,无论是电力企业还是电力网络营销人员,都没有对网络营销起到足够的重视作用。
3网络营销模式的落实
3.1完善网络基础设施
想要实现网络营销的持续快速发展,就必须要完善各项网络基础设施,保证网络的安全型和真实性。智能电网下的网络营销模式的建立是一个很复杂、很巨大的工程,不能只单单解决眼前的问题,还要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和紧急对策,从而保证智能电网的正常运作,提高电网的安全性。这就需要电网营销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加大科技和资金的投入,来建立一个真实、安全、可靠的智能电网网络营销结构,积极对电网中有问题的环节进行完善,增加用户对电网营销的信任度。
3.2提高营销人员的素质
电网营销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着整个电力企业的素质,影响用户对电力企业的评价。在过去的传统营销模式中,部分营销人员素质低、态度差的现象已经根深蒂固,很难对其进行改善,所以企业为了在用户的心目中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首先就应该对营销人员的素质和态度进行改进,电力公司应该定期为营销人员组织培训活动,改善营销态度,采用多样化的营销手段,切实满足顾客的需求,实行奖惩制度,如果营销人员的素质得到改善,业绩有所提高,应该对其进行奖励,如果营销人员的素质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变和提高,应该对其采取一些惩罚措施,使营销人员从心底里就想提高自己的素质,转变态度,注重自身所代表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在大众中的口碑。
3.3提高营销人员的竞争意识
在过去传统电力模式垄断电网营销的情况下,使得很多电力公司都过于安逸,没有意识到竞争的重要性,但是随着新能源的不断开发,智能电网在我国的蓬勃发展,打破了传统电力垄断的局面,使得传统电力公司的压力越来越大,企业为了生存,必须要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致力于提高营销人员的竞争意识,可以通过一些类似于营销业绩比赛之类的活动来提高营销人员自身的竞争意识,使其在竞争中不断的完善和发展自身能力,为电力企业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能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总结
电力网络营销模式是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和社会不断发展的产物,这种营销模式具有传统营销模式所不具有的优势:能够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客户的集中管理水平和满意度。但是也存在一些传统营销模式所没有的问题,像部分营销人员的素质较低,竞争意识薄弱,而且网络具有的欺骗性和风险性也使很多传统的消费者对电力网络营销不信任。针对网络营销中这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应该加大对网络营销模式的改善,加大力度对网络营销人员进行全方面的素质培训,对网络基础设施进行完善,提高网络的安全性,降低网络营销的风险,提高网络营销人员的竞争意识,树立良好的形象,最大程度上保证客户的满意。电力网络营销将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得到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磊.智能电网下电力网络营销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2.
[2]杨斌.智能电网下的电力网络营销模式探讨[J].科技与创新,2015,22:57~58.
[3]涂容.智能电网下的电力网络营销策略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4,20:144~145.
第2篇:智能电网下的继电保护
智能电网下的继电保护
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班级:电自13 姓名:张益嘉
学号:
智能电网下的继电保护
作者:张益嘉
摘要:目前,智能电网是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而智能电网本身的发展特点,对电力系统第一道防线——继电保护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介绍了国家智能电网的特点和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情况,然后就智能电网环境下的继电保护的技术特点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做出介绍和分析,概括出继电保护技术应用于智能电网所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智能电网 继电保护 广域保护
0 引言
电力为世界的进步提供了无穷的动力,对经济的发展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电网不能良好满足未来经济发展的要求,由此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智能电网的目标。智能电网要求在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等环节应用大量的新技术整合电网的各种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和优化,实现对电网更完整和深入的洞察,实现整个智能电网“生态系统”更好地实时决策。电气设备的继电保护主要是研究电力系统故障和危及安全运行的异常工况,以探讨其对策的反事故自动化措施,是保障电网安全运行最基本、最重要、最有效的技术手段。智能电网
1.1智能电网的概念
智能电网(smart power grids),就是电网的智能化,也被称为“电网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 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1.2智能电网的特点
(1)坚强。在电网发生大扰动和故障时,仍能保持对用户的供电能力,而不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在自然灾害、极端气候条件下或外力破坏下仍能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具有确保电力信息安全的能力。
(2)自愈。具有实时、在线和连续的安全评估和分析能力,强大的预警和预防控制能力,以及自动故障诊断、故障隔离和系统自我恢复的能力。
(3)兼容。支持可再生能源的有序、合理接入,适应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的接入,能够实现与用户的交互和高效互动,满足用户多样化的电力需求并提供对用户的增值服务。
(4)经济。支持电力市场运营和电力交易的有效开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电网损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5)集成。实现电网信息的高度集成和共享,采用统一的平台和模型,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和精益化管理。
(6)优化。优化资产的利用,降低投资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
1.3 我国的智能电网现状
自从提出电网的智能化改革以来,我国的电网智能化取得了许多成就,特别是在超/特高压电网的建设及投运、新能源(例如风能)电力的并网运行以及智能化的配用电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深远而有意义改革。但是,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推进,电网的智能化也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其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长距离电力输送系统对电力的安全运行形成挑战。我国的能源集中地主要是在西部、北部等经济不发达地区,而经济发达的东部及南部沿海地区能源明显不足,这就在客观上决定了我国必须要建设大量的交直流混合、超/特高压的输电网络。长距离、交直流混合以及超/特高压输电网络成为我国电力输送的一大特点,而实践证明,这种大型、互联的电力系统容易激生由于局部扰动而导致全线故障的隐患,同时,直流输电会对交直流线路的控制能力以及继电保护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给电力系统的长期安全运行形成严峻挑战。
(2)新能源电力并网给电网稳定运行带来挑战。近几年,我国加大了新能源电力并网运行的速度,仅就2011年,新能源全年总发电量超过了900亿kW/h,大量的新能源电力通过规模化接入电网作为主要的利用方式。而新能源电力具有几个明显的特点,即:间歇性、随机性以及可调度差,这就给电力系统的控制增加了难度,同时,新能源电力系统本身采用的逆变设备等会产生谐波分量以及直流分量,不但会影响原有电能的质量,而且可能会导致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误动作,严重影响电网的稳定、安全运行。
(3)电网和用户有效互动不足,配电网保护及控制技术还不能满足智能化的需求。我国传统的配电模式是单向的电力供应用户消费,在智能化电网中,要求提升供电质量的同时还需要提高电力资源的运行效率,这就需要将单向的消费模式转变为双向互动模式,电网和用户一起积极采取措施“削峰平谷”,例如鼓励居民使用节能电器,减少电能使用;鼓励工厂错峰生产,提升电力使用效率。随着大量分布式电源接入,智能化电网将具有用户反向送电能力,而现有的配电网保护及控制系统还不能满足这一需求。智能电网的继电保护
2.1 智能电网继电保护原理
智能电网中应用传感器对发、输、配、供电等关键电气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的监控,经过网络系统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合,最后对数据进行分析,以实现对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对保护功能和保护定值实现远程动态监控和修正。对继电保护装置而言,保护功能除了需要本保护对象的运行信息外,还需要相关联的其他设备的运行信息。这就需要信息的共享。这样,在保证故障的准确性时,还能保证在没有或少量人工干预下,能够快速隔离故障、自我恢复,进而避免造成大面积停电事故。
2.2 智能电网继电保护的构成智能电网的分布式发电、交互式供电对继电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 面通信和信息技术的长足发展,数字化技术及应用在各行各业的日益普及也为探 索新的保护原理提供了条件。
智能电网中可利用传感器对发电、输电、配电、供电等关键设备的运行状 况进行实时监控,然后把获得的数据通过网络系统进行收集、整合,最后对数据 进行分析。利用这些信息可对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实现对保护功能和保护定值的 远程动态监控和修正。另外,对保护装置而言,保护功能除了需要本保护对象的运行信息外,还需要相关联的其他设备的运行信息。一方面保证故障的准确实时识别.另一方面 保证在没有或少量人工干预下,能够快速隔离故障、自我恢复,避免大面积停电 的发生。所以,智能电网继电保护装置保护动作时不一定只跳本保护对象,有可能 在跳本保护对象时还需发连跳命令跳开其他关联节点,也有可能只发连跳命令跳 开其他关联节点,不跳开本保护对象。
2.3继电保护技术的升级
2.3.1数字化
智能电网信息化和数字化的特点使其与传统电网产生了本质区别,继电保护技术也应该适应当前发展。数字化必将成为继电保护 技术发展新方向:测量手段数字化、信息传输方式信息化。如今,互感器的传输性能得到很大提高、故障率明显减少使得继电保护不 再需要考虑电流互感器饱和、二次回路断线、二次回路接地等互感 器故障问题。2.3.2网络化
在智能电网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同时,必将改变传统的继电保护操作人员的工作方式,信息共享、网络平台的建立,将促使 继电保护系统网络化。传统继电保护信息获取和信息发送的媒介由于iec61850网络数字 化变电站而发生变化。首先是信息获取方式,由于网络数据传输的 共享性,可以获取站内全部相关设备元件的电气量信息。其次是信 息发送方式,在采用带数字接口的智能断路器时,跳合闸等控制信 息的发送也经由数字信号网络进行。2.3.3广域化
随着互联电网区域不断扩大,交换容量增加,电网电压等级提高,出现故障和不稳定的几率大大增加。在电网不断信息化进程中,可以利用广域测量技术wams 网络提供的广域信息为对时不敏感的后 备保护服务,提高安全自动装置性能,维护大型电力系统的安全性 和稳定性,使得大面积的停电事故得以避免。2.3.4自整定技术 现阶段大部分继电保护的机构是一种刚性结构,连接方式,适应的网络条件、保护对象基本上都是预先设定的,具有较弱的自适应能力,适应一次系统变化的能力 比较弱。传统保护技术是根据保护线路的运行情况对定值进行整定的。智能电网中的继电保护可以利用全网信息,实时地判断运行方式,从而进行整定,将分散独立的保护变为系统分布协同保护,实现全网的联网自动整定和自动配置。智能化电网改革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面临的挑战
智能化电网改革给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其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超/特高压互联大电网对现有的继电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电网故障时暂态过程明显,同时,电网相互间影响使得故障特性复杂化,继电保护动作的可靠性、快速性不能有效发挥,在故障状态转换时容易导致保护误动作。因此,大电网对继电保护系统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电磁兼容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2)智能化电网使用的大量新型电力电子设备会导致故障电流的特征和分布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影响到继电保护装置的判断力。例如电网中柔性交流输电系统(FACTS)的安装位置、运行以及系统参数的调整等都会对电网短路电流特征及分布产生明显影响;电网中风机类型、控制方法以及故障发生等也会对电网故障电流产生影响,影响到不同时段的继电保护、选项功能等。
(3)电网继电保护的需要和智能化电网的控制策略的平衡对继电保护的有效、可行提出了挑战。智能化电网是一个复杂系统,其中包括了大量的具有独特功能系统单元,例如柔性交流输电系统、直流输电系统、新能源并网运行系统、电网故障保护系统等,继电保护需要综合考虑与各个系统单元的相互平衡以及各个系统单元之间相互协调对平衡关系的影响。
(4)由于传统后备保护不能消除电网运行方式改变和网络拓扑带来的影响,已经成为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大隐患。在实际电网运行中,传统的后备保护系统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例如后备保护系统整定动作复杂、时间较长,不能满足电力系统稳定的切除时间需求;受制于系统运行方式,难以兼顾保护的选择性和 灵敏性;对区内故障以及故障消除后导致的潮流转移过负荷区分不清,容易导致连锁跳闸。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需要研究的重点
智能化继电保护系统的研究重点在智能化电网积极推进的背景下,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需要确定自己的研究重点,以适应电网发展需要,对智能化电网提供全面全过程的安全保障。
(1)单元件保护。单元件保护指的是对电力系统中的单个设备、线路的保护。单元件保护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发动机的内部短路保护,后备保护中的过激磁、反时限过流保护与机组承受能力的平衡,定、转子接地保护,失磁、失步保护与电网保护的配合保护等;②变压器保护主要关注励磁涌流识别;③交流电路方面注意高阻接地对距离保护的影响,零序互感对交流线路跨线故障的影响等问题。④直流线路保护方面需要研究线路端非线性元件的动态时延以及采样率限制、过渡电阻对直流线路的影响等。
(2)广域保护。广域保护通过高速实时的信息通信,将多点多类型信息接入继电保护系统,从而显著提升了继电保护的动作性能,是对传统继电保护配置方式的全面革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传统继电保护系统的信息来源都是被保护设备本身,包括单端量和双端量,越来越不能适应复杂电网继电保护的需要。而智能化电网的推广,为继电保护信息通信搭建了多通道平台,从而使得广域保护成为可能。
广域保护系统可以对多点、多信息综合判断,自动实现开放/闭锁保护、对保护动作特性自行调节并制定跳闸程序。广域继电保护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实现广域后备保护,因为广域保护的自身特点,更适合用来作为电力系统的后备保护:一是广域保护主要通过信息交互并作出判断,在反应速度方面不够迅速;二是目前电力系统继电主保护采用的电流差动保护和方向/距离纵联保护,实践证明,保护性能比较稳定;三是当前电力系统后备保护存在较多问题,亟需改善。智能电网继电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灵活的运行方式、不确定的潮流流向,要求保护定值具有自适应能力。在智能电网中,电源点即可以接入电网,也可以成为微 网孤岛运行,这样就会造成线路潮流不确定性,继电保护定值也应 该能够根据运行方式的不同做出实时的调整。为此,继电保护定值 的整定应该综合考虑本保护对象和相关线路运行状况。
(2)保护功能需要根据运行方式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当节点从系统中解开、并入时,都将引起线路潮流的重新分配,该节点的 保护装置的保护范围、定值都应该做出相应调整。
(3)引入环境条件对保护定值的影响。智能电网中分散布置的传感器得到监控对象实时的温度和容量,调整功率流以达到最佳运行 状况。继电保护需实时调整输电线路的负荷保护定值,以适应温度 和容量变化带来的影响。结论
智能化电网是我国电网改革的方向,也是我国电力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创新发展的重要契机,电网继电保护系统作为电网安全的保障,需要加大研究力度,发展适合智能化电网继电保护的新技术。
参考文献:
(1)刘强.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技术探讨.江苏电机工程,2010(02).(2)郝文斌,洪行旅.智能电网地区继电保护定值整定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39).(3)许可.浅析智能电网时期的继电保护技术.价值工程,2010(33).(4)杨春生,周步祥,林楠,徐飞.广域保护研究现状及展望.电力系统与控制,2010(38).
第3篇:智能电网网络营销模式研究论文
摘要:与传统营销模式相比,基于智能电网的网络营销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如合理优化配置电力资源、提高利用效率等。本文首先阐述了基于智能电网网络营销的必要性;其次分析了基于智能电网的网络营销的优势;最后研究了基于智能电网的网络营销模式设计,希望能为国内电力网路营销模式的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智能电网;网络营销;营销模式
随着配电网的持续改革,配电网也逐步实现智能化,智能电网的出现对传统的电力营销模式带来巨大冲击,促使传统电力营销模式向着网络营销模式转变,与传统模式相比,网络营销模式不论在管理、市场性质及营销策略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这就使得相关的运营商亟待进行转变,调整自己的网络营销模式。基于此,研究智能电网下的网络营销模式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1.基于智能电网的网络营销必要性
在智能电网和分布式电源发展的趋势下,电力营销不能与趋势为敌,也要顺势而为,要细分国内能源市场结构,增强营销技术系统功能,构建基于智能电网的网络营销模式是电力企业营销体系的核心。首先,开展电力网络营销能及时、准确分析和研究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