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之旅读书笔记
第1篇:山河之旅读书笔记
山河之旅读书笔记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笔记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山河之旅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山河常在,然知她惜她者少,惺惺相惜,举杯共月,唯有山河之书;历史长存,却怨她忘她者多,灯火阑珊,形影相吊,只得千年一叹。
最初认识余秋雨是因为朋友赠的书——《文化苦旅》,一看书名,文化,便先入为主,觉得肯定是博大精深,条条是道,一本正经地说一堆道理,立马与自己划清了界限,此等高深莫测之书,不适合我读。然一日,实在闲来无事,仔细翻阅,便爱不释手,也便有了这次与《山河之书》的自然相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关系如何?没有两者。路,就是书。对于我来说,没有资金行万里路,四处瞎转悠,路确实就是书。品读一本本书籍,听作者的故事,作者的喜怒哀乐,嬉笑怒骂,作者的心得与,可不就是踏着他们铺成的路一步步走向更成熟,更独立的自己吗?而成熟又是什么?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逆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述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我以为,山河只是山河而已,她还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属于自己的历史,属于自己的眷恋,属于自己的无奈。她的确是养育了我们,丰富了我们。她的静,岿然不动,既伟岸,又渺小,她的动,源远流长,既气势恢宏,又默默无声。她的无奈,是敦煌莫高窟的文化被掠夺的。无奈,是废井冷眼的无奈,是宁古塔里苦难的无奈,她也有骄傲,她的骄傲,是造福了一代又一代子孙都江堰,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的惊骇,是孕育的千秋万代的我们。
山河也确实只是山河而已,动与不动,她都在那儿,以她千百年的阅历,以她洞晓一切的姿态,以她慈爱母亲的身份,注视着她的孩子。我们喧闹,我们改造,我们怀念,我们在随着时代改变,为迎合他人或自己而改变,而山河一直不变。
山河是山河,故乡是故乡。
第2篇:山河之书读书笔记
山河之书读书笔记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写一份读书笔记,记录收获与付出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山河之书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
山河之书读书笔记1
山河常在,然知她惜她者少,惺惺相惜,举杯共月,唯有山河之书;历史长存,却怨她忘她者多,灯火阑珊,形影相吊,只得千年一叹。
最初认识余秋雨是因为朋友赠的书——《文化苦旅》,一看书名,文化,便先入为主,觉得肯定是博大精深,条条是道,一本正经地说一堆道理,立马与自己划清了界限,此等高深莫测之书,不适合我读。然一日,实在闲来无事,仔细翻阅,便爱不释手,也便有了这次与《山河之书》的自然相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关系如何?没有两者。路,就是书。对于我来说,没有资金行万里路,四处瞎转悠,路确实就是书。品读一本本书籍,听作者的故事,作者的喜怒哀乐,嬉笑怒骂,作者的心得与经验,可不就是踏着他们铺成的路一步步走向更成熟,更独立的自己吗?而成熟又是什么?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逆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述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我以为,山河只是山河而已,她还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属于自己的历史,属于自己的眷恋,属于自己的无奈。她的确是养育了我们,丰富了我们。她的静,岿然不动,既伟岸,又渺小,她的动,源远流长,既气势恢宏,又默默无声。她的无奈,是敦煌莫高窟的文化被掠夺的。无奈,是废井冷眼的无奈,是宁古塔里苦难的无奈,她也有骄傲,她的骄傲,是造福了一代又一代子孙都江堰,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的惊骇,是孕育的千秋万代的我们。
山河也确实只是山河而已,动与不动,她都在那儿,以她千百年的阅历,以她洞晓一切的姿态,以她慈爱母亲的身份,注视着她的孩子。我们喧闹,我们改造,我们怀念,我们在随着时代改变,为迎合他人或自己而改变,而山河一直不变。
山河是山河,故乡是故乡。
山河之书读书笔记2
总有人在路边问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关系如何?”我回答:“没有两者。路,就是书。”
这是余秋雨先生《山河之书》中开卷之《我的文化山河》的一段对话。
对普通人来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古代现代,均非易事。能做成其中一件便已很难。在古代,书籍昂贵,万卷书更是富贵人家才能拥有,读万卷书对一般读书人来说都更多的是一种理想,更别说平民百姓。而古代的交通条件,更决定了行万里路是一件困难程度丝毫不下于读万卷书的事情,否则中国历史上,也不会因为玄奘法师十万里西行取经、徐霞客数十年遨游山川大地而进行如此浓墨重彩的记录。在当代,文化繁盛,一天出版的书籍、报刊不知多少,更无论泥沙俱下的网络创作。但人心浮躁,能有多少人能静下心来认真的捧起一本好书,细细品读?那些无数的文字里,又有多少能让人带着敬畏之心认真阅读?现代化交通手段的发展,将远古视为不可征服的高山大海变为通途,千里万里瞬息可至,然而又能有多少人,能在行走的途中将自己的灵魂与大地紧密相联,把心灵与历史文化相互融化?
渴望读书的年代,读不了很多书;期盼行走的时候,无法跨越山水阻隔,这是悲哀。而文字风行天下时,却找不到多少能值得阅读的书籍,或是没有多少人看书;山川大洋再不成为阻碍的今天,却难以去亲近大地和历史文化,又是另外一种悲哀。
而余秋雨先生说:没有两者,路就是书。秋雨先生有这样回答的底气。于他,书读的多了,书就变成了行走于历史和文化的捷径;路行的远了,路就变成了胸中无数的巍峨高山,滔滔大河。以足迹为笔,以学识为墨,以大地为纸,以江河为砚,余秋雨先生是文化学者,也是文化行者。作为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著作等身,《余秋雨书系》凡十八卷,本本厚重,分量十足。作为文化行者,余秋雨先生曾行走欧洲、西亚、南亚、北非等数十个国家,探寻对话埃及文明、印度文明、希腊文明、阿拉伯文明,一本《千年一叹》,道尽古今中外文明兴衰;一本《行者无疆》,让人贴身感受欧洲文明的古典和现代。这两本书,是余秋雨先生文化学者和文化行者两种身份的完美体现。没有对古今中外文化的深度研究,便谈不上对这些文化的对比、探索,这是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而没有对数十个国家的行走体会,就不可能有对这些文化和文明的切身感悟,这是文化行者余秋雨先生。
正如玄奘法师西行取经十万里,历经磨难九死不悔;徐霞客探索名山大川,几经生死以身殉道,余秋雨先生无论是文化学者还是文化行者的身份,都不是轻易得来。在神州曾经举国疯狂蔑视文化的年代,他隐居山中,研读中华文化经典。在上海冬天寒冷夏天闷热的小屋子里,他足不出户,醉心读书。多年的读书生涯,成为他深厚学识的基础。而在行走西亚、北非、南亚,对话多种失落的文明创作《千年一叹》的日子里,余秋雨先生行程万里,也经历了被分子枪口相对的场面。但正是艰辛的付出,才有丰厚收获。余秋雨先生的著作等身,的的.确确不光是读万卷书得来,也是行万里路得来。有人不服余秋雨先生,但无人能否认他的学识;余秋雨先生《行者无疆》之后,无数人以行者自居,但无人能象他那样在行程万里之后,著作等身。当代中国,文化学者有之,文化行者有之,但两者而兼一身者,论学识深厚,论行走之远,论著作之丰,余秋雨先生当为第一。
自古文人自嘲,有学书学剑两不成的说法。而余秋雨先生,行成行者,学成学者,令人敬佩。
山河之书读书笔记3
余秋雨代表作《山河之书》,余秋雨教授花费五年时间,特地重新修订、增补该书,并按照时间顺序重新做了编排了人们所熟知的文章,使全书更系统、更完美,展现给读者展现最震撼的中国文化山河。
余秋雨教授认为中华文化拥有三条最大的天地之线,那也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经纬。按照重要程度排列,第一条线是黄河;第二条线是长江;第三条线比较复杂,在前两条的北方,是四百毫米降雨量的分界线,也就是区分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天地之线。他这些年来的文化考察,主要就是对这三条天地之线的漫长踩踏。
余秋雨教授常说:“路就是书,路外无书。在《山河之书》中,余秋雨先生用亲身游历、切身体验,为我们探访了中华文明,他去寻找一个个文化遗址和文化现场,然后把惊讶、悲痛、遗憾、感动告诉我们,每一段文字,每一段过往都带给我们强烈的震撼。他还首度给年轻人列出一个行走名单:长江三峡;黄河壶口;长白山天池;安阳殷墟;三星堆;曲阜孔林;都江堰;泰山;兵马俑;万里长城;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库车千佛洞;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法门寺;西夏王陵;杭州西湖;南京紫金山;承德避暑山庄;峨眉山;黄山;庐山;九寨沟;桂林漓江;普洱茶山;黔东南村寨。
《山河之书》从宏观上通述了中国山河的空间意义,读起来让人极为震撼。在核心篇目之后,即是余秋雨教授二十余年考察中国文化现场的脚印。散文吞吐古今,驰骋万里,仿佛他作品里的“三叠泉”,裹夹着自然的冲击力,雷霆海啸般翻卷而来,带给人审美的强力震撼,仿佛长河落日的圆融气派,又仿佛黄钟大吕的磅礴气势令人荡气回肠,从精神上为之一振。从微观上,理性与抒情结合,诗化的语言与理性的思考相结合。他说:“不管是春温秋肃,还是大喜悦大悲愤,最后总得要闭一闭眼睛,平一平心跳,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客观地说,从写作手法上,秋雨散文的核心成分是议论,但又多以抒情的笔法来表达,这种议论与抒情相结合的有机融合,使文章的议论灵动起来,富有情趣,如《莫高窟》“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
这些典雅抒情又充满睿智的文字描写,使读者在理性的思考上获得一种愉悦的精神享受。正是这种抒情与议论的结合,才使人们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国文化所经历的苦难历程,中国文人所独有的悲剧性命运,促使人们从心底反思:中国文化的历史定位是什么?中国文化所扮演的角色又是什么?可以说,余秋雨散文中的亮点不是生动细腻或大气磅礴的场面描写,而是这种用抒情的笔法,进行理性思考和议论。
第3篇:孤独之旅读书笔记
孤独之旅读书笔记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书笔记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孤独之旅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孤独之旅读书笔记1
这篇文章的内容很简单——讲述了一个少年成长的故事。然而越是简单的故事,往往越是深入人心——因为它们的作者抛弃了华丽的笔触与峰回路转的情节,选择了一些更能体现事物本质的东西。
富家子杜小康,曾过着无忧无虑的小康生活。而当生活的`大厦于眼前轰然崩塌,一切化为泡影,他,又该做些什么?
名为“逆境”的河在眼前翻涌着,奔腾着,卷起层层黑色的浪花。他没有逃避,他无从逃避,他同父亲手挽手,跳了进去。
他望着远方如浪潮般的芦荡,望着黛色的群山,望着云卷云舒。他望着一天天长大的鸭群,笑了,笑中带着得意。他被迫接受孤独,他开始拥抱孤独,他试着享受孤独。
但困境接踵而至。鸭群在暴风雨中消散,他没有犹豫,扛起生活的重任,追了上去。
他找到了鸭群,但在逆境中迷了路。他望着异乡的天空,嗅着鸭身上的羽绒气味,
第4篇:《孤独之旅》读书笔记
《孤独之旅》读书笔记
初读《孤独之旅》这篇文章,觉得不怎么样,但细读后感触颇深。少年杜小康因家庭变故而失学,不得不跟父亲去放鸭。生活的艰难和精神的孤独压迫着他,同时也锤炼他的心。
一场暴风雨,他孤身一人去寻找被雷电吓跑的鸭子,他在空荡荡的芦荡里不停里寻找着,寻找着„„最后他找到了鸭子,也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是啊,只有风雨相随,才能开出绚丽之花。
天生残疾的霍金要经过多少凄风才能在黑洞理论上有所建树呢?盲聋哑的海伦·凯勒又要经过多少苦雨,才能够超越常人而闻名于天下呢?再想想:司马迁、韩非、贝多芬、张海迪、邓-小-平、姚明„„古今中外,各行各业的姣姣者,哪一个没经历过挫折与苦难,哪一个没经历过风雨的洗礼?而且,在一次次的风雨后,他们开出的花不仅绚丽多彩,更是凝重美艳,香远益清。虽然,有些人一生都风和日丽,一帆风顺,他们享受着生活的优待,品味着人生的甜蜜,不用太多的努力和拼搏,每天只等待运气和喜悦的降临。他们也开花,但他们的花总显得娇孝脆弱,总是缺少那种绚丽的心动。
又有些人,面对风雨总是
第5篇:《孤独之旅》读书笔记
初读《孤独之旅》这篇文章,觉得不怎么样,但细读后感触颇深。少年杜小康因家庭变故而失学,不得不跟父亲去放鸭。生活的艰难和精神的孤独压迫着他,同时也锤炼他的心。
一场暴风雨,他孤身一人去寻找被雷电吓跑的鸭子,他在空荡荡的芦荡里不停里寻找着,寻找着……最后他找到了鸭子,也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是啊,只有风雨相随,才能开出绚丽之花。
天生残疾的霍金要经过多少凄风才能在黑洞理论上有所建树呢?盲聋哑的海伦·凯勒又要经过多少苦雨,才能够超越常人而闻名于天下呢?再想想:司马迁、韩非、贝多芬、张海迪、邓-小-平、姚明……古今中外,各行各业的姣姣者,哪一个没经历过挫折与苦难,哪一个没经历过风雨的洗礼?而且,在一次次的风雨后,他们开出的花不仅绚丽多彩,更是凝重美艳,香远益清。
虽然,有些人一生都风和日丽,一帆风顺,他们享受着生活的优待,品味着人生的甜蜜,不用太多的努力和拼搏,每天只等待运气和喜悦的降临。他们也开花,但他们的花总显得娇孝脆弱,总是缺少那种绚丽的心动。
又有些人,面对风雨总是恐惧害怕,继而逃避退
第6篇:孤独之旅读书笔记
孤独之旅读书笔记(精选15篇)由网友 “弗洛北” 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孤独之旅读书笔记,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孤独之旅读书笔记
这篇文章的内容很简单——讲述了一个少年成长的故事。然而越是简单的故事,往往越是深入人心——因为它们的作者抛弃了华丽的笔触与峰回路转的情节,选择了一些更能体现事物本质的东西。
富家子杜小康,曾过着无忧无虑的小康生活。而当生活的大厦于眼前轰然崩塌,一切化为泡影,他,又该做些什么?
名为“逆境”的河在眼前翻涌着,奔腾着,卷起层层黑色的浪花。他没有逃避,他无从逃避,他同父亲手挽手,跳了进去。
他望着远方如浪潮般的芦荡,望着黛色的群山,望着云卷云舒。他望着一天天长大的鸭群,笑了,笑中带着得意。他被迫接受孤独,他开始拥抱孤独,他试着享受孤独。
但困境接踵而至。鸭群在暴风雨中消散,他没有犹豫,扛起生活的重任,追了上去。
他找到了鸭群,但在逆境中迷了路。他望着异乡的天空,嗅着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哭了。泪水洗涤了他的幼稚与自负,他在闪闪泪光中走向成熟——不为别的,只因这是逆境为他铺就
第7篇:《幼儿游戏之旅》读书笔记
这本书是南京市第一幼儿园参与的一项研究性游戏学习所著的作品。全书以蓝、红、绿三色为基调,因为色彩最直观、最形象,这三种色彩的协调,能调出最美的颜色。同时这三种色彩代表三种不同的寓意。蓝篇是他们学习整合的历程,作为全书的整个基调,是全书的基础。红篇是他们三年来总结出的一系列丰富的游戏活动主题。绿篇则记录了在幼儿、教师、家长、社区、社会如何实现互动的一个全面反映。
其中最深刻的便是红篇。生动鲜活游戏主题为我打开了幼儿游戏的一扇明窗。他们的游戏从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地观察——访问倾听——研究记录——交流汇总这一系列严谨的探究过程串连,俨然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工程。在书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南京市第一幼儿园的整个游戏过程是从问题开始的,如他们提出爱心邮局的主题,其中就整理出了对人、对物、对人的活动的几大调查方向,通过个人、亲子、集体调查来收集资料,然后再将收集的资料转化为游戏场景、游戏角色扮演,游戏情节始终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注重幼儿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加强教师、家长、社区、社会在其中的引
第8篇:《诗经》山河
《诗经》山河
两千多年过去,这些诗句中的江河如今是何面貌,于是开始探访那些在《诗经》中被吟唱了两千多年的山川、古城、河流。
《诗经》的冥想
我用四年时间走过了《诗经》中提及的许多地方,主要集中在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甘肃、湖北等地。
与其他典籍的刻板古奥不同,《诗经》虽由儒士删定,冠以教化之义,挟以正史之私,尊为经义之始,但其活泼清丽的语言、恣意玄奥的意象,以及诗中众多的草木鸟虫、山川河泽、日月辰宿、季节流转,都给人以眷眷可亲之感。读《诗经》的时间久了,常会不自觉地陷入冥想之中,恍惚可以看见“零雨其蒙” 的东山以及思归的戍卒,浼浼黄河旁的新台上哀怨的新娘,三月春日溱洧水畔手执草嬉戏祈福的少男少女。如同著名心理学家卡尔・荣格(Carl G. Jung,1875―1961)所言,个体来自祖先遗传的隐性记忆好像被绮丽冥思启示后渐渐打开了,这些此前和我的生命并无交集的地方,似乎都变得熟悉亲近,仿佛伸手便可触及了。于是,我忍不住要上路,要在时隔两千五百多年后,去《诗经》里提到的这些地方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