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琴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2023-11-28 07:12:22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弹琴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弹琴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弹琴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注释】

①泠泠:洋溢貌。 ②七弦:古琴有七条弦,故称七弦琴。 ③松风寒:松风,琴曲名,指《风入松》曲。寒:凄清的意思。

【翻译】

七弦琴上弹奏出清幽的琴声,静静地听就像寒风吹入松林那样凄清。虽然我十分喜爱古老的曲调,但现在的人弹奏的不多了。

【赏析】:

这是一首借咏古调的冷落,不为人所重视,来抒发怀才不遇,世少知音的小诗。前两句描摹音乐境界,后两句抒发情怀。全诗从对琴声的赞美,转而对时尚慨叹,流露了诗人孤高自赏,不同凡俗,稀有知音的情操。诗意七弦琴上发出泠泠的`音响,原来是〈松风〉凄清的曲调,虽然我喜爱这类古老的曲子,但今人多已不大弹奏了。

【阅读训练】

1.结合诗句说说你是如何理解“静听”二字的?

2.琴为心声,细读此诗,你能读出诗人怎样的心声?

【参考答案】

1.答:描写了弹琴者入神的神态,从侧面烘托出琴声的超妙

2.答:曲高和寡 知音难觅 怀才不遇借听弹琴声,感叹世风日下,不弹古调,自己的爱好不合时宜,抒发了使人感到曲高和寡,知音难觅的寂寞心情。

第2篇:王冕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王冕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墨萱图》

【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

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注释】:

①萱草花:中国的母亲花,早在康乃馨成为母爱的象征之前,我国也有一种母亲之花,它就是萱草花。另一称号忘忧(忘忧草),来自《博物志》中:萱草,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故日忘忧草。

②北堂:诗经疏称:北堂幽暗,可以种萱;北堂即代表母亲之意。古时候当游子要远行时,就会先在北堂种萱草,希望母亲减轻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

【翻译】:

灿灿的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

南风吹着萱草,摇摆着是为了谁吐露着芬芳?

慈祥的母亲倚着门盼望着孩子,

远行的游子是那样的苦啊!

对双亲的奉养每天都在疏远,

孩子的音讯每天都不能传到。

抬头看着一片云林,

听到慧鸟的叫声思念起来至此很是惭愧。

【赏析】

萱草花是中国的母亲花,诗人用萱草花暗喻浓浓的母爱,虽说忘忧,但对游子的牵挂却终其一生。表达了在外游子对故乡母亲的深切思念之情和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的'愧疚之情。

【阅读训练】:

1、简要分析诗中萱草花这一意象的特征。(5分)

2、结合全诗赏析“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6分)

【参考答案】:

1.(1)萱草花,光彩耀眼,在南风的吹拂下默默的吐露着芳华,有忘忧之意。(2分)(2)诗人用萱草花暗喻浓浓的母爱,虽说忘忧,但对游子的牵挂却终其一生。(3分)

2.(1)手法:细节描写,“仰望云林”;心理描写或直接抒情,“愧听鸟语”(2)情感:表达了在外游子对故乡母亲的深切思念之情和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的愧疚之情。(情感、手法各2分,分析2分)

第3篇:苏轼《红梅》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苏轼《红梅》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红梅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释】;

诗老:指苏拭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翻译】:

因为怕开了后招来愁怨,加上贪睡,所以独自开得迟了些;又恐冰雪般洁白的姿容不合时俗。故意染上了桃花杏花那样的红色,但保留着孤高瘦硬的傲霜斗雪的风姿。耐寒的品性使红梅不肯在春天与百花争艳都妍,红色不是她的本色。石曼卿老人不懂得红梅风格所在,怎么能从绿叶、青枝来看梅花?

【阅读训练】:

一、

(1)、对石曼卿《红梅》诗持什么态度,请作分析。就你的理解与积累,你读过的咏梅诗词里哪些作品有“梅格”,请试举一例。(默写一名句即可)(4分)

(2)、 诗人用哪些艺术手法来勾画梅花的形魂?就其中两点作赏析。(4分)

(3).首联运用了哪种手法?并请结合诗句分析其作用。(5分)

(4).作者在尾联批评石老的诗没有捕捉到红梅最本质的特征。请结合颔联来分析“梅格”。(6分)

二、

(1).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李白《关山月》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李白《关山月》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注释】: ① 关山月,属乐府“鼓角横吹”曲,多写离别的哀伤。唐玄宗开元后期和天宝年间,唐王朝与外族不断爆发战争。李白借此乐府旧题,写远离家乡的戍边将士与家中妻室的相互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战争带给广大民众的痛苦。② 天山,祁连山,位于甘肃省西北部。匈奴语呼天为“祁连”,故祁连山亦称天山。③ 玉门关,为古时通往西域的要道,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北。此处泛指西北边地。【翻译】: 一轮明月升起在天山之上,在苍茫的云海中徘徊。萧瑟的秋风吹着明月,东渡玉门雄关,照耀着守边的征人。在这苍凉的关塞上,不由得使征夫们想起在这边关上频起的战事:昔时汉高祖,曾遭匈奴的白登山之围;胡人的兵马,至今仍对青海湖虎视眈眈。从来这里就是夷夏相争的征战之地,多少战土抛身塞外,埋骨黄沙啊!征人们望着这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王安石《江上》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王安石《江上》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江上》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王安石《江上》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欢迎大家参考!

【原文】:

江上

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注释】: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市盐埠岭),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死后谥号“文”。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

未完,继续阅读 >

《弹琴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弹琴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