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三教学总结

2023-12-08 07:12:56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生物必修三教学总结

生物必修三教学总结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让我们来为自己写一份总结吧。那么你知道总结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物必修三教学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学期以来,本人按照学校的安排,任教高二理科班和文科班生物,本人能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广泛涉猎各种知识,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为了下一学年的教育工作做的更好,下面是本人的本学年度的教育教学工作小结:

一、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课前准备——备好课: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二、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本学期是学生参加生物毕业会考的学期,所以在这学期就要开始重视这项工作。因为我校的学生基础差,同时有没形成一种好的观念,很多学生抱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成绩提高不上去。针对这种情况,本人对一些基础好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鼓励后进生,落实优生,不段提高学习成绩。

三、积极参与听课、评课。

本人克服课时多,时间紧,又经常发生课时冲突的困难,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以提高教学水平。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不断进步。

四、不断学习、更新理念

生物学知识日新月异,发展很快。在备课过程中,我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不断查阅资料,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并在教学中实施。为了赶上时代步伐,我在复习大学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还经常上网查阅资料,了解现代生物学新成果、新观念。教学业务不够熟练,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并注意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五、成绩与反思

在教学中,大部分的学生上课认真,学习积极,在考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也掌握了一些学习生物的方法和生物实验技能。但有部分同学上课没有课本,不听课,不思考,不做作业;有些同学考试不认真,成绩很差也没有羞耻感。由此,导致部分同学学习成绩很差。但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通过一学期来的努力,通过新的课标的实施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学生掌握了学习生物的方法,自学再生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但由于环境与条件的制约,缺乏大环境的熏陶,学生的成绩还参差不齐,整体成绩提高得不快,有些甚至不尽人意,这有待今后工作中不断的探索、借鉴与完善。

第2篇:生物必修三第一章总结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总结)

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细胞内液(2/3)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

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2、体液之间关系:

血浆

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

补充:组织液的来源是血浆、细胞内液,去路是血浆、淋巴、细胞内液。血浆和淋巴来源去路?

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不属于内环境的物质

(1)、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等属于人体与外界相通的环境,属于外界环境,因而汗液、尿液、消化液(肠液、胰液、唾液、胆汁等)、泪液等液体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2)、血浆中的血细胞、淋巴液中的淋巴细胞以及细胞内的各种成分,如血红蛋白(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载体、呼吸酶等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6、属于内环境的物质:

营养物质: 葡萄糖 甘油 脂肪酸 胆固醇 氨基酸等

血液运送的物质废物:尿素 尿酸 乳酸等

气体:O2,CO2 等

激素,抗体,神经递质 维生素

7、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 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缓冲溶液: NaHCO3/H2CO3Na2HPO4/ NaH2PO4

00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C 左右(一般不超过1C)。

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9、稳态的调节:神经免疫调节机制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0、组织水肿及其产生的原因

(1)、组织水肿:指组织间隙中积累的组织液过多。

(2)、原因:血浆渗透压的下降或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而导致水分过多地进入组织液。

(3)、引起组织水肿的实例:营养不良;花粉过敏;肾小球肾炎;淋巴回流受阻。

11、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消化、循环、泌尿、呼吸系统

第3篇: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猫猫卖猫猫”为你分享20篇“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篇1: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1、(1)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向光弯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

(3)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原因:

(1)横向运输(只发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

(2)纵向运输(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到下端,不能倒运

(3)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面多,向光面少),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生长素(温特,琼脂实验):吲哚乙酸(I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

3、植物激素(赤霉素,细胞x,脱落酸,乙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4、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在植物体中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生长素的分布:植物体的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5、植物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总结

水酶色核透(水煤色黑 免疫调节 透)

1、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其中免疫器官有骨髓、胸腺、淋巴结、脾、扁桃体。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集中分布的场所。

2、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如唾液、胃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等。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 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淋巴循环组成的。

3、注意 B 细胞和胰岛 B 细胞的区别。

4、B 细胞和 T 细胞都是来源于造血干细胞,B 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 细胞在胸腺中成熟,浆细胞的 来源是 B 细胞和记忆 B 细胞。效应 T 细胞的来源是 T 细胞和记忆 T 细胞。

5、只有浆细胞可以合成抗体,但所有细胞都含有合成抗体的基因。抗体只能在细胞外发挥作用,故 抗原抗体结合只能发生在内环境,结合后的变化是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消化。抗体的 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抗原不一定是),与抗体合成有关的细胞器:核、内、高、线。抗体可参与体液 免疫和细胞免疫。二次免疫时,产生的抗体数量比第一次多。

6、吞噬细胞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快快来写一份总结吧。总结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总结1

1、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种群密度的测量方法:样方法(植物和运动能力较弱的动物)、标志重捕法(运动能力强的动物)

3、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

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

生态系统: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地球上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4、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

(1)“J”型增长曲线条件: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看到知识点,都是先收藏再说吧!知识点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重要的内容。掌握知识点是我们提高成绩的关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1

生命的物质基础

§1.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1.大量元素(9种),微量元素,主要元素(6种),基本元素

2.哪种元素占细胞组成的比例

3.B元素,Fe元素的作用

4.什么是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1.2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1.构成细胞的化合物有哪6种?无机化合物2种,有机化合物4种

2.哪种化合物占细胞鲜重的比例?哪种化合物占细胞干重的比例?

3.区分自由水和结合水,自由水和结合水的作用分别是什么?注意理解不同种生物含水量不同,同一生物的不同组织和器官含水量也不一样

4.无机盐多以离子状态存在于细胞内。无机盐对生物体有什么作用?当生物体缺少了Mg2+、Fe2+、Ca2+会出现什么样的症状?

5.糖类的作用?组成元素有哪些?糖类可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分类的依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浙教版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浙教版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快快来写一份总结吧。如何把总结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浙教版,欢迎大家分享。

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2、体液之间关系

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

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调节的试剂: 缓冲溶液: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

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

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

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9、稳态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有寻找学习和工作中的规律,为此我们要做好回顾,写好总结。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1

1、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

2、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3、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易地保护(动物园)

5、全球问题: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2

1、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

未完,继续阅读 >

《生物必修三教学总结.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生物必修三教学总结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