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称赞教学设计
第1篇:人教新课标称赞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称赞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称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互相称赞带来的快乐。
3、通过抓重点词句的品读,进行感悟、积累、运用。
4、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教学重难点:
1、在读中感受称赞带来的快乐和动物们的真情。
2、在重点词句的品读中,引导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积累运用词语并学会称赞别人。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王云你表现真好,老师称赞你;王雁林你最懂做好课前准备,老师也称赞你;我们二(3)班的小朋友就是棒,听到了老师的称赞,你的心情怎么样呢?
二、谈话引入
1.刚才看到大家听到老师的称赞心情都很高兴!称赞就像一首歌,让我们充满了力量;称赞也像一首诗让我们心情愉悦。那小刺猬和小獾也听到了别人的称赞,他们会表现怎么样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8课。
2.齐读课题。(请全班同学齐读课题)
二、巩固字词
1.在情境中复习词语。
(1)老师手上拿的就是小刺猬从森林里采的红红的大苹果,上面的词语你们会读吗?谁愿意当当火车头。
(2)开火车读苹果词语卡片。
(3)全班齐读词语。(全班同学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三、整体感知
1.词语记住了,老师相信课文一定也能读好。(出示我会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谁称赞了谁?(同学们请你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谁称赞了谁?(并注意读书的姿势))
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相机贴小刺猬和小獾的图片。(谁来说说课文里谁称赞了谁?全班同学一起来跟老师完整地说一遍……)
4.小结:原来他们是相互称赞。
5.请你们现在快速的找一找小獾和小刺猬在课文里共进行了几次对话并划下来?
四、朗读感悟
1、学习第1——4自然段
(1)指名读第1——4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找出小刺猬称赞小獾的话。
(过渡:那小刺猬又是怎样称赞小獾的呢?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1—4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2)小刺猬是怎样称赞小獾的?(谁来读一读。出示句子:小刺猬走到小獾身边,拿起板凳仔细地看了看。他对小獾说:“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3)他为什么要这么说?(小獾的凳子到底做得怎么样?谁来说一说?)
(4)指导朗读
(5)听了称赞,小獾怎么想呢?
(6)小结:“一个比一个好”只是简单的一句话,却让小獾高兴、自信。(板书:充满信心)我们也照着样子说一说。
(7)出示语言文字训练:一个比一个好
一 比一
(你们能不能学一学小刺猬那样,用这样的'句子来称赞别人呢?谁来说一说?吧你们想说的说给你们的同桌听。)
(8)小结:从你们的表现中,老师感觉到了称赞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快乐。让我们带着这种美德和快乐再来夸夸小獾吧。)
2.学习5——7自然段
过渡:正因为小刺猬的称赞,小獾高兴极了。傍晚,小刺猬背着几个红红的大苹果往家里走,有发生了什么事呢?下面我们就来看小獾和小刺猬的第二次对话。(出示对话)
(1)谁愿意来读一读第六、七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
(2)小獾见小刺猬来了,高兴的“迎”上去。什么叫“迎”呢?老师请个同学来跟老师一起表演。像这样面对面的走来我们就说是“迎”,如他在老师的后面这样就叫“追”。
(3)当小獾把椅子送给小刺猬时,小刺猬不好意思地说,它可没干什么呀!他真的没干什么吗?
(4)称赞的力量多神奇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它们的第二次对话。
3.学习第8——9自然段
(1)默读8——10自然段。(有了自信的小獾又会怎样称赞他?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小刺猬和小獾的第三次对话,请大家默读8—10自然段?)
(2)小獾得到了小刺猬的称赞,有了自信,还做成了椅子呢。那他又会怎样称赞小刺猬?
(小獾是怎样称赞小刺猬的呢?出示句子:小獾接过苹果闻了闻,说:“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
(3)小獾仅仅是称赞苹果吗?称赞了小刺猬的什么?
(4)如果当时小刺猬没有称赞小獾,小獾会怎样呢?
(5)指导朗读。
五、升华主题
1、看板书总结:称赞的作用多么大啊,小刺猬的称赞,让小獾有了自信;小獾的称赞消除了小刺猬的疲劳。我们需要得到别人的称赞,更需要去称赞别人。让我们伴着音乐,一起分享他们得到称赞和去称赞别人的快乐吧!谁来说一说……
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只要我们善于去发现,给予周围人更多的称赞。你一定会得到更多的快乐和收获。
板书设计:
18、称 赞
刺猬图片 小獾图片
消除疲劳 充满自信
第2篇:人教新课标二《称赞》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二《称赞》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二《称赞》教学设计
一、概述
1、《称赞》是九年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8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2、爱听好话,这是人们的正常心理,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这是人的正常需要。文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想不到的效果。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
3、本课的学习内容是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4、本课中,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各种学习资源整合,引导学生图文结合,读中感悟,并进行朗读想象和写话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情感能力。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扩展阅读以及网络环境下打写,收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3、通过电脑资源自主阅读,进一步体会互相称赞的快乐。
4、能在留言板上编小故事。
(二)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初读感知
3、自主识字,创编识字短文
4、指导写字
5、再读课文,读通课文。
6、进入文本,理解称赞。
7、扩展阅读,活化称赞。
8、创作打写,学会称赞。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读中感悟,接受美好情感的熏陶。
2、通过个性化阅读,体验称赞给别人的快乐。
3、围绕主题进行编打小故事,有创作的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刚刚升上二年级,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新和求知欲,已经具有初步的识字、朗读、口头表达和利用网络留言板进行打写的能力,有合作学习的意识,但能力尚弱,一些学习方法的掌握有待提高。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创设情景,读中感悟,个性化阅读与创作小故事相结合。
五、教学资源
1、本课是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完成的;
2、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3、专门为本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随机表扬,师生互相称赞。
2、出示课题
3、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读感知
1、范读配图配乐
2、引导学生自读
(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并读准生字读音)
(三)自主识字,创编识字短文
1、同桌互读生字,相机检查音难字。
2、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3、阅读“自编短文巩固生字”。
4、创编识字短文。
(四)指导写字
1、自主观察,找出难写字。
2、重点指导“采”、“傍”的书写。
3、练习书写。
(五)再读课文,读通课文。
第3篇: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称赞》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称赞》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称赞》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教学重点:
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体会互相称赞带来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首先要表扬大家,因为三分钟一响,你们马上走进教室,拿出课本及学习用具整齐地放在课桌上,坐在教室里等待上这节课,不过从同学们的精神面貌上来看,精神特别十足,小腰板挺得多直啊,眼睛里面闪着光呢!你们用你们的行动得到了老师的称赞。好,咱们这堂课就来学习第18课《称赞》。下面老师写课题,请同学们认真看。
2、随机指导:“称”的右半边在“你”字里看到过,可以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赞”的上面是两个少先队员的“先”字,第一个“先”的最后一笔写成竖提,第二个“先”的最后一笔不变,下面是个“贝”字。
3、好,让我们用洪亮的声音齐读课题。那“
第4篇:《称赞》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称赞》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称赞》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称赞》这课是一篇新教材,是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小刺猬和小獾相处融洽,相互称赞,并在对方的称赞中找到了自信,消除了疲劳。让学生体会到称赞的神奇,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一故事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里学会称赞别人,欣赏别人。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板、傍”两个字,能理解“粗糙、泄气、自信”等词。
2、结合插图,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句:
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在我有点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这是我的一点心意,收下吧。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学着真诚地称赞别人。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称赞带来的快乐,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我听说我们班的同学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