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白菜》的说课稿
第1篇:《卖白菜》说课稿
《卖白菜》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卖白菜》,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
《卖白菜》是中职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是莫言忆旧系列作品中的一篇,反映的是作者过去的一段辛酸往事。文章从“我”与母亲对卖白菜的不同心态写起,然后写到母亲和“我”对买白菜的老太太的不同态度,最后写到母亲因“我”的过错而流下了伤心的泪水。读着这篇小说,仿佛我们也能真实地体验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北方农村的生活,那么彻骨得冷,彻骨得穷。
作者以个性化的语言和细节描写,着重表现了母子二人对于卖白菜的不同心理感受,折射出母亲与“我”的不同性格。三棵白菜,卖与不卖,都是出于生活的无奈,而就在这无奈中,母亲的坚强和自尊与“我”的暴躁和狭隘,泾渭分明。文章为职高学生写作和做人提供了一个范例。
二、教学目标
本单元阅读与欣赏的学习重点是整体感知课文。所谓整体感知就是通读全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包括初步把握整体框架,感受文中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为进一步思考分析做好准备。按照这样的单元教学要求,我特意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从整体感知的阅读方法入手,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体会文章细节描写的作用。
3.感知贫困的记忆,分析人物性格,学习母亲的坚强与自尊,正确认识老太太的形象。
三、教学难重点
本课的学习重点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与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一致。难点是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和主题。
四、教法和学法
我们学生的语文基础薄弱,对文章的感悟能力不强,因此,主要以老师引导和点拨为主,引导学生阅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本课采用教师导学点拨为主的教法,体会文章中字里行间渗透着的“贫困的记忆”。
学法上,主要通过发现阅读法,发现阅读法以阅读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语言的精彩之处——细节描写,了解作者语言自然朴素而感情真挚的风格,学习作家运用语言的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用图片和莫言的话导入,让学生明白整篇文章都是有关“贫困的记忆”。
(二)、走进作者,莫言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必须让学生掌握有关他的文学常识。
(三)、整体感知,梳理文章结构。
(四)、赏析“决心卖白菜”部分,本部分设置如下问题。1.找出母亲“下决心卖白菜”的段落 2.找出描写“我”对白菜深情的段落
(五)、赏析“卖白菜经过”部分,本部分主要通过细节分析“母亲和老太太对小白菜的态度”,再次基础上正确把握老太太的形象。
(六)、赏析“白菜退回”部分,体会“母亲的泪水”并把握母亲的形象。
总之,课文通过细节描写,抒发了一段刻骨铭心的“贫困的记忆”,塑造了特殊社会背景下艰难生活的“母亲”和“老太太” 形象。下面让我们共同学习《卖白菜》。
第2篇:《卖白菜》的说课稿
《卖白菜》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卖白菜》是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是莫言忆旧系列作品中的一篇,反映的是一段辛酸的往事。
作者以个性化的语言和细节描写,着重表现了母子二人对于卖白菜的不同心理感受,折射出母亲与“我”的不同性格。教学本文为学生写作和做人提供了一个范例。
2、教学目标
本单元阅读与欣赏的学习重点是整体感知课文。所谓“整体感知”,就是通读全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包括初步把握整体框架,感受文中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为进一步思考分析做好准备。按照这样的单元教学要求,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从整体感知的阅读方法入手,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体会文章细节描写的作用; (3)分析人物性格,学习母亲的坚强与自尊。
3、重点、难点
本课的.学习重点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与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一致的。难点是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和主题。中职学生平时阅读量少,阅读面窄,缺少这方面的人文素养,因此,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成为本课教学的难点。
4、课时安排(共两课时)
下面对这篇课文的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作具体说明。
二、说教法
职业学生的语文素养不高,对文章的感悟能力不强,因此,主要以老师的引导和点拨为主,引导学生阅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本课采用教师导学点拨为主的教法。本文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不舍情、自责情和懊悔情,教师可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故以朗读法为辅助教法。
三、说学法
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能够让学生掌握语文工具,能够自主学习,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我设计的学法有自学讨论法、发现阅读法。
四、说教学过程
激发兴趣,导入学习
由学生的童年引入莫言的童年。
二、新课学习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A、 按照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给课文划分层次,并大致概括出各部分的内容。
B、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哪些? C、母亲有哪些性格特征?
2、交流感受,初步把握作者的感情。
让学生勾画描写母亲和“我”的语句,然后分析这些句子在刻画人物时采用了哪些方法,通过这些方法达到了怎样的作用。请学生谈谈个人的看法。
(二)师生合作,初步发现。
1、阅读小说第一自然段并思考:
①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②这段描写刻画了母亲什么样的心理变化? ③小说极力描写母亲下决心卖白菜时的心理变化,有何作用?
2、阅读结尾部分并思考
①母亲为什么流泪?从这里可以折射出母亲什么样的品质?
②小说开头部分写道:“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她有些恼怒地说:‘这么大的汉子了,动不动就抹眼泪,像什么样子!’”那时的母亲面对困境,一筹莫展,却为什么不流泪?
(三)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1、小组学习,圈画交流。
“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揭开,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母亲也一张张地点数着。” “一张张地数着”这个细节描写表现了什么?
2、当“我”对老太太的挑剔行为冷语相加的时候,母亲选择批评“我”而不是支持“我” ,体现了母亲的和善。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老太太这个形象呢?
(3)学完全文,你认为母亲具有哪些品质?(四)拓展思考
在那个极端贫困的年代,母亲语重心长地告诫“我”做人要诚信,不能贪别人的一分一毛,多么难能可贵。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该怎样坚持我们的诚信?
五、小结
由学生谈谈学完本文的收获,老师补充。
第3篇:3.卖白菜 说课稿
《卖白菜》说课稿
一、说教材 《卖白菜》是高等教育出版社中职一年级第一单元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重点是整体感知课文,也就是通读全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感受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而《卖白菜》是能体现这一单元训练重点的极好的例子。本篇课文是莫言忆旧系列中的一篇,反映的是作者过去的一段辛酸往事。文中讲述了作者与母亲一起种菜,一起买菜。眼看快要过年了,母亲为了换钱不顾作者的哭 闹依然决定卖掉最后三棵白菜。这个决定尽管残酷但也真实反映了作者家的生活境况。集市上,他们遇到一个挑剔的孤寡老太太来买白菜,当作者看她把白菜外边的菜帮子撕了又撕,很是伤心和气恼,最后赌气多算了她一毛钱。小说中的作者做法的确不合适,但这源于作者对那棵白菜的特殊感情和老太太苛刻的举动。等作者回到家,已经卖掉的白菜又回到了家里,母亲眼睛红红地看着作者说,“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最后母亲哭了,小说的结尾是这样一句话:“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读着
第4篇:卖白菜
《卖白菜》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整体感知的阅读方法弄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学习小说对人物、环境的描写,提高学生刻画人物形象的能力。
3、通过体会文中母亲的形象,体会自己父母的艰辛,学会感恩,学会诚信。教学重点
1、分析人物形象
2、品味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
把握文中刻画人物的手法 教学方法
朗读法、整体感知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童年是天真烂漫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童年是伴随着歌声、伴随着阳光的。然而,著名作家莫言的童年记忆却是“黑暗、恐怖和饥饿”,以及那一次终身难忘的经历——卖白菜。
二、阅读文章,整体感知
(一)基础知识
1.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
明确:环境、情节、人物形象 2.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什么?
明确:交代社会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3.小说的人物描写有哪些?
明确: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
(二)整体感知
1.阅读小说,划出小说情节发展各阶段。开端(第1—9自然段):年关已近,为贫困所迫的母亲下决心卖掉原本要留
着过年包饺子的那三棵白菜。
发展(第10—26
第5篇:卖白菜
《卖白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浏览全文,梳理课文思路
2.精读课文,抓住矛盾冲突,分析人物形象;结合课文内容,品味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语文学习方法介绍:精读和略读 【教学难点】抓住矛盾冲突,分析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浏览全文,梳理课文思路
教师指导学生浏览全文,按照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给课文划分层次,大致概括出各部分的内容,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本文的高潮和结局是放在一起写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作重点点拨和指导
一、解题
一段辛酸的往事,几番痛苦的回忆,“糠菜半年粮”的时代虽然远去,但是想起心头的往事至今依然让“我”沉痛三棵白菜,卖与不卖,都是出于生活的无奈,而就在这无奈中,母亲的坚强和自尊与“我”的暴躁和狭隘,泾渭分明《卖白菜》是莫言忆旧系列作品中的一篇
二、作家作品
莫言(1956—)当代作家,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县人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集《透明的红萝卜》、《金发婴儿》和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等其中《红高粱》获1985—1986全国
第6篇:卖白菜
《卖白菜》教案
一、导入
童年是天真烂漫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童年是伴随着歌声、伴随着阳光的。然而,著名作家莫言的童年记忆却是“黑暗、恐怖和饥饿”,以及那一次终身难忘的经历——卖白菜。
二、阅读文章,整体感知
(一)温故知新: 1.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 解析:环境、情节、人物形象 2.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什么?
解析:交代社会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3.小说的人物描写有哪些?
解析: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
(二)旧知新用:
1.阅读小说,划出小说情节发展各阶段。解析:
开端(第1—9自然段):年关已近,为贫困所迫的母亲下决心卖掉原本要留着过年包饺子的那三棵白菜。
发展(第10—26自然段):母子俩去集市卖白菜的过程。
结局(第27—31自然段):因为我多要了买主的一毛钱,白菜被退回,母亲流泪了,这眼泪让我终身难忘。
2.故事发生在什么样的环境里?
解析:70年代极度贫穷的农村,将近年关的时候。3.小说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解析:母亲是一个善良、坚强、诚信的人。
二、莫言(1955年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