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苍榆散文

2023-12-30 07:13:40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大漠苍榆散文

大漠苍榆散文

兰新铁路正在修建复线,新疆兵一团一一支机械化筑路施工队浩浩荡荡开到了乔尔坎。乔尔坎是兰新铁路吐鲁番与鄯善车站之间的一个末等小站,由于车站太小,后来被放弃了。站上的房子也因年久失修,终于颓废不堪,成了狼窝。

筑路职工来到乔尔坎,大家伙儿拿着铁锹、撬杠一类家伙,一齐呐喊着赶走了常驻这儿的一窝灰狼。不甘心离开的两只老狼慑于大型推土机如雷的吼声,呲着牙裂着嘴一步一回头领着小狼仔进了东天山。工人们把站上的房子打扫干净,连当年车站食堂的菜窖也收拾出来,作为栖息的宿舍,然后开始了一日三班连续施工,战车似的施工机械轰轰隆隆响成一片,犹如惊天滚雷奔突在古老的大漠。

施工队有一个名叫周汉华的老机长,他从1959年从湖北罗田支援边疆建设以来,一直在新疆的铁路、公路建设工地上工作。30几年间,他驾驶的筑路机械换了一辆又一辆,他参加施工的铁路、公路一条又一条,似乎弹指一挥间,他便从一个风华正茂的小伙子,变成了一个年近花甲的老师傅。

周汉华年轻时,驾驶的推土机是“斯大林100号”,后来开的是国产“移山”,改革开放以后,施工队旧貌换新颜,“海买斯”(维吾尔语的引申汉语-全部的意思)装备成了国内外一流水平的施工机械。为了使这批设备发挥好作用,队领导给每辆机械配备了一名责任心强、技术好的师傅当机长,周汉华便成了208机车的机长。

周汉华年轻时技术就好,工作又肯卖力气,曾经几次当过师里的劳动模范,戴过好几次大红花。现在,他已经是59岁的老师傅了,却依然年年是一团一里的优秀一党一员和劳动模范,每年都要领到几个红彤彤的荣誉证书。

新疆兵一团一是一个担负“屯垦戍边”特殊任务的特殊组织。新疆兵一团一的14个师有13个是农业师,建工师是兵一团一唯一从事基本建设的师。建工师所辖的每个建筑工程一团一,相当一个中型施工企业的经营规模,他们在兵一团一内部称一团一,面对市场叫建筑工程公司。周汉华所在的单位叫新疆兵一团一建工师机械化施工公司。现在,(现在是1993年7月,)吐鲁番盆地的气温,已经是摄氏40度左右的水平了。公司上千名职工驾驶着上百部筑路和运输机械,分布在吐鲁番、鄯善、十三间房、了敦、哈密、尾亚一线,在近千公里戈壁风区的兰新复线铁路工地,日夜鏖战。

机长周汉华有三个子女,大儿子周海在父亲驾驶的这台推土机上当机员,女儿周舂梅大学毕业后分配在公司当政工员,常驻铁路工地,老伴和小儿子在乌鲁木齐留守看家。工地上,像周汉华一家有几人参加施工筑路的,还有许许多多。

有一次,几名记者在工地采访,感慨的称他们是开发建设西部的“筑路世家”!

我认识周汉华是1990年6月,那时,工程队在阿尔泰修建托洪台水库。“七一”前夕,领导安排我采访几名优秀共|产|一党一员,周汉华是多年的模范一党一员,我第一个采访对象就是他。我来到托洪台水库工地,领导说周汉华和他的儿子驾驶着推土机,在取土场执勤推土哩!因为水库大坝的筑坝用土有特殊要求,水利专家选定30公里远的土场的土,才符合标准。取土场远离水库工地和大伙儿,环境自然艰苦,没等领导动员,周汉华主动报名去取土场工作。

取土场在额尔齐斯河河岸。周汉华和儿子用推土机推出一个土槽子,槽子上边搭了一些芦苇杂草以遮风避雨,槽子里既是他们的宿舍,也是伙房,槽子一个角落用石头垒着锅灶,旁边堆着一袋面粉和一袋大米,地面有一堆发了芽的土豆。父子俩分工明确,轮流作业,老子上班,儿子做饭;儿子上班,老子做饭。现代化的施工设备,近乎原始的生活方式,以及从芦荡飞来的轰炸机群似的蚊群骚扰,组成了他们的基本生活旋律。

托洪台水库完工后,周汉华和儿子马不停蹄,又来到兰新铁路复线。

乔尔坎地处东天山博格达山余脉下的浩瀚大漠戈壁,是一个“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大风天天有,风吹石头跑”的地方。乔尔坎戈壁虽然寸草不生,但是却有一条布满大大小小石头的干涸河床。这条干涸的河床,是被夏日里博格达山的山洪冲刷出来的。当年修建兰新铁路时,为了防止洪水冲毁路基,在乔尔坎铁路上修了一座桥梁,洪水流过桥洞以后,一部分洪水天然的蓄在了取土筑路时挖出的一个大坑里。周汉华说,1960年他就在乔尔坎一带修过铁路,那时,工人们从乌鲁木齐燕儿窝原始森林里,挖了几棵榆树苗,移栽在这个大水坑边上。30年后重来乔尔坎,大水坑依在,当年栽下的榆树却只成活了一棵。

戈壁大漠乔尔坎这一棵大榆树,不但见证了兵一团一建设者30年的风雨历程,更是见证了我们祖国几十年发展繁荣的巨大变化。

包括周汉华在内,当年栽树的职工大多数还在,但是谁也说不清楚存活下来的这棵树,究竟是谁栽的?如今故地重游,大家伙儿面对这棵大榆树,一个个倍感亲切,30年前修建兰新铁路时的艰苦情景,似乎历历在目。那时候,我们国家贫穷落后,筑路职工住地窝子,喝苦碱水,有时候供水紧张,一人一天只能分配一大茶缸水解渴,个把月没有水洗脸是常事……工程队是当时建工师唯一一支机械筑路单位,只有10几辆破破旧旧的推土机和汽车。修建铁路主要靠人力肩挑手推,哪能与现在相比啊?

现在建设铁路,使用的是世界一流水平的施工机械!筑路工地上,不但有广播,还有电视、电台,现代化影视、通信设备,使筑路工地与都市和世界息息相通;专门给工地配备的水罐车,从几十公里外拉来清凌凌的山泉水,工地上的小锅炉不但保证工人们随时有开水喝,任何时候都可以洗上热水澡。

赤日炎炎的7月,我来到乔尔坎筑路工地采访,面对茫茫大漠独树一帜的大榆树,触景生情感慨不已。这是一棵枝枝交结叶叶重叠的大树,这是一棵既杂乱又和谐树冠巨大的大树;几十年的酷暑寒冬并没有扼杀掉她的生命,按照植物的生存原则她春荣秋凋生生不息茁一壮成长。虽然灼一热的风沙把树冠灼的外圈烧燎成焦黄,然而树冠的里层却郁郁葱葱充满生机。令人惊叹的是,在大水坑之下西去约莫1公里长的.干涸河床里,依次生长着10几棵一棵被一棵小的榆树--这是按照生命的原则,繁衍出来的大榆树的子孙。

我突发奇想,这不就是周汉华和他的子女们的人生写照么?这不就是一代又一代兵一团一建设者的奉献轨迹么!

废弃的乔尔坎车站就在大水坑边上。大水坑边上的大榆树的树冠出奇的大,树冠的荫影足可庇护30个人免受烈日的炙烤。轮班休息的筑路职工,常常来到大榆树下边,或乘凉避暑或看书聊天,看东来西去的火车来来往往驰骋,听时疾时缓的戈壁热风掠过时发出的天籁之音。

那天,周汉华和儿子给推土机进行保养,我趁这个机会去采访周汉华。208号大型推土机停在职工宿舍后边一块戈壁上,这是工程队临时开辟的施工机械停机场,由于机械来来回回碾压,停机场地面的黄尘足足有一拃厚。姚建华队长领着我趟进没过脚踝的停机场,走到208推土机旁,周汉华和两个机员正爬在机子低下检修作业。姚队长大声喊,“周师傅,李记者找你!”

常年驾驶施工机械,常年经受高分贝噪音,机械手的听力都很差。姚队长喊了好几声,周汉华才慢腾腾的从推土机下边钻了出来。眼前的周汉华叫我大吃一惊,他满头满脸满身都是黄土,活活一个兵马俑!他那千沟百壑刀削似的苍老的脸,分明是戈壁大漠的缩影!他那双粗糙不堪裂开几道血口子的大手,简直是一副大号扳手和一把钢钳!

周汉华告诉我,“本来,领导上考虑我上了岁数,没有安排我上兰新铁路复线施工。我想,自己这一辈子参加了新疆所有铁路施工,有兰新铁路,南疆铁路吐鲁番到库尔勒段,还有北疆铁路。现在,自己快要退休了,说什么也要参加兰新铁路复线建设,再为建设新疆出一把力气!”

见周汉华面容苍老,我说周师傅你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啊!

周汉华说,“我在工地干了一辈子,现在岁数大了,只是感觉胃不太舒服,再没有其它病痛,等铁路修通了,就去医院检查。”

那一年初冬,工程队终于完成了筑路任务,全体人马回到乌鲁木齐与家人一团一聚,准备过年。这时,年龄刚过60岁的周汉华高高兴兴的办理了退休手续,然后去医院检查身体。医生给周汉华检查完身体,安排他住进了医院。两个月后,周汉华因胃癌晚期不治去世。

如今,每当工程队的职工们,坐火车途径吐鲁番以东的乔尔坎一带铁路时,当他们看到铁路旁边那棵仍然郁郁葱葱的大榆树,便会说起当年建设兰新铁路的事情,回忆起后来建设兰新铁路复线的情景,也一定要说起工程队的老师傅周汉华……

第2篇:大漠苍狼读后感

大漠苍狼读后感(一)

放假期间,七七八八看了几本小说,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大漠苍狼》,《怒江之战》,还有些乱七八糟的穿越玄幻小说。我觉得《盗墓笔记》比起《鬼吹灯》来说更好看些,鬼吹灯有些过于玄幻,盗墓笔记相对来说更具真实性,人物的个性也更鲜明,作者的描述笔法也比较平实,整部小说前后的线索也很清晰,虽然是不同的探险,但是一根主线把之串联起来,环环相扣,随着探险的深入,我们一步步更接近真实,但是最后的谜底一直都未完全解开,所以节奏把握的很好,一直都有吸引人的地方。不过八本还是长了些,看到一半觉得累,中间有些情节就直接跳过去了。据说作者今年3月份会出完结篇,盼望中。

《大漠苍狼》我很喜欢,两本,不像盗墓笔记那样长,相对来说,节奏更为紧凑,看的过程中一直都很紧张,担心书中人物的命运,很好奇深渊的秘密。书中埋下了很多伏笔,两本书并不能完全揭晓深渊的真正秘密,作者非常聪明,把深渊的探索交给了书中的另一名人物,他跳伞,有70个小时的时间可以寻找深渊底部,同时告诉我们下面是一片灯火。这样故事可以先告一段落,为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再者,也为后续留下可能。

最终,这个故事也是一个开放式的结果,我们可以想象中间以及后来又发生了无限的可能性。“必然导致必然”一句话告诉我们历史的重复之重复定律。很像以前看过的一个西方电影,女主人公为了改变命运,一次又一次的做出选择,采取不同的行动,无论她如何做,结果总是一样的。电影的灵感来源于一个希腊传说,而在故事中也有暗示,西西弗斯触犯了众神,诸神为了惩罚西西弗斯,便要求他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而由于那巨石太重了,每每未上山顶就又滚下山去,前功尽弃,于是他就不断重复、永无止境地做这件事。

《怒江之战》我觉得写得很一般,草草的浏览了一遍,故事悬念比较少,读起来有些乏味。不像前面两部,伏笔很多,一直都是解谜的过程,因此读起来会有放不下的感觉。

大漠苍狼读后感(二)

记得初看《大漠苍狼》,真是深为其所吸引,疯狂的想象、疯狂的悬念不断刺激着我的神经,让从小就对神秘事物非常感兴趣的我欲罢不能,很快就看完了第一部。之后,在苦苦等待中,终于等到了第二部。很快,第二部看完了,不禁产生了一些感想,不吐不快。

平心而论,三叔的确是个写悬疑小说的高手。我看《大漠苍狼》的感觉就和看《迷失》的感觉差不多,这也是仅有的两部让我产生类似感觉的作品,同样具备了疯狂的想象和疯狂的悬念。虽然《迷失》的结局让人大失所望,但不可否认其前面的情节非常吸引人,而且至少在此之前我没看到类似的作品出现,这就是它的成功之处。

《大漠》的结局不知道有多少人看懂了,反正我是看得稀里糊涂,也不打算去深究一番。看了不少人对《大漠》的评论,都集中在对结局的分析点评上,并由对结局的分析评判整部作品的好坏,我觉得很是莫明其妙。因为我搞不懂为什么这些人只把注意力集中在结局,而不是整部作品。整部作品中众多的悬念不正是吸引大家有强烈看下去欲望的原因吗,其实阅读这部作品的最大乐趣就是想看看作者最后是怎么解释的,满足大家的好奇心是这部作品最大的卖点,当然,这也是悬疑小说这一类型的最大卖点。如果作者弄了很多悬念,最后却无法一一解释清楚,那么这部作品就不能算是纯粹的悬疑小说,而且还有忽悠人之嫌。

看完这部作品,再加上之前看过的《怒江之战》,我的结论是:三叔也是个故弄玄虚的高手。下面举几个例子证明我的观点。

例一,大家还记得众人初入洞时发现的爆炸痕迹吧,三叔当时对此仔细着墨,让人以为后面一定有交代,要不然你说这个干吗,不是明显浪费笔墨吗。可惜,最终没有任何对此的解释。以三叔的能力,不可能会犯这种浪费笔墨,也就是说废话的错误,那么我只能认为这是故意的,只是为了吸引大家。

例二,还记得水里出现的那个水鬼吧,如果你够仔细,会发现那个水鬼根本不是人能扮出来的,也就是并不像三叔最后草草解释那样,是自己扮鬼吓人。也就是说这个悬念最后的解释非常牵强,让满怀希望的我大失所望。三叔之所以把那个水鬼搞得跟个真“水鬼”似的——弄的有人猜测是日本人生化实验的产物,目的还是吸引大家的眼球,增添作品的神秘色彩。

例三,再就是被冻死在仓库中的日本女兵,你不解释这个女兵为什么被冻死在这里也就罢了,居然又来了句这个女兵尸体及其周围的炸弹看起来像个陷阱,好像在引诱着深渊里的什么东西。有心的人肯定会以为这又是个悬念,后文一定有交代。可惜,三叔早把这茬给忘了,无怪乎有人称其为挖坑大王。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深渊,相信大家很是期待这个深渊里有更多的惊喜,倒是有,一个是巨型雕像,另一个就是深渊中的一片灯光。相信看到的朋友对这两者一定非常感兴趣,以为又有什么惊天秘密即将被发现,因为之前三叔的行文风格一直给人这样的感觉。可惜,对巨型雕像,三叔的解释是远古时从陆地沉下来的,之字不提什么时候由什么人建造的、建造的目的是什么。你不提也就罢了,为什么在仔细观察雕像的时候,特地指出雕像身上无数的能容纳一人大小的孔洞,如此强调这一细节肯定会让有心的读者觉得这是在暗示什么,是一个悬念,后面一定有解释,可惜后面什么都没有。我为什么说三叔喜欢故弄玄虚,因为看到这里,这个感觉一下子非常强烈起来,这明显又是个什么解释都没有的悬念,目的还是为了增加神秘气氛。同样的,那片灯光也是为了增加神秘气氛。

三叔在后记中振振有词道深渊的神秘就在于其有无限可能,没有必要什么都解释清楚。换句话说,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自己去慢慢想吧,那才叫乐趣,明白不。说句不好听的话,要满足自己对神秘的未知事物的想象,我完全可以去看相关的新闻或者书籍,这些资料基本没什么解释或解释的很简单,完全可以让大家展开想象去猜测,我为什么还要来看你的小说呢。我看你的小说是因为你能弄出许多匪夷所思的悬念,更因为你能比较合理的完全解释这些悬念,满足我的好奇心。这样,你小说的特点和卖点才能体现出来,才能与那些神秘现象的书籍和报道区别开来,才能导致我掏腰包去买你的书看。如果你做不到对所有悬念都有合理解释,那么就请你设置自己能合理解释的悬念,而不是不做解释反而美其名曰满足大家的想象力。

第3篇:大漠苍狼读后感

大漠苍狼读后感

大漠苍狼读后感(一)

放假期间,七七八八看了几本小说,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大漠苍狼》,《怒江之战》,还有些乱七八糟的穿越玄幻小说。我觉得《盗墓笔记》比起《鬼吹灯》来说更好看些,鬼吹灯有些过于玄幻,盗墓笔记相对来说更具真实性,人物的个性也更鲜明,作者的描述笔法也比较平实,整部小说前后的线索也很清晰,虽然是不同的探险,但是一根主线把之串联起来,环环相扣,随着探险的深入,我们一步步更接近真实,但是最后的谜底一直都未完全解开,所以节奏把握的很好,一直都有吸引人的地方。不过八本还是长了些,看到一半觉得累,中间有些情节就直接跳过去了。据说作者今年3月份会出完结篇,盼望中。

《大漠苍狼》我很喜欢,两本,不像盗墓笔记那样长,相对来说,节奏更为紧凑,看的过程中一直都很紧张,担心书中人物的命运,很好奇深渊的秘密。书中埋下了很多伏笔,两本书并不能完全揭晓深渊的真正秘密,作者非常聪明,把深渊的探索交给了书中的另一名人物,他跳伞,有70个小时的时间可以寻找深渊底部,同时告诉我们下面是一片灯火。这样故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大漠散文

大漠散文

大漠石

旷世,旷野

大漠一望无际,

一无旁骛。

数不清的,彰显个性的

砂砾石块,

把大漠的意志留住。

都说洪荒过后,

留下了石头。

其实,每一块砂砾、顽石

来自远古的时空,

或是浩瀚的另一个宇宙;

经过星球自身高溫的熔炼,

淬化,经历的是宇宙零度。

经不起熔炼的'

化作了尘埃,

耐不住孤寂的

悄悄开溜,

自以为得道的

布道去了。

留下了强者,

在大漠风暴中

滚动着,碰撞着

发出振聋发聩的怒吼!

大漠风

时空停止变换,

温度早就凝固;

天长得黑不了,

夜长得亮不了;

顽石很无奈,

野草也无助。

惊雷炸后,

不曾留声;

闪电耀过,

不曾留影。

只有无形的风暴

施虐在荒漠深处。

是来自大漠之外,

还是来自大漠中部?

大漠之魂,

如疾风无形,

在这里肆意而疯狂,

无拘无束。

翻过沙丘,

掠过沙棘、茅草丛

集合起飞沙走石,

发出警世的呐喊!

茅草像大漠的观音手,

摇摆得杂乱无章;

这大漠的舞者,

要为荒原招引灵魂,

这万年寂静,

企图结束。

大漠魂

茫茫大漠,

没有道路,

也就没有定向;

自由自在的空茫,

似乎没有目标,

似乎没有方向。

蓦然回首,

只要向前,

面前即方向;

迈出脚步

脚下即道路。

大漠,

以一种神密,

未完,继续阅读 >

《大漠苍榆散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大漠苍榆散文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