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第五单元总结

2024-01-11 07:13:03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化学第五单元总结

化学第五单元总结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的科学。世界由物质组成,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化学第五单元总结,欢迎阅读。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微观解释: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分子破裂成为原子,而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均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最终宏观上物质的总质量守恒。

2、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若化学反应中有气体生成,则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在密闭环境中进行

二、量守恒定律的外延:(6个不变)

1、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

2、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

4、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5、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6、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质量不变;

三、涉及的相关实验:

1、铁和硫酸铜反应(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原理:Fe+CuSO4==FeSO4+Cu

注意事项:反应前要先用砂纸将铁钉打磨干净

反应现象:铁定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天平仍然平衡

2、白磷燃烧(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原理:4P+5O2

2P2O5

注意事项:因为反应中有气体生成,所以反应应在密闭环境中进行 锥形瓶底部细沙的作用:防止反映放出的热量使锥形瓶底炸裂

玻璃管的作用是:引燃白磷

玻璃管上气球的作用是:调节装置内压强,防止瓶塞崩开

现象:白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热,有大量白烟放出,气球先膨胀后缩小,

联想:如该反应中不消耗瓶中气体,还有气体生成,则不应使用气球,因为气球体积增大后会产生较大的浮力,使向下合力减小,天平测的是物体对托盘的压力,会使实验误差较大。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反应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注意事项:反应要在试验台上进行

现象:固体溶解,烧杯中有气泡生成,天平指针向右偏

4、镁条燃烧

反应原理:2Mg+O2

反应类型:化合反应

注意事项:该反应会发出耀眼白光,有可能伤害试验者的眼睛

现象: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热,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白色固体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一、化学方程式:

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

2、书写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3、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

①写---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用短线或箭头相连;

②配---配平化学方程式;

③注---注明反应条件,生成物的状态;

④等---将短线或箭头改为等号。

注意:如反应物中没有气体而生成物中有气体,则要在生成的气体后面加“↑”,如在溶液中反映,反应物中无固体,而生成物中有固体,则要在生成的固体后面加“↓”

二、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和意义:

1、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表示什么物质与什么物质在什么条件下生成什么物质和什么物质

例如:2Mg+O22MgO 2MgO

表示: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氧化镁。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①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的条件。

②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个数之比。

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物质的'质量比==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乘积之比

例如:4P+5O2

2P2O5 该反应中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比为:

(31×4):(32×5):(142×2)=124:160:284

也就说明:124份质量的磷和160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三、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1、观察法:

①定某一化学式前面系数为1;

②再逐个元素观察配平;

③最后要去掉分母

2、最小公倍数法:

①找突破口---确定某元素;

②找最小公倍数

③求系数

④观察法配平其它元素

3、奇数配偶数法:

①找突破口---确定某元素;

②将奇数配成偶数;

③用观察法配平其它元素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一、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1、设:根据题意设未知数;

2、写: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3、找: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质量关系;

4、列:列出比例式并求解;

5、答:检查结果,简明作答。

例题:某实验室中需要1.6g氧气进行实验。若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这些氧气,需要消耗水多少克?同时可生成氢气多少克?

解:设消耗水的质量为x,得到氢气的质量为y

2H2O 通电=== 2H2↑ + O2↑

36 432 x y1.6g

3632x1.6g x=1.8g;

432y1.6gy=0.2g

答:电解消耗1.8g水,同时生成0.2g氢气。

二、化学方程式计算例题解析:

例1、已知5gA与2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gC和若干克D。若制取8gD,则需__________gA。解析:

此题要求说明了物质之间发生反应按一定质量比进行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图表如下(若D、A的质量为x、y):

A + B → C + D

5g 2g 3g x

y 8g

由质量守恒定律:x=5g+2g-3g=4g,即A、D的质量比为5∶4,则可以通过计算推知y=10g

答案:10

例2、甲醇(CH3OH)是一种有毒、有酒的气味的可燃性液体。甲醇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可发生如下反应:8CH3OH+nO2

解析:

此题要求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去确定计量数。质量守恒定律不仅体现在宏观上总质量相等、元素的质量相等,还体现在微观上原子个数相等。根据碳原子数反应前后相等,8=m+2,m=6;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为8+2n=6×2+2+16,n=11,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由生成3.6g水,求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

答案:

(1)6;

(2)8+2n = 6×2+2+16,n =11

设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x,

8CH3OH + 11O2

6CO2 + 2CO + 16H2O mCO2+2CO+16H2O。若反应生成3.6g水,请计算: ⑴m值是__________。 ⑵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是多少克?

11×3216×18

x 3.6g

x=4.4g

答:参加反应的氧气为4.4g。

例3、如图表示等质量的金属Mg和Al分别与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表示反应所用时间,Y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

B.X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Y表示反应所用时间

C.X表示滴加稀硫酸的质量,Y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

D.X表示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Y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

解析:

此题要求分析金属与酸反应中各种量之间的变化关系,涉及到金属的质量、酸的量、金属的活泼性、反应的速率、氢气的质量以及反应时间等多种量的变化。由题意,等质量的金属Mg和Al与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Mg>Al,产生氢气的总量Mg<Al,即产生等量氢气,Mg所用反应时间少,A、B选项是错误的。同时,产生等量氢气,所需金属的质量Al<Mg,D选项错误。

答案:C

例4、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烧杯,调节至平衡。在两只烧杯里注入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然后分别向左右两端烧杯中加入质量相等的Fe和金属A。有气体

产生时,天平指针慢慢向左偏转(如图1);

指针偏转到一定角度后,又慢慢向右偏转;

反应结束,天平指针指向右端(如图2)。

则天平右端加入的金属A可能是( )

A.Zn B.MgC.CuD.Al

第2篇: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知识总结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知识总结

1.2.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3.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在一切化学反应中不变的有原子数目、原子种类和原子的质量(微观)。(宏观不变的有:物质总质量、元素质量、元素种类)

4.化学方程式的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5.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例如C+ O2CO2

宏观上: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通常的读法)

微观上:1个碳原子和1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质量上:每12份质量的碳跟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可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6、化学方程式的书写:①写(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②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是等号两边每种元素的原子个数都相等。)③注(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特殊状态气态↑或固态即沉淀↓)

7、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①注意:

(1)在进行计算之前必须先检查以下几项,否则所有的计算都是徒劳!a.化学式写正确b.方程式要配平c.相对分子质量计算要准确

(2)已知量、未知量单位要统一

(3)所带入的量必须是纯净物的质量

②步骤:(1)解、设(2)写出化学方程式(3)找已知物和未知物、算相对分子质量,代入已知量和未知量(4)列比例(5)解(6)答

第3篇: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件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件

化学是九年级才开设的一门课程,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件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件

一、知识教学点

1、化学研究的对象。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重、难点

1、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2、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3、疑点:物理的变化与物质的性质的区别。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整体感知

作为启蒙化学课的绪言对“什么是化学”,“为什么要学化学”,“怎么学习化学”等问题作出了贴切的回答,借以引起学习者对本学科的兴趣、爱好,使学生产生一个具有良好动机的学习开端。

(三)教学过程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含义: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

②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⑴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⑵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⑶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含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能直接反映质量守恒定律。

2、表示的意义:

⑴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⑵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质量比=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积的比)⑶表示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即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比)点燃 例如:以2H2+O22O为例

①表示氢气与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语文第五单元总结

语文第五单元总结

1,《夜雨寄北》中诗中写思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了对未来欢聚向往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会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数声风笛离亭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君自故乡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日绮窗前,______________

未完,继续阅读 >

《化学第五单元总结.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化学第五单元总结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