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论文
第1篇:有关隐性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论文
有关隐性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论文
分层教学被视为是一种更有针对性,同时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够在教学中有所收获的教学模式。 然而,分层教学的方式要得当。 如果分层教学不注重技巧,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还可能会让学生的心理受挫,影响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隐性分层教学更有技巧,值得教师进行研究,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的隐性分层
在分层教学时,需要对于教学目标有合理的分层设置,这也是隐性分层教学首先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 对于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前要对于这部分知识点有透彻的分析,要确定这部分知识的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并且要确立合适的突破这些教学重难点的教学方式。 同时,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情以及他们的学习能力,要能够正确预期学生在知识理解上可能存在的一些难度与障碍,并且要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确立不一样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够让课堂教学有更好的收获。 值得注意的是,隐性分层与传统的分层教学间存在一定的差异,隐性分层教学时教师应当更加关注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不要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要灵活地进行分层教学,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不断进步,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提升。
例如,在讲“集合的基本运算”时,教师对于教学目标可以有一个分层设计。 对学困生而言,重点放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上,如理解并集、交集、补集的概念,掌握并集、交集、补集的符号表示和图形表示等; 中等生要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引例的观察、比较、分析,探究并集、交集、补集三种运算所含元素的特征,掌握图形的'直观性及符号运算名称的会意性;优等生要引导其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如果学困生在知识技能的掌握上非常牢固,并且学生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可以让他们进一步尝试进行深层次的知识学习。
二、探究活动中的隐性分层
在创设探究活动时,教师可以采取隐性分层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由浅入深地给学生创设不一样的活动目标,给学生设置差异化的探究任务,让不同层面以及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与知识应用能力。 教师可以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设置一些逐层递进的探究活动,这能够让每一个层面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到活动中来,也可以给分层教学提供一定的空间。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于问题不断进行深入的探究,在简单的学习活动完成后,要勇于尝试后面更为复杂的探究任务。 教师只有不断给予学生鼓励,才能够让每一个层面的学生都积极发展自己的能力,进而提升知识教学的成效。例如,在讲“集合的表示与含义”时,教师可以由浅入深、分层教学。 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对于集合的含义透彻掌握,再把集合与元素间的对应关系了解清楚,这样才能够记清专用记号与常用的数集。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习集合元素的无序性、互异性和确定性,这样才能让教学过程更加顺畅。 这种层层递进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对于集合的表示与含义有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要时时关注,这样才能让隐性分层的教学模式得到体现。
三、布置作业时的隐性分层
在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时,可以体现隐性分层教学的一些基本理念。 基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基础水平的不同,如果教师对于所有学生都布置同样的课后作业与学习任务,这不仅达不到训练目标,有的学生的能力也得不到发展,还会有部分学生在完成作业时非常吃力。 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作业布置的隐性分层,要给学生创设更多开放化的作业设置,这对于知识教学效果的提高有推动作用。在作业的布置过程中,为了能够体现隐性分层的教学模式,教师有必要设置两种试题,一种是必须完成的试题,必做题; 另一种是可以选择做或者不做的试题,选做题。 必做题在一般情况下,是将所学的基础知识加深印象,巩固思维,是基本的训练数学思想的方式,之所以将其定义为必做题,就是要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将基础知识透彻掌握。 相对而言,选做题是稍有难度的试题,一些学习能力较强、数学思维较广阔的学生是最适合尝试的。 在完成这类试题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且能够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地调动起来。 作业布置的隐性分层设计是一种非常合理的教学方式,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并且发展了不同层面的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隐性分层教学是一种很值得采取的教学方式。 在进行教学目标的创设时,可以很好地体现这一教学理念,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创设分层化的教学目标。 在探究性活动的创设时,也可以体现隐性分层的教学理念,这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展开更为灵活的应用与实践。 此外,在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时,可以体现隐性分层教学的一些基本理念,教师要给学生创设更多开放化的作业,这对于知识教学效果的提高有推动作用。
第2篇:高中数学隐性分层教学研究论文
高中数学隐性分层教学研究论文
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隐性分层教学□四川资阳市雁江区第一中学张福明摘要:随着教育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也发生了变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展开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开展隐性分层教学,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隐性分层教学
在一个班集体中,学生各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使用统一的教学方式,就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对每个学生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分别在小组讨论、授课过程、作业布置等方面进行分层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下面就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隐性分层教学谈点体会.
一、在备课时分层
备课是开展教学的基础工作.在备课时,教师要将学生学习基础和能力的差异分为三个层次,使每个学生学习内容符合自身的实际水平.这样,教学中教师可以及时了解优等生、中等生和后等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明确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根据不同层次学生设计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引导优等生学习,激发中等生和后进生对数学的兴趣.例如,对“指数函数”备课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优等生、中等生和后等生,然后对每个层次的学生进行备课,中等生的学习目标是掌握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图象,能够证明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后进生的学习目标是掌握函数的基础知识;优等生的学习目标是对指数函数的变式内容进行了解.
二、在教学过程中分层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隐性分层式教学是每个教师所关注的问题.在教学中,对中等生的教学主要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对后进生要适当降低难度,而对于优等生就需要拓展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获取更多的知识.在课堂提问环节中,让优等生回答思维难度较高的问题,中等生回答难度适中的问题,后进生回答简单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例如,在讲“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时,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导数知识,并利用导数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教师可以给出如下题目:制作一个圆锥型漏斗,其中母线长为30cm,要使其体积最大,则其高应为多少厘米?在学生解这道题时,教师先让学生掌握函数导数,然后进行提问,主要让学生描述函数求导的过程.比如,求导y=2x2+4ex.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函数求导的过程.对中等生提问:在这道题中怎么引入函数,设置哪个未知数比较有利于函数的建立;对于优等生,就需要让学生详细描述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讲解,使教学效果从整体上得到提高.
三、在小组讨论中分层
小组讨论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由于学生的各个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教师要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的数学知识得到提高.在小组讨论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不同的讨论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展示自身的优势.教师要设置平等、民主的教学方案.在小组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互帮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能提高自身的数学水平.在学生完成小组任务后,教师要给予学生相应的鼓励,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并对学生的错误及时进行纠正,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四、在布置作业时分层
布置作业也能体现分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在布置作业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与学习能力进行作业的布置,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训练的目的.教师要注意练习题的难易程度,对后进生布置较为简单的题目,中等生以完成基础知识为主,优等生以培养思维为主.例如,在讲“圆锥曲线”后,教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对于后进生,主要对椭圆、双曲线以及抛物线的基本公式进行练习,能够识别这三种圆锥曲线的各种变形;对于中等生,主要要对圆锥曲线的基础知识进行训练,掌握理论知识,并能够解答圆锥曲线和直线的结合题型;对于优等生,主要练习关于圆锥曲线的综合题型.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隐性分层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备课时分层,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分层,使学生全面掌握数学知识;在小组讨论中分层,提高学生自身的数学水平;在布置作业时分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袁红红.浅谈在高中数学中如何进行分层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1,28.
杨仲银.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才智,2011,26.
第3篇:高中数学隐性分层教学研究论文
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隐性分层教学□四川资阳市雁江区第一中学张福明摘要:随着教育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也发生了变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展开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开展隐性分层教学,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隐性分层教学
在一个班集体中,学生各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使用统一的教学方式,就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对每个学生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分别在小组讨论、授课过程、作业布置等方面进行分层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下面就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隐性分层教学谈点体会.
一、在备课时分层
备课是开展教学的基础工作.在备课时,教师要将学生学习基础和能力的差异分为三个层次,使每个学生学习内容符合自身的实际水平.这样,教学中教师可以及时了解优等生、中等生和后等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明确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根据不同层次学生设计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引导优等生学习,
第4篇: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
【摘要】分层教学方法即是该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其也为素质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但是近年来关于该分层教学讨论多数是集中于理论,在实践操作方面,较为笼统,没有系统新的可操作性的方法,结论较为感性,缺乏理性的指标及统一的标准,针对性受到了较多方面因素的限制。本文简单阐述了高中数学中应用分层教学的情况,包括教学主体分层次、不同层次的把握、分层次练习及分层次评价等,为从事高中数学教育的教师提供一定的教学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实践;研究 前言
分层教学是指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基础情况、理解能力等相适应的教学方式,达到分层次提高学生成绩并培养学习习惯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将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结合,将教学融入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中,将学生学习的各种积极因素充分的调动起来,学生的学习的情况适应于教学的各个要求,并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将其分为不同的小组或者团体,进行分层次的不同练习,采取分层次的不同辅导方式,并最终对其
第5篇: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论文
科研计划
高二数学组
我们组研究课题是分层次教学,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以为教学就是把学生聚在一起上课,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这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对这些现实情况,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试行“分层次教学”的教改实验,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在同一班级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在
第6篇: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论文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之探究
英德中学高二数学组
韦
敏
2015年1月20日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此外,教学中还存在教材衔接问题--初中使用华东师大版课改新教材,高中仍使用部编旧教材,初、高中教学内容脱节,而教师在教学中又常常忽视知识的衔接问题,易造成高中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以为教学就是把学生聚在一起上课,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这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对这些现实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