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的阅读理解及答案
第1篇:《愚公移山》阅读理解及答案
《愚公移山》阅读理解及答案
阅读《愚公移山》中的两段文字,完成6—10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分)
A
毕力平险
录毕,走送之(《送东阳马生序》)
B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争高直指《与朱元思书》)
C
杂然相许
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D
何苦而不平
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忱患,死于安乐》)
7.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是哪一项?(2分)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C.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捕蛇者说》)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9.本文语言简洁,但又不失生动,请以“始龀,跳往助之”为例作简要分析。(2分)
10.文中画线的句子是愚公之妻与智叟对愚公移山提出的看法,请加以比较,说说有什么不同之处。(3分)
参考答案:
6.C
7.D
8.译文:于是率领挑担子的三个儿孙,敲凿石头,挖掘泥土,用箕畚运到渤海的边上。
9.寥寥六字,把一个邻家小孩积极参与挖山的动作、神情写活了。作者不直接写孩子小,
而是用“始龀”这一典型特征来表现他的幼小,孩子天真、可爱的样子跃然纸上。“跳
往助之”中只一个“跳”字,就把孩子兴奋得跳来跳去的那种稚气生动地描摹了出来。
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
10.不同一:出发点不同。其妻是在“杂然相许”的前提下“献疑”,一个“献”字表明她对愚公的关心;智叟不是提出疑问,“笑而止之”是对愚公的否定,“甚矣,汝之不惠”更加强了否定的意思。不同二:语气不同。两人虽然都用了反问的句式,但其妻的语气是委婉的,智叟的语气是刻薄的。如“以君之力”与“以残年余力”相比,前者是委婉的提醒,后者则带有不敬之意;“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与“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相比,前者是一种担心,后者则是一种嘲讽。
第2篇:愚公移山阅读理解及答案
愚公移山阅读理解及答案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2分)
① 年且九十( ) ② 寒暑易节( )
③ 杂然相许( ) ④ 甚矣,汝之不惠( )
15.从文段中另找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例。(2分)
①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
② 面山而居 。
16.将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3分)
译文:
17.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 ,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 。(2分)
18.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愚公的'“移山”行为?(3分)
【答案】
14.① 将要 ② 改变、变换 ③ 答应 、赞同 ④ 聪明
15.① 山之一毛(“之”作助词的句子)(1分) ② 聚室而谋(或:笑而止之)(1分)
16.凭着(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连山上的草木都不能除掉,又能把这些土石怎样呢?(“以、曾、毛、如……何”翻译正确得2分,整体表达流畅1分)
1 7.说明愚公移山的行为得人心(1分) 突出愚公移山意志之坚(1分)。
18.愚公移山体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1分),这种精神可以鼓励人们战胜工作中的困难(1分)。因此,愚公精神永远有价值,有意义(1分)。
第3篇:愚公移山的阅读理解及答案
愚公移山的阅读理解及答案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6.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方七百里 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B. 年且九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 杂然相许
第4篇:愚公移山阅读理解答案
愚公移山阅读理解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1—4题。
愚公移山
(节选)
河曲智叟关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曹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词。
(1)固不可彻( )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3)何苦而不平( )
(4)河曲智叟亡以应(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甚矣,汝之不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以残年余力”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C、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从文中画线句子看,你认为愚公“愚”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篇:《愚公移山》阅读理解附答案
《愚公移山》阅读理解附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⑴惩( )山北之塞
⑵甚矣,汝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