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气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作用论文
第1篇:沼气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作用论文
沼气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作用论文
摘要:新农村的建设是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前提下,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而沼气建设却为解决农村林木“三剩物”和其它废弃物污染,促进庭园经济建设,改善农村燃料结构,及农村发展生态农业提供了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关键词:沼气,污染,新农村,生态环境
1新农村生态建设与沼气概述
新农村建设一是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二是农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高”;三是乡风民俗要倡导“新风尚”;四是乡村面貌要呈现“新变化”;五是乡村治理要健全“新机制”,沼气在新农村建设生态工程、环保工程、富民工程、家园工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生态农业把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精华相结合,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培育资源,优化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的统一、协调发展,沼气在其中起着极其重要的纽带作用。
2沼气建设与庭院经济
沼气是有机质在厌氧的条件下,经微生物分解所产生的一种可燃性混合气体。其主要成分是甲烷(CH),约占55%~70%。由于沼气是一种可燃性气体,所以其经济价值主要在能源利用方面。沼气可用于照明、做饭等生活用能,用于畜禽舍的照明、取暖和消毒,用于日光温室中点燃增温、增二氧化碳气肥,还可在果园内点灯诱蛾捕虫;沼液是沼气发酵的副产物是一种溶肥性质的液体。其中不仅含有较丰富的可溶性无机盐类,同时还含有多种沼气发酵的生化产物。因此,在利用中它往往表现出多方面的功效(如营养、抑菌、刺激和抗逆等效果)。沼液不仅可用作肥料,还可用于养鱼、植保和喂猪等方面。沼渣的利用。经厌氧发酵生产沼气后,残存物料的固体部分俗称沼渣。它富含腐殖化的有机质,含量40%~60%,全氮1.0%~2.0%,并含维生素和激素等,可用作肥料、栽培食用菌和饲养蚯蚓、黄鳝等。以沼气建设为纽带,将沼气技术与农业生产技术结合起来,形成能产生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多种庭院式经济。
3沼气建设效益分析
沼气的建设能给农村带来一定的经济、社会、生态与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经济效益
发展沼气,可使农业废弃物有效地用于低成本的清洁能源--沼气的生产。用沼气取代柴草和煤炭,将使广大农村妇女从烟熏火燎中解脱出来,改善她们的健康状况。将带动农村养殖业的迅猛发展,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养殖业的发展,也为农村的大量闲置劳力提供了就业岗位增加了收入。通过开展综合利用,发展庭院经济,能明显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创造良性生态环境,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为农民奔小康奠定良好基础。沼气池的运用,能消耗畜禽粪水、种植废物如秸杆、以及生活废水产生沼气。通过配套装置,沼气取代了煤、液化气等能源,成为农村日常生活的主要燃料。一座8~10m的沼气池,一般可产沼气300~400m/年,可解决3~5口之家一年80%的生活用燃料,帮助农民直接增收节支。
3.2经济与社会效益
沼液收集后可以种菜、浇灌花卉果木等,也可直接排入稻田、鱼塘。一座8~10m3的沼气池,年产沼肥27t,相当尿素300kg,磷肥500kg,钾肥200公斤。残渣、沼液作肥料,能减少化肥的使用量。
3.3环境与社会效益
治理农村大气污染。首先,沼气是以甲烷为主,它所含的甲烷、氢和硫化氢都是可燃气体在燃烧中只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不产生二氧化硫,更不产生粉尘,且热值利用率达60%,而煤的热值利用率15%左右,节能炉也仅为20%多一点。另外因沼气热值高,用量少,产生的二氧化碳也比煤大大减少;治理养殖业造成的环境污染。建设以沼气为纽带的畜禽能源环保生态模式,可以基本改善农村养殖业造成的环境污染状况。它的原理是利用厌氧细菌的分解作用,将有机物(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经过厌氧消化作用转化为沼气和二氧化碳,使粪水中的不溶有机物变为溶解性有机物,实现无害化生产,从而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粪便进入沼气池这个密封的`容器内,臭味就无法再向空气中散发;经厌氧消化处理后的粪便,杀灭了绝大多数的病菌和虫卵,不再孳生蛆蝇,用其施入农作物,也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农村沼气的建设大部分与改厨、改厕、改圈同步实施,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的状况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变了农村农民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实现了村容整洁。为解决农村过剩秸杆,秸杆禁烧禁抛提供了有效途径。
4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生态农业就是把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精华相结合,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培育资源,优化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其目的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的统一、协调发展,而沼气在其中起着极其重要的纽带作用。沼气在生态农业建设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养殖业和种植业进行有机结合,组合成生态模式,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艳.大力发展户用沼气.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河南农业,2007(15).
2 蒋克彬,张小海,蔡冉.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8(05).
3 肖昌智.论沼气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2007(10).
第2篇:理念建设在医院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医院文化则是医院职工在长期的工作和生活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集中表现,是在传统医学文化、现代医学文化及相关文化的相互交流渗透中不断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具有医院自身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在当前的医院文化建设中,许多医院 根据自己的特色 设计和创作出了自己的院徽、院歌,这些形式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医院价值观或医院理念的内容。作为医院精神、院徽、院歌,应当是医院理念的提炼和升华,但是目前有一些医院的文化建设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而无法向纵深发展,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忽视了医院的理念建设。加强 理念建设在医院文化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引起重视。
一、在医疗服务实践中“ 以病人为中心”的以人为本 理念。
卫生部副部长 蒋作 君指出,医院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病人为中心,就病人与医生来说,病人本位,而非医生本位,医生为了病人而存在;二是看病时不能见病不见人,就病人的病与人来说,人本位,而非疾病本位,看病时要有整体观念,治病是为了救人;三是医院管理中不能见物不见人,就医疗设备与医务人员来说,医务人员本位,而非医疗设备本位,再好的医疗设备也是人创造的,还得靠人来操作。中西方文化中一直都提及以人为本的理念,医院文化中的以人为本思想也具有丰富的内涵,例如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生物—社会—心理”这一新的医学模式等等都包含着以人为本的思想。“ 以病人为中心 ” 思想的提出,突出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生命和健康的关注。如何全面准确地理解 “ 以病人为中心 ”,不仅关系到每一位病人的健康,也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健康和中国现代医学事业的发展。
“ 以病人为中心 ” 要求医务人员具备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强调做好医患沟通工作,尽快实现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转变,强调诊断与治疗应该了解患者的生活条件、社会环境以及疾病产生过程中病人的心理状态,并形成 “ 以病人为中心 ” 的治疗思维方式。这是对 “ 以疾病为中心 ” 的传统医疗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变革,其主要内涵与特点在于强调医患之间的相互沟通。
另外,依据卫生经济学原理,“ 以病人为中心 ” 要一切从病人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出发。近年来医患矛盾日渐尖锐,医疗纠纷急剧增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医疗费用问题。在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医疗体制改革的目的在于尽快减轻社会负担。而群众的观念转变和相应的社会保险严重滞后,势必反映到医疗活动中来,患者往往把这种不满情绪转向医院和医生。患者看病时自然要考虑经济问题即价格问题,然而,单纯片面强调价格是不对的,舍弃了有效和安全,一味片面强调低价,很可能适得其反。所以正确的原则是从病人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出发,来选定各种医疗措施和药物。
二、在医院内部管理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医院运作或管理过程中,以人为本不应该只成为一个口号,而应当融于各项工作之中。具体地讲有以下几点:
1、要尊重人格。在现代社会中,人已不再是“会说话的工具”,而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因此,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不能随心所欲,管理者应当充分尊重被管理者,双方还应相互尊重,加强沟通。
2、要突出柔性管理。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的。刚性管理只是把职工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在这种情况下,职工的尊严易受到伤害,创造性易受到压抑。柔性管理恰恰相反,它更注重发挥人的潜能如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指在医院总目标的基础上,经上下共同协商,将目标层层分解到科到人的一种管理方式,这就为职工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3、要构筑双赢平台。医院要构筑医院与职工共同发展的双赢平台。首先要让职工明白,只有在医院这个平台上,自身利益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只有医院的发展,才能给自身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离开了医院这个发展平台,职工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医院要有更高的发展,也必须为职工营造更好更高的发展平台。要为职工提供更宽松、更愉快的工作、生活环境。要注重职工素质的提高,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对于医务人员来讲,能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比收入的提高更具有吸引力。一些医务人员“跳槽”不是因为待遇低,而是因为自己的业务技术可能没有发展的机会,当然,也不排除因物质利益而“跳槽”的人,但通过构筑双赢平台,留住人才是绝对可能的,也是绝对必要的。
在这里,我们要十分重视在医务人员中树立诚信理念
诚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规范,是各行各业的行为准则,是医院最大的无形资产。对医院来讲,诚信是一种以契约为基础的诚信,是一种信息非对称条件下的诚信。患者到医院就医,医患之间首先建立起了一种法律上的契约关系。医院必须首先兑现自己的承诺,违约不仅违反道德,而且可能触犯法律。医患之间的诚信还是一种信息非对称条件下的诚信,医疗行业是一个高技术的行业,相对于患者在医患关系中的弱势,医院讲诚信就显得更为重要。讲诚信意味着完全以患者的利益为出发点,将诚信的理念融入医院文化建设之中,使诚信成为职工行为的准则,成为约束职工行为的规范。当前,医疗收费成为了患者投诉的热点之一,虽然近年来,医院采取了明码标价和住院患者“一日清单制”,但患者仍不满意,究其原因,医院在群众心中缺乏诚信是其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地方开展了行风评议、创“百姓信得过医院”以及医疗服务质量评估等活动,收到了一定效果。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得从医院诚信文化的建设方面入手,使每位职工懂得“诚信兴院”的意义,明白诚信对人的人格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对每位新近参加工作的同志进行诚信教育。同时,还可开展一些树立医院诚信形象的活动,形成一个医院倡导、职工参与、群众监督的良好局面,这样长期积累,诚信自然就会成为医院的一种文化现象。
医院文化建设应当重视理念建设,要结合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职工教育、培训的力度,让一些基本理念深入人心,让职工充分认识到 理念建设在医院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再总结、深化和实践,医院文化建设才能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才能在医院的发展中起到应有的作用,真正体现出医院文化的价值。
第3篇:新农村建设中半边天的作用论文
新农村建设中半边天的作用论文
摘要: 我国农村妇女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0%以上,是建设新农村不可或缺的主力军,如何充分发挥农村妇女的“半边天”作用,使广大农村妇女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推动者和受益者,是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现状;建议
1农村妇女的现状
近年来,农村不少剩余男劳动力外出打工,大多数农村妇女成了留守妇女在家一方面照顾老人和孩子,一方面留守家中的包产地,在后方固守着农村这块大本营。农村妇女坚守土地,服务家庭,发展农业,成为农村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广大妇女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妇女参与其中也暴露出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是文化水平整体偏低,致富能力不强,与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要求不适应。长期以来,受封建意识“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农村不少妇女,只读到初中或小学就走向社会,再加上绝大部份地区农村生产条件比较落后,还需要妇女们肩挑背磨、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去辛勤劳作,加之沉重
第4篇:浅谈小城镇规划与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
浅谈小城镇规划与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
中央2006年1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科学制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要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做到„以市带县、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按照中央的要求,笔者认为,当前在新农村建设中,通过加快小城镇建设来带动新农村的建设是最有效的途径,必须高度重视小城镇的规划与建设。
1、小城镇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桥梁
小城镇是大中城市联系农村的桥梁和纽带,是大中城市向农村辐射的中心环节。中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社会活动家费孝通先生把小城镇定义为:一种比农村社区更高一层次的社会实体,这种社会实体是以一批并不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口为主体组成的社区。无论从地域、人口、经济、环境等因素看,它们都既具有与农村相异的特点,又都与周围的农村保持着不可缺少的联系。我们把这样的社会实体用一个普通的名字加以概括,称之为“小城镇”。
我国的小城镇主要是指县级市(县城)、建制镇和集镇。而本文所指的小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