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文明行为现状调查报告

2024-01-24 07:12:50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市民文明行为现状调查报告

市民文明行为现状调查报告

市民文明行为现状调查报告

近期,国家统计局达州调查队会同《达州晚报》开展专项调查,了解达州市民文明行为现状,引导市民自觉摒弃不文明行为。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37.36%受访者对我市市民的文明素质基本满意,36.28%的受访者选择不太满意,14.27%的受访者选择不满意,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不文明行为,97.01%的受访者表示将自觉改正。

本次调查,对象为我市城区居民,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通过网上问卷调查、定点发放问卷、实地走访观察相结合等方式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交通行为、公共卫生行为、公共场所行为、公共环境行为、市场秩序行为、整体评价及建议七个方面,侧重了解市民的亲身经历、实际感受和客观评价。

交通文明行为方面

1、“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仍然存在

在针对市民是否走斑马线穿行马路的调查结果中,有45%的受访者表示会偶尔随意穿行,还有4%的受访者则喜欢随意乱穿马路,近半数市民存在不遵守交通规则行为。

在是否会闯红灯的调查中,有29.21%的受访者表示偶尔会闯红灯,还有0.41%的受访者则无视红绿灯随意穿行。

调查期间,调查人员在中心广场、塔沱广场等交通枢纽处的斑马线分别进行实地观察,发现大多数市民会选择绿灯亮时过马路,但仍有59人闯红灯。这些闯红灯的.市民接受调查时表示,他们主要是觉得“法不责众”才会闯红灯,即所谓“中国式过马路”行为。

2、不文明驾车行为普遍存在

在对驾车文明行为调查中,有超过五成的受访者存在不文明驾车行为。在所罗列的开车打电话等6种不文明驾车行为中,有54.30%的驾驶员或多或少存在列举中的不文明行为,其中,开车接打电话、城区鸣笛、随意掉头变道居前三位,超速行驶、占道行驶、酒后或疲劳驾驶也不同程度存在。

调查结果显示,当遇到红灯时,98.28%的受访者表示会自觉候车,1.03%的受访者在认为有监控时会候车,没有监控时会闯红灯,而0.69%的受访者认为只要没有行人经过,就会闯红灯。

当绿灯亮时,93.81%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会礼让行人,有6.19%的受访者则认为车辆无需礼让行人。

调查人员在中心广场等交通枢纽实地观察发现,目前车不让人现象普遍存在。从达州市交警支队的监测统计数据来看,仅2016年10月1日至10月18日期间,达州“电子警察”累计共抓拍各类违法行为100多万起,最多的四类分别为压线、不按导向车道行驶、闯红灯和逆行。

3、公共交通文明水平亟待提升

公交车、出租车是大多数市民出门选择的交通方式,调查发现,城区居民对公交车的满意度并不高,主要集中在对公交车司乘人员的服务态度满意度不高,(不满意的焦点问题集中在司乘人员很少使用文明用语,对乘客缺乏耐心,服务水平低,甚至因小事与乘客发生冲突,只顾自身利益,不顾乘客感受三个方面)。认为公交驾驶员的不良驾驶行为影响乘客安全(当被问及“您乘坐公交车过程中,驾驶员存在哪些违章驾驶行为?”时,“随意变道”、“不在规定道路上行驶”、“超载”排在前三位),对车内设施及卫生状况评价一般(据受访者反映,达城部分线路车辆清洗不及时、外观很邋遢,内部打扫也不够彻底,扫帚、垃圾袋、垃圾桶等设施配备不齐)。

除公交车外,市民对达州市出租车的满意度也同样不高。有95.52%的受访者认为达城出租车经常存在随意上下客行为,此外,出租车驾驶员还存在拒载、开车打电话、随意变道、抽烟等不文明行为。

公共场所文明行为方面

近年来,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少数的不文明行为虽有所收敛,但却远未彻底根除。

1、公共卫生: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现象普遍存在

据问卷结果显示,目前市民随地吐痰现象普遍。在调查中,有24.73%的受访者表示会随地吐在街口、道边,21.6%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不会主动清理宠物在公共场所大小便,有16.98%的受访者坦承有过向车窗外乱扔杂物、吐痰行为,有6.52%的受访者表示曾有高空抛物行为,5.84%的受访者表示当附近无垃圾桶时,会随手扔掉垃圾。

2、公共场所行为:言行举止修养有待提升

与卫生行为一样,在公共场所的言行举止也是公民个人素质的直接反映。而在问卷结果中,不文明行为“说脏话粗话”、“公共场所随意抽烟”居第一、二位,分别占50.66%和40.53%。随后是“公共场所高声喧哗”、“在会场、影剧院或图书馆大声打电话或手机铃声扰人”居第三、四位,除此外还有“在异性面前讲荤段子”、“在公共场所袒胸露怀、衣冠不整”等不文明行为存在。

调查人员发现,一些良好风气也正在形成,如宽容友爱,帮助弱者。据调查显示,受访者在公交车上为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婴儿者主动让座达到83.7%。再比如乱刻乱画、乱摘践踏现象减少。有98.51%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没有在旅游景点乱刻乱画,90.2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在公共花园或旅游景区没有攀折花木、践踏花草行为。

市场秩序行为方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活动的文明水平也日益受到公众关注。据调查显示,85.0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不存在占用公共场地乱摆摊行为;82.61%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在买卖东西时,从不存在以次充好、缺斤少两行为。但从实地走访情况来看,小贩乱摆摊位、占道经营、随街叫卖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公共环境意识方面

现在,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度不断增强。市民对燃放烟花爆竹、熏制腊肉、祭奠焚烧纸钱习俗等行为的看法正在不断改变。这些传统习俗带来的空气污染、噪音污染,以及安全隐患让越来越多的市民警惕,据调查,有46.47%的受访者赞成烟花爆竹应定点燃放,88.86%的受访者支持按照指定地点熏制腊肉,认为这种严重污染空气的行为应该予以规范管理。61.01%的受访者赞成文明祭祀,24.05%选择适当减少焚烧纸钱。

整体评价

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于达州市民的文明素质,37.36%受访者选择基本满意;36.28%的受访者选择不太满意;14.27%的受访者选择不满意。总体过半的不满意率,表现出市民对达州市文明环境的担忧和对重塑文明的期待。因此,针对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文明行为,九成以上调查者认为应加以整改,而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不文明行为,97.01%的受访者表示将自觉改正。

分析市民不文明行为发生的原因,一是与市民个人修养及宣传教育环境有关,即市民的行为修养尚未与城市的发展保持同步;二是习惯性的从众心理、侥幸心理作祟;三是由于管理部门配合不力,各自为政,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建议

在调查中,围绕“如何提高达州市民文明素质?”受访市民纷纷建言献策,他们表示,应该充分发挥达州主流媒体在社会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开展《文明行动》等专题栏目。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广泛开展崇德向善、文明守礼教育实践活动。不少市民觉得,市民素质的提升不能仅仅依靠宣传教化,更需建立外化机制,并加强监督,从细节上控制不文明行为。动员社会力量,发挥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完善基础设施,为城市文明提供保障。

文明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素质。提高市民素质不可能一蹴而就,而需要常抓不懈和多方配合,只有坚持长期的宣传教育和制度引导,才能潜移默化的提升市民的素质,引导市民自觉摒弃不文明行为,形成“讲文明、重礼仪、守秩序”的社会新风尚,从而不断提升城市的文明水平。

第2篇:市民文明行为调查报告

市民文明行为调查报告

近期,国家统计局达州调查队会同《达州晚报》开展专项调查,了解达州市民文明行为现状,引导市民自觉摒弃不文明行为。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37.36%受访者对我市市民的文明素质基本满意,36.28%的受访者选择不太满意,14.27%的受访者选择不满意,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不文明行为,97.01%的受访者表示将自觉改正。

本次调查,对象为我市城区居民,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通过网上问卷调查、定点发放问卷、实地走访观察相结合等方式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交通行为、公共卫生行为、公共场所行为、公共环境行为、市场秩序行为、整体评价及建议七个方面,侧重了解市民的亲身经历、实际感受和客观评价。

交通文明行为方面

1、“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仍然存在

在针对市民是否走斑马线穿行马路的调查结果中,有45%的受访者表示会偶尔随意穿行,还有4%的受访者则喜欢随意乱穿马路,近半数市民存在不遵守交通规则行为。

在是否会闯红灯的调查中,有29.21%的受访者表示偶尔会闯红灯,还有0.41%的受访者则无视红绿灯随意穿行。

调查期间,调查人员在中心广场、塔沱广场等交通枢纽处的斑马线分别进行实地观察,发现大多数市民会选择绿灯亮时过马路,但仍有59人闯红灯。这些闯红灯的市民接受调查时表示,他们主要是觉得“法不责众”才会闯红灯,即所谓“中国式过马路”行为。

2、不文明驾车行为普遍存在

在对驾车文明行为调查中,有超过五成的受访者存在不文明驾车行为。在所罗列的开车打电话等6种不文明驾车行为中,有54.30%的驾驶员或多或少存在列举中的不文明行为,其中,开车接打电话、城区鸣笛、随意掉头变道居前三位,超速行驶、占道行驶、酒后或疲劳驾驶也不同程度存在。

调查结果显示,当遇到红灯时,98.28%的受访者表示会自觉候车,1.03%的受访者在认为有监控时会候车,没有监控时会闯红灯,而0.69%的受访者认为只要没有行人经过,就会闯红灯。

当绿灯亮时,93.81%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会礼让行人,有6.19%的受访者则认为车辆无需礼让行人。

调查人员在中心广场等交通枢纽实地观察发现,目前车不让人现象普遍存在。从达州市交警支队的监测统计数据来看,仅2016年10月1日至10月18日期间,达州“电子警察”累计共抓拍各类违法行为100多万起,最多的四类分别为压线、不按导向车道行驶、闯红灯和逆行。

3、公共交通文明水平亟待提升

公交车、出租车是大多数市民出门选择的交通方式,调查发现,城区居民对公交车的满意度并不高,主要集中在对公交车司乘人员的服务态度满意度不高,(不满意的焦点问题集中在司乘人员很少使用文明用语,对乘客缺乏耐心,服务水平低,甚至因小事与乘客发生冲突,只顾自身利益,不顾乘客感受三个方面)。认为公交驾驶员的不良驾驶行为影响乘客安全(当被问及“您乘坐公交车过程中,驾驶员存在哪些违章驾驶行为?”时,“随意变道”、“不在规定道路上行驶”、“超载”排在前三位),对车内设施及卫生状况评价一般(据受访者反映,达城部分线路车辆清洗不及时、外观很邋遢,内部打扫也不够彻底,扫帚、垃圾袋、垃圾桶等设施配备不齐)。

除公交车外,市民对达州市出租车的满意度也同样不高。有95.52%的受访者认为达城出租车经常存在随意上下客行为,此外,出租车驾驶员还存在拒载、开车打电话、随意变道、抽烟等不文明行为。

公共场所文明行为方面

近年来,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少数的不文明行为虽有所收敛,但却远未彻底根除。

1、公共卫生: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现象普遍存在

据问卷结果显示,目前市民随地吐痰现象普遍。在调查中,有24.73%的受访者表示会随地吐在街口、道边,21.6%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不会主动清理宠物在公共场所大小便,有16.98%的受访者坦承有过向车窗外乱扔杂物、吐痰行为,有6.52%的受访者表示曾有高空抛物行为,5.84%的受访者表示当附近无垃圾桶时,会随手扔掉垃圾。

2、公共场所行为:言行举止修养有待提升

与卫生行为一样,在公共场所的言行举止也是公民个人素质的直接反映。而在问卷结果中,不文明行为“说脏话粗话”、“公共场所随意抽烟”居第一、二位,分别占50.66%和40.53%。随后是“公共场所高声喧哗”、“在会场、影剧院或图书馆大声打电话或手机铃声扰人”居第三、四位,除此外还有“在异性面前讲荤段子”、“在公共场所袒胸露怀、衣冠不整”等不文明行为存在。

调查人员发现,一些良好风气也正在形成,如宽容友爱,帮助弱者。据调查显示,受访者在公交车上为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婴儿者主动让座达到83.7%。再比如乱刻乱画、乱摘践踏现象减少。有98.51%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没有在旅游景点乱刻乱画,90.2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在公共花园或旅游景区没有攀折花木、践踏花草行为。

市场秩序行为方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活动的文明水平也日益受到公众关注。据调查显示,85.0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不存在占用公共场地乱摆摊行为;82.61%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在买卖东西时,从不存在以次充好、缺斤少两行为。但从实地走访情况来看,小贩乱摆摊位、占道经营、随街叫卖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公共环境意识方面

现在,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度不断增强。市民对燃放烟花爆竹、熏制腊肉、祭奠焚烧纸钱习俗等行为的看法正在不断改变。这些传统习俗带来的空气污染、噪音污染,以及安全隐患让越来越多的市民警惕,据调查,有46.47%的受访者赞成烟花爆竹应定点燃放,88.86%的受访者支持按照指定地点熏制腊肉,认为这种严重污染空气的`行为应该予以规范管理。61.01%的受访者赞成文明祭祀,24.05%选择适当减少焚烧纸钱。

整体评价

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于达州市民的文明素质,37.36%受访者选择基本满意;36.28%的受访者选择不太满意;14.27%的受访者选择不满意。总体过半的不满意率,表现出市民对达州市文明环境的担忧和对重塑文明的期待。因此,针对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文明行为,九成以上调查者认为应加以整改,而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不文明行为,97.01%的受访者表示将自觉改正。

分析市民不文明行为发生的原因,一是与市民个人修养及宣传教育环境有关,即市民的行为修养尚未与城市的发展保持同步;二是习惯性的从众心理、侥幸心理作祟;三是由于管理部门配合不力,各自为政,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建议

在调查中,围绕“如何提高达州市民文明素质?”受访市民纷纷建言献策,他们表示,应该充分发挥达州主流媒体在社会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开展《文明行动》等专题栏目。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广泛开展崇德向善、文明守礼教育实践活动。不少市民觉得,市民素质的提升不能仅仅依靠宣传教化,更需建立外化机制,并加强监督,从细节上控制不文明行为。动员社会力量,发挥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完善基础设施,为城市文明提供保障。

文明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素质。提高市民素质不可能一蹴而就,而需要常抓不懈和多方配合,只有坚持长期的宣传教育和制度引导,才能潜移默化的提升市民的素质,引导市民自觉摒弃不文明行为,形成“讲文明、重礼仪、守秩序”的社会新风尚,从而不断提升城市的文明水平。

第3篇:市民社会公德现状调查报告

市民社会公德现状调查报告

(一)内容摘要:社会公德简称“公德”,是指在人类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要求每个社会公民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在本质上讲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良好的社会公德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它不仅体现个人素质,而且对保持社会的健康和稳定都有重要意义。正是由于社会公德对社会、对民族有着如此重要的影响,所以我把“市民社会公德现状”作为假期实践课题,希望通过调查,改变破坏社会公德建设的行为、现象,引起人们对社会公德建设的关注和思考,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公德 社会 市民 素质

一。调查背景

我的家乡大连市长海县,近几年来由于旅游业和养殖业的发展,经济变得繁荣,各种现代化的设施一应俱全,文化也逐步发展起来。同时,社会的变化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改变,人们需要快速的去适应现代化发展的社会,所以一些涉及社会公德的问题现在层出不穷,愈演愈烈,严重影响了我们社会前进的脚步。社会公德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一大问题

那么什么是社会公德呢?社会公德就是:一个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大学生文明行为调查报告

大学生文明行为调查报告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学生文明行为调查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文明行为调查报告1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中国人的形象,所以,我们决定针对中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进行一系列的调查,号召大家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在调查的50人中,有36人习惯优秀,在他们之中,我们对其中的8人进行了采访,他们认为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就标志着一个人的内在素质,他们追求的不仅是优秀的学习成绩,而且道德修养的高尚。

文明礼仪习惯一般的有85人,所占比例较高,我们与其中的13人进行了交谈,通过与他们的谈话。我们发现他们普遍有一个误解。他们认为这些行为都是虚假的,不必太注重,差不多就可以了。所以并不注重文明礼仪习惯,因此说话做事很随便。

文明礼仪习惯差的中学生仅有29人,所占比例最少。我们从中抽出了人采访。这些学生根本就没有意识培养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校园文明行为调查报告

校园文明行为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校园文明行为调查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校园文明行为调查报告1

调查目的是:通过此培养青年学生诚实守信、健康文明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提高现代大学生的自我修养。

2.调查的对象:广大校园大学生(由大一到大三,年龄在19到23岁的男女大学生)。 3.调查形式:自编问卷,共15道题目,其中包括14道选择题,1道问答题。

调查问卷于5月21日到5月23日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调查,一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回收率为100%。全部数据采用人工统计方法汇总分析。

4.调查内容主要是针对大学生对不文明行为的了解状况及是否随地扔垃圾,是否随地吐痰,饭后是否自觉把餐具放回指定回收点,是否滥用水资源,是否制造噪音影响他人休息,是否制造污染等提出问题,最后以征询被访者意见结束问卷。先以广度进行出题,再以深度的方式了解具体的情况,做到由浅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大学生文明现状调查报告

大学生文明现状调查报告

一、前言

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养,他会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吗?不会!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文明的基础。

二、调查概况

1、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将主要针对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的文明礼仪状况进行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对大学生不文明的现象产生的原因、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如何规范大学生的行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市民阅读现状调查报告:数字阅读不敌传统阅读

昨出炉的淮安市民阅读现状调查报告显示--数字化阅读尚不敌传统阅读在娱乐方式多元、网络深入生活的今天,淮安市民的阅读状况和阅读习惯如何?淮安天天红红火网昨日发布《新媒体环境下淮安市民阅读现状调查报告(2010-2011)》(下简称《调查报告》),为新闻出版从业者提供了风向标,市民阅读现状调查报告:数字阅读不敌传统阅读。新兴工具使用率低有66.8%的被调查者认为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阅读的作用越来越大;26.2%的人认为阅读在日常生活中的比重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有7%的人认为阅读越来越不重要。有75%的被调查者认为纸质读物(包括书、报、刊)具有最好的阅读效果,认为网络读物和电子读物等数字化产品具有最佳阅读效果的受访者分别只有14%和10.5%。“不使用阅读器”的市民占35.9%,各媒介的使用率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为:图书、网络、杂志、报纸、手机、手持阅读器。传统纸质媒体平均使用率最高,新媒体中网络使用率很高,但手机使用率较低。近年来的新兴阅读工具--手持阅读器,使用率最低。网络阅读被指肤浅看书是为了什

未完,继续阅读 >

《市民文明行为现状调查报告.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市民文明行为现状调查报告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