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大戏《绝命后卫师》观后感

2024-01-27 07:12:15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2016年长征大戏《绝命后卫师》观后感

2016年长征大戏《绝命后卫师》观后感

《绝命后卫师》能在这个时段在央视和全国人民见面,是对理想信念教育的再出发,也是对长征精神的献礼之歌。

2016年长征大戏《绝命后卫师》观后感一:

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年献礼剧《绝命后卫师》于10月17日21:00登陆央视综合频道,央视网电视剧频道同步播出。该剧以我军历史上的“红三十四师”这支英雄部队的壮烈传奇故事为蓝本创作改编而成,由著名编剧钱林森、实力导演董亚春携手打造,张桐、李强、郭广平、郑昊等众多实力派演员联袂主演。

第五次反围剿伊始,蒋介石调遣百万重兵,全面围剿中央苏区,意图将红军主力部队一举歼灭。以闽西子弟为主的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临危受命,作为后卫掩护红军主力突围。他们一路喋血鏖战,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在中央红星纵队的身后筑起了一道血肉屏障,与数十倍于红军的国民党军浴血奋战。在掩护主力红军突破湘江的惨烈战斗中,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6000余人全军覆没,他们为主力部队的转移赢得了时间,胜利完成断后任务,为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做出了杰出贡献。

《绝命后卫师》将焦点放在普通的红军指战员身上,除了着力刻画了以师长陈树湘、师政委程翠林以及团长苏达清、韩伟、蔡中、政治委员俞选文等34师核心指挥员的同时,还挑选了赖老石头、赖娇娇父子;林金成三兄弟;张桂雄、李满玉夫妇;木子李与猎人师徒等一系列人物……正是这些人物在后卫阻击中的坚守,在明知道是一路赴死的战斗中用生命保全了红军主力、保全了中国革命的红色火种。

该剧85%的戏份都是艰苦的外景戏,开机前后又适逢福建的雨季,拍摄中几乎天天下雨,脚下的路湿滑难行,为了顺利完成拍摄,剧组多次现修了通往现场的道路。片中为了保证战斗场景的真实感和视觉冲击力,剧组还特别请了八一电影制片厂最好的烟火师,拍摄中共使用了2吨TNT、10万发子弹,数千次爆炸,重现了红军英勇战斗的历史画面。

2016年长征大戏《绝命后卫师》观后感二:

尽管这一大剧刚刚开启,但因为还原的这段历史之前鲜为人知,自然吸引了社会公众的关注,特别是闽西人民关切的目光。资料显示,《绝命后卫师》以长征期间为背景,以红三十四师为故事原型,将历史与艺术相结合,重现了当年这支由福建闽西6000余名子弟组成的红五军团浴血湘江,绝命断后,在长征路上作为红军的后卫部队,一路掩护中央红军主力北上抗日,最终全军覆没的英勇事迹。

红三十四师全体官兵生死存亡之际,顾全大局,将生命置之度外,一路喋血鏖战、浴血杀敌,在中央红军纵队的身后筑起了一道血肉屏障,保留了革命的火种和胜利的希望。可以说,他们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拼将十万头颅血”,为中国革命视死如归的精神,就是长征精神的见证。而央视播出《绝命后卫师》,无疑就是对长征精神的进一步传承和弘扬。

历史总会以悲壮的面目示人,在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红军长征更是如此。在那场空前的战略大转移中,心怀豪情壮志的红军战士,无论是面对连鸟儿也难飞过的雪山,还是吞噬人的生命于无形的草地;无论是顶着国民党军队的飞机炸弹,还是冒着各路军阀的枪林弹雨,都体现了红军战士为了正义事业和劳苦大众,“唯有牺牲多壮志”的.气魄。

2016年长征大戏《绝命后卫师》观后感三:

昨晚21时,反映6000闽西子弟兵浴血长征绝命后卫,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重点献礼剧《绝命后卫师》在央视一套首播,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子弟兵的家乡,我市广大市民更对该剧给予高度关注和热烈好评。

长汀籍党员干部蔡进伟和家人们早早就等候在电视机前观看这部电视剧,他一直对这部剧很期待:“看了第一集后正如期待中的样子,场面效果相当不错,充分体现了红军不畏艰险、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令人震撼!”龙岩学院大学生沈群说,我们有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革命先辈用鲜血换来的,作为当代大学生,更应当珍惜时光,努力奋斗,做一个对社会对党有用的人。参演200多名武警龙岩支队官兵感受更加深刻。“我们在拍戏时不停地走路,脚都磨出了泡,穿的又脏又破,还没办法洗澡,觉得很辛苦。可想想当年红军不是更艰苦、更困难?他们是怎么挺过来的?是因为他们有坚定的信念。”在剧中出演湘军少校、粤军中校和红军排长三个角色的李福龙深有感触地说:“我们生活在新时代,条件好了,装备好了,我们更应珍惜和坚定我们的信念,忠实履行职责,展现新时期军人新形象。”

参与了电视剧创作的龙岩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傅柒生观剧后很激动:“能把6000闽西英雄儿女绝命后卫浴血长征的历史再现荧屏非常不易。一开场就很震撼,荡气回肠的历史再现眼前,感觉心如所愿,也更加期待后面的剧情,相信后面会更精彩更感人。”傅柒生认为,我们要以《绝命后卫师》播出为契机,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对闽西人民在长征中的巨大牺牲与重大贡献,进行重新思考、重新审视,大力宣传闽西人民“听党的话、跟党走”,用生命和鲜血投共产党的赞成票的精神,凝聚正能量,提振精气神。

第2篇:绝命后卫师观后感

绝命后卫师观后感

电视剧《绝命后卫师》是为纪念长征胜利八十周年而创作。yuwenmi小编整理了绝命后卫师观后感,欢迎欣赏与借鉴。

绝命后卫师观后感一:

今晨3:40终于合上电脑, 两日的“闲暇”«绝命后卫师»终得所愿,但思绪翻滚,这种另类的感悟和收获远远大于«亮剑»所带来的猛烈!同是作战,«亮剑»重在演技和作战灵活的个人表现和军魂的展示,而此片从头至尾充满的正能量让自己这个无党派人士热血沸腾:绝命和后卫,当遭遇到集体和个人的抉择,当面对个人的理想和全局的发展冲突时,红军底层的小人物甚至农民的泥腿子选择足以令目前社会的世界观崩塌;34师,陈树湘,睿智而文雅的悍将,绝对的执行力战略的眼光敏锐的洞察力和无懈可击的沟通能力令我折服;5次反围剿红军艰难的时代6000闽西客家子弟义不容辞父子兄弟夫妻上阵,不辱祖训,以全军覆没的最后一滴血践行诺言的悲壮让我动容;不质疑不争辩的军人服从力,明知不可为而绝对设法完成的执行力令我汗颜;目标明确,后卫师距离中央纵队后10公里左右拖延追击,不蛮干不冲动,宁肯一个团一个团的陆续牺牲也不去一窝蜂地全线冲突,因为他们明白中央纵队的全部渡过湘江才是任务的根本,牺牲很容易但每一滴献血都要体现迟滞追兵一秒的价值;让我再次重温湘江战役的惨烈,让我知道了为什么中央红军由8万锐减到3万的根源。其实5万红军的生命就是在弥补时光错误的裂隙,没有他们也就没有顿悟的产生和真理的回归?战争的惨烈,红军的精髓随时灰飞烟灭的历史场景压得令人窒息,先辈就是这样冲出的血路杀出的新天下!分裂叛党妄议中央,特别是港独台独的跳梁,让共产党屈服如何可能,确实让我这名普通的群众感受到了鲜血换来的统治绝不容侵犯! 最令我感动的是能再现这红军悲壮场景的制作者,不靠豪言壮语打动观众,只靠真实的回放足矣,历史原本如此,我信;感动执政党不回避自身曾经的错误,来揭露尘封已久的避讳,来反思红军史上最大的牺牲,这便是进步和希望所在?同为共产党员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同为劳苦大众草民一枚为什么反差这么大,他们能为苏维埃政府一枚盖有红章的打土豪分得的地契而牺牲生命,而我们天天在抨击城管交警和拆迁队,可能真的就是违背一切为大众为工农的利益根源的迷失?

感动,为闽西的客家人感动,2月前曾到福州参加“第16期肿瘤射频消融规范化学习班”留住一周,福建三明厦门莆田那些素不相识会友同行的豪爽和团队精神让我们迅速亲和在一起相见恨晚。看到剧中最终全军覆没的福建之师让我找到了答案:客家本为中原人,淳朴坚韧豪爽本是基因所赐。但他们融合闽西南文化长期壮大隐忍发展的团队观念是我们中原人早已缺乏的。

作为医务工作者,特别是以为胸外科医生,特有的“凶险”不亚于每日的惨烈拼杀。如何成为一位合格的胸外科医生,如果看完本剧大家一定会有所感悟:坚韧、睿智、亲和力和沟通力、执行力和大无畏的勇往直前的为病人付出的精神是合格胸外科医生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多一些正能量,少一些浮躁急功近利的肤浅,多一些卑微少一些唯学历咄咄逼人目空一切的短浅,多一些团结劳苦大众的慈悲之心少一些功利的官本位思想才能赢得周围同事、病人和家属的尊重,才能践行“医者仁心”“作医先做人”的先辈教诲,才能保留白衣下原本纯洁和不悔的初心!

作为医生,特别是胸外科医生尤其是步入高年资带领治疗组的成熟医师,尤其要让团队的凝聚力达到最高,如此才能产生最好的核心竞争力。审时度势,为本科室本治疗组的目标设计多点多方案的实施计划,退可攻近可守方可立于不败之地;要学习陈树湘师长的儒雅和大度、隐忍和牺牲,更要有极高的战略眼光和对每一位成员的洞察,人尽其用科室兴也!成功大家一起欢庆,失败独自担当,这种真正共产党人的素质在医疗界是如此的适用;观看《亮剑》后我曾写过一篇类似的文章,但这部电视剧恰恰更突出描写了为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的大无畏精神,这不正是许多医务工作者所欠缺的'吗?

详情不再叙,看看吧,这部电视剧绝对可圈可点,给这个社会多一份正能量和责任感,给后辈们多一些使命感,少一些浮躁功利唯明星论的娱乐思维,少一些对党的失望和评论吧,因为面对绝命未来仍勇往直前的先辈么们相比我们真的太过渺小!

以一个师的绝命换得共产党精髓的突围和重生,值!同理:在我们的医疗行业,以自身的付出和“牺牲”换得团队的长久发展同样值得!!

绝命后卫师观后感二:

《绝命后卫师》开播了!昨晚,史诗大戏《绝命后卫师》在央视一套首播,我市广大干群争相观看,反响十分热烈。本报从今日起将随着《绝命后卫师》的连续播出,开设专栏,反映大家的观后感。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来电来信,结合自己实际谈感想、谈体会,本报将予以选登。

本报讯 (记者 刘玉荣 见习记者 张烨 通讯员 叶海练) 昨晚21时,反映6000闽西子弟兵浴血长征绝命后卫,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重点献礼剧《绝命后卫师》在央视一套首播,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子弟兵的家乡,我市广大市民更对该剧给予高度关注和热烈好评。

长汀籍党员干部蔡进伟和家人们早早就等候在电视机前观看这部电视剧,他一直对这部剧很期待:“看了第一集后正如期待中的样子,场面效果相当不错,充分体现了红军不畏艰险、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令人震撼!”龙岩学院大学生沈群说,我们有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革命先辈用鲜血换来的,作为当代大学生,更应当珍惜时光,努力奋斗,做一个对社会对党有用的人。参演200多名武警龙岩支队官兵感受更加深刻。“我们在拍戏时不停地走路,脚都磨出了泡,穿的又脏又破,还没办法洗澡,觉得很辛苦。可想想当年红军不是更艰苦、更困难?他们是怎么挺过来的?是因为他们有坚定的信念。”在剧中出演湘军少校、粤军中校和红军排长三个角色的李福龙深有感触地说:“我们生活在新时代,条件好了,装备好了,我们更应珍惜和坚定我们的信念,忠实履行职责,展现新时期军人新形象。”

参与了电视剧创作的龙岩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傅柒生观剧后很激动:“能把6000闽西英雄儿女绝命后卫浴血长征的历史再现荧屏非常不易。一开场就很震撼,荡气回肠的历史再现眼前,感觉心如所愿,也更加期待后面的剧情,相信后面会更精彩更感人。”傅柒生认为,我们要以《绝命后卫师》播出为契机,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对闽西人民在长征中的巨大牺牲与重大贡献,进行重新思考、重新审视,大力宣传闽西人民“听党的话、跟党走”,用生命和鲜血投共产党的赞成票的精神,凝聚正能量,提振精气神。

第3篇:长征史诗巨制《绝命后卫师》观后感

长征史诗巨制《绝命后卫师》观后感

《绝命后卫师》反映的闽西子弟的长征精神非常宝贵,长征时期闽西子弟勇于牺牲自己,担当后卫师,新时代的闽西也要做好经济发展的‘后卫师’!

《绝命后卫师》观后感一:

红军长征是一项艰苦卓越的远征,而《绝命后卫师》的拍摄也同样是一场艰难的战斗,全组演职人员也上演了一场现实版“铁血长征”。

在前期筹备中,剧组数次派遣美术组前往福建、浙江、江西、湖北等地进行选景工作,根据结果分析后,决定将主场景搭设在福建龙岩。在拍摄中,为了拍出高质量的画面,剧组上下远赴龙岩长汀实地拍摄。据悉,《绝命后卫师》85%的戏份都是艰苦的外景戏,开机前后又适逢福建的雨季,拍摄中几乎天天下雨,脚下的路湿滑难行,为了顺利完成拍摄,剧组多次现修了通往现场的道路,足见拍摄的不易。不过艰苦的环境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连绵不绝的雨水、苍茫的群山、阴霾的天气、充满泥泞的山路,在影调上打下了基础,展现出画面的厚重感。恬静的古镇,古朴的土楼,通过光晕、光斑、光线的散射又营造了一种令人流连的田园氛围。精良的画面也将带给观众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长征献礼电视剧《绝命后卫师》观后感

长征献礼电视剧《绝命后卫师》观后感

《绝命后卫师》书写铁血忠魂,还原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让已逝的英灵们再次闪耀在荧屏上,就是对历史的敬畏和尊重,就是对忠诚与担当的阐释和解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绝命后卫师观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绝命后卫师观后感(一)

电视剧《绝命后卫师》是为纪念长征胜利八十周年而创作,聚焦重大历史转折时期关键时刻,再现了那段历史和困苦岁月,那是一首悲壮的长征史诗,那是一段向死而生的战斗历程,那是闽西儿女赤胆忠心的再现……

红三十四师全体官兵生死存亡之际,顾全大局,将生命置之度外,一路喋血鏖战、浴血杀敌,在中央红军纵队的身后筑起了一道血肉屏障,保留了革命的火种和胜利的希望。可以说,他们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拼将十万头颅血”,为中国革命视死如归的精神,就是长征精神的见证。而央视播出《绝命后卫师》,无疑就是对长征精神的进一步传承和弘扬。

历史总会以悲壮的面目示人,在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红军长征更是如此。在那场空前的战略大转移中,心怀豪情壮志的红军战士,无论是面对连鸟儿也难飞过的雪山,还是

未完,继续阅读 >

《长征大戏《绝命后卫师》观后感.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长征大戏《绝命后卫师》观后感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