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技资源配置分析论文

2024-01-31 07:13:22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教育科技资源配置分析论文

教育科技资源配置分析论文

1DEA评价方法

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是一种针对多投入和多产出同类型部门,进行相对有效性综合评价的系统分析方法。它实质是运用数学规划模型,比较同类型决策单元间的相对效率,实现对各个决策单元(DMU)的综合分析,如确定每个决策单元的DEA有效性,指出DMU非有效原因和程度,判断各DMU投入规模是否恰当,及提供如何进行有效调整等许多有价值信息,是目前评价相对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3]。本文选择DEA的原因如下:①它能很好地处理具有多输入、输出特征的复杂系统的相对效率评价问题;②它无需事先人为设定指标权重和预先估计参数,克服了权重确定中人为主观因素影响的“刚性”;③DEA方法中用到的相对有效性概念与经济学的Parato有效性等价,符合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评价标准。这些契合点使对DEA的选择不仅可行,而且相对较好[4]。

1.1DEA方法中的C2R模型

模型所涉及变量的经济含义为:θ为DMUj的相对综合效率(0≤θ≤1),反映了第j个决策单元资源配置的合理程度。θ越大,说明相对于其它被评价单元,第j个决策单元的资源配置效率越高,资源配置状态越趋于合理,反之则反。λj表示若干个决策单元线性组合权重。决策单元通过这种线性组合,能重构出一个相对所有被评价单元效率最高的虚拟决策单元。DEA正是以所有决策单元优化形成的有效前沿面为评价标准,对各个决策单元资源配置效率进行比较评价。

1.2DEA方法中的BC2模型

C2R模型是在决策单元的生产可能集满足凸性、锥性、无效性与最小性公理基础上构建的,但事实上,并非任何时候锥性都成立。

2高等教育科技资源配置指标体系

高等教育科技资源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环境间存在广泛的资源流入和流出的关系。具体来说,就是高等教育科技资源系统要消耗一定社会资源,如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等,同时系统也为社会提供发展所需的教育成果,如高素质人才、高科技成果等。高等教育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是:提高高等教育科技资源使用和分配效率,以尽量少的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消耗,充分实现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各种职能,使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的产出最大化,即提高高等教育科技资源投入产出效率[6]。运用DEA方法及模型评价高等教育科技资源配置相对效率时,首先要确立各项投入与产出指标。基于上述考虑,本文构建了高等教育科技资源配置评价指标体系。输入指标为:专任教师人数X1,其他教职工人数X2,教授人数X3,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X4,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X5,图书拥有量(万册)X6。输出指标为:在校生数Y1,科研项目数Y2,发表文章数Y3。

3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DEA评价分析

3.1技术有效性和规模有效性评价

本文利用C2R模型与BC2模型,对黑龙江省1997-2006年高等教育科技资源配置的相对效率进行评价。评价模型中决策单元的输入、输出指标值均来源于1997年-2006年该省统计年鉴。评价是从该省高等教育科技资源配置的技术有效性和规模有效性两方面进行的。设有10个决策单元Uj(j=1,2,…,10),它们分别为该省连续10年各个年份高等教育科技资源活动情况。以高等教育科技资源配置评价指标体系为框架,听取专家意见并结合该省实际选取输入输出指标。其中Xj表示第j年本省高等教育投入指标,Yj表示第j年该省高等教育产出指标。采集数据如表1所示。综合考虑该省高等教育科技资源配置纵向评价的技术有效性及规模有效性,将最终选取的输入指标X1,X3,X5和输出指标Y1,分别代入C2R模型和BC2模型,利用MAT-LAB软件,运算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中可以看出,除1999年、2001年和2005年外,其余年份的θ1值都等于1,说明黑龙江省大多数年份为高等教育科技资源配置技术有效单元,高等教育输出相对于投入而言已达到最大,其科技资源配置是技术有效的;而θ1不为1的年份为非技术有效单元,其高等教育科技资源配置不是技术有效的,产出没有达到最大,应适当扩大产出。此外,表2中只有2003年和2006年的θ2值为1,说明只有它们为高等教育科技资源配置规模有效单元,其高等教育科技资源投入量既不偏大,也不过小;而θ2不为1的年份为非规模有效单元,其高等教育科技资源投入量偏大,而产出相对于投入量来说没有达到最优,其科技资源配置规模效益递减。根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科技资源近10年来的配置状况绘制评价曲线。2001年以前的θ2值变化幅度较小,从2001年开始,其变化较大并接近于1。原因是2001年全国高校扩招达到较高峰值,并且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下,该省高等教育科技资源重新配置,其投入趋于合理,配置规模趋于有效。该省高等教育科技资源的规模不断扩大。在1997-2006年期间,1999年是个明显的分界点。1999年以前,主要是依靠增加财力投入以满足教育需求,人力资源没有明显增长。可以看出,单纯依靠增加财力投入对高等教育科技资源的拉动作用并不显著,对配置效果也不明显。1999年以后,由于高校扩招和国家对人力资源的重视,浙江省开始增加人力资源的投入,适当减少财力投入,导致生均教育事业经费减少,在校生数增长速度明显加快,高等教育科技资源配置效果显著,使得其科技资源规模迅速扩大。虽然专任教师比重也在1999年以后有所攀升,但教育经费、专任教师和教授人数的增长速度远不及在校生数的`增长速度,说明该省人力资源的增长还不能适应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3.2环境评价

参考国内常用科技评价指标,结合DEA评价模型的特点,选用了4个投入变量和3个产出变量。投入变量有:x1为科技活动人员数(个);x2为R&D人员数(个);x3为科技经费支出(千元);x4为R&D经费支出(千元)。产出变量有:y1为技术性收入(千元);y2为发表科技论文数(篇);y3为专利申请受理数(件)[7]。以该省及下属13个市作为决策单元,采集2006年有关科技投入和产出数据,运用C2R和BC2模型,其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见,哈尔滨、鸡西、大庆、伊春和绥化5市的技术性和规模性同时达到相对有效;佳木斯市、七台河市和牡丹江市的BC2模型达到有效,表现为技术有效;齐齐哈尔、鹤岗、双鸭山、黑河和大兴安岭地区既未达到规模有效,也未达到技术有效,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相对较低。另外,齐齐哈尔市、佳木斯市和牡丹江市表现为规模收益递减,科技产出的倍数低于科技投入的倍数,说明科技投入并未得到有效利用,应加强科技投入的利用效率;而鹤岗、双鸭山、七台河、黑河和大兴安岭地区则表现为规模收益递增,对这部分地区要进一步加强科技资源的投入力度,以获得更高的科技产出。另外,通过对模型C2R的进一步研究和计算,并利用如下公式表示输出亏空量(在现有的投入水平下),可对未达到资源有效配置的地市的科技投入产业值进行理论上的调整。

第2篇:会计信息与资源配置效率分析论文

会计信息与资源配置效率分析论文

一、引言

会计信息是市场交易的媒介,在信息传递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所以会计信息决定着资本市场能否高效率、低成本的运行。一个良好的会计信息运作模式能很好的吸收多渠道的资金,促进企事业管理人才与资源的融合,有利于资源的配置效率的提高,从而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经历着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资本市场成立———企事业单位经济治理改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程,全过程中无不体现着资源配置的核心,然而我国资源配置效率到底如何呢?会计信息对资源配置效率能有多大的影响呢?通过参考一些文献资料,我国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同大多数新兴转轨的国家一样,配置效率极低,同时,我国会计信息运行过程中由于存在较严重的盈余管理和利润操作而造成质量低下,反馈的体制、制度不完善,这样就造成会计信息在监督管理决策正确性、优化企事业组织管理体系上发挥作用力不够。那么会计信息能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呢?前人曾依据最近几年深圳、上海两市证券市场的运行情况,并借鉴Wurgler的研究结果,建立了有效衡量证券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模型,拟合全国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及行业差异等因素,研究表明:①行业差异影响着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②会计信息、行业产权制度、竞争体系相互耦合共同影响着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③会计信息是资源配置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上面问题的思考分析,本文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结合目前的经济背景,挖掘并理清会计信息与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纽带作用,为会计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二、会计信息与资源配置效率

(一)会计信息的质量研究

目前对于会计信息与资源配置效率之间耦合关系的研究多以会计信息的质量分析为出发点,主要落脚点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以会计信息目标为基准,分析会计信息质量的`内涵(相关性、实用性、对比性、实时性、可靠性以及可利用性),进而指出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保证精确的决策的必要前提;另一方面,以会计信息质量所体现的自身价值的提高以及带来运作结果为基础,指出提高了的会计信息质量明显优于原始的会计信息质量所反馈的信息,如能明显缓解资本市场信息的不稳定性,利于优选有效的项目,总体提高资本运转效率。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高质量会计信息以及反馈信息的增加能避免资本信息环境的恶化,良好的完成资源配置主要信息的传递,进而通过资本成本(代理成本)的最优化来完成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即:会计信息质量优化—资本成本的最优化—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会计信息含量的研究

会计信息的优化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那么会计信息中必然存在着衡量资本市场成本绩效的反馈信息,而这种反馈信息就和会计信息的价值拟合,成为会计领域研究的经典模式。前人曾通过事件研究的方法创造性的研究了会计盈余与股票价格的内在联系,从而提出会计信息能通过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呈现出相应的有效或有用的价值。信息含量的研究主要就是分析探讨信息与价格之间的变量关系,研究会计信息通过怎样的渠道、什么样的方法来影响价格的变化,Tobin通过研究证明:信息效率与资源配置效率之间存在某种单项递进的影响关系,通过会计信息—价格效益—资源配置的途径影响整体资源的有效配置。

三、会计信息与宏观资源配置效率耦合关系

(一)会计信息对宏观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路径

会计信息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是多方面多渠道的,通过详细的逻辑分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路径:

1.信息层从企事业单位管理层出发,探讨会计财务所能提供会计信息数据的质量标准,进而把会计信息反馈出去,反映企事业单位经营状况与财务条件,从而作为吸引外来投资的注入。当然,所反馈出去的信息未必具有真实性和有价性,因为企事业单位能够歪曲真实的会计信息,从而导致会计信息质量的低劣,如企事业单位往往受到道德风险的引诱而逆向选择决策手段,进而歪曲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2.决策层决策层主要是指外部投资者,外部投资者在收到会计信息之后,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从而做出投资决策的行为。正如信息层环节之中会出现道德风险的引诱而逆向选择而歪曲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收到这种歪曲信息势必影响投资者的决策。面对反馈的会计信息,决策者往往有两种选择:第一种选择,就是姑且认为信息层反馈过来的会计信息具有真实可靠性,直接依赖信息层进行投资决策;第二种选择,认为会计信息的质量有歪曲现象,所以直接忽略信息层反馈的信息,直接进行投资决策,而这种操作模式往往存在较大的风险。

3.结果层结果层是以资本市场为出发点,分析研究信息层反馈信息的质量以及决策者的决策行为对资本市场运行过程中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结果层往往通过以下途径体现出自身价值:首先,决策层的决策行为直接影响着资本市场资金的运行效率,进而影响价格效率的高低,而价格效率的高低直接体现了该企业在资本市场运作中的内在价值;其次,价格效率与宏观资源配置效率存在很好的相关性,价格效率的高低直接体现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价格具有很强的信息传递功能,能很好的引导资源的配置。

(二)会计信息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作用

在详细阐述会计信息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路径之后,可以理清会计信息生成、传递、沟通、分析然后决策之的投资方案的选择这个全过程的运行特征,从而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会计信息对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有明显的作用,那么会计信息这种促进作用如何表现呢?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出来的?现将这种表现方式概述如下:

1.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可以有效的规避暗箱交易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的衡量标准最为简单的即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换言之高的会计信息质量反映出资本市场所传递的信息的真实、完整、可靠以及可信赖性,这种会计信息能够真实的反映企事业单位运营及财务状况,外部投资者可以直接利用该信息来制定自己的投资决策,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内幕交易、超额收益等弊端。

2.高的会计信息质量可以有效的控制成本高的会计信息质量能够有效的反映资本运行的真实情况,投资者可以利用信息制定自己的投资计划,这样就增加了投资双方的信赖度,传递、获取信息的效率相应的提高,决策投资的效率亦会增加,这样就大大的减小了交易成本,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外部投资者可以以最为接近市场价格的成本完成投资。

3.高的会计信息质量可以优化信息的传递和沟通机制会计信息质量、便捷信息反馈渠道、信息沟通机制的优化、投资成本的有效控制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可以形成一个投资双方互惠互利的氛围,双方的信赖度、诚信度提高,从而实现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和高效性。这样投资者可以抓住最佳的投资机会,实现资本市场信息传递的高效、迅速运行。

四、结束语

会计信息是市场交易的媒介,在信息传递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所以会计信息决定着资本市场能否高效率、低成本的运行。会计信息质量、便捷信息反馈渠道、信息沟通机制的优化、投资成本的有效控制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可以形成一个投资双方互惠互利的氛围,双方的信赖度、诚信度提高,从而实现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和高效性,这样投资者可以抓住最佳的投资机会,实现资本市场信息传递的高效、迅速运行。

第3篇:资源配置与生产效率分析论文3000字

资源配置与生产效率分析论文3000字

资源配置与生产效率分析

西方主流经济学框架下关于金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分析,主要集中于金融体系是如何通过克服市场摩擦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这种摩擦包括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在主流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框架下,Debreu(1959) 和Arrow(1964)较早认为,金融系统有助于改善信息不对称(Diamond1984)和减少市场交易成本。通过金融系统的调节作用,如调配储蓄,传递有用的市场信息以及监管治理结构,企业可以实现更有效率的投资和产出。同时,金融系统的资源配置效率也得到了提升。

相反,按照凯恩斯主义熊彼特主义经济学的框架,金融系统的另一个重要功能信用创造,被认为是金融发展的生产效率。凯恩斯主义熊彼特主义认为金融对于经济发展来说是内生的,金融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在市场中创造货币和信用(Davidson,2002;Lavoie,1984,2006;Palley,1996)。金融系统为满足公司的投资需求创造信用,将会把储蓄分配到公司和家庭之中。信用的有效发展提升了金

未完,继续阅读 >

《教育科技资源配置分析论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教育科技资源配置分析论文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