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列传第四十七》阅读附答案

2024-02-01 07:13:18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北史列传第四十七》阅读附答案

《北史列传第四十七》阅读附答案

李贤字贤和,自云陇西成纪人,汉骑都尉陵之后也。陵没匈奴,子孙因居北狄。大统末,以贤兄弟著勋,追赠司空公。贤幼有志节,不妄举动。尝出游,逢一老人,鬓眉皓白,谓曰:我年八十,观士多矣,未有如卿。卿必为台牧,努力勉之。九岁,从师受业,略观大指而已。或讥其不精,答曰:贤岂能领徒授业?至如忠孝之道,实铭于心。问者惭服。十四遭父忧,抚训诸弟,友爱甚笃。

魏永安中,万俟丑奴据岐、泾等州反,孝庄遣尔朱天光击破之。天光令都督长孙邪利行原州事,以贤为主簿。累迁高平令。贺拔岳为侯莫陈悦所害周文帝西征贤与其弟远穆等密应侯莫陈崇以功授都督仍守原州及大军至秦州悦弃城走。周文命兄子导追之,以贤为先锋,至牵屯山及之。以功授假节、抚军将军、大都督。

魏孝武西迁,周文令贤率骑迎卫,封上邽县公。俄授左大都督,还镇原州。大统二年,州人豆卢狼害都督大野树儿等,据州城反。贤率敢死士一战败之,狼斩关遁走,贤追斩之。八年,授原州刺史。周文之奉魏太子西巡,至原州,遂幸贤第,让齿而坐,行乡饮酒礼。后帝复至原州,令贤乘路车,备仪服,以诸侯会遇礼相见。然后幸贤第,欢宴终日,凡是亲族,颁赐有差。恭帝元年,进爵西河郡公。后以弟子植被诛,贤坐除名。保定二年,诏复贤官爵,仍授瓜州刺史。

武帝及齐王宪之在襁褓,不利居宫中,周文令于贤家处之,六载乃还宫。因赐贤妻吴姓宇文氏,养为侄女,赐与甚厚。

四年,王师东讨,西道空虚,虑羌、浑侵扰,乃授贤河州总管。河州旧非总管,至是创置。贤乃大营屯田,以省运漕,多设斥候,以备寇戎,于是羌、浑敛迹。五年,宕昌寇边,乃于洮州置总管府以镇遏之。遂废河州总管,改授贤洮州总管。属羌寇侵扰,贤频破之,虏遂震慑,不敢犯塞。

武帝思贤旧恩,征拜大将军。于京师薨,帝亲临,哀动左右。赠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十州诸军事、原州刺史,谥曰桓。

(选自《北史列传第四十七》,有删改)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贺拔岳为侯莫陈悦所害/周文帝西征贤/与其弟远穆等密应侯莫陈崇/以功授都督/仍守原州/及大军至秦州/悦弃城走

B.贺拔岳为侯莫陈悦所害/周文帝西征/贤与其弟远穆等密应侯莫/陈崇以功授都督/仍守原州/及大军至/秦州悦弃城走

C.贺拔岳为侯莫陈悦所害/周文帝西征/贤与其弟远穆等密应侯莫陈崇/以功授都督/仍守原州/及大军至秦州/悦弃城走

D.贺拔岳为侯莫陈悦所害/周文帝西征贤/与其弟远穆等密应侯莫/陈崇以功授都督/仍守原州/及大军至/秦州悦弃城走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狄,中国古族名,春秋前,长期活动于齐、鲁、晋等国之间。秦汉之后,成为对西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B.父忧,父亲丧事的婉辞。遭逢父亲丧事一般可说遭父忧或丁父忧。

C.假节,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往往加假节等称号,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D.薨,古代称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贤年少有志,一位白发老者曾说他有为大官之相。李贤后来果真做了官,这恰好应验了老者的预言。

B.李贤屡立战功,先是独立平了万俟丑奴、豆卢狼的反叛,后又打败了羌寇,扫除了边患。

C.李贤深受宠爱,周文帝曾两次到他家喝酒,他去世时武帝亲自前去吊唁,哀伤之情感动了身边的人。

D.李贤仕途较顺,但也曾因弟弟的儿子李植被诛杀受牵连获罪除名免官。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周文之奉魏太子西巡,至原州,遂幸贤第,让齿而坐,行乡饮酒礼。

(2)贤乃大营屯田,以省运漕,多设斥候,以备寇戎,于是羌、浑敛迹。

参考答案:

9.解析:选C。解答本题,可先通读语句,疏通其大致意思,然后再断句。通读时,力求综合运用已学的文言知识,联系前后文,把握语段的主要信息。语段中的人名较多,断句时要注意人名的完整性,如侯莫陈悦、侯莫陈崇。另外,还要抓住语段中的`一些关键句式和词语,如为所以及等。

10.解析:选A。根据古代对少数民族的称谓,狄应该是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而不是西方。

11.解析:选B。先是独立平了万俟丑奴、豆卢狼的反叛错,平万俟丑奴的反叛时,都督长孙邪利代理原州刺史,李贤只是任主簿,所以并不是他独立平定的。

12.(1)周文帝奉魏太子的诏命向西巡视时,到达原州,就亲临李贤府第,论年龄大小相让而坐,行乡饮酒礼。

(2)李贤于是大规模实行屯田,以此来减省由水路转运军粮,又多设烽火台,用来防备敌军进犯,于是羌、吐谷浑都藏匿不出。

参考译文:

李贤字贤和,自称是陇西成纪人,是汉朝骑都尉李陵的后人。李陵死于匈奴,他的子孙因此居住在北狄。西魏大统末年,因为李贤兄弟有显著功勋,追赠司空公。

李贤年幼时就有志向节操,不做出格的事。曾经外出游玩,遇到一位老人,鬓发眉毛都已经雪白,(老人)对他说:我年龄八十了,观察过的男子很多,没有像你这样的。你今后必定要做大官,努力发奋吧。九岁时,拜师读书,粗略观览大概意思而已。有人讥笑他学业不精,他回答说:我李贤岂能教人读书?至于忠孝之道,其实已经铭记在心。询问他的人惭愧佩服。十四岁时父亲去世,抚养教育几个弟弟,十分友爱。

北魏永安年间,万俟丑奴占据岐州、泾州等地反叛,孝庄派遣尔朱天光打败他。天光命令都督长孙邪利代理原州刺史,任用李贤为主簿。多次升迁任高平县令。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杀害,周文帝向西征伐,李贤和他弟弟李远、李穆等秘密响应侯莫陈崇。凭借功劳被授予都督的官职,仍旧镇守原州。等到大军到达秦州,侯莫陈悦弃城逃走。周文帝命令他哥哥的儿子宇文导追击他,任用李贤为先锋,到牵屯山追上他。凭借功劳被授予假节、抚军将军、大都督。

魏孝武西迁,周文帝命令李贤率领骑兵迎接护卫,封上邽县公。不久被授命为左大都督,回去镇守原州。大统二年,州人豆卢狼杀害都督大野树儿等人,占据州城反叛。李贤率领敢死队员一战就打败了他,豆卢狼攻破城门逃走,李贤追上将他斩杀。大统八年,(李贤)被任命为原州刺史。周文帝奉魏太子的诏命向西巡视时,到达原州,就亲临李贤府第,论年龄大小相让而坐,行乡饮酒礼。后来周文帝又到原州,让李贤乘诸侯坐的路车,备办仪仗礼服,以诸侯会见的礼节相见。然后亲临李贤的府第,欢乐宴饮一整天,凡是李贤的亲族,都给予不同奖赏。恭帝元年,进爵位西河郡公。后来因为弟弟的儿子李植被诛杀,李贤受牵连获罪除名免官。保定二年,诏令恢复李贤的官爵,仍任命他为瓜州刺史。

武帝和齐王宇文宪在襁褓中时,不便于住在宫中,周文帝命令在李贤家里抚养,六年后才回到宫中。因此赐李贤妻子吴氏姓宇文氏,收养为侄女,赏赐很丰厚。

保定四年,王师东征,西路空虚,担心羌、吐谷浑乘虚侵扰,就任命李贤为河州总管。河州以前未曾设总管,到这时是首次设立。李贤于是大规模实行屯田,以此来减省由水路转运军粮,又多设烽火台,用来防备敌军进犯,于是羌、吐谷浑都藏匿不出。保定五年,宕昌侵犯边境,于是在洮州设置总管府来震慑遏制他们。于是撤销河州总管,改任李贤为洮州总管。正值羌人侵犯扰乱,李贤多次打败他们,敌人于是震惊恐惧,不敢侵犯边界。

武帝思念李贤旧日恩情,征召李贤回朝任大将军。李贤在京师去世,武帝亲临祭奠,哀伤之情感动左右的人。赠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十州诸军事、原州刺史,谥号桓。

第2篇:《北史·列传第五十七》阅读答案及译文

《北史·列传第五十七》阅读答案及译文

申徽,字世仪,魏郡人也。性审慎,不妄交游。元颢入洛,以元邃为东徐州刺史,邃引徽为主簿。颢败,邃被槛车送洛阳,故吏宾客并委去,唯徽送之。及邃得免,乃广集宾友,叹徽有古人风。寻除太尉府行参军。

孝武初,文帝与语,奇之。文帝察徽沉密有度量,每事信委之,乃为大行台郎中。时军国草创,幕府务殷,四方书檄皆徽之辞也。河桥之役,大军不利,近侍之官分散者众,徽独不离左右,魏帝称叹之。十年,迁给事黄门侍郎。

(刘彦)频征不奉诏,又南通吐谷浑,将图叛逆。文帝难于动众,欲以权略致之,乃以徽为河西大使,密令图彦。徽轻以五十骑行,既至,止于宾馆。彦见徽单使,不以为疑,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以揣其意,彦不从。徽又使赞成其住计,彦便从之,遂来至馆。徽先与瓜州豪右密谋执彦,遂叱而缚之。彦辞无罪,徽数之曰:“君无尺寸之功,滥居方岳之重,恃远背诞,不恭贡职,戮辱使人,轻忽诏命。计君之咎,实不容诛。但受诏之日,本令相送归阙,所恨不得即申明罚,以谢边远耳。”于是宣诏慰劳吏人及彦所部,复云大军续至,城内无敢动者。

十二年,以徽信洽西土,拜瓜州刺史。徽在州五稔,俭约率下,边人乐而安之。徽性勤至,凡所居官,案牍无大小皆亲自省览,以是事无稽滞,吏不得为奸。后虽历公卿,此志不懈。出为襄州刺史。时南方初附,旧俗官人皆通饷遗。徽性廉慎,乃画杨震像于寝室以自戒。及代还,人吏送者数十里不绝。徽自以无德于人,慨然怀愧,因赋诗,题于清水亭。长幼闻之,皆况来就读,递相谓曰:“此是申使君手迹。”并写诵之。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七》)

4.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吏宾客并委去委:抛弃

B.时军国草创,幕府务殷殷:盛,众多

C.所恨不得即申明罚,以谢边远耳谢:道歉、谢罪

D.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微:稍微

5.以下各项中的两句话分别表现申徽“审慎”、“勤至”的一项是

A.①近侍之官分散者众,徽独不离左右 ②复云大军续至

B.①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以揣其意 ②故吏宾客并委去,唯徽送之

C.①徽在州五稔,俭约率下 ②凡所居官,案牍无大小皆亲自省览

D.①徽先与瓜州豪右密谋执彦 ②幕府务殷,四方书檄皆徽之辞之

6.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 正确的一项是

A.申徽“不妄交游”,但遇到知己却又不轻易放弃,这一点在无邃被囚车押往洛阳时他与“上吏宾客”的不同举动便足以证明。

B.申徽办事认真,深得文帝的信任,做大行台郎中时,国家有关文书往往出自他的手笔。河桥之战,军队失利,申徽忠于职守,得到了魏帝的称赞。

C.申徽在捉拿刘彦时表现出了他的谋略,先派人规劝试探,不成后,又亲自出面假装帮助刘彦,按事先商定的计划终于达到了智擒刘彦的目的。

D.申徽做官一向勤奋、尽职、廉洁,面对百姓的拥戴,却感到有愧,他将这种感受以诗的形式表达出来,这首诗也受到了百姓的欢迎。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徽性勤至,凡所居官,案牍无大小皆亲自省览,以是事无稽滞,吏不得为奸。

(2)徽自以无德于人,慨然怀愧,因赋诗,题于清水亭。

参考答案

4、D 微:暗中,暗暗地

5、D

6、C 未亲自出面,而是派人与他接确

7.(1)申徽性情勤奋,在做官期间,文书案卷不论大小都要亲自查看,因此事情没有拖延的,官吏不能做邪恶狡诈的事。

(关键词:“省览”、“以是”、“稽滞”各1分,句意2分)

(2)申徽自认为对百姓没有什么恩德,内心感慨感到惭愧,于是写了一首诗,题在清水亭上。(关键词:“以”、“因”、“无德于人”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申徽字世仪,魏郡人。性情慎重,不乱与人交往。元颢进入洛阳,任用元邃做东徐州刺史,元邃召引申徽做主簿。元颢失败,元邃被装入囚车押送到洛阳,元邃原先的官吏宾客都抛弃他而离开,只有申徽去送别他。等元邃得到赦免,就广召宾客朋友聚会,赞叹申徽有古人风骨。不久就任命他做太尉府行参军。

孝武初年,文帝和他交谈,认为他是个奇才。文帝观察申徽深沉细密有度量,每逢有事都很信任地委托他去办,于是做了大行台郎中。当时军队和国家刚刚建立,幕府的事务很多,四方文书檄文都是申徽写的。河桥之战,朝廷的大军出师不利,近侍官吏逃散得很多,只有申徽不离左右,魏帝称赞他。(大统)十年,升任给事黄门侍郎。

刘彦不接受征召命令,又在南方勾结吐谷浑,将要图谋叛乱。文帝动用大军镇压比较困难,想用灵活的'谋略擒拿他。于是让申徽做河西大使,秘密命令申徽谋取刘彦。申徽率轻骑五十人出发,到了以后,住在宾馆。刘彦见申徽单独一人来做河西大使,就不怀疑他。申徽就派一个人暗暗地劝刘彦归附朝廷,用来揣测刘彦的意图,刘彦不听从。申徽又派人赞助促成刘彦到宾馆商事,刘彦就听从了他,于是来到宾馆。申徽先前已和瓜州的豪门大户秘密商议捉拿刘彦,于是就呵叱捆绑了刘彦。刘彦说自己没有罪,申徽一一列举他的罪状说:“你没有一点点的功劳,却掌管着一方重要的权力,依仗着地方偏远做一些违背欺骗朝廷的事,不恭敬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却杀害朝廷派的人,轻视朝廷的命令。统计你的罪行,实在是杀了你也抵不了你的罪行。但在我接受朝廷的命令那天,本是要我把你送到朝廷,遗憾的是我不能立即申明法度将你惩处,来向边地的百姓谢罪。”于是宣读诏书慰问官吏、老百姓和刘彦的下属,又说大军接着就到,城内没有一个敢闹事。

十二年,因为申徽讲信用,与边地的老百姓关系融洽,被任命为瓜州刺史。申徽在瓜州五年,以身作则,勤俭节约,边地的老百姓乐来而安定。申徽性情勤奋,在做官期间,文书案卷不论大小都要亲自查看,因此事情没有拖延的,官吏不能做邪恶狡诈的事。后来虽然达到公卿的职位,但这个志向一点不松懈。出京城做襄州刺史。当时南方刚刚归附,旧风俗官员都相互交往馈赠钱财。申徽性情廉洁谨慎,于是就画了(廉吏)杨震的像放在寝室且来自我告诫。等到被替代回京,老百姓和官吏送他的人几十里不断绝。申徽自以为对百姓没有什么恩德,内心感慨感到惭愧,于是写了一首诗,题在清水亭上。不管年长年幼,听说这诗,都争着前来阅读,互相称赞说:“这是申使君手迹。”人们纷纷抄写吟诵这首诗。

第3篇:北史列传第五十阅读答案附翻译

北史列传第五十阅读答案附翻译

王轨,太原祁人也,汉司徒允之后,世为州郡冠族。父光,少雄武,有将帅才略。频有战功,周文帝遇之甚厚。

轨性质直,起家事辅城公。及武帝即位,累迁内史下大夫,遂处腹心之任。军国之政,皆参预焉。从平并、邺,以功进位上大将军,进爵郯国公。

及陈将吴明彻入寇吕梁,徐州总管梁士彦频与战不利,乃退保州城。明彻遂堰清水以灌之,列船舰于城下,以图攻取。诏以轨为行军总管,率诸军赴救。轨潜于清水入淮口,多竖大木,以铁锁贯车轮,横截水流,以断其船路,欲密决其堰以毙之。唯有骑将萧摩诃以二十骑先走,得免。明彻及将士三万余人并器械辎重并就俘获。陈之锐卒,于是歼焉。进位柱国,仍拜徐州总管。轨性严重,善谋略,兼有吕梁之捷,威振敌境,陈人甚惮之。

宣帝之征吐谷浑也,武帝令轨与宇文孝伯并从,军中进趣,皆委轨等。时宫尹郑译、王端并得幸于宣帝。宣帝军中颇有失德,译等皆预焉。军还,轨等言之于武帝。武帝大怒,乃挞宣帝,除译等名,仍加捶楚,宣帝遂大衔之。及宣帝即位,追郑译等复为近侍。轨自知必及于祸,谓所亲曰:吾昔在先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北史列传第五十七阅读答案及译文解析

北史列传第五十七阅读答案及译文解析

申徽,字世仪,魏郡人也。性审慎,不妄交游。元颢入洛,以元邃为东徐州刺史,邃引徽为主簿。颢败,邃被槛车送洛阳,故吏宾客并委去,唯徽送之。及邃得免,乃广集宾友,叹徽有古人风。寻除太尉府行参军。

孝武初,文帝与语,奇之。文帝察徽沉密有度量,每事信委之,乃为大行台郎中。时军国草创,幕府务殷,四方书檄皆徽之辞也。河桥之役,大军不利,近侍之官分散者众,徽独不离左右,魏帝称叹之。十年,迁给事黄门侍郎。

(刘彦)频征不奉诏,又南通吐谷浑,将图叛逆。文帝难于动众,欲以权略致之,乃以徽为河西大使,密令图彦。徽轻以五十骑行,既至,止于宾馆。彦见徽单使,不以为疑,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以揣其意,彦不从。徽又使赞成其住计,彦便从之,遂来至馆。徽先与瓜州豪右密谋执彦,遂叱而缚之。彦辞无罪,徽数之曰:“君无尺寸之功,滥居方岳之重,恃远背诞,不恭贡职,戮辱使人,轻忽诏命。计君之咎,实不容诛。但受诏之日,本令相送归阙,所恨不得即申明罚,以谢边远耳。”于是宣诏慰劳吏人及彦所部,复云大军续至,城内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北史·列传第四十八》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北史·列传第四十八》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通用12篇)由网友 “头牌舞姬丁层心” 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北史·列传第四十八》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北史·列传第四十八》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北史·列传第四十八》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李弼,字景和,陇西成纪人。六世祖振,慕容垂黄门郎。父永,魏太中大夫,赠凉州刺史。

弼少有大志,膂力过人。属魏乱,谓所亲曰:“大丈夫生世,会须履锋刃,平寇难,以取功名,安能碌碌依阶□求仕。”初为别将,从尔朱天光西讨,破赤水蜀,以功封石门县伯。又与贺拔岳讨万俟丑奴、万俟道洛、王庆云,皆破之。贼成畏之日:“莫当李将军前也。”

及天光赴洛,弼隶侯莫陈悦,征讨屡有克捷。及悦害贺拔岳,周丈帝自平凉讨悦。弼谏悦,令解兵谢之。悦惶惑,计无□出。弼知悦必败。周文帝至,悦乃弃秦州南出,据险以自固。是日,弼密通于周文帝,许背悦。至夜,弼乃勒所部,云悦欲向秦州,命皆装束。弼妻,悦之姨也,时为悦所亲委,众咸信之,人皆散走。弼慰辑之,遂拥以归周文帝。悦由此败。周文

未完,继续阅读 >

《《北史列传第四十七》阅读附答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北史列传第四十七》阅读附答案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