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学常识题库
第1篇:人教版2016初中文学常识题库
人教版2016初中文学常识题库
1.句子、句子的出处、作者及生活的朝代对应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朝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西江月》--李清照--宋朝
C.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宋朝
D.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唐朝
2.下列作品选自《朝花夕拾》的一组是( )
《阿长与〈山海经〉》 《故乡》 《藤野先生》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孔乙己》 《鲁迅自传》
A. B. C. D.
3.作品和作者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 《荔枝蜜》--杨朔 《苏州园林》--叶圣陶
B.《黎明的通知》--艾青 《有的人》--臧克家 《天上的街市》--郭沫若
C.《五柳先生》--陶渊明 《隆中对》--陈寿 《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
D.《观刈麦》-- 李白 《过零丁洋》--辛弃疾《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两表酬三顾,一对定千秋”说的是诸葛亮和周瑜的事。
B.在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中,“大海”象征一切凶残的的反动势力。
C.从文学常识角度看,《孔乙己》和《我的叔叔于勒》有三点相同:作品中的“我”都不是作者本人;都是短篇小说;都是以主人公的名字命题的。
D.“安东尼奥”和“夏洛克”是戏剧《威尼斯商人》中的主要人物;“张春花”是电影剧本《一个都不能少》中的主要人物,“德拉”和“杰姆”是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中的主要人物。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成语“一鼓作气”、“扑朔迷离”、“水落石出”分别出自《曹刿论战》、《口技》、《醉翁亭记》
B.《马说》、《醉翁亭记》、《出师表》、《陋室铭》、《上枢密韩太尉书》中的“说”、“记”、“表”、“铭”“书”都是古代文体的名称。其中“表”是奏文的一种。
C.《红楼梦》、《儒林外史》、《三国演义》、《骆驼祥子》的作者依次是曹雪芹、吴敬梓、罗贯中、老舍。
D.《咏水仙》的作者是英国诗人华兹华斯;《囚徒》的作者是俄罗斯诗人、文学家普希金。
6.选出说法有误的一项(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中期的作品共305首,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B.《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130篇。作者司马迁是东汉史学家、文学家。
D.《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作者是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
7.对下列文字的出处、所描写的人物以及主要描写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这儿到底出了什么事?”××××挤进人群里去,问道,“你在这儿干什么?你究竟为什么举着那个手指头?……谁在嚷?”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
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把帽子一带,把皮包一挟,瞧着天花板,挺着肚子走了出去。
A. 《变色龙》 赫留金 语言描写
B. 《社戏》 闰土 肖像描写
C. 《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 心理描写
D. 《华威先生》 华威先生 动作描写
8.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核舟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小石潭记》属于同一种文体。( )
(2)《有的人》和《海燕》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
(3) 冰心在散文《谈生命》中主要采用形象的比喻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公输》选自《墨子•公输》。( )
(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出自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
9.关于文体知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消息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电头、导语、主体、背景五部分。
B.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类。前者如《死海不死》,后者如《中国石拱桥》。
C.一篇议论文,无论是立论、驳论或者立论驳论相结合,都有明确的.论点。
D.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节、社会环境。
10.按要求填空
(1)《水浒》中“倒拔垂杨柳”的人物是 。“醉打蒋门神”的好汉是 。
(2)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黄山无稽崖青梗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离合悲欢。以上情节出自《 》。
(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是古典名著《 》的开篇词。《红楼梦》的开卷诗是“满纸荒唐言, , ,谁解其中味。”
(4)《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是 。请你再写出有关他的一个故事 。
(5)在美国发射的飞往太空的两个“旅行者”号探测器上,各带有一套镀金铜质声像片和一枚金刚石唱针,在播放的27首乐曲中,有一首《高山流水》,此琴曲传说是我国战国时代 创作的,在当时因为只有 能够欣赏,于是二人成为好朋友。
11.根据下列成语、诗句、对联,填写出相关人物,或作家姓名,或诗文篇目。
(1)觥筹交错 答:
(2)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答:
(3)王侯无种英雄志,燕雀喧喧安得知。 答:
(4)世上疮痍诗人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答:
(5)千古诗人,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答:
12.对王维的《使至塞上》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首联写诗人奉命赴边,轻车前往远在西北的边塞。
B.颔联诗人以“蓬”“雁”自比,觉得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难言的内心情感。
C.颈联抓住了具有西北高原特色的大漠、长河、孤烟、落日等景物描绘了一幅奇特壮丽的画面,成为千古吟诵的名句。
D.尾联写到达边塞。诗人不远万里来到边塞,在“候骑”的陪同下见到了都护,内心感到亲切和温暖。
13.对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分析有误的一项(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前三句选取了九种富有特征的事物组成一幅深秋晚景图。
B.第二句用处于静态的“流水”与处于静态的“小桥”“人家”相映衬,更显得环境幽静。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主体,人物是背景,人景相映。
D.从此曲的题目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秋景下的思乡之情
14.对李清照的《武陵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风住尘香花已近,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清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A.“风住尘香花已近”交代了暮春时节的季节特征:鲜花经过春风的撼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残留着花的芬芳。
B.“物是人非事事休”叙述哀伤的原因,“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形象具体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浓重哀愁。
C.“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清舟”词人想去双溪泛舟不是贪恋美景,而是寻求消愁的办法。
D.词人用“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拟人、夸张手法把自己内心的愁苦实体化、重量化。
15.对刘禹锡的《秋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A.第一句说历代文人描写秋景,大都是萧条冷落、情绪感伤的悲秋之作。
B.第二句说诗人认为秋高气爽比生气盎然的春天更可爱。
C.第三句说万里晴空中一队白鹤排云而上,直冲云霄,勾勒了一幅豪迈高旷的图画。
D.第四句说诗人的“诗情”也随着凌空的白鹤而飞向碧蓝的天空。
16.对晏殊的《浣溪沙》赏析有误的一项( )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A.这首词主要写了春天黄昏时怀旧惜春的生活和心情。
B.“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通过“新”与“旧”的对比,倾诉生活的空虚和无聊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句工巧的对偶句用燕子的“来”反衬时光的“去”,把作者的感情表现得很细腻生动。
D.全词用语香艳,用此雕琢,词句清新婉转,语言工整。
17.对杜甫的《春望》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首联写望中所见,突出写出山河破碎、满城荒芜的破败景象。
B.颔联通过花和鸟写春天,诗人感伤时势,见到鲜花、听到鸟鸣,不禁悲怆溅泪、魂悸心惊。
C.颈联写由于战事紧张,与家人音信隔绝,一封家书需要万两黄金才能寄到。
D.尾联以诗人望后情态作结,显示了诗人忧国思家之情。
18.下面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的前两句写景兼点时令;后两句抒情,将自己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寄托于明月,带到辽远的夜郎西,交给不幸的迁谪人。
B.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塑造了一个激昂慷慨、关心边防的壮士形象。
C.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后两句是说登上飞来峰就不用担心浮云遮住远望的视线,那是因为身在凌空的最高层,揭示了一条生活哲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D.赵翼的《论诗》是说李白、杜甫的诗篇并不新鲜,每个朝代新出现的诗人才是真正的文坛领袖。
19.阅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完成后面的两个选择题。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对这首诗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
A.“遭逢”,遭遇。指受到朝廷的选拔。
B.“四周星”,即斗转星移四个星期。
C.“一经”,即一种经典著作,这里是泛指,而非特指。
D.“汗青”指史书。
(2)关于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追述纪事,说自己参加科举考试而入仕做官,在频繁的抗yuan战争中已度过四年。
B.颈联形象地写出了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也如雨中浮萍飘泊不定,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深沉感叹和颓废情绪。
C.颔联写抗yuan遭遇的挫折和被囚押的处境,抒情与叙事融为一体,感染力极强。
D.尾联表达了作者身处绝境时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参考答案】
1.B 2.C 3.D 4.D 5.A 6.C 7.D
8.(1)( × )(2)( √ )(3)( √ )(4)( √ )(5)( × ) 9.C
10.
(1)鲁智深 武松 (2)《红楼梦》 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 (3)《三国演义》 (4)大闹天宫 三打白骨精等 (5)俞伯牙 钟子期
11.(1)欧阳修(或《醉翁亭记》)(2)陶渊明(或武陵人,或桃花源人,或《桃花源记》)
(3)陈涉(或司马迁,或《陈涉世家》)(4)杜甫(5)李白(或《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云》)
第2篇:初中文学常识题库及答案
初中文学常识题库及答案
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文学常识题库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文学常识题库及答案1
1、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节选自《水浒传》,作者施耐庵。
B、《关睢》和《蒹葭》两首诗都选自《诗经》。
C、《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江城子”为词牌名。
D、《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选自《稼轩长短句》,作者苏轼。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是()
A、《春》和《背影》的作者是朱自清。
B、《马说》和《捕蛇者说》的作者分别是柳宗元、韩愈。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
D、《最后一课》的作者都德和《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都是法国作家。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完全正确的是()
A、《关睢》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作品,《天净沙秋思》是元朝马致远所作的散曲。
B、《枣核》和《背影》是叙事散文,《白杨礼赞》和《春》是抒情散文。
C、按写作年代的先后排列下面的文章正确的顺序是《出师表》《捕蛇者说》《醉翁亭记》《陋室铭》。
D、鲁迅的《孔乙己》、契诃夫的《变色龙》和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都是小说。
4、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莎士比亚是英国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著名喜剧。
B、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唐宋八大家”中,有苏氏三父子,他们是父亲苏洵,儿子苏轼和苏辙。
C、《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建功立业、辞官还乡的故事。
D、我们学过的鲁迅的《故乡》、《藤野先生》都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5、选出下列文学常识判断错误的一项()
A、《桃花源记》的作者是陶渊明,宋代人,他的作品还有《岳阳楼记》。
B、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体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C、《雪》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他的代表作品有小说《孔乙己》。
D、《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
6、下面对文学名著的点评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的情节和纪想的手法,揭露批判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与罪恶。
B、《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C、《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逊热衷于航海,性格坚毅。他在小人国、大人国历险多年,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
D、《水浒》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晁盖劫取生辰纲是“义”,宋江私放晁盖是“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
7、下面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漱玉词》《稼轩长短句》的作者分别是李清照、辛弃疾。
B、封建王朝的官吏降职或者远调叫做“谪”。
C、《变色龙》《我的叔叔于勒》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代表作。
D、《小橘灯》的作者是冰心,她还著有诗集《繁星》《春水》。
8、选出下面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
A、《威尼斯商人》的作者莎士比亚是英国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
B、鲁迅在《故乡》、《藤野先生》、《孔乙己》等小说里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C、《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小石潭记》都是山水游记。
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作者是唐代诗仙李白。
9、下列各项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鲁迅先生在《社戏》一文中,以细腻的笔触写了“我”在少年时代的一段生活经历,表达了“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其中“月夜行船”部分童趣盎然,景物描写充满诗情画意,具有永恒的魅力,突出了“我”对江南水乡生活的热爱和留恋。
B、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描述了大家认真而凝重地上最后一节法语课的情景,表达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精神。这篇文章也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热爱自己国家的语言就是热爱自己的祖国,每个人都应该把学好自己祖国的语言作为热爱祖国的神圣职责。
C、《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共分上下两片,上片问“月”,创造了一幅神话般的美丽境界;下片问“天”,表达了作者苏轼的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
D、“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风骚”指的是文学才华。其中“风”原指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国风》;“骚”原指《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是出自这部作品。
10、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是()
A、宋江、鲁智深、李逵、时迁都是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人物。
B、鲁迅、茅盾、老舍、朱自清、冰心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
C、《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文学家莫泊桑的作品。
D、按写作年代的先后排列下面的课文,正确的顺序是《刻舟求剑》《三峡》《范进中举》《活板》。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大类。《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朱自清的《背影》和魏巍的《我的老师》都是脍炙人口的回忆性散文。
C、鲁迅先生的叙事散文《藤野先生》,精选若干材料我方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伟大人格,颂扬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D、“我知道齐先生是学者,是专家,只可就见,不可屈致,所以我才亲顾茅庐,如一顾不成,我愿三顾。”这句台词表现了陈毅市长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性格特点。
12、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藤野先生》——《朝花夕拾》
B、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英国
C、斯威夫特——《鲁滨逊漂流记》——“智救星期五”
D、鲁智深——《水浒传》——“倒拔垂杨柳”
13、你对下列作家的情况熟悉吗?哪一项说法正确?
A、《孟子》一书,相传是孟子的弟子所作。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B、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和散文成就都很高,在《马说》一文中他慨叹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C、《天上的街市》,作者郭沫若,诗人、学者。他的诗充满奇妙的想像和丰富的联想,代表诗集有《女神》《繁星》。
D、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他的四大悲剧是《李尔王》《哈姆莱特》《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
1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初唐“四杰”是指杜牧、王勃、骆宾王、王维。
B、普希金,俄国诗人,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者。
C、茅盾,现代著名作家,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林家铺子》。
D、蒲松龄,清代小说家。他的代表作《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1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鲁迅,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都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B、《松树金龟子》的作者法布尔是法国昆虫学家、作家。达尔文赞扬他是“难以效法的观察家”,他以毕生精力写出的《昆虫记》十卷被认为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
C、在古代,“江”指长江,“河”指黄河,今天的“江”“河”则泛指河流。
D、“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不惑”代称四十岁,“不惑之年”指有所成就的年龄。
16、下列文学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唐朝诗人杜甫写的诗。
B、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
C、成语“一鼓作气”“扑朔迷离”“黔驴技穷”分别出自于《曹刿论战》《口技》《黔之驴》。
D、福楼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包法利夫人》等。
17、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蒹葭》选自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B、魏学伊《核舟记》、林嗣环的《口技》均选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C、《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故乡》选自《呐喊》,两篇文章中的“我”都是指鲁迅。
D、《春》《背影》的作者都是朱自清,《谁是最可爱的人》《我的老师》的作者都是魏巍。
18、选出说法有错的一项()
A、《史记》的作者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
B、《陋室铭》中“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竹”指奏乐的声音。
C、《故乡》《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D、茅盾的《白杨礼赞》和高尔基的《海燕》都运用了象征手法。
19、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
B、《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克拉丽丝,《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都和契诃夫笔下的奥楚蔑洛夫一样具有“变色龙”的特点。
C、《紫藤萝瀑布》和《海燕》都是状物抒情的散文,都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健康情怀。
D、《汤姆索亚历险记》《竞选州长》的作者都是美国的马克吐温,《松鼠》《最后一课》的作者分别是法国的布丰、都德。
20、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醉翁亭记》以“醉”“乐”二字提挈全篇,表达了作者与民间同乐的思想。
B、《紫藤萝瀑布》是一篇构思精巧、情景交融又富有哲理的散文,题目中“瀑布”一词,用比喻手法既描写出紫藤盛开的壮观,又暗示生命长河的伟大。
C、奥楚蔑洛夫是苏联作家契诃夫所著《变色龙》中的主人公,这篇小说紧扣“变”字,刻画了沙皇忠实走狗的丑恶嘴脸,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腐朽。
D、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
【参考答案】:
1、D2、B3、C4、D5、A6、C7、C8、A9、A10、D11、B12、C13、B14、A15、D16、C17、C18、C19、C20、C
初中文学常识题库及答案2
一、判断题:
1、散文《春》和《秋魂》的作者都是著名作家朱自清。( )
2、散文《济南的冬天》节选自《老舍文集·一些印象》作者是老舍。( )
3、《海滨仲夏夜》节选自峻青的散文集《秋色赋·海滨仲夏夜》。( )
4、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他的作品主要收在《古代英雄石像》里。( )
5、《社戏》的主人公是“我”,即鲁迅先生,全篇的线索是“看社戏”。( )
6、《小橘灯》是冰心的散文,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是:怜——爱——敬——念。( )
7、《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最后一课》、《小橘灯》都是以写少年儿童为题材的`作品,作品中“我”都是作者本人。( )
8、杜甫的山水田园诗在艺术上有很高成就,《过故人庄》就是能表现他的创作风格的代表作。( )
9、《论语》是记录孔子和其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昔作之一。( )
10、朱自清,字佩弦,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洲杂记》等,都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
二、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通知对象的名称,一定写在正文内容的前头,顶格写,不加冒号。
B、写电报稿一要注意语言简明;二要注意语言准确,不能有歧义。
C、申请书最后一行的左下方要注明有效期。
D、某同学不慎将书包丢失,写了一张启事张贴,启事标题为《招领启事》。
2、下列标示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故人/具/鸡黍B、谁家/新燕/啄春泥
C、昔人已/乘/黄鹤去D、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3、天津市某中学为开展航模活动,决定组建校航模队,订于开学第二周开始报名及选拔工作。
航模队成立后,急需向北京市航模器材邮购公司购买一批材料。
根据以上材料,从学校和航模队的角度,需要写两篇应用文。这两篇应用文应该用的体裁是( )
A、通知、电报稿B、通知、汇款单
C、启事、汇款单D、启事、电报稿
4、诗句、出处、作者及时代搭配均正确的一项是( )
A、晴川历历汉阳树——《黄鹤楼》——崔颢——唐代
B、商女不知亡国恨——《泊秦淮》——杜枚——唐代
C、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雨寄北》——李煜——唐代
D、为有源头活水来——《清平乐》——朱熹——宋代
5、标题、作者及出处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相见欢》——李煜——《南唐二主词·补遗》
B、《如梦令》——李清照——《濑玉词》
C、《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白氏长庆集》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杜工部集》
6、人物、作品、作者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王小玉——《口技》——林嗣环
B、工之侨——《工之侨献琴》——刘基
C、六一公公——《社戏》——鲁迅
D、蔡芸芝——《我的老师》——魏巍
7、以下作者按时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b、王勃c、韩非d、陶渊明e、辛弃疾
A、a c d b e B、c a d b e C、a c d e b D、a c b d e
8、下面与课文完全相同的句子是( )
A、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串向云霄里去了。
B、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C、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
D、那声音似乎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
三、填空题:
1、南宋著名诗人______的《游山西村》中流传最广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
2、东汉末年的______家、______家、______曹操的诗歌《观沧海》中最能反映诗人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
3、《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生活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下列诗句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1)等到重阳日,还来就______花。
(2)几处早______争暖树,谁家新______啄春泥。
(3)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______。
(4)争渡,争渡,惊起一滩______。
参考答案:
一、1、×2、√3、√4、×5、×6、√7、×8、×9、√10、×
二、1、B 2、C 3、B 4、B 5、D 6、A 7、A 8、C
三、1、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政治;军事;诗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土地平旷……鸡犬相闻
4、(1)菊 (2)莺;燕 (3)鸟 (4)鸥、鹭
初中文学常识题库及答案3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说法不正确的项是( )
A.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李白、贺知章。
B.“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C.《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古典长篇小说,作者依次是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
D.高尔基是俄国伟大的文学家,著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剧本《小市民》等。
2.以下古诗的作者依次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一项是( )
A.《秋浦歌》、《春夜喜雨》、《江南春》
B.《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钱塘湖春行》
C.《秋浦歌》、《石壕吏》、《忆江南》
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登楼》、《卖炭翁》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常书信一般有称谓、问候、克文、祝颂语、具名、日期六个部分。
B.不管何种计划或规划,都必须具备标题、正文、结尾三个要素。
C.新闻和通讯都是报道最近发生的新鲜而重要的信息,要求真实、及时。
D.说明书是一种应用文体,其形式有短文式和条款式,还有短文加条款式。
4.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议论文从论证方式上看,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但两者不是截然分开的,常常相互联系、交错使用。
B.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C.说明的顺序一般是指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三种。
D.记叙的要素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和议论。
5.下列关于古代文体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记”,是指记载、描写事物的一类文章,如《醉翁亭记》。
B.“说”,是一种文体,可叙事,可议论,但都是为了说理,如《马说》。
C.“表”,古时臣下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如《出师表》。
D.“铭”,专指刻在金属器物上颂扬他人的韵文,如《陋室铭》
答案:1.A 2.D 3.B 4.D 5.D
初中文学常识题库及答案4
1.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是( )
A.《陈涉世家》选自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史记》,作者是我国汉代的司马迁。
B.《狼》选自长篇小说《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是元末明初人。
C.《白杨礼赞》是一篇散文,作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茅盾。
D.《变色龙》是短篇小说,作者是法国著名短篇小说家契诃夫。
2.诗句、题目、诗人姓名对应有错误的是( )
A.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 王昌龄
B.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 陆 游
C.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 杜 牧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 参
3.以下课文、出处、作者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乡》 《呐喊》 鲁迅
B.《威尼斯商人(节选)》 《莎士比亚全集》 莎士比亚
C.《醉翁亭记》 《范文正公集》 范仲淹
D.《隆中对》 《三国志》 陈寿
4.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陋室铭》 刘禹锡 唐朝
B.《最后一课》 都德 德国
C.《藤野先生》 鲁迅 小说
D.《谁是最可爱的人》 魏巍 通讯
5.小说三要素中的环境指的是( )?
A.人物活动的时间和地点。
B.人物生活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C.人物活动的场所和周围的景物。
D.小说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背景。
答案:1.C 2.B 3.C 4.B 5.B
第3篇:小学文学常识题库
小学文学常识题库
小学文学常识题库
l、《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________”为代称,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开创我国文学________传统,列为“_________”之一。
2、《 》《 》《 》《 》合称为儒家“四书”。
3、《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 体著作,相传为 所作,司马光以《左传》为法,写出了著名的《 》。
4、庄子,名周,世称南华真人,是 学派代表人物。主要作品为《庄子》,其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
5、 是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建立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又兼采法家和其他各家学说的思想体系。
6、屈原,名平。我国第一位________诗人,开创了一种新诗体,因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称__________,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开创了我国___________诗歌传统。《离骚》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_________”,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7、司马迁,字子长,别称太史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