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5年级数学上册课件《可能性》
第1篇:小学5年级数学上册课件《可能性》
小学5年级数学上册课件《可能性》
导语:知识积累越多,掌握越熟练,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小学5年级数学上册课件《可能性》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小学5年级数学上册课件《可能性》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分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分数表示具体情境中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方法,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进一步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2、使学生在学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与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难点:
在认识事件发生的不确定现象中感受统计概率的数学思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老师把一个红色乒乓球和一个白色乒乓球放入黑色袋子里,让你摸一摸,它们的可能性相等吗?
生:相等。
师:如果放入两个红球和一个白球,可能性相等了吗?
生:不相等。
师:我们这节课来研究用分数来表示它们的可能性的大小。(板书课题:可能性的大小)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教学例1
谈话导入:同学们喜欢打乒乓球吗?如果让你来当裁判,你会用什么方法决定由谁先发球?
出示例1场景图,提问:裁判在做什么?(猜球。场景再现)
师:用猜左右的方法决定由谁先发球公平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小结:乒乓球可能在左手,也可能在右手,猜对或猜错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指出:用猜左右的方法决定由谁先发球时,每个运动员猜对的可能性都可以用1/2来表示。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里的1/2?
(评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学生探索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从“猜左右争夺发球权”的活动展开,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又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思考和交流。)
2、同步练习
拿出装有一个红球和一个白球的袋子,问: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生:1/2
师:如果口袋里再放入一个红球,任意摸一个,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又是几分之几?
生:1/3
师:袋子里都只有一个白球,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怎么会不同呢?
生:第一次口袋里只有两个球,第二次口袋里有三个球。
追问:如果再往袋里放入一个白球,任意摸一个,摸到的白球的可能性又是几分之几?如果要使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1/5,口袋里该怎样放球?
小组讨论,学生汇报:放5个球,其中白球1个。
(评析:通过学生熟悉的摸球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有几个球,摸到其中一个球的可能性就是几分之一,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思考方法。)
3、教学例2
出示例2中的实物图,让学生说说这6张牌各是什么牌,帮助学生区分“红桃”与“黑桃”。
师:把这些牌一下反扣在桌上,从中任意摸一张,摸到红桃A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讨论后明确:一共有6张牌,红桃A有1张,摸到红桃A的可能性是1/6。
一共有6张牌,摸到每张牌的可能性都是1/6。
师:你还想提什么问题?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生1:从中任意摸一张,摸到“2”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生2:摸到方块2的可能性是1/6,摸到草花2的可能性是1/6,摸到“2”的可能性是1/3。
生3:一共有6张牌,“2”有两张,摸到“2”的可能性是2/6,也就是1/3。
生1:从中任意摸一张,摸到“红桃”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生2:这6张牌中,红桃有3张,摸到红桃的可能性是3/6,也就是1/2。
对比练习:红桃A、红桃2、红桃3、黑桃A、黑桃2五张,从中任意摸一张,摸到“红桃”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请学生自己提问题,自己说可能性。
汇报1:摸到A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汇报2;摸到红色牌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汇报3:摸到黑桃3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评析: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从6张牌中任意摸到一张,每一张牌被摸到的可能性都是1/6,从而为解答下面的问题奠定认识基础。教学时,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以促使学生更加透彻地把握问题的实质,丰富学生对基本思考方法的体验。)
4、同步练习
①学生口答第(1)题中的几个问题
②学生讨论:如果指针转动80次,可能有多少次停在红色-区域?
指出:由于停在红色-区域的可性是1/8,所以指针转动80次,可能停在红色-区域的次数是80次的1/8,也就是10次。
③追问:如果把转盘上的指针转80次,停在红色-区域的`次数一定是
10次吗?
生:可能是10次,也可能多于或少于10次。
(评析:通过练一练,让学生先用分数表示指针转动后,停在每种颜色-区域的可能性,再根据可能性推算指针转动80次,可能停在各种区域的次数。进一步加深对用分数表示的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三、综合练习,实践运用
1、做练习十八第一题
先让学生根据题意连一连,再指名说说思考的过程。
追问: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
2、做练习十八第二题
①学生读题后,引导学生列表整理题中的条件。
红色正方体6个面上的数:1、2、3、4、5、6;
绿色正方体6个面上的数:1、1、2、2、3、3;
蓝色正方体6个面上的数:1、2、2、3、3、3。
②组织比较:正方体都是6个面,为什么抛红色正方体,落下后1、2、3朝上的可能性都是1/6,而抛绿色正方体,落下后1、2、3朝上的可能性都是1/3?
③学生完成第(2)小题后,组织比较:抛蓝色正方体,落下后1、2、3朝上的可能性为什么不一样?
3、摸球比赛
师:红球4个,黄球3个,如果摸到红球算老师赢,摸到黄球算你们赢,你们愿意吗?
生:不愿意。
师:为什么?
生:摸到的红球可能性是4/7,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3/7,比赛不公平。
(评析:通过练习,让学生判断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使学生进一步积累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经验,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认识。通过计算可能性的大小判断游戏规则是否公平,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法,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总评: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学生探索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先从“猜左右争夺发球权”的游戏活动展开,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又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对可能性定性描述的基础上,有意义地接受“猜对或猜错的可能性都是1/2”。然后借助摸牌游戏情境,让学生收集数据,并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自主探索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并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应用学习过可能性的知识解释一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有所增强。
第2篇:小学5年级数学课件
小学5年级数学课件
引导语:如何设计一份小学5年级数学课件?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教学内容:教材P2~3例1、例2及练习一第1、2、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过程与方法: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转化的方法是学习新知识的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学会转化。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算理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教学方法:迁移类推,引导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运动呢?
(生回答自己喜欢的运动……)
2.导入:是啊,多参加户外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老师也经常参加户外运动,放风筝就是我的最爱。下课咱们一起去放风筝好吗?
3.提问:但放风筝之前要先去买风筝,所以咱们就先去买几只风筝吧!(展示教材第2页例l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图中小明他们想买3个3.5元的风筝需要多少钱?你会列式吗?
指学生回答:3.5×3,教师板书:3.5×3。
4.探索:观察这一道算式,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观察后回答:这道算式的因数有小数。
5.揭题:以前我们学习的乘法都是整数乘整数,今天的算式中却出现了小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互动新授
1.初步探究竖式计算的方法。
(1)引导学生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学生独立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师走到学生中,了解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学生可能想出下面几种不同的方法:
方法1:
连加。展示:3.5+3.5+3.5=10.5(元)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3.5×3就表示3个3.5相加,所以可以用乘法计算。(师板书意义)
方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3元×3=9元,5角×3=1元5角,9元+1元5角=10元5角,即3.5×3=10.5(元)。
方法3:把3.5元看作35角,则35角×3=105角=10.5元。
(3)追问:刚才同学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了不起。如果要用竖式计算,你会算吗?请同学们想一想,并与同桌讨论:如何列竖式计算3.5×37
引导:出示(边说边演示):
强调:我们可以把3.5元转化成35角,用35角乘3得105角,再把105角转化成10.5元。注意在列竖式时因数的末尾要对齐。
2.自主探究,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1)教师出示算式:0.72×5。
师:同学们看0.72不是钱数了,没有元、角、分这样的单位了,还能不能计算出结果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
(2)学生汇报演示。
可能有两种方法:加法和乘法。根据学生的汇报,展示这两种方法。
(3)比较:(见板书设计)
引导: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生:用乘法比较简便。
(4)追问:仔细观察乘法算式,谁给大家解释一下,你是怎样把乘数转化成整数的?
生:先把0.72小数点向右移动2位转化成72×5=360,得出结果后再把积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就是3.6。
质疑:既然把所得积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那这个积就应该是一个两位小数,为什么现在只有一位呢?
生: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积末尾的0可以直接去掉。
(5)注意:同学们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想到了用转化的`方法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计算。那么,谁能和大家说说小数乘整数应该怎样计算,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呢?
指导学生归纳出:计算小数乘整数的乘法,要先把小数看作整数来乘,乘完以后,看因数扩大了多少倍,再把乘出的积缩小相同的倍数。当积的末尾有“O”时,应先点上小数点,再把“0”去掉。
师:(出示教材第2页情境图)我们通过解决买风筝的问题,认识并学会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我们看图中还有几种不同的风筝,如果买3个其他形状的,需要多少钱呢?能不能很快地算出来?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顺利地买完了风筝,那就让我们就一起把风筝放飞吧!
三、巩固拓展
1.教材第3页做一做第1题
想一想: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2.教材第3页做一做第2题
同桌之间相互谈谈是怎样点小数点的。
3.指名板演教材第3页做一做第3题
4.不用计算,你能直接说出下面算式的结果吗?
148×23=3404
14.8×23=( ) 1.48×23=( ) 0.148×23=( ) ( )×( )=34.04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作业:教材第4页练习练习一第1、2、3题。
第3篇:5年级数学课件
5年级数学课件
5年级数学课件怎么设计?许多人并不是很清楚了解,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范文,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1.系统地掌握有关用字母表示数、方程的基础知识,并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具准备:
自制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学校买来个9足球,每个a元,买来b个篮球,每个58元。
2.让学生根据出示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1)9个足球多少钱?
(2)b个篮球多少钱?
(3)篮球的单价比足球的单价多多少钱?
(4)篮球和足球一共多少钱?
3.学生说出怎样表达这些问题的`结果。(教师板书)
4.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式子,看一看有什么特点?
二、系统整理
1.提问:我们除了学过用字母标示数量关系外,还学过用字母表示什么?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整理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2.引导学生交流小组整理的结果。教师板书
a+b=b+a v=sh
a+(b+c)=(a+b)+c v=abh
a×b=b×c s=ab
a×(b×c)=(a×b) ×c
